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德國和奧地利還有可能合併嗎?

諶人


德國和奧地利還有可能合併嗎?恐怕很難,或者說在可預見的未來基本不可能了。至於原因其實也挺簡單,歐洲現在的地緣政治形勢,各自的法律制約以及幾百年來各自單過所形成的身份認同,都使得德國和奧地利再次合併基本沒有可能性了。


歐洲現在不存在改變國家邊界的條件

在蘇聯和南斯拉夫都因為政治原因解體之後,歐洲各國的邊界不能再改變,尤其是不能再出現一國吞併另一國的情況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共識。而與此同時,歐盟所發揮的經濟和政治作用越來越大,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起到了一個邦聯政府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在現代歐洲,歐盟國家除了還保留有各自的軍隊和語言之外,其它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沒有了自主權,或者說都要通過歐盟決定,甚至歐盟國家的內政和外交在很多時候都不能自主決定。

(現在的德國和奧地利都是歐盟成員國)

而德國正是這一進程的主要推手之一,雖然不能說德國正在以另一種方式統一歐洲,但在歐盟一體化的過程中,德國獲益最大,擁有最大發言權卻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德國沒有理由為了一個小小的奧地利而違背整個歐洲對於領土和主權不可變更的共識,進而丟失在整個歐盟的領導權,放棄領導歐盟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利益。而奧地利也沒理由放棄獨立的地位,因為現在在歐盟框架內,奧地利已經能夠獲得其最佳經濟利益,加入德國卻沒有任何額外利益可得。

(德奧兩國在19世紀也曾兵戎相見)

而且現在在歐盟框架內,所有歐盟國家之間人員已經完全自由流動,甚至多數歐盟國家之間已經沒有邊界,貨幣也基本統一,其實除去國籍這個名義上的身份,可以說歐盟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已經類似一個統一國家,甚至比有些國家的統一程度還高,所以也完全沒必要再在其內部搞統一或者合併了,因為已經基本沒有實際意義了。

兩國法律和民意都不允許

除了歐洲經濟社會方面的現狀之外,德奧兩國的法律其實也都不允許兩國合併。首先是奧地利法律,奧地利在二戰期間是德國的一部分,因此在二戰末期被蘇聯紅軍佔領,後來被移交給美英法佔領。到1955年,美英法決定結束對奧地利的軍事佔領時,和奧地利政府簽訂了一個奧地利國家條約,其中明文規定禁止奧地利再和德國結為統一國家,而這是其結束對奧地利軍事佔領最直接的交換條件,也等於是奧地利所必需遵守的法律。

(一戰之前的德國和奧匈帝國)

在德國方面,1990年德國統一其實也受到了英法等西德盟國的強烈反對,因為在當時歐洲人就已經普遍認為改變邊界,特別是兩國合併不可接受。而且統一的德國還被認為有可能打破歐洲的政治平衡。因此為了平息諸多鄰國的反對聲浪,西德在德國統一之前也做出了重大讓步,即修改本國憲法,在其中明文規定德國領土在東西德統一之後不得再有任何擴張,以此為交換條件,德國統一才得到了英法等國的諒解和接受。所以德國和奧地利想重新合併,會面臨無數法律方面的障礙以及國際反對,成本過高,沒有可行性。

(二戰前德國吞併奧地利在現代歐洲已成為國際政治中的負面典型)

另外德奧兩國在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到目前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期間只在二戰前後有過不到十年的統一,其實民族差異已經非常明顯,雖然語言還都是德語,但現在的奧地利人已經不會再說自己是德意志人了。所以雙方的民意也不支持合併。


