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農人」“小農機”承載“大夢想”——記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喜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殷增喜

「農人」“小農機”承載“大夢想”——記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喜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殷增喜

殷增喜是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三道橋鎮澄泥村9社的農民,高中畢業後,和村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殷增喜開始了自己的務農生涯,他從讀書寫字的青春少年變成了扛鍬翻土的主要勞力,從普通農民變成了農機“達人”,從單打獨鬥變成聯合周邊農戶、服務廣大農牧民的農機服務組織。他憑藉著自己吃苦肯幹、敢想敢幹的精神,腳踏實地,不斷強化自身素質修養,壯大服務組織,成為了周邊有名的致富能手。

初出茅廬,大顯身手

回家務農後,殷增喜看到父輩們頂著火辣的太陽,完全靠人工來完成農作物從種到收的所有環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讓他暗下決心,要改善村民的勞作環境,提高村民的勞動收入。1995年,他在當地拜師學習農機修理,並貸款購置了他人生中第一臺拖拉機,正式開啟了他的農機旅程。2005年,他購置了一臺在當地還非常少見的904拖拉機並配套430鏵式液壓翻轉犁,為村裡的農戶進行深翻整地作業,深翻後的土地要比小型拖拉機淺翻後的土地畝增產100斤左右,一時間轟動了整個村組,一傳十、十傳百,消息迅速傳播、擴散,預約機耕作業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周邊村組的農戶也蜂擁而至,當年他僅憑這一臺拖拉機便完成了上萬畝土地的深耕作業。

成立農機服務組織,示範帶動周邊農戶

嚐到農機帶來甜頭的殷增喜並沒有就此滿足。2014年,他聯繫周邊農機戶,組建了“喜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從起初的幾臺車、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擁有36臺大型拖拉機、70餘臺(套)配套農機具、13個入社社員,資產達1000餘萬元。2016年,“喜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市級農機合作示範社”。

為了增加農牧民收入,提高土地產出率。2014年以來,殷增喜帶領社員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機械深松技術等農機新技術,僅2015年—2016年兩年時間,他帶領合作社完成農機深松作業面積62000多畝,為當地農戶每畝增收80元左右;完成秸稈還田16500畝,為當地農戶畝增產110斤左右;完成激光平地15000畝,為當地農戶每畝節水20元左右。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增加了農戶收入,也為合作社社員創收提供了有效途徑,切實提高並推動了杭錦後旗農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近幾年,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需求增加,“喜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也不斷髮展壯大,入社人員增加,周邊的作業量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繼續向前發展的需求。殷增喜抓住各地作業時間不同這一特點,帶領社員向額濟納、鄂爾多斯等地區擴展業務。他們本著“方便農戶、保證質量、增產增收”的服務宗旨,按照耕不留邊、土不泛壟、旋不露茬的作業標準,為更多的農牧民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形象。殷增喜高興地說:“現在我們每年可以創造上百萬的純利潤。”

虛心學習,提高服務能力

農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合作社的逐漸壯大,殷增喜感到自己知識匱乏,服務手段落後。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當前農牧業發展新形勢,他從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2014年以來,他先後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全區農機帶頭人”“全市合作社帶頭人”等各類培訓20餘次。培訓過程中,他積極主動和授課教師、參訓學員交流各類農機化技術、農業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吸取別人的經驗,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認識。他還積極組織社員參加各類現場會、博覽會,瞭解當前先進的農機具和農機技術,積極引進適合當地農牧業生產特點的農牧業機械,推動了巴彥淖爾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農業裝備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放眼未來,跟上現代農牧業發展步伐

在不斷髮展壯大合作社的同時,殷增喜意識到,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才是農牧業發展的趨勢。2017年,他帶領合作社社員在杭錦後旗三道橋鎮澄泥九組流轉了200畝土地,計劃在2018年種植有機西瓜150畝、有機蜜瓜50畝,預計投資25萬元。現在正在多方籌措資金進行打機井、配置滴灌設施、購置農機具,為明年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做準備。

眼前滿身泥土的殷增喜眼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和希望,他將帶領合作社社員在現代農牧業發展中,走出一條機械化生產的綠色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