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如何?

大菠蘿Carrey


遇到這個題目也是一機緣。有幸在此和諸位有識之士,共同探討《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我是因觀看了電視劇《天道》,而後讀了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背叛》等書,書中的故事、人物、文化、悟道、商戰、音樂等都讓我相當著迷,也讓我陷入長久的思考中,我也曾從作者、創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一些資料,可惜所得甚微。下面是我讀這本書時做的一些筆記:


精英文化 世俗文化

我認為《遙遠的救世主》以女性的視角,書寫雄性文化反映時代精英文化的一本實驗之書。這樣說也許有些片面,姑妄言之。關於女性視角,書中丁元英借穆特《流浪者之歌》闡述了一回。在另一本書《背叛》中夏英傑寫作《遙遠的救世主》一書始末,可以參考著來看。每個時代都有精英文化與世俗文化之分。中國自古以來的精英文化是士族文化。精英文化可以參考人物傳記《拿破崙傳》、司湯達《紅與黑》等。精英文化的基因:理想遠大、智謀深遠、自強不息。

世無救主 但有英雄

《遙遠的救世主》書中有大量的關於宗教教義的闡述,包括:佛家、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從佛家來說有漸悟頓悟、鈍根利根之分。基督也有窄門之說。丁元英說世上沒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要覺悟。他是有大智慧利根之人,但在五臺山與智玄大師的一番對話,說明丁元英“悟道而不究竟,用智似不圓滿”,他尚未大徹大悟,還有四氣,還有人相我相眾生相,還要在紅塵中歷劫翻跟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為英雄豪傑。所以大師留下兩句偈沒有改,以待他日。

文化屬性的探討

丁元英認為,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關於文化屬性的討論是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這個部分應該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強勢文化、弱勢文化,書中也沒有給出滿意的答案。王廟村“格律詩”事件其實是一個實驗,丟一塊石子,擊幾片浪花。但實驗的結果令人滿意嗎?誰是這個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對丁元英來說這是一次勝利嗎?對於這個結果,丁元英應該是在預料之中的,但是林雨峰之死、劉冰之死,芮小丹之死,丁元英從這個實驗中得到了什麼?他原本就一無所圖,來到古城本是要歸隱,但他不老實。

狼性法則

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又是一條線,這個兩者之間就是生存空間,如果我們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們的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這個市場競爭的確是非常歷害,勝負往往就是在毫釐之間,兩敗俱傷,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生存法則: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揚長避短,拾遺補缺,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人從根本上要面對兩個問題:一、生存,得活下來。二、是要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

情深不壽 慧極必傷

《遙遠的救世主》情感的描寫實在太感人。芮小丹這樣的女子大概是隻有書本里才有吧!這種建立在經濟自立、人格獨立、情感相通、靈魂相融基礎上的愛情足以雄視古今、感天動地。完美。她的天國的女兒,求仁得仁,求死得死。來去從容。這種境界已達菩薩境界。

《遙遠的救世主》主旨深遠,也沒有生硬的說教,整個故事生動有趣,讀罷令人拍案叫絕。情感部分的描寫也很動人。作者的視角橫跨中西。這個李紅英是何方神聖。《背叛》裡的夏英傑,《遙遠的救世主》裡的丁元英,都有一個“英”字,是同一個“英”字。還有丁元英最後的歸宿是去了哪裡?回法蘭克福了嗎?他會遁入空門嗎?

《遙遠的救世主》,留下了一個神話。


《天道》我已收藏,這本書我還會好好讀下去。我是爾東說話,歡迎關注我,給我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爾東說話


遙遠的救世主,是我看過的最牛的書之一。

之所以這樣說,因為書看了幾遍,電視劇天道又看了多遍。

之所以吸引人,是書中深刻地對傳統文化之下的人性的思考。

書中提出來文化屬性。什麼是文化屬性,書中沒有說。自以為,所謂的文化屬性,是一個人先天賦予的秉性,及後天所受的傳統文化浸染,所受的教育薰陶,加上身份,財力,地位等等客觀因素最終形成的人的思想認知,或者叫做“心”。

這個心決定著行動。用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叫知行合一。

多提一句,知行合一是一個陳述句,是說知和行是必然的一致。如果一個人認為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都是不準確的。因為你的認知和行動是一體的,不會有分離。