所以綜合來看,除非歐洲的社會環境發生革命性變化,整體社會發展出現嚴重倒退,德國和奧地利已經不可能再成為統一國家。


桃花石雜談


德國和奧地利的關係就好比兩國同屬武當派,一個劍宗,一個氣宗,兩者為了爭老大,打的你死我活斷手斷腳,這可怎麼合併。

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日耳曼人開始了對原羅馬帝國阿爾卑斯山北部和東部地區的統治,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今天的奧地利由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而今天的德國則由無數個小王國組成,並沒有現在的強大。當時拿破崙加冕稱帝,歐洲多國討伐,拿破崙戰爭共打了7次,前五次都是拿破崙勝利,奧利地難免割地賠款,不是很強大的德國在戰爭期間,普魯士開始崛起,因為戰爭所以將大家團結在一起,慢慢的普魯士把如今波蘭西部和德國北部收入囊中,外面捱揍的奧地利回家一看,原來的小老弟也敢跟自己叫板,與老牌帝國哈布斯堡家族一較高下,結果還是奧地利輸了,割地,賠款。在宗教上,德國信仰新教,奧地利歸屬天主教。

所以德國和奧地利現如今不大可能會合並。在現在歐洲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也不需要兩個國家合併,奧地利人日常吐槽德國人的“嚴謹”,德國人日產嫌棄奧地利人“鄉巴佬的德語”。相愛相殺也挺好的。


奧國那些事兒


當然有可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對歐洲歷史略有了解的小夥伴兒們應該都知道德國與奧地利的歷史淵源。這兩個如今相互獨立、互不統屬的主權國家在兩三百年前卻是同種同源的神聖羅馬帝國後裔,而關於兩者之間的恩怨情仇則要追溯至一千多年前法蘭克王國的分裂之時。

西羅馬帝國被哥特人滅亡之後,蠻族在其廢墟上建立起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其中最為強大的便是後來幾乎統一整個歐洲的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的末代皇帝路易死後,其膝下的三個兒子旋即簽訂《凡爾登條約》,把王國一分為三,也就是疆域相當於今天法國的西法蘭克王國,囊括德意志諸邦的東法蘭克王國,以及介於兩者之間幷包括意大利北部的中法蘭克王國。

東法蘭克王國的君主在其後不久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王國遂改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儘管這個鬆散的帝國之下邦國林立,而且從血統上看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但還是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存在了將近一千年,直到在拿破崙戰爭中被法國顛覆。而主角普魯士和奧地利就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下眾多邦國中實力最強的兩個。

從語言上看,普魯士和奧地利都說德語;從民族成分上看,他們都屬於德意志民族。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德意志大大小小几十個邦國根據不同的宗教信仰依附於不同的陣營相互廝殺,同室操戈的慘劇使得大家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德國”,但此時能夠擔負起這一光榮使命的邦國卻屈指可數,比較來比較去也就普魯士和奧地利最有潛力。不過究竟花落誰家還是要在戰場上見真章,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掌舵下,普魯士一路勢如破竹,以犁庭掃穴之勢先後擊潰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最終在凡爾賽宮的鏡廷宣告“德意志帝國”的誕生。

頗具諷刺的是在普魯士在統一進程中採取的是“小德意志”方案,俾斯麥並沒有把奧地利吸納為“德國一部分”的打算,換句話說普魯士把奧地利趕出了“德意志聯邦”。但普魯士贏了嗎?暫時來看,可以說贏了,但冥冥中似乎有天定,因為僅僅幾十年之後奧地利就把普魯士“坑”出了地球,直到今天在任何一版地圖上找不到“普魯士”這個地名,曾經戰功彪炳的普魯士不復存在。

奧地利被排擠出德國之後開始與匈牙利合併,組成二元制“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同盟國和協約國各自找尋幫手,拉攏盟友,德國此時面臨沙俄和奧匈兩個選項,但柏林方面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奧匈帝國。按照德國人的估計,斯柯達兵工廠的武器可一點不比咱們克虜伯的差,奧匈軍隊再不濟也得比沙俄強吧?結果一開打,完了,你撇下德國一挑三也就罷了,你竟然還單獨跟協約國媾和,這下德國被坑慘了,就連德皇都被迫流亡國外。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奧地利更是向德國輸出了一個千年不遇的希特勒,在這名偉大的“奧地利藝術家”的帶領下,德國成功地墜入了又一個深淵,而這次普魯士徹底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在盟國的堅持下,昔日普魯士的領土被悉數劃入了波蘭境內,整個德國的國境線向西平移了近一半。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把奧地利趕出了德國;作為報復,奧地利輸出了元首,把普魯士趕出了地球,扯平了!


