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護林馬隊 八年巡山,見證沙地染綠

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以東40多公里外的酸棗梁,有一個護林管理站。和一般管護站不太一樣,走進院子,不時聽到馬兒嘶鳴。

酸棗梁管理站站長晁永貴翻身騎上一匹“大黑”,雙腿一夾,飼養員蔡國江拍拍馬屁股,“大黑”起速,其餘的馬自動跟上,揚起一片沙塵。

這裡地處紅寺堡區東部沙塵源區及毛烏素沙地。2010年,為了禁牧封育,紅寺堡區林業局正式在酸棗梁成立護林管理站。當時道路條件不好,一個企業捐贈了7匹快馬,寧夏唯一一支護林馬隊建起來了。

“酸棗梁曾經有漫山遍野的植被,後來,由於乾旱、風沙等自然災害和過度放牧等因素,變成了沙地。”紅寺堡區林業局資源管護站站長馬克龍介紹。當地村民們戲稱:從西刮到東,從春刮到冬。

隨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酸棗梁的面貌逐漸發生變化。林業部門採取了封育圍欄、人工扎設草方格、種草種樹等措施,植被逐漸恢復,多年淡出人們視野的黃羊、野豬、野狼又出現了。如今,站在高處放眼遠眺,一片一片的酸棗林,綠得格外惹眼。

酸棗梁的生態日益好轉,離不開護林馬隊的日夜巡查。

在護林站的院子裡,一隻受傷的禿鷲正在康復中,“巡查時發現的,翅膀受了傷,帶回來後特別能吃,現在已經可以小跑滑翔了。”晁永貴告訴記者。“巡查時經常能看到狐狸、野兔、鷹。”資格最老的護林員馬生明說。

每天早上8點,裝好乾糧和水,隊員們跨上馬兒出發。封育區設有7個護林點,管護面積34萬畝。一天下來,一人一馬至少要跑40多公里路。在護林馬隊精心管護下,連片野生酸棗林由過去的4.6萬畝增加到如今的15萬畝。

在酸棗梁護林,不曬脫幾層皮,是根本不合格的。晁永貴剛來時,著實鬱悶過一段。沒有互聯網,電視只能收到幾個頻道,每天晚上9點以後就沒電,最麻煩的是水,每週都要去外面拉回來。

不過,兩年時間下來,老晁卻愛上了這片梁。老晁翻開手機相冊,一叢一叢不知名的花兒開滿山樑,“春夏秋冬,四季有景”。

22歲的馬傑,是整個護林隊裡最年輕的隊員。好幾次,家裡都建議他換一份工作,馬傑一直不願意鬆口。“酸棗梁的日出和日落,是我見到的最美的景色。每到日出日落時,我都會靜靜地躺在草地上觀賞美景。”馬傑笑道。

不過,隨著新型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道路的維護修建,護林隊已經配備了皮卡和巡查摩托,靠馬護林的必要性日漸減弱。“馬隊即將解散,我們正在給它們找一個更好的歸宿。”馬克龍說。

這支護林馬隊解散後,60歲的老蔡也該退休了。

眼看著這裡固住了流動的沙地,又慢慢地變綠,馬克龍感慨地說,“每匹馬都是酸棗梁的見證者和功臣。”

护林马队 八年巡山,见证沙地染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