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深切懷念|23年前,數萬群眾長街送別一代越調大師的場面,看哭了多少人!

深切懷念|23年前,數萬群眾長街送別一代越調大師的場面,看哭了多少人!

深切懷念|23年前,數萬群眾長街送別一代越調大師的場面,看哭了多少人!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多少人看到這句戲詞,是在心裡默默唱出來的!

23年前的今天,被譽為“活諸葛”的越調大師——申鳳梅與世長辭,告別了她為之奮鬥了一生的戲曲舞臺,和她心心念唸的戲迷觀眾。今年,也是申大師誕辰90週年。為表對這位一代越調宗師的深切懷念,本期《河南戲》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一篇羅雲導演的文章,讓我們更深入的去了解申鳳梅大師鮮為人知的故事。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1995年7月20日深夜,雷聲哀鳴,瀑雨哭泣。視觀眾為父母,為藝術而獻身,深受人民群眾真摯愛戴的人民藝術家申鳳梅駕鶴西去,告別她殫精竭慮、魂牽夢縈為之奮鬥一生的戲曲舞臺,告別她赤誠相待、念念不忘為之歌唱一生的廣大觀眾。

噩耗傳出,一封封唁電似雪片飛來,一條條輓聯如白練垂首,擺滿了劇場內外,擺滿了街道兩旁。成千上萬的群眾從四面八方來到靈堂,悲痛的哭聲和著悲愴的哀樂感天動地。當靈車起動,數萬人冒著烈日酷暑佇立長街默哀,

目送忠誠於人民的藝術家申鳳梅的靈車遠行……星轉鬥移,時光荏苒,20年後的今天又恍惚看到那既悲且壯感人至深的場景重現眼前,無不讓人追思緬懷!

從藝之路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生活照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出身貧苦的申鳳梅不甘於做童養媳,11歲時離家進張潘戲班學戲,14歲出科搭江湖班,在高臺對戲中,她連唱三天三夜,被鄉親們親暱的稱她“鐵嗓子大梅。”村裡嬸子大娘及小姐妹們給她送來繡花鞋、粗布衫。災荒年戲班解散,申鳳梅沿村唱門乞討,村民們省下飯菜口糧,讓她充飢渡過難關。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飾《智收姜維》中的諸葛亮

解放戰爭時期,申鳳梅帶領戲班到葉縣參加了劉鄧大軍第二縱隊,改戲班為勝利劇團。她看到解放區的群眾對解放軍的擁戴和軍民的魚水關係。使她感受到人生的希望,積極配合部隊宣傳演出,深得人民群眾的歡迎。這些人生經歷加深了申鳳梅對人民群眾的精神聯繫並潛入到靈魂深處,轉化為感激之情。她說“沒有黨和人民就沒有我的一切,沒有劇團就沒有我的一切。”實踐證明,申鳳梅的戲曲人生,也即是她的大愛人生,充滿了對人民群眾的血肉親情。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

為人民著想

申鳳梅長年累月帶領劇團深入工礦農村,走進部隊營房。她走到哪裡,就把戲唱到哪裡,把歡樂帶到哪裡,為人民而歌,唱出她大愛的心聲。申鳳梅到農村,晚上為鄉親們演戲,白天幫鄉親們收麥打場,澆地送糞,不顧勞累唱到田間地頭,唱進福利院,還到床前為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清唱。有一次劇團在農村高臺演出,觀眾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申鳳梅發現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爬到樹杈上看戲。她忙叫兩個演員把老人從樹上接下來,親自搬來小板凳讓老人坐在舞臺邊上看。戲結束後,老人十分感動“大梅呀,我能看到你演戲,就是死了這輩子也值了。”在與老人話別時,申鳳梅得知老人無兒無女,生活艱苦,忙掏出身上僅剩的十幾元錢塞進老人手中。老人拉住申鳳梅的手,眼淚汪汪地說:“俺只知道你名氣大,可沒想到你心腸這麼好。大梅,你真是個好人啊!”平民百姓用最樸實、最準確的“好人”兩個字概括了申鳳梅的一生。她是用心靈為人民大眾服務,也是社會上公認的好人,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飾《諸葛亮弔孝》中的諸葛亮

