06.25 人生三面镜子:以心为镜、以群为镜、以人为镜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面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不学习,是社会不进步的症结。孔子异常担心。他说:我曾整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总在考虑理想如何实现与生命的价值,后来终于明白,空想无用,最有意义的就是立刻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选:《论语·卫灵公》

阅读危机的原因在于心态功利化和文化娱乐化。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益的演讲、讨论,坚持2年之后会发现,人生已经改变。

人生三面镜子:以心为镜、以群为镜、以人为镜

孔子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品德差、水平低的人,就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地方。

人和人的差距在何处?别人休息的时候,你在加班,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别人嘲笑的时候,你在闷头苦干;别人想着如何找工作的时候,你在想着如何做得更好;别人抱怨的时候,你在思考解决之道;别人在想着归入哪一派时,你在寻求专业突破。

梁漱溟先生说: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颗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用责任心对待事业,用忧患心对待学习,用羞耻心对待差距,用坚韧心对待挫折。

然后,让自己喜欢读书。不是给别人读,而是给自己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所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论语·雍也》

孔子说:知道很多,不如内心喜欢,而内心喜欢,不如把其当做乐趣。这里指学习和工作。

人生三面镜子:以心为镜、以群为镜、以人为镜

兴趣,使我们最好的老师。

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

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

再然后。

谦虚,谨慎,修德,养心。

《围炉夜话》说: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啥意思?

懂得以往行为中有不对的地方,那么学习每天都会有进步;与人交往觉得他们可取的地方多,那么自己的品德每天都会有进步。

人的一生应在学习和修德中度过。见人家优秀,便努力借取,化为己用;见人家不足,就应反省自己,有无过失。终生学习,每日自省。您看如何?

人应该经常照3面镜子:

以心为镜,看自己是否还有纯真善良的心灵,心灵是否已悄然腐蚀。以群为镜,看自己是否还有泛爱众人的爱意,爱意是否已慢慢凋零。以人为镜,看自己是否还有见贤思齐的德行,德行是否已随风飘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