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卖米”的辛酸,又有几个农村人没有经历过?

最近,已逝北大才女曾经的经典之作《卖米》,再次刷爆了朋友圈。作者细腻的笔触,文中母女的辛酸与无奈,几度让小编几近哽咽。然而,这样的辛酸,又有几个农村人不曾经历过?

“卖米”的辛酸,又有几个农村人没有经历过?

十年前,小编返回老家过周末,正赶上家中菜地的包菜成熟,卖菜的渠道,只有通过镇上的早集卖给菜贩。吃过午饭,小编和母亲在菜地忙到天黑,把菜拉回家后,又忙着剥外面的枯叶和硬叶,一直忙到晚上十来点,才收拾好菜。

半夜十二点多,小编又和母亲拉着菜到集上去卖。因为菜贩都是凌晨一两点就来收菜的。最后,在菜贩的百般挑剔之下,小编和母亲忙了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成果,只换回来十块钱。再加上母亲买菜种,种菜,浇水,施肥的成本,这样的收入实在低到让人欲哭无泪。

为什么农民都不愿意再种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村可耕地流失?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农村人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卖米”的辛酸,又有几个农村人没有经历过?

是的,现在这种现象仍有存在。1、就是种菜的不挣钱,养猪的不挣钱,中间商(小贩)挣大头,或者是中间环节多造成成本增加。2、这种模式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直接进行消息沟通和消息反馈,质量安全堪忧,好的产品卖不了好价格,一些加了催熟剂的农产品提前上市,而且卖得价格好,也就是说整个过程没人对产品质量负责,只追求效益。3、农民不能又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不但太辛苦,而且作为小个体,农民在大市场永远是弱势群体。

好在现在已有较好的方法来克服以上弊端。1、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国家对小麦玉米水稻等都有最低保护价大量收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不会再出现“卖米”的心酸。2、品牌农业的发展。有品牌就有人对农产品质量主动监管,对用户负责,例如京东跑步鸡、褚橙、柳桃等。3、电商。电商使农村的农产品直接和城市消费者连接起来了,质量好坏和效益直接挂钩,减少中间环节。4、蔬菜宅配。5、可视农业。6、租赁代管等。

“卖米”的辛酸,又有几个农村人没有经历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