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深度│亞運籃球包攬大滿貫,這是姚主席“野心”的起點

深度│亞運籃球包攬大滿貫,這是姚主席“野心”的起點

2018年9月1日,印尼,2018雅加達亞運會籃球頒獎儀式,中國男女籃合影慶祝。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包攬四枚金牌,實現亞運籃球大滿貫!

姚明出任中國籃協主席,帶隊參加的首次大型綜合運動會,就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中國男籃紅隊“復仇”伊朗成功,中國女籃“復仇”日本,兩支球隊都在時隔八年之後,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亞運會金牌;而在三人籃球賽場上,一群“草根球員”站上了亞洲霸主的位置。

一年半前,聯賽混亂、國家隊低迷、籃球體教結合脫節……那些關心和熱愛籃球的人喊出“讓懂球的人來管理中國籃球”。於是,38歲的姚明承載著期待和壓力,成為中國籃球掌門人。

如今看來,這位懂球的掌門帶來的不僅是金牌,而是整個中國籃球自上而下的改變。

深度│亚运篮球包揽大满贯,这是姚主席“野心”的起点

姚明與隊員們慶祝。

男籃是“雙國家隊”的勝利

男籃決賽終場哨響,趙睿將球高高拋向空中,阿不都沙拉木振臂高呼,周琦將國旗披在肩上,兄弟們撞胸相慶……

整個球場都沸騰了,中國球迷聲嘶力竭地高喊著“姚明,姚明……”站在場邊的姚明只是咧嘴笑著,他第一個走上前和李楠主教練擊掌擁抱。

從揭幕戰險勝菲律賓,到決賽復仇伊朗重奪亞運金牌,姚明一直到場督戰。他的表情就是球隊狀況的最好體現——從眉頭緊鎖到咧嘴大笑。

這枚寶貴的金牌不僅僅是中國男籃紅隊的勝利,更是姚明所倡導的“雙國家隊”制度的突破。

“我更願意叫它‘大國家隊’概念,包括國家隊和國奧隊,為的是增大選材面。”姚明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承認這樣的制度在最初遇到過質疑和壓力。

“我個人認為,(兩名主帥)已經為我們男籃的未來挖掘出五六個原本並不在我們視線中的球員。”男籃紅隊在決賽的表現,就是姚明這番話最好的證明。

拋開場均得到15.6分、9.8個籃板、4個蓋帽、三分命中率58.3%的核心球員周琦不談。決賽中,男籃紅隊角色球員們的異軍突起才是中國隊奪下金牌的關鍵因素。

22歲的阿不都沙拉木最後一場砍下20分,其中三分球5投4中。正是他最後一節的穩定輸出,幫助中國隊拉開了領先優勢;得到了16分的趙睿,利用突破製造殺傷,他的兩記關鍵三分球在下半場幫助球隊逆轉比分;前四場飽受質疑的方碩,頂住壓力,從第一節開始就找回手感,堅決投籃,連續命中,得到16分,更重要的是送出了8次關鍵助攻……

“雙國家隊”制度所帶來的內部競爭,為中國籃球選出了一批優秀的年輕球員,讓他們有機會在實戰中提高自己的球技和信心。

姚明相信紅藍模式擴大選材補強短板,但籃球最終需要長板獲得勝利。

“我們短板和長板都要做,紅藍國家集訓隊更多的是補短板,長板只能通過實戰產生出來。”

深度│亚运篮球包揽大满贯,这是姚主席“野心”的起点

姚明與隊員們慶祝。

女籃摘金,感謝姚明長情陪伴

先於中國男籃紅隊一步,中國女籃在決賽中頂住了朝韓聯隊的強烈阻擊,同樣時隔八年站上亞運會的最高領獎臺。

身高只有1.68米的18歲小將李緣在賽後面對著“巨人”姚明,興奮地一躍而起,所有的感謝都融於這次擊掌。

在過去的557天時間裡,姚明為中國女籃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絲毫不比中國男籃少。

他甚至把眾多“第一次”留給了這支曾掙扎在失敗回憶的球隊,以及她們身後一片混沌的聯賽。

當姚明出任籃協主席後,他第一次以主席身份公開亮相,就是在女籃的活動;上任後公佈的第一道籃協政令,就給了女籃選帥;姚明用“人性化溝通”的方式向女籃姑娘們發出邀請函,激勵她們為國效力;他也不斷出現在女籃比賽或者女籃聯賽的現場,不僅是為提高女籃的關注度,同樣也為發現更多的人才。

就這樣,出征雅加達的中國女籃中出現了許多新面孔——18歲的小個子李緣,同樣18歲的“女版周琦”韓旭,這一高一矮在比賽中扛起了中國女籃,幫助28歲的邵婷和29歲的劉佳岑撕開了對手的防線。當然,還有19歲的李月汝、23歲的李夢和23歲的楊力維,她們都已經可以獨挑大樑。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女籃確實變化很大。”

