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快乐!

人的一切修养方法就是好好照应好我们的信念,说得更深刻一点就是好好照应好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

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快乐!

好好照应好我们的心念,起心动念,都应照应好,如果你的心念坏了,怎么修行你都是行不通的。人的一生就是修行,让自己一心不乱,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心境自然,清静自如,以善行事。重要的就是修炼好自己的身体,修念好 自己的感受,修念好自己的心,修念好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受状态就回很好,身体自然不会错,自己的事业也不会背离方向,顺道而行。

我们的思想是生灭的,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就会立刻过去了,去追这个念头其实意义不大,甚至就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秒钟都在变化,都会有所不一样,随时会变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智慧在于如何利用好这个变化。

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快乐!

谈到念什么是心念呢?其实一呼一吸之间就可叫一念,一分钟就会有数不清的念,快乐和烦恼就会随着心念的的变化而产生。照顾好自己的心念特别重要,当然这也是修行的一个过程。好的心念就会使人快乐,这个念头一定是善的,心境自然,清静无欲。想想一个烦恼之念,自己也讲不出来是为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别人甚至医生都不会看出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心念不好,烦恼自然会来,这些人也就经常生活在烦恼中。人人忽多忽少都会有一些烦恼,但境界崇高的人的可贵之处就是他们随时可以把这些烦恼之念化解掉。烦恼不一定痛苦,人生的修行也就是不断化解烦恼之念,使之不断转化为我们心中的善念,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能以一颗平常心、清静无欲的心态服务众生,面对生活,快乐生活。

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使自己的心念停留在清净无欲至善的境界上,是很难做到到的。人生下来就得面对这个世界,人生来并无烦恼,生来是善的,心念是正的。但这个世界并不是清静的,纷争不断不能避免,甚至妄欲寡为。世界有美好、有快乐、有纷争,有善恶......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就需要我没照顾好我们的心念,如何使邪念压住正念,如何把烦恼妄欲之念降伏下去,才是重中之重。人应有一颗发求无上的大道之心,应该把这样的心住下来,也能把一些烦恼妄欲之心降伏下去。所以人生修养就应达到这个境界,至少向着这个方向,心如明镜,让心打扫得干干静静,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就要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从新开始。

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快乐!

我们的思想、情感归纳起来只是感觉与知觉,他们就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不断地流,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那么个现象。一个真正有大智慧、大气魄的人,是因为他的定。《大学》中说得好,“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自己的思想妄念产生了又立刻可以切断,做到心灵的宁静,达到止的境界。由止再渐渐的进修,生理、心理会起各种变化,才可以达到定的境界。这样初步的修养就有基础了。

人的进步与修养都是靠自性自度的。比如你教书久了就了解,教千万万个学生,哪一个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决定的。你教他不过是刺激一下他一下而已,引导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所以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学生打开智慧,不是你能教会他所有,完全靠他的悟性和心念。千万不要以为是在老师那里传了一个咒子,就像针灸的那一针,穴位扎对他就不痛了。他不痛不是你那个针多么灵光,而是在你的帮助下,他的气血走通了,所以那是智慧的传授。现在的教育往往注意到这些道理,使劲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竟而忽略了内心的优化和心念的造化,如果他做不到自性自度,你是教不好他的,甚至适得其反,有的还出现了心里问题,这不是传授,而变成了摧残。因此不管教什么,教会他方法,教会他怎么走路,指引他打开心灵的智慧,这才是重用的,到这里你的责任就达到了。心灵的智慧打开了,他自然会吸取应有的营养和水分。再比如儿童教育,现在好多家长和学校教育理念没有定位好,你再努力也是效果欠佳,甚至误导耽误孩子。其实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们什么都可以教会他,应该是不断帮孩子打开智慧的过程。让孩子从小格物自知,自性自度才是最好最高级的教育。

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人生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快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易经》可造化我们生存的能力,学《道德经》可 让我们更懂得生活的奥秘,学佛学可以修心,学《经刚经》可以正心态......,归根结底要有好的心念,修行就是要修好自己的心态。人的修行其实也很简单,是你把他复杂化了。一切归零,回归自然,好好的穿衣、吃饭、洗脚、睡觉......就是一切顺其自然,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要有过多的妄想,清静自然,照顾好自己的心念,做到自性自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生就会通达顺利,幸福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