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教師資格證|國務院出手!2018年為何要儘快考個教師證?

這兩天,教師幾次上熱搜!#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規範校外培訓 ##25.9萬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問題##培訓機構不得聘用在職教師#每一條熱搜都引起教師群體的關注!

表面上看,似乎國家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和打算考教師資格證的考生沒有多大關係。恰恰相反,這正是給考教師資格證和考編的我們敲響了警鐘!

考生應該從這些政策中獲取到的信息是

儘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今明兩年也許是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最佳時期!

教師資格證改為國考之後,通過率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2017年下半年國家更是推出音體美單獨編碼的政策,可謂是動作頻頻!既然國家一直在提倡優化教師隊伍,是不是就意味著教師的准入門檻也越來越高了?

答案是一定的。

近幾年,參加考試的人越來越多,這一點從每次查成績網網站都會崩潰就能發現了,而且教師資格證已經成為全國十大含金量最高的證書之一,很多同學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已經在忙著準備考試了!究其原因,不過是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教育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從市場上如雨後春筍的教育機構就能發現,老師不再意味著“工作穩定但收入不高”的群體,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老師,不管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也都拿著高薪酬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這也給熱愛教育行業,有理想有抱負的考生開闢了全新的職業道路!

而且,目前國家一直致力於提高教師待遇

7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重點強調部署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和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

“嚴格落實教師工資向公務員靠攏,確保教師的工資不低於公務員!”

也就是說,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下,教師、泛領域教師一定會成為未來最火熱的職業。

2

既然有可能成為未來最火熱的職業,那就一定會有相關政策來規範市場!因此就有了開篇提到的:國辦發文規範校外培訓,這也算的上史上最嚴教育規範意見了。

文件

教師資格證|國務院出手!2018年為何要儘快考個教師證?

這份文件從:教育管理、教育設施標準、依法辦學 、嚴令規範一切教育培訓行為 、強化監督管理體制、加強教育組織領導這幾大點出手,勢要從教學、小學設施、教師教學水平規範,和監督管理領導,全方位的去提升我國教育水準。

尤其是在《意見》中,嚴格要求師資這一條中,著重了提出:所有從教人員必須擁有教師資格證,所有僱傭教師機構必須給予教師依法的權利和保障!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不管私立、公立、補習班、家教、線上教師,甚至去當一個培訓老師,也需要教師資格證了!

3

昨天,老林身邊在教育機構當老師的朋友突然問我:

今年什麼時候報考教師資格證啊?我們公司號召全考,好像要有政策規定,培訓老師也要有教師資格證了!

說實話,老林也不知道是否有相關文件下來,但是卻知道:要求機構內的老師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的教育公司絕對不止一家,那麼,又會有多少人加入教資考試的大軍之中呢?

所以,關於教師資格證,老林有以下幾點看法先和同學們分享!

1.教師資格證的含金量將會再一次提升。

考證的人多了,國家可能就會嚴格把控教師的質量。那麼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內容和形式可能又會變,而且是越變越難(這裡可以參考國考政策已經變動的政策)。因此,最近這兩年很可能是最後容易考過的機會!

2.競爭對手可能在變強!

未來的考證人,目的可能不再只是進公辦學校,而是為更好的在教育機構發展所做的準備!畢竟私企賺得多,想要去的人就不會少。因此你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毫無授課經驗的考生,而是身經百戰的培訓老師哦!

3.就業面變廣。

教師資格證也許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敲門磚,多考一個證就是多了一份工作的機會,而且隨著教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考慮從事教育行業相關的工作!

最後,老林要來問你一句,9月4日的教師資格證筆試報名你準備好了嗎?

打卡學習

98條考點

42分選擇題不會丟(1~40)

總有同學說教育知識難,今天給大家分類整理了一些選擇題常考知識點:記得收藏哦!

教育基礎

1. 《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學記》教育原則: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不躐( liè )等、藏息相輔等。

3. 蘇格拉底在教育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產婆術”。

4. 柏拉圖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

5.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

6. 昆體良是西方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班級授課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康德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

8.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被稱為“教育學之父”,其著作《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最主要的教育觀點是:提出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應適應自然的思想首次從理論上論述班級授課制。

9. 盧梭是法國教育家,代表作《愛彌兒》提出自然主義教育,兒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學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與葛篤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倡導自然主義教育,提倡情感教育、愛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國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話》,提出“紳士教育”和“白板說”。

12. 第斯多惠是德國教育家,被稱為“德國教師的教師”,代表作《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13. 斯賓塞是英國教育家,最早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代表作《教學論》,提出“教育是為幸福生活做準備”。

14. 烏申斯基是蘇聯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對象》,將教育學稱作藝術。

15.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則(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學法(明瞭、聯想、系統、方法),提倡傳統教育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16. 美國教育家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主張教育無目的論,倡導“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和“在做中學”。

17.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18. 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則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19. 當代教育學理論新發展,主要包括布魯姆的教學目標理論,布魯納的“結構教學論”,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

20. 我國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張“五育並舉”、“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鄉村教育運動先驅梁漱溟。

21. 在我國,教育一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最早把“教”和“育”連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2. 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

23.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繼承性、階級性和相對獨立性。

24.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的,制約著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制約著學校結構,制約著學的方法、手段、組織形式。

25.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和技術。

26. 社會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7. 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28.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體現在: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不平衡、本身的繼承性、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29.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前提基礎)、環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導因素)、個體主觀能動性(決定因素)。

30. 廣義的教育制度指國民教育制度,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它是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31. 近代學校系統的出現標誌著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 各類學制主要類型包括:雙軌制(以英法為代表)、單軌制(以美國為代表)和分支型學制(中國、前蘇聯)。

33. 舊中國的現代學制包括:1902年“壬寅學制”(又稱《欽定學堂章程》,清政府頒佈的第一個現代學制,但未實施),1904年“癸卯學制”(又稱《奏定學堂章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現代學制),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廢除讀經,改學堂為學校),1922年“壬戌學制”(以美國為藍本,實施時間最長)。

34. 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基本特徵是強制性、普遍性和免費性。

35. 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包括: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

36.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

37. 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是特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要求和個體的身心發展需求。

38. 在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上存在“個體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兩種對立觀點。

39. 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40. 全面發展教育包括:德育(靈魂和統帥)、智育(前提和支持)、體育(基礎)、美育(動力)和勞動技術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