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遭遇蜱蟲叮咬很有可能死亡斃命?

小潔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隨著氣溫升高,蜱蟲開始進入活躍期了,市民外出遊玩要警惕被蜱蟲咬傷!

6月15日,媽媽帶著4歲的嘉嘉到野外遊玩。回家後,媽媽發現嘉嘉的後腦勺上有個蟲子。此時,蟲子已經鑽進皮膚裡。試圖移開,它紋絲不動,可見“咬合”的緊密程度。

怕孩子出現意外,媽媽連忙把嘉嘉送到醫院檢查,醫生懷疑是遭到蜱蟲叮咬,並建議立即到大醫院治療。被蜱蟲咬傷,一旦引發蜱蟲病,將會有致命風險!

春夏潮熱季節確是蜱蟲多見的季節,蜱蟲主要帶有病毒,人體被虰咬後感染可引起腦神經反應和出血症狀,嚴重者可致命,危險性較高。

蜱蟲,俗稱草爬子,還叫壁蝨、扁蝨、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的一種節肢動物。它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體型大小不等,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的都有。可以寄生在動物身上,也可附著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蟲吸飽血膨脹後形狀如同蓖麻籽。蜱蟲並不像蚊子那樣叮咬後就會離開寄主,進食快速。而是先依附在寄主身上,一直在幾天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慢慢進食。

發現被蜱蟲咬後,很多人一著急就會往下拽,或是發現是蟲子後,情急之下就先把蟲子拍死。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蜱蟲並不像蚊子那樣叮咬後離開寄主或是快速進食。蜱蟲依附在寄主身上,在從幾天到許多天的一段時期內慢慢進食。一旦蜱蟲找到一個適合進食的地方,它會抓緊寄主的皮膚,將身體傾斜45到60度,開始將一對螯肢切入寄主的皮膚。觸鬚貼在皮膚表面。螯肢和口下板刺入皮膚後,它們會被浸在由蜱蟲分泌的粘合劑中。粘合劑的作用是在蜱蟲進食的過程中支撐固定口器。蜱蟲幼蟲和若蟲的口器很小,刺入的不深,引起的寄主的反應比較輕微。硬蜱成蟲和花蜱的口器較長,能夠到達皮下組織,並引起較大反應,使蜱蟲難以去除。口器的插入通常需要10到30分鐘,但可能會需要更長時間(1到2個小時)。對正在進食的蜱蟲的反應,會讓人看起來整個蜱蟲都埋入皮膚了,但實際上只有細小的口器插入了皮膚。

此時硬拽除了拽傷皮膚,還可能讓蜱蟲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同時會刺激蜱蟲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而且蜱蟲可傳播多種傳染病,拍死後容易感染病

蜱蟲叮咬可引發嚴重後果!!!

1.蜱蟲病致死率極高

蜱蟲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叮咬人體時它會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因而許多人被咬時往往察覺不到。

一般來說,在叮咬後24小時至48小時,症狀較輕的可能只有叮咬痕跡,重的可能會有水泡,傷口附近的淋巴結會腫大。

人體遭到蜱蟲叮咬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一旦引發蜱蟲病,將會導致嚴重後果。蜱蟲病是被蜱蟲咬傷後,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高達20%到30%。

2.蜱媒傳染病危害極廣

蜱作為一種媒介,還可傳染蜱媒傳染病,具有分佈廣、危害大,易引起爆發流行的特點。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蜱媒傳染病的研究與防治工作。蜱叮人後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蜱可傳播多種疾病。已知蜱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迴歸熱螺旋體、32種原蟲,其中大多數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獸共患病。

迄今在國內外共發現蜱媒傳染病18種,即蘇格蘭腦炎、波瓦桑腦炎、凱薩努森林病、顎木斯克出血熱、落基山斑點熱、鈕釦熱、昆士蘭蜱傳斑疹傷寒、陣發性立克次體病、人巴貝蟲病、森林腦炎、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北亞蜱媒斑點熱、Q熱、、土拉弗氏菌病、萊姆病、蜱傳回歸熱、人埃立克體病和蜱癱,其中後10種疾病在我國也有分佈。所以,一定要謹防蜱蟲叮咬!