舉例就是,常言道: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沒有誰會做一道數學題,但就是不會寫。大多時候你覺得聽懂了,但一考試就不會,排除忘記的話,是你根本就沒懂。

而這本書,就是丁元英用實事求是的法則,利用人性的弱點,去做一個扶貧事業的故事。每次看都能教會我很多東西。

這個世界,眾生只有好惡,沒有真理真相。

文化屬性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進而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所以丁元英才能在股市掙錢;所以劉冰,葉曉明,馮世傑才會退股;所以林雨峰才會敗掉官司;所以芮小丹,林雨峰,劉冰才會死。

對傳統文化,政治文化,人性,人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活著,本書都有很好的闡釋和反思。

最重要的讓我明白了,沒有救世主,自己才是自己的主,自己為自己做主,是強勢文化,也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基本認知。可以說,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打鐵還需自身硬,拜菩薩其實就是在拜自己,佛不度人人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相信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丁元英。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不斷地向他學習吧。


張磊1413


《天道》不是一本書的名字,而是電視劇。這個由王志文、左小青主演,改編自女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小說講述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碼”瘋狂掠奪中國錢財,良心發現後退出公司,受到嚴重懲罰。最後與女警芮小丹相識相知最後相愛,由一對音響發燒友演變成一對愛情發燒友,上演的一出精彩、浪漫、傳奇的“天國之戀”。

丁元英,“道”的化身,講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一個留學德國的海龜,原型傳聞是當年超級網紅的億安科技的操盤手李彪,著有《纏中說禪》。芮小丹,天國的女兒,是“釋”的化身,釋家求覺悟,證涅槃,認為世間一切皆為泡影,看破方得正果。芮小丹從初遇丁元英到最後的自殺,就是一個“覺”的過程。她看透了生死,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由,知行合一。當她最後看破人間幻影的時候,就有了順理成章的涅槃而去。



丁元英是一個對世俗文化無比包容的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清醒的認識,以及對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深有成見,給自己畫了個圈,一個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圈,裡面他對文化屬性、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比較,包括對殺富濟貧的判斷,都有著異於常人的理解和判斷,正如韓楚風引用尼采的話:“更高級的哲人獨處,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暗香曲臨江


我個人非常喜歡《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

我至少看了三遍。

後來改編成電視劇《天道》,王志文和左小青演的。

我至少也看了三遍。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酔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禍福。  

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這是男主人公丁元英的一首自嘲詩。

非常喜歡這道詩,這是多少個“我”的自我寫真,想做清心淡薄的後山人,過隱居的隱士生活,但是又不得不登堂入室,追名逐利做個俗人。

多麼矛盾的內心寫照。

對於這本書,我感受最深的有三個點:

一、關於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觀點

豆豆通過《遙遠的救世主》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並用了“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來做對比,強勢文化遵循客觀規律,弱勢文化依賴強者賜予。

書中的好些個人物如劉冰、葉曉明、馮世傑等就是弱勢文化的代表,這些人物就是映襯了“中國傳統文化是皇恩浩蕩的文化,他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得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得價值判斷體系”。

在書中,前面99%的篇幅都在為強勢文化搖旗吶喊。很自然的,我也跟著認同這種理念,然而結局卻實在是讓我很意外。

我感覺豆豆對強勢文化的價值實際上也搖擺不定,所以用這樣的結局否定或者懷疑強勢文化。   

丁和芮都是強勢文化的代表人,作者通過戲劇化的小說來做一個假設,其中一個人成為弱勢文化後會如何呢?

芮小丹炸了腿、毀容之後選擇自殺就是對強勢文化的一種否定。 芮自殺,作為一個強勢文化的代言人,她無法容忍自己變為弱勢;丁痛苦,反思強勢文化是否真的是濟世良方。  

芮和丁在一起實際上是不自信的,她在和丁的交往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並不是依靠丁,這點從她去北京的那段過程中感受到,當然芮自身就是個很獨立的人,這通過丁對她的分析體現出來,同時丁的認可給了芮很大的自信,這種自信是建立在重新認識自己、客觀的認識自己之上。     

我們可以這樣看芮的遭遇,她實際上就是強勢文化社會中的失敗者,在任何一個社會有成功者也會有失敗者,我們的社會能接受成功者,可是對失敗者呢?

