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當2700遇上罕見“地量”,A股見底?如果沒有,“底”到底在哪裡?

當2700遇上罕見“地量”,A股見底?如果沒有,“底”到底在哪裡?

鄉親們為了給市場提供流動性,不惜白天被收割;晚上還得為人口做貢獻,一天到晚忙裡忙外,如今鄉親們徹底臥倒不動了。

昨天滬指的成交量是3年以來最低的一次,算是股市日常最冷清的一天,成交額不足千億,也不能說最低,但是可以說“次低”,因為2016年1月7日的成交額僅有799億,但是那天是特殊情況,市場被“熔斷”全天只交易了16分鐘。

估值上看:目前A股整體比歷史估值中樞低估30%,對比2013年6月28日的上一輪熊市最低點,目前估值比當時大約貴10%,對比最近20年估值最低點,目前估值大約高了15%,所以說不貴但是距離歷史最低還有距離。而且在中米毛衣戰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未來一到兩年要看到企業利潤的大幅增長可能性不大,貨幣政策由於中美利差目前小於中美利差中值,再加上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所以未來兩年貨幣政策要大幅放水的可能性較低。

當2700遇上罕見“地量”,A股見底?如果沒有,“底”到底在哪裡?

08年熊市的上證k線圖,看看跌破3000點到2700點的時候第一次縮量到極致的時候的結果。你會驚喜的發現後面還有百分之50等著套你。雖然現階段相比十年前,不管是市場的股票數量還是資金都增加了不少,但是拿08年之後的事情並不是做數據對比,而是現象對比。縮量到“你認為的地量”之後,還有下跌空間。

如果看數據的話,還有一組數據來說明:

2017年11月1日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時隔一年半後,合計重新突破1萬億大關。也就是說願意借錢炒股的人很多,指數在一時半會見不了頂,因為這麼多資金不會剛進場,屁股沒坐熱呢,撒腿就跑?不大可能。後來指數過了近3個月之後,2018年1月29日見頂。

那麼此次的地量也是同樣的道理,成交量剛剛跌破1000億,資金剛出場,不會又屁顛屁顛跑回來吧,吃飽了撐的?所以後面可能還會有更低的時候。

可以證明的是,上一次的1100億的時候,大家說了地量地價,但是我說後面可能會更低,於是昨天見到了破千億的地量。所以這一次的地量未必就是最低,最起碼也得等跑出去的資金在外溜達3個月再回來吧。就像融資餘額突破萬億大關,時隔3個月才見頂一樣。回過頭來再說一下估值,即便是估值處於歷史底部,通過歷史數據證明,沒有一次估值觸底就發生反轉,扶搖直上。一般都是底部震盪幾個月之後開始一波中級行情。

當2700遇上罕見“地量”,A股見底?如果沒有,“底”到底在哪裡?

總結就是,什麼時候見底不知道,但是現在未必是底,如果說安全與否,只能相對以前安全一些,但是不能保證後面不會繼續下跌。

冷清到極端,人氣全無,一般市場階段性底部就會出現,現在看來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看盤,願意討論股票,從人氣講,大底還是沒有形成,大傢什麼時候麻木什麼時候就開始震盪,形成大底。

如果來一次中級反彈,資金配置的話,一份資金可以用於配置藍籌白馬,一份資金資金做短線,一份資金繼續定投。當指數中級反彈結束,所有資金全部退出,定投指數的資金也兌現,等低點之後,再次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