3.蜱蟲病可“人傳人”

直接接觸蜱蟲病患者的血液和體液的陪護者或醫護人員,或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被病毒感染。被蜱蟲叮咬後一定要及時就醫,別自行“拔蟲”!!!

蜱蟲咬傷後正確的處理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可用酒精塗在蜱蟲露出皮膚的部位,蜱蟲受到酒精的刺激,頭部就會放鬆,繼而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

用菸頭或蚊香輕輕的燙蜱蟲的身體,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燙蜱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

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發現蜱時,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遊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

蜱蟲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儘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當你遠足的時候,要走在道路的中央,儘量減少與鄰近植被的接觸。每天的活動結束後,還要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後立即清除。檢查蜱蟲和迅速除去吸附的蜱可能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預防感染的方法!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百科名醫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好朋友的家二寶被蜱蟲咬了,發現的比較及時沒有釀成太嚴重的後果。



今天二寶媽帶著倆寶去野外玩兒,草坪很好,全家就支了帳篷燒烤,二寶就在樹林裡,草坪上跑來跑去玩兒,沒一會兒,二寶就跑來跟媽媽說頭髮疼,剛開始我們還沒有太在意,以為二寶摔到了,給他揉了揉,可是二寶還是說頭疼,媽媽撥開頭髮看到有一個黑黑的東西在二寶頭上,用手撥了一下沒撥下來,發現這黑黑的東西動了一下反而更拔不出來,這才意識到可能是被蟲子叮上了,開著車子去醫院,醫生說這是蜱蟲,被蜱蟲叮咬了,於是用鑷子給取了下來,消毒後開了點藥回家觀察了,真的很後怕。所以今天回來後一定要把預防蜱蟲的措施跟寶媽們聊一聊。



蜱蟲又叫壁蝨、扁蝨、草爬子,在樹林,草叢中生活,可寄生在寵物或者牲畜身上,有吸血的習性,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



其實蜱蟲本身沒什麼毒性,不過,如果蜱蟲生活的環境不好,就很容易將病毒帶人人體內。如果一旦發現寶寶身上有蜱蟲,幹萬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可用鑷子夾住叮咬在皮膚上的蜱蟲,垂直向上取出。可以用酒精消毒處理,然後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叮咬部位腫痛、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在這裡需要提醒寶媽的是寶寶在去野外或經過草坪的時候要加以注意,避免被蜱蟲叮咬。

作者介紹:丁懷蓮 / 愛溢營養總監 / 衡膳學院首席講師/幼兒園保健醫生 / 國家二級營養師 /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 / 王興國老師特訓班第一期學員 / 擅長0-6歲嬰幼兒飲食、營養、健康等育兒指導


營養百事通


本人通信行業 經常出入深山老林 我們近些年都打疫苗了(不知真假)被蜱蟲蟲叮咬過6次 只有一次發病還是輕微的,感覺喘不上氣,要主動控制呼吸。發燒,頭疼,一個星期。呼吸抑制感3年左右才徹底擺脫。同事被叮咬次數也不少,沒什麼反應。帶病的蜱蟲還是少部分。不過經常出入林地草叢的人員還是打個疫苗比較好。


遊藝君


蜱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或動物體外以吸血為食的寄生蟲。

蜱蟲分為硬蜱和軟蜱。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背後的盾板,有則為硬蜱,無則為軟蜱。硬蜱多生活在灌木叢、森林裡等開闊地帶,而軟蜱則喜歡在動物的巢穴中居住。

蜱蟲從出生開始的幼蟲形態到成蟲形態都是吸血的,而且在吸血時,它們的口器會緊緊的紮在皮膚裡,晃都晃不掉。

所以一旦被蜱蟲叮咬,一定不可以直接用手把蟲子從身體上取下來。

可以用的方法有:1.用鑷子或者其他工具晃動著慢慢的將蜱蟲拔出來。

2.在蜱蟲表面塗抹酒精,使其麻痺,然後將其取下。

3.用火柴棒或者菸頭之類的東西燙一燙蟲子,等它鬆開口器,再取下來。

作為寄生蟲,宿主的活動很重要,有時蜱蟲可以有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體,就有可能會引起一些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等的傳播,進而引起疾病的產生。