地圖帝


首先可以開門見山地說:德國和奧地利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合併。

的確,兩國語言文化相同,也歷史上曾經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但其實神聖羅馬帝國只是那個階段中的鬆散稱謂,其更多的是教皇的加冕儀式所帶來的榮譽,真正的權力還是由各個國王掌握,所以英格蘭和法國雖然都只有國王稱謂,但是其實力並不亞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至於19世紀時期以法蘭克福為駐足點的德意志聯邦議會,奧地利曾經的確是老大哥,但是奧地利帝國顧及更多的則是自己的多民族帝國,在1868年普奧戰爭中失利後退出了德意志統一的舞臺。

後來的歷史發展中,德奧兩國也進行了兩次嘗試,但是最終都宣告分手。第一次是1931年魏瑪共和國期間和奧地利的關稅同盟嘗試,但是懼於法國的壓力還沒執行就雙方各自採取措施撤回,甚至英國還通過海牙國際法院宣判此舉違背一戰後奧地利重建的維也納協定的規定。第二次是1938年的納粹進軍奧地利,這是唯一成功的一次,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而宣告結束。

二戰後,奧地利是被分區佔領的,作為盟軍撤出條件,奧地利則承諾保持中立。在1955年簽訂的奧地利國家條約第4款關於締約方面的限制:奧地利永遠不能像以前那樣同德國締結任何形式的政治和經濟上的同盟。同時,從德國方面而言,兩國同時處於歐盟、歐元區、歐洲經濟區等組織,其內部商品、人員、資金等往來是不存在邊界障礙的,因此兩國也沒有必要去考慮合併。

另外還應提及的是,兩國雖然語言文化相同,但是由於二戰後盟國對於奧地利的寬鬆處理,導致奧地利境內法西斯毒瘤未得到應有的教訓,目前奧地利是右翼黨派組成的政府執政:奧地利人民黨ÖVP(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 )和奧地利自由黨(FPÖ,Freiheitliche Partei Österreichs),其政策是比較排外的。而德國經過戰後的反省和教育,在70年後的今日依然為銘記著過去發生的一切,因此其民主化、國際化和對外來移民友好度都明顯高於奧地利;而且隨著德國經濟在歐盟的絕對主力化,目前德國已經成了歐洲各國人才的集中地。因此兩國也沒有必要進行合併,德奧兩國的任何一國都沒有產生這個想法的動機。


陳皮果子


1.二戰後的國際體系中尚無兩個主權國家合併的先例,分裂的倒是多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唯一的兩德統一是因為兩者本來就是一國,只是東西方冷戰造成了分裂。

2.二戰前希特勒強行兼併奧地利,歷史的不愉快總是不時閃現。現如今德國以歐盟核心大國的身份重新崛起,對外倡導和平、人權等價值觀外交,並在難民危機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所以,與奧地利合併,將會給自勃蘭特政府以來所塑造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減分不少,並使世人勾起對往昔納粹統治時代的痛苦記憶,不利於德國自身利益及其在歐盟的地位。

所以,德奧雖文化相近,但其合併既無必要,亦會產生很大的負作用。故可能性不大。


史圖行者


當然有啦,永遠記著,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沒發生這樣的事,只是時辰沒到。當年希特勒不就合併過嗎,還妥妥的。只是美英蘇又強行要它分離。這本身就不符合日耳曼人的願望。那麼再來一個象希特勒一樣的人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