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知道」秋涼帶來最危險的29天,一定做好這5件事!

「知道」秋涼帶來最危險的29天,一定做好這5件事!

昨天出伏了!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變化的交替點。最熱的三伏天(7月17日~8月25日)正式謝幕。

告別了“史上最熱的盛夏”,不少人悄悄鬆了一口氣。但是,從今天至“秋分”節氣,我們才將真正迎來“最兇險的29天”!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一天中晝夜溫差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涼爽,中午炎熱的感覺會更加明顯。

「知道」秋凉带来最危险的29天,一定做好这5件事!

所謂“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而這種氣溫波動最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雖然最近氣溫日漸舒適,但是血壓卻不怎麼平穩了。

心血管醫生介紹,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於是很多人就中風、心梗、甚至猝死了。

記住這5點,保住我們的心血管

「知道」秋凉带来最危险的29天,一定做好这5件事!

1

吃得“潤一點”

“出伏”之後,氣侯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與其同時秋老虎還在發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潤”一點!

多吃下面8種食物,止咳化痰又潤肺。

1、石榴——潤肺止咳——鮮榨石榴汁。

2、豆腐——清熱潤燥——茄汁豆腐。

3、白蘿蔔——化痰止咳——海米燒蘿蔔。

4、冬瓜——消痰清熱——花蛤冬瓜湯。

5、梨——止咳化痰——枸杞雪梨糖水。

6、杏仁——潤肺止咳——杏仁拌芹葉。

7、百合——補益心肺——木耳炒百合。

8、絲瓜——清熱化痰——甘草絲瓜湯。

2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造成壓差不穩,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介紹,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的範圍,就可以穩定住波動的血壓。

「知道」秋凉带来最危险的29天,一定做好这5件事!

程凱教授示範:風池穴位置

「知道」秋凉带来最危险的29天,一定做好这5件事!

程凱教授示範:人迎穴位置

如果您覺得有效,這個按摩手法可以一直用,也有保健、護腦血管的作用。

3喝得“多一點”

這個時候穩定血壓除了按揉穴位外,還可以多喝點“藥茶”。今天給大家介紹3款藥茶,可以說是理氣潤燥、疏肝理氣、平穩血壓的神器!

菊花荷葉茶——養肝降壓

荷葉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之功。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荷葉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

每天取白菊花、枸杞子、幹荷葉、山楂、石斛等量後,用開水沖泡,待茶水清亮後飲用。

防燥三花茶——清火潤燥

菊花可以明目、清肝火、平肝陽,茉莉花有開鬱,闢穢,和中的功效,金銀花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三者同飲,可以達到疏肝解鬱、防燥的作用。

取金銀花10克,菊花5克,茉莉花3克泡水當茶喝。

「知道」秋凉带来最危险的29天,一定做好这5件事!

蜂蜜檸檬茶——養陰通便

檸檬性微寒,能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主治暑熱煩渴、胃熱傷津、痰熱咳嗽等症。

切鮮檸檬2~3片(約1/3只),用溫水沖泡,可加適量蜂蜜調味。

老少皆宜,秋冬適量喝有助養陰;鮮檸檬比干檸檬更好;如大便偏幹就多加點蜂蜜,大便不成形就多加兩片檸檬,利於收斂、止瀉。

4睡得“早一點”

由於夏季晝長夜短,很多人習慣晚睡,入秋後作息無法調整,導致很多人因睡眠不足,在入秋後感到疲乏,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

而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其實,晚上11點到凌晨2、3點,是人體的最佳睡眠時間,錯過這個時間段,睡眠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點半就應該上床睡覺了,特別是凌晨1點到3點一定要入睡,否則對身體會有比較大的損傷。

最佳睡眠時間

嬰兒(0-2歲):11-14小時

兒童(3-13歲):10-11小時

青少年(14-17歲):8-10小時

青年人(18-25歲):7-9小時

成年人(26-64歲):7-9小時

老年人(65歲以上):7-8小時

5穿得“暖一點”

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是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

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的多!

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