一個弱勢文化為什麼不能接受弱勢者呢?

反觀,M國是強勢文化,然而《西方經濟學》有專門的章節講解《失業》,管理學有對競爭失利者的討論,這個強勢文化對失敗者的接受程度比弱勢文化高很多,這種對比又說明什麼呢?  

強勢和弱勢自然就是對立的,而且還必須長期共處,所以每種文化對應著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和運行體系,打破一種文化,必須創造相適應的價值體系和運行體系,即破與立,缺一不可,想必這也是丁元英痛苦的根源所在吧。

“存在即是合理”,不論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都自有其體系,都要遵從一定的客觀規律,這規律即是《天道》。


二、丁元英在五臺山說禪論道

作者豆豆想在這一段表達一個意思,就是說佛是覺悟。

救世主是誰?

就是自性覺悟,是自己。不是佛,也不是神,也不是耶穌。  

那麼為什麼遙遠?   

因為我們從無始生死以來帶著的業力,讓我們充滿著貪嗔痴。我們本身具有的佛性,卻被這些貪嗔痴迷障著。太難放下了,太難恢復了。所以佛性離我們很遙遠。   

而實際上佛離我們也很近。

因為我們本身就有佛性啊!

看到五臺山論道一段,描述丁元英“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一分痞氣”,現在看來,丁,其實是十分殺氣。

從進山門投石問路的三招:錢,錢錢,詩。老和尚吃套路,就範了。

再說和老和尚過招的詩: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一見面就懟,生猛。

老和尚剛問完神馬是真經,丁: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

老和尚也不是吃素的,開始捧殺:施主站在得道的門檻了....

就是這樣! 丁元英這個人物,在現實中太多了。 大多數的人都像他那樣,遊走在正與邪的邊緣。

智玄大師把丁元英的詩改成: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務取真經     

一生一滅一枯榮     

皆有因緣註定 ”       

智玄大師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務”,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滅”,把原句的“哪個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緣”。九個字的改動,理雖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氣卻全然不同,即滅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看到這裡,我以為丁元英會做到全然斷貪嗔痴。

誰知道看完後,還是有些失望。呵呵。   

丁元英給小丹的禮物不過就是為了讓她覺悟。

    

丁元英說:“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的一個‘情’字。這兩個極致我都沒敢冒犯,不可以嗎?”

看似有道理。實際站在佛法角度看,這個丁元英表面對女人敬而遠之,實際痞性還在。所以,他決然進不了佛門的。

後來,丁元英在小丹的對話中說:“這不是簡單和複雜的問題,是生存境界不一樣。你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點說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原來能說老實話、能辦老實事的人就是神!     

這就是在說 我們的本身的佛性已經被迷障太久了。所以我們說實話、實事求是太難。 同時這也是小丹覺悟到的。

芮小丹說:“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證到如此也並不究竟,神是什麼?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三、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

我喜歡左小青演的芮小丹。

作為一個女警官,她是一個活的自由的人,精神獨立。

當然喜歡她還在於她漂亮。

漂亮到一種境界,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是正常女人達不到遂只能仰望的境界。

肖亞文評丁元英說:“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維顛倒了,不是人的思維。一旦動了心就算把地獄之門打開了……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


而丁元英卻對芮小丹說:“參來參去,我不如你。 ”

芮小丹曾跟丁元英有過一次溫和又溫柔的爭論。她非要“收留他”,“養活他”以證明自己站著和他對話。

然後丁元英想出了一個讓我為之驚歎叫絕直呼“鬼才就是鬼才”的解決辦法。

他說:“我借給你500萬,3%的年息,第15年一次償還本息725萬。你預支這筆錢在柏林買一套這樣的房子,養著我。房子按2%的折舊計算,15年折舊150萬,加上15年的利息225萬,你的絕對風險是375萬,這就是你要證明站著對話的代價。於我而言是經營資本,於你而言是收留我。 ”