較嚴重情況下,建議去醫院或者動物醫院進行處理。


萌寵修煉法則


蜱蟲本身並不可怕,其攜帶的病毒才是致病的罪魁禍首。

蜱蟲其實並不是昆蟲,而是蜘蛛的近親,吸食動物血液為生,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類動物的血液都在它們的菜譜裡。

和蚊子一樣,蜱也有一個用於吸食血液的口器,不同的蜱的口器結構更加複雜,也更大,口器上還長有倒刺,所以如果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移除一隻正在你皮膚上吸血的蜱,那麼和可能會讓蜱的口器斷在皮膚裡,進而會接觸到更多的蜱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蜱可以傳播的疾病種類如下,分佈上都有一定區域性,包括有萊姆病、巴貝西蟲病、布尼亞病毒、邊蟲病、兔熱病和落基山斑疹熱。其中布尼亞病毒和邊蟲病可能致命,還有一種非傳染性的因素可能致命,被稱之為蜱癱,是由於短時間內大量蜱唾液進入人體血液後引起的急性症狀,但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總的來說,普通認同接觸到蜱蟲的機會並不多,只要避免在草叢、樹從逗留,做好防護,一般不易被蜱蟲叮咬。一些有效的防禦措施包括:

①穿著可以覆蓋身上裸露皮膚的長袖衣褲,把褲腳塞到襪子裡,原則就是儘可能減少皮膚暴露面積

②穿淺色衣服有助於在蜱蟲叮咬前及時發現它們

③在可能接觸蜱蟲的時候使用含有DEET的驅蟲液

如果發現皮膚上有蜱蟲正在叮咬,切記不要用手拍打或是直接捉拿,因為這樣容易導致蜱蟲口器斷裂而使更多唾液進入到體內。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滴油覆蓋蜱蟲,讓它窒息死亡,死亡後再用鑷子完整取出。

總結,蜱蟲攜帶的布尼亞病毒、邊蟲以及蜱蟲唾液中含有的毒素在沒有得到妥善治療的情況下的確有致命,但預防起來也較容易,發現蜱蟲叮咬之後要及時正確處理並在發現身體不適後立刻就醫。


和風


如此危險的蟲子,到底是什麼?到底該如何避免災難,在自己身上發生?


蜱蟲是什麼?


蜱蟲,又稱壁蝨,芝麻大小,它以吸血為生的小蟲,不同種類的蜱蟲偏愛的動物血液也不同,它是很容易傳染疾病,僅次於蚊子。

有時,蜱蟲會叮咬人類和動物,絕大多數的蜱蟲叮咬都不會引發疾病,但也有例外。蜱蟲生活在低矮的灌木叢或樹林中,當它得到機會,附著在人或寵物狗、貓身上時,會在皮膚上打洞、叮咬、吸血,然後脫落。

蜱蟲進食的口部會鑽入皮膚,背部則留在外面,當它們吸飽血時身體會呈灰綠色,身體也因充血變得膨脹。


被蜱蟲叮咬,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皮膚上有蜱蟲,須立即將它清除,蜱蟲附著時間越長,發生危險的風險越大

同時檢查全身和衣物,在發現一隻蜱蟲後不要停止檢查,蜱蟲可能不止一隻,不要漏掉任何一隻蜱蟲。

如果您的孩子或寵物去過可能有蜱蟲活動的地方,請一定要仔細檢查他(它)們身上是否有蜱蟲。


當蜱蟲頭部已經嵌入皮膚,請立即請醫護人員幫忙清理,因為此時蜱蟲可能已經附著在身上數小時或幾天,很難將其清理乾淨,如果蜱蟲的口器殘留於皮下,很有可能造成感染。

(蜱蟲鑽進肉裡)


→ 如何自己清除蜱蟲

如果您可以自行清除,請務必遵循以下方法:

1、輕輕用鑷子夾住蜱蟲,越靠近它的口部越好。

2、直直的把蜱蟲從皮膚中拉出來。

(取蜱蟲的正確示範)

3、在確保蜱蟲被全部清理感情的情況下,用溫和的肥皂水清洗叮咬區域,傷口乾後用酒精擦拭消毒,記得要徹底洗手,清洗儀器並消毒。

4、如果條件允許,將其放入容器,容器中放入一個浸溼的棉球(保證蜱蟲存活),蓋緊瓶蓋,存放於冰箱中,假如你出現後續症狀,或許這隻蜱蟲要接受醫生的“嚴厲審視”。

醫生不建議使用凡士林、指甲油或打火機強行“逼”出蜱蟲,這樣做不僅會傷到自己,還會刺激蜱蟲分泌毒素,增加感染風險。


→ 這種情況下,及時送診

劇烈的頭痛

呼吸困難

身體麻痺

心悸

不小心被蜱蟲叮咬後,很多人當時並不會察覺到,而且被蜱蟲叮咬的當下,不會立即出現嚴重不適,一般數天之後身體才會有反應,如果是上面幾種,請立即就醫。


該如何避免遭到蜱蟲叮咬?


