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地球的石頭從何而來?

可可隕石32716


地球上的石頭來源於恆星,並且是來自於太陽形成之前很久的恆星,宇宙中最普遍存在的元素是氫,經過恆星的核聚變反應才出現了重元素。

地球上的岩石的主要成分是鈣的硅酸鹽,鈣、硅、氧等元素都是在恆星中形成。恆星內部一直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小於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最終形成以碳和氧為主的黑矮星,停止發光發熱、陷入黑暗,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幾百億年;大於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在壽命的最後階段,會將元素核聚變一直到產生鐵,鐵生成之後恆星的引力不穩定,就可能發生超新星爆發,鐵元素核俘獲中子,形成更重的元素。

銀河系大約形成於60-70億年前,在那之前可能有大量的星雲分佈在銀河系區域,太陽系也產生於那片星雲,形成於約50億年前,在銀河系形成和太陽形成之間有20億年,足夠形成至少一代恆星,它們質量龐大,核聚變形成重元素,最後發生超新星爆發,將物質推向遠方,再次產生一片星雲,並製造出重元素。在太陽中就含有氧、硅、鈣等元素,說明太陽形成之前有其他大質量恆星曾經存在於太陽系形成區域周邊不太遠的地方。

地球上岩石的直接來源是地球形成歷史中俘獲的隕石、彗星等,它們與地球相撞,將岩石帶來地球,並且水的來源也可能使如此。因為地球元素的來源都是恆星,地球生命體中磷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但磷元素在宇宙中的分佈並不十分廣泛,因此也有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可能只有地球生命,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推測,外星生命也可能不需要是類似地球生命的形式。


來看世界呀


地球上的石頭主要來自於漫長的地層沉積,地震、火山爆發形成的岩漿;地殼飄移埋於地下的樹木,經高溫高壓形成的碳化;動物骨頭上億年的深埋形成的化石;還有來自外太空的隕石等。

我們居住的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的風雨變幻星轉鬥移,移山填海飛川造陸的演變,還有那猩紅巖漿爆發後的勢態,地震引發的地震波造成的高溫高壓,把土和碎石枯枝爛葉又糅合在一起高度的擠壓。有的再裂變,不斷的再融合就變成了頑石。埋壓在地底的樹木就變成了煤層、石油,裸露淺的就成了岩石,岩石風化又變成了沙子,沙子風吹日曬雨淋變為土壤,可以種莊稼種菜。地球再變遷,地殼再變動,高溫形成積壓,就又形成無數的石頭,歲月輪轉,更替變換,石頭就是這麼來的。








閒雲野鶴23754147


物質是能量轉化的,地球上的石頭是小行星撞擊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

1、宇宙隕落的岩石——隕石坑中央錐(局部)。

2、隕石坑中央錐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二氧化硅——隕坑玻璃。

3、隕石坑中央錐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二氧化硅衍生的花崗岩。

4、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碳酸鈣。

5、小行星俯衝瞬間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菱鎂礦。

6、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稜柱狀玄武岩。

7、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鐵鎂質橄欖岩。

8、隕石坑裡的化石。

9、火山岩。











金童希瑞


地球上的石頭,與天體上的石頭,都是宇宙中固有的物質,問它從何而來?沒人知道。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地球上的石頭,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類,來源主要是地球形成初期,聚集的星際物質,也就是小行星。

地球形成

地球這樣的行星,不可能自己創造元素,只能是原始有什麼就用什麼。地球誕生時,是星際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固體物質團。

現在我們天空中墜落的隕石還是鐵隕石、硅酸鹽隕石為主,其實還有冰隕石,只是在空中就汽化了,這是我們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

固體物質聚集過程,就是相互撞擊的過程,這個過程產生很多熱,熱量足夠熔化鋼鐵,這樣初期的地球是一個大熔岩球,鐵鎳等密度大的物質掉到中心位置,硅酸鹽熔岩比重輕則浮在地球表面。後來地球冷卻了,表面有了凝固的地殼。

所以,今天地球表面的鐵鎳元素較少,多數都在地核裡。

岩石的循環

一,火成岩循環

地球表面的地殼不是死的,不動的,它碎裂成若干個板塊,板塊在下面岩漿的推動下,一側生長出來,另一側則滑向地殼深處的岩漿裡。這就是地殼的板塊理論。

板塊產生的岩石都是火成岩,火成岩都是很堅硬的岩石。比如花崗岩、玄武岩:

常見的花崗岩路緣石,堅硬耐風化:

二,岩石的風化和沉積

除了這種岩石循環,岩石還有風化與沉積的循環。

岩石在地表與大氣和水接觸,逐漸風化成泥土。泥土可能會被風搬運或者被水搬運到某個地方堆積起來,當泥土堆積一定厚度,在壓力和時間的作用下,重新形成了岩石。

比如砂岩,泥岩,頁岩,下圖是砂岩美景:

泥岩製作的硯臺,很細膩,軟硬適度:

頁岩,好像我們常見的地貌:


海螺008


宇宙最早的瞬間,應該只存在一種元素,那就原子結構最為簡單的氫元素。氫元素在極高溫度和極高壓力的作用下(這種高溫高壓是宇宙大爆炸還是中子星爆炸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這裡暫且不論),氫元素會變:成各種各樣的其它元素,各種各樣的元素之間又相互作用、相互反應,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單質和化合物,比如水、二氧化碳、金屬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等,它們分佈在塵埃、彗星、氣團裡,經過複雜的運動,最終凝聚成星球,地球也是這樣形成的。地球上岩石的成份一般是以二氧化硅為主,當然也含有多種多樣的其他類型的成份,如金屬單質、碳氫化合物、金屬氧化物等等。因此,地球上大量的岩石是地球形成時與生俱來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當然,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也會使岩石從天而降,但從天而降的這些石頭,它們的成因也和地球上的岩石的成因基本上是相同的。


海天雲燕


不懂但不能裝懂!但我還想說是海水N N N 年後磨合而來的!


美麗人生angela


地球的石頭跟地球是一個整體。說石頭從那裡來。更應該說地球從那來。石頭是從宇宙爆炸,產生出了火芯溶液球體。因大小不同。小的先冷確了形成隕石物質。大的溶液球由於溫度比較高,粘吸了隕石物質覆蓋。形了星球星系。也包括地球。地球表面的石頭物質由此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