他理解她,支持她。

丁元英也真是奇才,才想的出這樣的非人的主意。

小丹死的時候我真是沒辦法不掉眼淚。

這是是真正現實意義的平平淡淡的刻骨銘心。

小丹赴死赴的多麼平靜啊,死前回憶起元英那個“捧著一箱方便麵”的畫面,也是多麼現實的情理之中。

芮小丹每次給他打電話都先以“乖”開頭:“乖,都悶在家裡幾天了,我帶你出來散散心……現在就去找你。”她心裡無數次獨白,都是“疼他”:“你是什麼人呢?你是我忍不住想疼的人,我把我積蓄了26年的能量在這一刻為你而迸發了。我知道你要走,所以我珍惜疼你的每一天。 ”

訣別時刻,她心裡黯然自語的,既有“乖”又有“疼他”:“乖,我以後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

她走了,丁元英怎麼辦?

正是因為丁元英的“非人”懂他,才最後沉默地接受她作為警察選擇的訣別。


然後就是聽到她自殺後,平平靜靜的試著做事,直到吐血。

我看到書中的那段描寫,難受、感慨、遺憾、心痛不已。

“然而,無論他怎麼對抗、舒緩、掩飾,都無濟於心頭的疼,那是一種心如刀絞、無可忍受、無可遏抑的——疼。他以為他是明白人,他以為他可以從容、達觀,但是當他靜靜地泡好一杯茶靜靜地喝到嘴裡的時候,這杯茶卻被喉嚨的一團東西堵住了,也就是在他試圖嚥下這杯茶的一瞬間,一股生理無法控制的東西突然從胸腔噴出,他本能地緊閉上嘴,快步走到衛生間的洗手池,吐出的是一口鮮紅鮮紅的血。


過去他一直認為傷心吐血是文學的誇張描寫,而這一刻讓他體會了,那不是文人的誇張描寫,那是沒到那個傷心處。也就在這一刻,他的理性、他的堅強……崩潰了! 他突然渾身無力,眼前金星亂舞,似有千萬根針刺入心臟。那種像岩漿一樣爆發出來的絞痛撕心裂肺,胸腔哽咽得讓人想哭都哭不出來。”

丁元英的痛,比誰都平靜卻比誰都痛。


文:劍飛齋主人

劍飛齋主人


這是豆豆繼《背叛》後的一部非常給力的作品,說實話,背叛並沒有給我太多的驚喜,反而有一點做作的感覺!

《遙遠的救世主》不一樣,這部作品中有很多作者借丁元英之口表達的一些很概念的語言,但由於諸多的原因,這些大量的,自述式的臺詞,讓人看著非常有收穫。

原因有三…

一是這些臺詞和表述,有些直指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有些則揭露了社會的一些為人處事,或者有些人不願意,冠冕堂皇的說出來的東西。

二是作者對這些揭露事物規律性的東西的語言作了文學性的潤色。作者對文學,佛學,禪宗都有一定的接觸,有一定的文學和境界在裡面,能夠把文學和境界的東西融入故事裡。

三是王志文把丁元英的角色演活了,他的臺詞功底和那種文文的,很有內涵的特色,讓人聽著這些語言非常入迷!

作者借丁元英的口吻說,透視社會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

這三個層面,可以用來看一個人。比如老闆用一個人,有的是有能力;有的是有能力,而且對所從事的事情和崗位,有一定深刻的認識,有一定的局勢觀;有的又有道德,又能把控全局又有能力,能力弱一點也沒事,至少能夠調配他人的能力。

幹事的人,能夠帶團隊的人,能夠帶領一個團體,或者一個公司的人,能夠影響一個群體的人,這之中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作者談到的強勢文化,弱勢文化。不同層面,對規律事物發展的,深層邏輯的認識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對規律的認識,本質上是一種內在視野的外化。

比如毛爺爺能夠看到和大概的預測,抗日戰爭8年,必是持久戰。

比如史玉柱說,馬雲能夠看到,互聯網行業未來8年。史玉柱自己能夠看到遊戲行業未來三年左右。

這些都是一種視野和對規律的掌控。

作者對中國傳統的皇恩浩蕩,救世主文化,做了批評。

說白了就是要讓人有一種局勢觀和對規律的,深層次的認識。在這種認識之下,人就會,小則可以規劃和主導自己的人生。

大則可以佈局,一個事業,一個團隊,一個生意,一個國家。

最基礎是要做一個有所立的人,對自己和自己的環境有所認識,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和追求。