避免被蜱蟲叮咬做好的辦法就是,儘可能遠離蜱蟲的生活區域,如要您要去有可能存在蜱蟲的地方,請遵循下面的注意事項,可以幫助您和您的家人免受蜱蟲和其他蚊蟲叮咬:

避免長時間接觸木材和落葉堆

在樹林或草地上散步時,穿長袖和長褲,把褲子塞進襪子裡。

穿淺色的衣服,更容易發現附著的蜱蟲。

使用驅蟲劑,最好是專門用來避免蜱蟲的,記得重複使用,以確保藥效。

走在小路的中央,不要靠草叢。

長時間在戶外回到室內後,要及時衝個澡

仔細檢查手臂、耳後、腿、膝蓋和頭髮

檢查寵物和幼童

(低矮的灌木叢中有可能存在蜱蟲)

特別是戶外工作者,接觸蜱蟲的可能性更大,帶有樹林、灌木叢、深草或枯葉堆的工地可能會有更多的蜱蟲。

所以,戶外工作者要小心,尤其是在蜱蟲活躍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天氣溫暖的南方地區,蜱蟲可能會全年活躍。


蜱蟲可傳播哪些疾病?


近年來,由於發病率的增加,和對家畜以及人類健康的嚴重危害,蜱蟲傳播的疾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在中國,最常見的蜱蟲傳播疾病包括萊姆病、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Q熱病、兔熱病和斑疹熱。科羅拉多熱、東方斑疹熱在中國並不常見。此外,除了防範被蜱蟲直接咬傷,也應防範一些野貓野狗,千萬不要被它們咬到。


據日媒報道,2017年7月,日本一女子看到生病的夜貓,好心想要將它抱到寵物醫院救治,不小心被咬,10日後死亡。③

據解剖查證,女子並沒有被蜱蟲直接咬傷,是野貓被蜱蟲叮咬生病後,再咬傷女子,致其死亡。

當然,這樣的悲劇還很少見,不過,對於孩子來說,遠離野貓野狗還是很有必要的。

蜱蟲咬傷後會有何症狀

如您在被蜱蟲叮咬數天或數週內出現了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您是在何時何地被蜱蟲叮咬的。

▶全身症狀,例如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疲倦或面部肌肉無力等。

▶出疹,尤其是狀如靶心的皮疹。皮疹不一定出現在傷口部位。

(這些遊走性紅斑,不癢也不會痛)

▶在極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癱瘓。

癱瘓通常會從腳部和腿部開始,並逐漸蔓延至上半身、雙臂以至頭部,癱瘓的症狀通常開始於蜱蟲叮咬後的數小時至一兩天內。


關鍵的瘦龍說


其實,我以前也覺得,一個小小的蟲子,怎麼會那麼厲害了,看到那麼多的新聞,我才知道,這個蟲子真的不一般。

所以,平時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隨意趟灌木和草叢(蜱蟲最高爬到一米五的高度),去戶外一定要注意不要裸露皮膚,做好防護。

經常到野外野炊的同學們注意了,不要一屁股坐在草地上,更不要整晚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看月亮,可能會有危險。

遇到蜱蟲叮咬,趕緊去醫院,儘量不要硬拔出。


瘦龍健康


門診上有很多因為被蜱蟲叮咬而來的病人,也確實有人因為蜱蟲叮咬而喪命。那是因為蜱蟲含有很多種病毒、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這些致病原入血,大量繁殖,會引起好多嚴重的疾病,通常無特效藥物,只能對症治療,有些體質特別差的,可能就會挺不過去,然後就一命嗚呼了。但是大多數人是不會發病的。所以就是被蜱蟲叮咬了也不要恐慌,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隨時到醫院即可,千萬不要忘了給大夫說被蜱蟲叮咬的情況。

有好多人說蜱蟲叮咬一般是發生在飼養動物的人身上。其實也不然,因為這種蟲子是生活在雜草叢裡的,所以老百姓叫他們“草爬子”,為什麼在動物身上常見呢,是因為動物到處跑的原因。所以有時候人在山上或是草地上走,這種蟲子也會爬到身上,咬人。門診上碰到的這種病人還是比較多的。

下面大家來看一下蜱蟲都是可以引起哪些病?

