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微信订阅号改版没那么简单,这才是腾讯的布局策略的真正目的……

微信订阅号改版没那么简单,这才是腾讯的布局策略的真正目的……

去年洋洋洒洒的传闻突然变为现实。还没有等所有人反应过来,一次更新就让整个行业都乱了阵脚。

从“账号列表”到“信息流”,微信是有怎样的打算,内容创业者又该怎样突围?

即友们有自己的讨论。

微信订阅号改版没那么简单,这才是腾讯的布局策略的真正目的……

# 我是读者,我有话说 #

Ⓙ 陈大力:其实我觉得微信这次的改版还挺好的,并没有带来太大不适应。

首先内容的排序仍然是以公众号更新的时间线,这一点上与原来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改版后公众号的头条显示的优先级提高了,不用点开公众号就能直接看到内容,提高了信息阅读的效率。

其次是变相取消了置顶功能,会强迫你取关一些公众号。这也是提高效率的另一个方面。 估计公众号整体的阅读数会有很大的提升。但对生产者来说,具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就难说了。

Ⓙ 阿禅JasonNg:微信订阅号的界面改成信息流了,最近更新的文章会放在前面,不再像以前那样先点公众号再看文章了。

对我来说,这样的改动我更不想打开来看,因为不是典型用户的我,关注了一大堆「觉得需要关注,但一般不看」的公众号,现在它们因为更新频繁都冒出来在前面了,我要么不打开订阅号信息流,要么打开后看见不爽的就取关。

Ⓙ MichaelMa:微信公众号的这次改版,恕我直言,非常不友好,整体降低了我的阅读效率。

以前我只要下滑几秒钟,就能找到目标,现在我需要下拉更长时间。当我打开折叠框后,完全无法再次折叠,突然弹出的大量内容让我措手不及。微信良心地保留之前的版本,但是难道要我一天点击几十次吗?

无法快速找到我关注的公众号,无法迅速获取想要的内容,极大影响我的阅读效率,增加我的时间成本。目测很多公众号的打开率会降低。

一点感受。

# 对于公众号作者,这意味着什么 #

Ⓙ AidenChao:引导用户取关,整理自己的订阅列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订阅号列表打开率。只是,头部账号流量,眼看着更加集中了。

Ⓙ 中年大汉:#关于微信公众号改版#

早上看到别人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公众号的打开路径从“公号列表”-“公号主页”-“文章”,变更为“文章列表”-“文章”。

主页没了!底部菜单栏废了!主流的变现方式,底部菜单挂个链接(游戏/电商),不管用了。接下来内容创作者估计会头疼吧,要探索一些新的、深度定制的变现方式,比如每篇文章带小程序?

Ⓙ 柯晓斌:腾讯微博前些时候也更新了,不过,看来订阅号要取代本以为要再次迎来春天的微博。不出意外,订阅号流应该会加重视频流权重,毕竟抖音。用王牌打头条,看来腾讯真的是焦虑了。

Ⓙ Kyth:微信新版还有一个大变化是全新的“作者页”。在图一中点击红圈,会去到全新的图二,点击黄圈是去图三。这和年初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提过的作者体系吻合,其实也在暗示我们,“订阅号”和“看一看”体系里,也许会出现更多以“人”(而不是“号”)为生产单位的图文和视频内容。

Ⓙ 张缓之gale:如果在此“过渡版本”之后的新版本里,微信没有强化菜单栏露出,保持原先“超级页面 - 轻量App”的状态,而选择与今日头条/微博/fb一样,继续强化算法推荐/打乱时间线的话,《微信真的焦虑了》这篇文章的预言将会实现。

Ⓙ jayyanzi: #订阅号# 本次订阅号的改版在“品牌与内容”之间更加倾向内容的质量,削弱了品牌。但“去中心化”仍然是订阅号最大的优势。微信对于订阅号今年更加重视,相信在短期内的阅读量下降,但长期会越来越多。

说说个人体验,我对于订阅号已经好久没有时不时的打开刷刷的习惯了,这次订阅号的改版居然有了刷一刷的冲动,张小龙对于人性的把控恰恰好啊!朋友圈式的订阅号,归来!

Ⓙ Sume:#看一看#和#订阅号改版#

公号改版后特地回去看了一下看一看;

关于看一看,上次打开还是半年前,Timeline 里充满了标题党(但是跟我属性还是蛮贴切的,以互联网和财经为主),浓浓的劣质感扑面而来。

这次打开感受已经好很多,还发现了两个优质的内容号。首页原本还有世界杯相关,三次不点击后也不出现了。算法上应该优化了不少。

加上昨天订阅号的改版,

我觉得微信还是有在坚持往【优质内容平台】的定位走的,但是也肯定是动了某些声量大的营销号的蛋糕,所以声音听起来都是嘘声。

Anyway,还是对微信内容生态的进一步优化蛮期待的,毕竟也是个人的1/4内容输入源了

////预测评论区将会出现若干“看一看已凉公众号将死”

Ⓙ 西昻翔:

【关键词:搜索、社交、微信、朋友圈、订阅号】

十年前,流量最大的几个网站都是搜索性质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主动 pull 信息,目的性极强;现在变成了社交、娱乐为主,平台 push 信息给用户,用户选择毫无目的地逗留。

这个转变首先解释了移动广告的两个巨头是怎么崛起的。Google 搜索效果相对最优,所以它能在搜索广告领域占主导地位。但是如果去看展示广告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在 Facebook 手上。

可以这么说,Google 和Facebook 各自坚守完全不同的时间经济学。Google 靠省时间赚钱,而省下来的那些时间 Facebook 帮你再花掉。

这个逻辑在国内也说得通,甚至可以进一步复用在微信上。稍微有点吹嘘的讲,微信也在试图从搜索和社交两方面补全自己,坐实“移动互联网”本人的角色。

搜索框正在承担微信内部“Google”的任务,当用户遇到问题,需要立刻得到精准的信息,而且也能在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长此以往用户习惯确实可能改变;

而原本的朋友圈是社交和娱乐功能,大家在这里互动,俨然一个开放性更小、私密性更强的 Facebook。

但是朋友圈的封闭性,以及微信上的工作“好友”对朋友圈的过分入侵,似乎正在打破朋友圈成为一个小 Facebook 的可能。

套用 Ben Evans 关于 NewsFeed 的论述,随着朋友圈内容的增多,你需要一个 NewsFeed;随着 NewsFeed 的增长导致你厌倦了看不到东西/看到错误的东西,大多数人会选择使用不那么超负荷的新“朋友圈”。

对于微信来说,能不能孵化出一个新“朋友圈”呢?如果把“朋友圈”的定义放大,是有可能的。机会也许在订阅号,如果它从聊天 tab 中释放出来,成为一个一级入口的存在的话。

本质上讲订阅号是 Google 式的信息解决方案,但它的优势是能把信息提供方这个个体/团队固化下来。Google 的价值在于帮你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更快找到“对”的信息,这当然很好;但如果订阅号可以直接帮你找到“对”的人呢?

我们都觉得鲜活的个体才能成为朋友,才有圈子。可是别忘了,订阅号的背后也是人。

- 今日话题 -

订阅号信息流真的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