做客央視《風雲會》,說出這番話時,姚明口吻中透著驕傲。其實那一刻,女籃還沒有贏下最後的金牌,“去年亞錦賽,我們女籃的年齡超過27歲,有27.8歲,但今年打亞運會,我們的平均年齡24歲不到。”

如今這支中國女籃就是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準備的,她們甚至可以戰鬥到更遠的週期。

復仇日本,奪下金牌,姚明欣喜之餘依舊冷靜,“我們來亞運的目標就是金牌,因為日本來的是二隊,我們需要自我加壓。”

姚明陪伴著中國女籃,一步一步成長,一點一點改變,從國家隊到職業聯賽,女籃會擁有更令人期待的未來。

深度│亚运篮球包揽大满贯,这是姚主席“野心”的起点

亞運會女籃半決賽中國隊86-74戰勝日本挺進決賽,領隊姚明與隊員擊掌慶祝。

“草根”摘金,體育最美的地方

除了男女籃重奪亞運金牌,中國籃球雅加達最大的收穫,就是三人籃球項目的兩枚金牌。

特別是那支由陳功、黃文威、肖海亮、曾冰強幾位“草根球員”組成的3×3中國男籃。

他們在決賽與韓國隊狹路相逢,中國隊在常規賽最後4.4秒,利用兩次關鍵罰球將比賽拖入加時。隨後的加時賽中,黃文威內突外投,幫助中國隊以19-18擊敗韓國。

這位長相酷似吳奇隆的“大心臟”球員,其實是廣州體育學院的老師。與他並肩作戰的則是廣東工業大學的學生以及廣東當地文體局的職工。

“在組建三人籃球國家隊時,其實很謹慎。”姚明很坦白,在選擇用‘草根運動員’前,也不確定可不可行,“現在看來結果是好的。”

不過,姚明堅信,讓懂得籃球、瞭解相關領域的人來管理和決策,是值得信賴的做法,“我們三人籃球部部長柴文勝花了很多心血,他研究就是按照客觀規律選拔草根選手,讓已經打出來的成熟選手去打,最大程度保證成績。

我說你去辦吧,責任我來扛。”

回看三人籃球國家隊一路走來的歷程,即便這支球隊最終沒有贏下金牌,姚明和柴文勝部長所做的努力和嘗試,也不會遭到太多的輿論質疑和批評。

更重要的是,這群“草根”勝利了,用最熱血沸騰的方式贏下金牌。“這就是體育最美的地方。”

姚明說得看似很簡單,背後卻是他和身旁一群人頂著壓力所付出的努力。

兩枚亞運金牌顯然不是姚明想要的一切,因為它們在中國基層籃球界將要掀起的波瀾,才是中國籃球前進的動力。

深度│亚运篮球包揽大满贯,这是姚主席“野心”的起点

姚明觀戰三人籃球比賽。

大姚的野心和期望

亞運會這場“中考”,作為籃協主席和亞運籃球軍團的領隊,姚明得了滿分。

但這只是姚明和中國籃球人備戰2019年男籃世界盃和東京奧運會兩場“大考”的動力。亞運會的成功,證明了姚明在此前努力的方向是基本正確的,這也給了他更大的目標和野心。

“最低底線是要出線,也就是2019年世界盃必須打到亞洲區的最好成績,東京奧運會希望可以至少贏一場球。”

亞運會後,姚明的任務其實更重了。

中國男籃紅藍兩隊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合體”,兩名主帥杜峰和李楠到底誰將最終統領球隊?姚明承認,確實是個難題。

“在亞運會結束後,特別是第四個國際籃聯的窗口期結束後,我們會有一個評審。”姚明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場上最重要的是要做出選擇,對於最終的教練人選我們也要做出一個選擇,當然這會比較艱難。”

男籃合二為一備戰世界盃,女籃繼續鍛鍊迎戰真正的強敵,草根球員繼續撐起三人籃球推動基層體育發展……對姚明而言,這一切是現在能力所及的改變,但他所期待的真正改變,遠不止於此。

“籃球帶給我們的,是除了熱愛比賽和競爭之外,還要熱愛生活。”

姚明分享了他在亞運村裡看到的一幕——中國女籃的姑娘們在備戰決賽的緊張狀態下,依然能在亞運村裡和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熱情互通,甚至在亞運村的小廣場上載歌載舞,釋放青春活力。

“這是體育帶給我們深層次的改變,籃球也是可以做到的。”

籃球能帶給更多人積極生活的動力,能夠帶給他們健康的身體,然後在更高的競技層面取得突破,這是姚明由來已久篤信的道理。

“我希望塔尖層面,十年後的中國籃球不管男隊女隊都能夠突破他們前輩所創造的成績。塔基層面我們的球迷都有自己所依賴、喜歡的國內主隊,不管是職業隊,還是大學隊,甚至社區籃球隊,使每一支球隊成為一群人的愛好和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