專家表示,蜱蟲可以攜帶83種病毒、31種細菌、32種原蟲,可以引起嚴重的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Q熱、蜱傳斑疹傷寒、野兔熱、萊姆病、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巴爾通體感染,還有與蜱蟲叮咬相關的新型病毒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這種病毒為布尼亞病毒,沒有特效藥物,只能是依靠廣譜抗病毒藥還有自身的免疫力。這種病首發症狀是發熱,再就是血小板持續減少,血小板很低了可以引起肺出血及腦出血,最後導致病人死亡。

所以要是蜱蟲叮咬了,也不要恐慌、只要是發熱就趕緊到醫院就診。


皮科醫生劉光金


蜱蟲這個東西,又叫狗蜱蟲,不僅僅咬人,還咬狗,貓等一切可以叮咬吸血的動物。最讓人討厭的是它不僅僅是吸血,還可能傳播病毒。大家可能都看到過蜱蟲叮咬致死的新聞,那就是因為這個小蟲子叮咬傳播病毒,沒能及時治療導致的。

蜱蟲不吸血的時候很小,吸了血就變得又鼓又大。不能直接摳,越摳它越往裡鑽,可以用酒精讓它麻醉,或者用煙燒一下。硬拔的話,口器留在皮膚裡面,可能會造成感染,所以蜱蟲咬傷,就算把蟲拔掉了,傷口也要好好消毒。

天熱的時候,蜱蟲比較多。主要就是在野外,公園裡面。那天我家狗狗出去玩了一陣子以後,洗完了澡我給它梳毛,忽然發現身上有個好像大痘痘一樣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喝的肚子鼓鼓的蜱蟲,我說狗子怎麼老撓呢!看得我直起雞皮疙瘩,趕緊弄下來燒死了。

這就是吸完血的蜱蟲,是不是看得頭皮發麻?現在天氣逐漸冷了,相對夏天來說好一點。十一外出旅遊,大家出門去山林野外,最好穿上長袖長褲,可以有效預防蜱蟲咬傷。如果發現被叮上了,最好趕緊去醫院或者自己處理掉,記得不要硬拔,同時做好傷口消毒,萬一出現紅腫,感染,發熱,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哦!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聽說被蜱蟲咬到會很可怕,蜱蟲到底是怎麼回事?

蜱跟蟎一樣都是有八條腿的寄生蟲,因此,蜱可以說是“小號的蜘蛛,大號的蟎”。

蜱雖然可以叮咬人吸食血液,但是,就跟蚊子叮人一樣,除了偶爾造成過敏反應,叮咬本身並沒有特別健康危害。

蜱傳播性疾病

被蜱叮咬之所以說可怕,是因為也是跟蚊子一樣可以通過叮咬傳播疾病。

而且,蜱可以傳播的傳染病更多,截至2016年,全世界已知發現有16種人類疾病可以經由蜱傳播。

造成這些疾病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螺旋體,和其他種類細菌),及其他原生病原體。

有的蜱甚至可以同時攜帶幾種病原體,造成混合性感染。

這些蜱傳疾病中,有的發病急病情發展快,嚴重的可以致死;有的發病隱匿,很難早期確定診斷,因而更容易造成嚴重健康損害。

常見的蜱傳疾病,包括萊姆病,蜱傳立克次氏體,蜱傳腦炎,蜱傳無形體病,蜱傳斑疹熱,等等。

其中,“最出名”的蜱傳疾病是萊姆病。

我們就以萊姆病為例來介紹一下蜱傳疾病。

加拿大著名歌星艾薇兒的病

萊姆病最著名的病人應該是加拿大知名歌星艾薇兒。

2013年,如日中天的艾薇兒突然淡出了世界樂壇。

直到2015年4月,艾薇兒才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她透露,過去的近兩年時間沒幹別的,淨在生病和看病中度過。

