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據德國《圖片報》的報道,德國隊主帥勒夫已在德國足協總部召開會議,已經對俄羅斯世界盃上的失利原因進行了分析,一週以後會宣佈最新一期國家隊大名單,並會對世界盃期間表現不佳做出解釋。在世界盃結束1個多月以後,德國隊才選擇對世界盃表現做出回應,有些地方讓人值得疑惑。

看完世界盃後的絕大多數球迷,都會覺得德國隊發揮太差了。引用首場比賽對陣墨西哥時,央視解說嘉賓劉越的一句話:德國隊在世界盃前的熱身賽表現不佳,不是煙霧彈。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德國隊發揮如此失常,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一下。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勒夫在發佈會現場

1.核心球員狀態不佳,球員爭冠軍的鬥志不足,隊內缺少精神領袖

主教練也是人,在核心球員暮年或者狀態不佳的時候,出於對過往時期的表現的一種信賴和尊重以及情感作用,選擇徵兆老隊員。這在過往歷屆世界盃冠軍身上都有出現,其中裡皮率領的意大利隊在10年兵敗南非就是一個前例。

而德國隊以赫迪拉和穆勒狀態不佳最為明顯,同時戈麥斯年紀偏大容易暴露體能不足的缺點,多是替補出戰。雖然戈麥斯替補上場作用明顯,但是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戈麥斯的狀態已經無法保證全力踢90分鐘高節奏比賽,畢竟他已經33歲了,世界盃後選擇退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克羅斯踢完歐冠決賽後匆匆和國家隊會合,雖然默契度不成問題,但是體能和精神注意力還是存在缺失的,和瑞典一戰回傳失誤就屬於疲勞後的失誤。博阿滕和胡梅爾斯兩個後防中堅受到傷病困擾導致發揮一般,諾伊爾久病初愈能夠有上佳表現實屬難得了。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14年德國隊

14年之前連續3屆進入4強而未能登頂,14年上下對於爭冠有一種勢在必得的氣勢。而18年則遜色許多。

同時一個關鍵點是隊內缺少精神領袖呼喚全隊,拉姆、克洛澤、默特薩克、波多爾斯基、小豬相繼退出後,球員大多以中生代為主,導致關鍵時刻缺少領袖。14年小組第2戰面對加納,德國隊再次陷入“第2場魔咒”,小豬和克洛澤替補上場後立刻挽回住了場上局勢,扳平比分。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德國隊“基情”二人組

2.世界盃前熱身賽慢熱,未能夠在世界盃期間及時提升比賽狀態

力求爭冠的球隊都會盡量讓隊員在世界盃期間的良好狀態呈上升趨勢,而且儘量保證在淘汰賽再開始爆發小宇宙,保證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然而世界盃開始後德國隊的比賽節奏偏慢,傳球大多是無威脅傳球,傳中無高點,突破也缺少速度和變化,進攻整體速率緩慢。這也是劉越所評價的“不是煙霧彈”。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德國隊在世界盃前的熱身賽輸給奧地利和險勝沙特並不是煙霧彈

3.迷失在控球戰術中

相信很多球迷都會在看德國隊3場比賽時發出感嘆,“德國隊的控球沒用”。從放棄瓦格納和薩內這“一高一快”開始,相信勒夫就已經篤定的堅信打地面控球和推進,三場比賽效果很差,傳球太多無用傳球,禁區附近威脅球非常少,而西班牙打俄羅斯1000腳傳球被淘汰的例子就在眼前。

德國隊歷來都是以身材高大、強壯、奔跑積極、隊員拼勁足、高空轟炸和整體性強的特點著稱,但是過度的控球戰術導致了隊員的特點得不到發揮,傳統的優勢下降,腳下頻率相比較美洲球員慢,中後衛轉身速度慢的特點也容易暴露。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勒夫的戰術迷失在控球戰術中

4.未能夠及時消除場外因素所導致的負面影響

從世界盃前的厄齊爾和京多安的合照事件開始,圍繞在德國隊球員的血統、民族主義的爭議和不和諧就一直籠罩在德國隊內。直到現在拜仁主席赫內斯還在炮轟“厄齊爾成為阿森納隊長之一是奇蹟”,甚至瓦格納在落選27人大名單時以退出國家隊作為回應。世界盃被淘汰後德國隊公開承認了低估了合照事件所導致的負面影響

德國隊在世界盃上發揮失常的謎底即將揭開

厄齊爾不應該成為失利的“替罪羊”

一週以後勒夫會解釋失利的原因,可以預見的是,他會更多的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球員,另一方面也不能折了足協的面子,其中也會有諸多不利於德國隊團結的信息被忽略。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當時的細節會逐漸的浮出水面,像比賽前夜球員通宵打牌等無稽之談也會隨著德國隊的再次啟航而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