申鳳梅帶領劇團到過省內外多個煤礦演出,在平頂山煤礦井口前為輪換上下班的工人演唱,她聽說井下還有十幾位工人沒有趕上聽,就當機表示要到井下去,礦領導處於安全考慮加以勸阻,可申鳳梅卻說:“工人們常年在井下幹活都不怕,我怕啥,我的命沒恁金貴。”她硬是坐著纜車搖搖晃晃到井下,不顧巷道又黑又低、又窄又溼,趟著水走到採煤作業面,把一句句唱腔送到工人耳邊,她像燃燒著的煤炭一樣的熱情溫暖著工人們的心。

申鳳梅為了河南的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帶領劇團赴新疆克拉瑪依油田慰問演出。由於油田面積很大,還有部分一線工人沒有機會看到《收姜維》的演出,申鳳梅得知情況後,帶著演員和樂隊穿過幾十公里的大沙漠,為28名鑽井臺上的工人演出。當她強忍著四十多度的高溫把戲演完,卻支持不住身體暈倒在現場,工人們含著眼淚把她抬上救護車。申鳳梅的生命意義,在於獻身社會,設身處地替人民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正如文學家老舍先生所言:“偉大的文藝中必有一顆偉大的心,必有一個偉大的人格。”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飾《李天保弔孝》中的李天保

身為河南省越調劇團團長的申鳳梅,每年堅持為觀眾演出200場以上,還要應接許多社會活動,她從不言累,總是任勞任怨全力以赴。為了完成河南省委省政府春節慰問團交給的任務,她率領劇團連日加夜趕到確山部隊訓練基地慰問演出,與戰士們親如一家,手挽手合影,心貼心交談,加強軍民團結,鼓舞訓練勢氣。後來,還慰問自衛反擊戰的英雄們。從軍營到崗樓,又從伙房到醫院,處處留下她那奔波忙碌的身影,時時聽到她那感心悅耳的聲腔。她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軍營、送到指戰員的心坎上,受到部隊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譽。

曾有一位記者在演出地採訪申鳳梅,問她一生體會最深的是什麼?她不加思索地說了三句話:“沒有黨和人民就沒有我的一切,沒有劇團就沒有我的一切,沒有觀眾就沒有我的一切。”申鳳梅毫無掩飾,簡單樸素的三句話,道出了她的真實思想和人文情懷。她言必行,行必果,表裡如一,善始克終,其崇高的人格力量不能不使人歎服。

簽訂“生死合同”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深入基層為群眾演出

實難忘1979年5月,申鳳梅在鄭州連演17場《諸葛亮弔孝》,晚上演戲,白天到電視臺錄音,還要忙著與北影商談拍攝戲曲電影事宜。當時天氣悶熱,加上過度疲勞,她感到胸口悶氣,隱隱疼痛,同志們勸她休息,她堅持說:“今晚的戲票已全部售出,如果我不上場,就涼了劇院,涼了觀眾的心,我是個演員,絕不可愧對觀眾!”當戲演到諸葛亮為周瑜祭靈一場時,她的胸口疼痛加劇,渾身直冒虛汗。雖然她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把戲演下去,但實難抗拒病痛的侵襲昏倒在舞臺上。被緊急送往醫院,診斷為心肌梗塞,經過7天的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豫劇大師常香玉到醫院看望申鳳梅時,申鳳梅拉著常香玉的手愧疚的說:“常大姐,我的戲沒演好,對不起觀眾,我要是把戲演完後再發病就好了。”豫劇、越調兩位藝術大師都同樣懷著崇高的戲曲精神,觀眾至上,“戲比天大”!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陳靜主演《苦菜花》劇照

經過醫院的精心治療,病情剛剛穩定申鳳梅就要求出院,醫生說啥也不同意,她說:“我演一輩子戲,聽見鑼鼓聲勁頭就來了,在醫院躺著我的身體會垮的更快,我寧願死在舞臺上,也不想死在病床上。”於是她就以自己的生命作抵押,向醫院承諾了“生死合同”。出院後申鳳梅立即趕往北京,投入了電影《諸葛亮弔孝》的緊張拍攝工作。她一邊吃藥打針,一邊抓緊拍戲,僅用40天就完成了全部戲的拍攝任務。北影廠廠長汪洋、導演陳懷皚及攝製組的同志們被申鳳梅這種精神深深感動。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京劇大師馬連良(右)與愛徒申鳳梅(左)