她介紹說,2014年夏天開始,她感覺到不明原因的疲勞、呼吸急促,卻找不到病因。為了看病,在隨後的8個月時間她不斷穿梭於醫療中心和醫學專家中,但沒有人能幫到,直到年底才獲得診斷。

有的專家甚至說她瘋了,她根本沒有病。

在6月30日,接受《早安美國》採訪時她介紹說,病情確診後,接受治療已經有半年時間,療程也已經過半,自己已經開始步入康復。

直到2018年9月,艾薇兒才康復復出。

我們知道,美加是世界上醫學最發達的地方。是什麼疾病,經過8個月才獲得診斷,而半年的治療僅是療程的一半,總的康復時間則整整需要5年的時間?

這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萊姆病。

萊姆病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蜱傳播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病原體是一種螺旋體。

為什麼叫萊姆病呢?

因為,雖然後來的證據顯示早在53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就存在這種疾病,但是,萊姆病被真正認識需要等到20世紀70年代。

上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萊姆鎮及其周邊地區,一些兒童和成年人聚居性的出現了病因不明,以慢性衰弱為主的疾病,症狀包括皮疹、膝關節腫痛、癱瘓、頭痛、慢性重度疲勞等。

但是,卻沒有人直到這是一種什麼病,患者通常被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疾病。

有兩名患兒母親的對自己孩子病的執著最終引起人們對這種疾病的重視,並開始調查研究。

經過努力,科學家到70年代中期才逐漸摸清了這種新的疾病主要表現,卻始終未能明確發病原因。因此,只能以發現該疾病的美國小鎮名字命名為“萊姆病”。

到1981年,一位研究洛磯山斑疹熱的科學家威利·伯格多費(WillyBurgdorfer)開始介入對於萊姆病的研究,併成功從傳播媒介蜱蟲中分離、培養出導致該病的病原體。1982年,科學界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該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 Borrelia burgdorferi.)。

後來的研究發現,這種病原體對抗生素敏感,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

人們是如何感染上萊姆病的

萊姆病由攜帶該病病原螺旋體的蜱蟲叮咬傳播,最主要蟲媒是一種黑腿蜱。

這種蜱生命週期2年,需歷經卵、六條腿的幼蟲,八條腿的若蟲和成蟲等四個生命階段。這種蜱在孵化後生命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吸血來維持生存。

一旦有的蜱吸食了感染病原的動物,再去吸食人血,就會在動物與人之間傳播這種疾病、

大多數人是通過蜱未成熟的若蟲叮咬感染。

這種若蟲體型很小(小於2毫米),往往難以用肉眼發現,它們通常在溫暖的春夏季覓食吸血。成年蜱也可以傳播萊姆病,但由於體形大,更容易被發現。

蜱通常需要連續叮咬人36至4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更有可能吧病原體傳給人導致感染。

因此,只要及早(24小時之內)發現併除去蜱蟲,即使被叮咬,通常也不會被傳染。

這種蜱可以叮咬人體任何部位,但往往更青睞難以被人發現的區域如腹股溝、腋窩和頭皮等。

這種蜱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通過分泌一種類似水泥樣的物質把自己粘附在人體皮膚上,以便於持續吸血,吸血時間可以長達36~48小時,甚至更長。

人類萊姆病的表現

雖然,這種螺旋體對抗生素敏感,但是,這種疾病卻往往難以早期發現和被診斷,因此容易遷延很長的時間。

人在感染萊姆病後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表現。

早期局部表現(蜱叮咬後3〜30天):

遊走性紅斑,和疲勞、畏寒、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痠痛、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體徵是早期萊姆病的表現。

遊走性紅斑或“牛眼”徵皮疹是萊姆病早期特徵性體徵,通常在被叮咬後3~30天(平均約7天)開始出現於叮咬部位,皮疹可以逐步擴展成“牛眼徵”,歷時數天最大可達30釐米大。

這種皮疹發生在約70~80%的感染者,局部一般可以感覺到溫暖,但是由於蜱分泌帶有麻醉性的物質,局部可以沒有癢或疼痛感,這樣也就更容易避免被人發現。

早期擴散階段(蜱叮咬後數天至數週):