而不是隨波逐流。





思維能量學


結論:人生必看書目之一。


1.四層嵌套故事,小說與現實互相映射


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盜夢空間》,講的是多層夢境的故事,讓人分不清現實和夢境的區別在哪裡。非常燒腦。

同樣,《遙遠的救世主》這個小說,也達到了類似的多層級嵌套效果。


書中的兩層是:


①以扶貧為名,幫助王廟村這幫農民脫貧致富。

②以這個為載體討論「救世主」文化,如何得救的問題。


現實中的兩層:


③以本書作為載體,延伸到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救世主」文化,引發討論

④很多人把丁元英神話,反而又陷入到了「救世主」思維當中。


這也直接導致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深者讀深,淺者讀淺,各得其所。


裡面角色的很多對話,背後的道理都沒有講清楚,就是故意漏了一個角,讓你看看。稍不注意,就跳過去了。以至於讀過的朋友還跟我抱怨,一本小說,講那麼多佛法之類的幹嘛。


這個需要一些生活的閱歷,還要多讀一些書,才能明白其背後的深意。自己也是把一些感悟寫了下來,不一定對,可以作為批判的對象。可以點開我主頁,就能看到。


2.好在哪裡?


《窮查理寶典》是查理芒格的一些演講合集,裡面講了大量的生活常識。也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


但是呢,你會發現缺少了某樣東西,是什麼呢?


就是動機。就是為什麼要去習得書中講的東西?很多人是為了投資才去看這本書。


而《遙遠的救世主》本身就塑造了這樣的一個人物,丁元英。對於他如何在股市中投資這件事,基本上沒怎麼提。但是卻讓你看到了一個人做到以後的樣子,他的境界和思維方式會是什麼狀態。


這個是最難的。一個人要先起了念頭,才會有後續的動作和行為。


在《動機心理學》中提到,一個人最長久和穩定的動機,一個是行為本身就能夠帶來滿足感,還有一個是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具體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的機緣不同。不同人的人生際遇,會讓不同的人對於不同的角色感興趣,這個本身倒是沒有標準答案。


比如,跟巴菲特、查理芒格比起來,丁元英這個角色塑造,更加打動我。讓我想要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不是說完全模仿他的行為和做法,而是他背後體現出來的智慧。


所以,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定義,是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


總結:


這本書講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商戰故事。在表達上形成了一個四層嵌套的關係,既有書中架構出來的故事,有兩層;也有現實的意義,有兩層。


這種對比嵌套,對於現實生活有很強的借鑑意義。看著書中的人物來反思自己。這個書中其實沒有反派,更多的是人性。人性中的貪嗔痴。


好書和經典的書確實很多。對我來說,這本書就是起心動念,讓你有了一個堅定的人生目標,有一個持續向上的動機。而且這條自我提升的路上,永遠沒有止境。


我是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


李撒歡


印象中好象是先有電視劇後出的書。丁元英這個人物,是現代文學作品中一個另類。你無法用準確的形容詞來定位他。

我是看過電視劇後又買的書,看了幾遍,印象太深!久久難以忘懷。想來因為審查的原因電視劇中芮的死因與小說出入較大。

電視劇在初映時,在觀眾中引起劇大反響,很受歡迎!但在所謂評論家眼裡顯然是離經叛道。很喜歡這部劇,這部小說。


大頭55302


一個作家需要深厚的功底,也需要不凡的才華和敏銳的觀察,獨特的視角,還需要較高的藝術修養,能有不凡的境界。豆豆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出色作家。能達到這種境界和水平的作家中國太少了,也太不重視了。她畢竟是一個沒有背景的小人物,其實她的高大常人看不到罷了。看到了便是有眼光的人!


孤客2146215048


書怎麼看無關事,重要的是你怎麼看自己,天下好書能啟人向上的書多啦!能否悟道不在別人而是自己的心,給你一尊佛,自己不悟道,佛也是大堂的一尊泥菩薩。


用戶5787626811


多說無益,該書本人讀了多遍。這本書你看了大概率不會後悔,對應的電視劇《天道》,也堪稱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