申鳳梅在臺上演諸葛亮,在臺下學諸葛亮,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言,不但銘刻在心,而且作為自己的人生座標和精神指向。每當申鳳梅走上舞臺,疲勞消退,病魔收斂,精神振奮,激情洋溢。舞臺是她生存的環境,觀眾是她生存的動力,她是在舞臺與觀眾之間燃燒著生命之火,發出光和熱。在她生命細胞裡注入的是一位大藝術家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純真,她用一生善良的美德,高尚的行為,實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把戲和生命融為一體

晚年的申鳳梅感到時日不多,總想怎樣報答黨的恩情,怎樣報答人民給自己的榮譽。她告誡自己“我是一個演員,除了唱戲沒有別的本事,如果連這點本事都吝惜,那我就是一個對人民無用的人,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最令人感懷痛惜的是,在申鳳梅生命最後兩個多月裡,她不辭辛苦率團帶著新創歷史劇《七擒孟獲》,赴太原參加第二屆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而後又應文化部邀請晉京演出。在這段時間裡,死神已向她逼近,每場演出,都要靠吸氧、打針和吃藥維持,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傾注全部心力與病魔抗爭,把老年諸葛亮手捧酒杯遙望滔滔奔流的瀘水,祭江感懷的唱腔,一字一聲流出心底。或許她惋惜自己身體的衰弱就更加羨慕力量,唱的也更加蒼勁剛烈。飽含戲魂風骨,演完她最後一個諸葛亮戲《七擒孟獲》,告別熱愛她的廣大觀眾,在激越豪邁慷慨悲歌中謝幕而去,“只留清氣滿乾坤”。

申鳳梅大師是把戲與生命融為一體,釋放她的精神追求,藝術人格,人文內涵。她傾其畢生精力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把理想化的神還原到人本的真實基點上,既有情感的深邃,又有想象的馳騁,從生命中奔瀉出淋漓盡致而又灑脫舒展的舞臺律動,大有呼之欲出,盡現其形盡傳其神,極富藝術感染力。申派藝術在越調界達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使越調出現了一個輝煌的鼎盛時期。申鳳梅的時代,正是越調繁榮發展的時代,也是越調藝術深入人心,風靡劇壇,飲譽全國的時代。她為中華民族戲曲藝術做出歷史性的卓越貢獻,必將彪炳史冊,千古流芳。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與周恩來總理

充溢著草根性情和平民意識的藝術大師申鳳梅,一生樂善好施,以誠待人,艱苦創造,敬業奉獻,不爭名不爭利,痴情於舞臺,鍾愛於觀眾,藝高德劭,平凡而偉大,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聲望,被稱頌為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今天我們懷著崇敬之情祭奠大師申鳳梅,就是要更好的繼承、發揚申鳳梅精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的天職。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申鳳梅大師與作者羅雲

羅雲,男,1946年元月生,河南省項城市人。1954年參加項城縣越調劇團。 1959年入開封專區戲曲學校學習表演。1964年至今從事導演工作。1978年—1980年入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進修。歷任河南省越調劇團、河南省曲劇團、河南省豫劇一團副團長兼導演。現任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導演、河南省導演學會會長。

為省內外劇團導演過160多部戲。為臺灣豫劇團執導了《武后與婉兒》、《豫韻臺灣情》、《慈禧與珍妃》。還參與導演或策劃多部電視劇和大型電視文藝晚會,是開創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的主要導演之一。從1994年至今為《梨園春》欄目導演了600多個節目。在國家級和省市級報刊上發表了200多篇導演理論和戲劇評論文章。2002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40萬字的《藝耕集》。201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戲曲藝術散論》(上下卷)和《羅雲印譜》。

精彩預告

7月21日、22日(本週六、週日)14:00,為紀念申鳳梅大師逝世23週年、誕辰90週年,河南廣播電視臺戲曲廣播王博主持的《梨園留聲機》節目,將分別為大家播出申鳳梅大師的《收姜維》和《諸葛亮弔孝》,歡迎大家屆時收聽。

深切怀念|23年前,数万群众长街送别一代越调大师的场面,看哭了多少人!

河南戲

henanxi1143

長按二維碼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