未經治療的萊姆病,感染可能會從叮咬部位向身體的其他部位擴散,並反覆出現下列症狀,包括: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遊走性紅疹,貝爾氏麻痺(面癱),

劇烈頭痛和頸部僵硬(腦脊髓膜炎),大關節如膝蓋疼痛和在腫脹,

放射性陣痛,心悸頭暈(萊姆心肌炎)等。

許多症狀甚至不需要治療可以在數週或數月內減輕、消除。但是,不經過良好治療的病例也可以發生額外的併發症。

後期播散階段(蜱叮咬後數月到數年):

未經治療病例中大約60%可以出現關節炎,表現為嚴重的關節疼痛和腫脹,間歇性發作。大關節,特別是膝關節最常受累及。

未經治療的患者中約5%在數月到數年可能發生慢性神經症狀,包括手或腳放射性陣痛、麻木或刺痛,短期記憶問題等。

約有10-20%的萊姆病接受抗生素治療數月到數年內可以存在系列症狀,揮之不去。

這些症狀包括肌肉和關節疼痛、認知困難、睡眠障礙、或疲勞等。

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一般認為已經不存在持續疏螺旋體感染,因此被稱為萊姆病治療後綜合症(post-treatment Lyme disease syndrome,PTLDS)。

有一些證據表明,PTLDS可能是感染損傷後自身免疫反應的結果。

如此隱匿的叮咬,起病,如此紛繁複雜的表現,如此曲折的病程,難怪這種疾病如此難以早期發現,難以早期治療,也難以康復。

因此,預防才是對付萊姆病的首要手段。

萊姆病的預防

防止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傳播疾病的蜱蟲,避免被叮咬,一旦被叮咬及時發現並去除蜱蟲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具體而言,主要措施包括:

1 溫暖季節避免在草木茂盛和濃密的區域從事野外活動。

2 疫區野外活動需要進行充足準備,包括防護設備和使用驅蟲劑。

20%~30%避蚊胺塗抹皮膚和衣服,或使用0.5%氯菊酯預先處理服裝和裝備都可以起到很好保護作用。

3 找出並及時去除附著在於體的蜱。野外活動後及時(最好在2小時內)洗澡,並對著鏡子進行全身檢查找出可能吸附在你身體上的蜱蟲並及時去除。家長應仔細檢查孩子們的腋下、耳朵周圍、肚臍內、膕窩、兩腿之間、腰部周圍,特別頭髮內頭皮等蜱容易藏匿部位。

4 去除蜱蟲需要一定技巧,需要用精細的鑷子緊貼皮膚夾住蜱,垂直緩和向上用力,以期完整去除蜱的頭吻部,避免左右用力使其口器滯留於體內。

5 仔細檢查使用的裝備和寵物,以避免蜱蟲被攜帶進入室內造成二次接觸的機會。

6 烘乾衣服,高溫1小時足以殺死可能隱藏的蜱。

7 適當進行庭院處理,以防蜱滋生。

8 目前沒有可用的萊姆病疫苗。美國曾經的一款疫苗並不能提供足夠長時間的保護,商業市場不足,已經在2002年開始已經停止生產。


掙脫枷鎖的囚徒


正值炎熱的夏天,小區裡的樹木或者是野外的樹木都會有許多蟲子"滋滋"的叫,比如蟬等小昆蟲。但是也有一些影響人安全的蟲子我們不得不防備,比如俾蟲。


俾蟲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夏天潮溼悶熱的季節正是俾蟲最多的時候,吡蟲的體型很小,有的跟芝麻一樣大也有的跟飯粒一樣大。這種蟲子不單是生活在野外,他也可以寄生在人或者其他動物身上。

俾蟲身上是帶有病毒的,當人被俾蟲叮咬並且感染病毒之後還有可能會引起腦神經錯亂或者出血的症狀,有些被嚴重感染的患者還可能會失去生命。

很多人被蚊蟲叮咬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把它拍死,但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當蟲子跟蚊子的嘴巴或者是頭部探入人的皮膚組織中,再加上用力的拍打,那麼蚊子跟蟲子體內的病毒就很容易滲入體內導致感染。


同時被這種蚊子給感染的患者也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是因為被病毒感染的患者中的血液和體液也很容易引起跟他親密接觸的人所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