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醫院做了腸鏡發現了結腸上有幾個小息肉,為什麼醫生不當時切除?怎麼回事?

張七18


會涉及這樣的一個問題,無非一點:患者的擔心,息肉會不會出現癌變!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結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的,對息肉的處理不是一個簡單的一上來切除就完事了,有一套完整的分析流程的!



那麼腸鏡下發現息肉,為何有時候切有時候又暫時不切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對於結直腸息肉的發現,以前很多時候只有患者出現症狀時候,才會有人來醫院做一個腸鏡,這時候發現的息肉往往都比較大,對於它的類型的診斷都比較明確,有症狀了往往需要進一步處理;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體檢,尤其是40以上的人群對腸鏡檢查越來越多,息肉的發現變得越來越普遍,這是好事。但是這時候往往可能患者並沒有什麼症狀,而且發現的息肉可能還特別小,這時候我們對於息肉的判斷個治療,就要根據其組織類型,按照它的大小、部位、數量,有不同的治療方案了!


其次,根據息肉的組織學類型來說,一般情況,如果發現息肉是屬於炎性的、增生性的,那麼這時候往往其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時候也不是立馬就進行切除或者腸鏡下電燒,有時候為了防止醫生的判斷失誤,有時候可能會讓你先回去一段時間後定期回來複查,看前後對比,有沒有什麼變化來進行判斷處理,盲目的切除電燒有可能會有遺留什麼的,不管是處理沒處理,這時候對於患者來說可能都要自己多留心一些,定期複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樣對於一些新生性的管狀腺瘤,癌變率也比較低,這時候可能相對炎症性的、增生性的來說,電燒燒除處理比較多,但也不排除需要定期複查一兩次後再進行更加準確的處理!但是對於一些絨毛狀的乳頭瘤,尤其是那種基底部比較大的或者蒂比較長的,這種比之前的那幾種癌變率都比較高,這時候更多建議進行切除!因此,對於不同類型息肉,處理方式是不相同的,有時候還必須結合病理切片來分析!


最後,對於息肉大小、數量來說,往往也決定了其治療方式,比較少的小的,進行多次定期複查觀察後,可能才會進行腸鏡下電燒,但是對於多的大的,可能我們就要選擇在腔鏡下切除了,甚至選擇腸段切除!而且還有一點發生在左半結腸的息肉比右半結腸的風險要高,處理起來也不一樣!

因此,我們如果在做腸鏡檢查時候,真的發現小的息肉,尤其是<1cm,不要太過於擔心,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分析和觀察其病理性質,再進行處理,這就是為什麼醫生不立馬切除最主要的原因,因為一旦發現是簡單的炎性、增生性的,也就只需要在腸鏡下電燒即可!


醫學小偵探


這是常規的做法,就是在做腸鏡時發現有結腸息肉,一般並不是當時直接切除。除非,息肉很小,比如2-3mm,可能在取活檢的時候就取淨了。除此之外,一般都是先取活檢,根據活檢病理結果,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結腸內發現小息肉,可能是普通的腺瘤性息肉或者炎性息肉,還有可能就是結直腸腺癌,如果是腺癌的話,也要看具體癌細胞侵犯腸壁的深度,浸潤的深度決定手術方案。


如果是良性的息肉,那麼是可以直接切除。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的話,肯定是直接切除是最合適的。這樣患者就不用重新再做腸鏡切除,省事省力省費用。但是,為何不直接切除呢,就是不做活檢不知道到底是否有癌變。如果癌變了,切除的方式與普通的息肉切除方式不一樣。普通息肉直接圈套電切就可以了。如果是早期局灶在粘膜的結直腸癌,可以直接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這樣可以保證切緣乾淨。

但是,如果活檢證實癌變,那麼治療方式就有很大區別。一是局灶癌變或者癌細胞僅位於粘膜層,理論上來說此時沒有淋巴結轉移,那麼是可以行ESD手術切除。但是,活檢病理提示癌細胞侵犯粘膜下層或肌層,理論上就有腸周淋巴結轉移的風險,此時,就不合適內鏡下切除,需要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手術治療,這樣才可能最大程度提高治癒率。


有人問,如果即使癌變,可以在腸鏡下直接切除,如果術後病理證實癌變,可以再補切。其實,問題沒有如此簡單,如果按照普通的息肉切除,一般都是電刀切除,腫瘤的基底緣或者環周切緣被燒灼,影響腫瘤浸潤深度的判斷,也不好明確是否有癌殘留。給後續治療製造了太多懸念和不確定因素,很難制定針對性、有效的後續治療方案。不僅患者本人提心吊膽,就是專科醫生也很難給出自信的治療方案。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有些結腸息肉性質,判斷起來相對比較複雜,需要根據情況進行處理,不是一上來就切除的。

簡單科普一下【結腸息肉】

什麼是結腸息肉?

結腸息肉是形成於大腸(也稱結腸)內表面上微小的異常組織團塊。息肉非常常見,所有成人中約有1/3-1/2到50歲時存在此病。它們通常不引起症狀,但是部分息肉可能是癌症或可變成癌症,因此醫生有時會去除它們。

結腸息肉的症狀是什麼?

結腸息肉通常不引起症狀。

醫生會使用結腸鏡檢查時所用的相同工具來去除息肉。他們可通過特殊的切割工具或通過用套索套住息肉來將其去除。大多數息肉可在結腸鏡檢查期間去除,但有時大的息肉需要在以後去除。


結腸息肉可以預防嗎?

您可採取下列措施以降低發生息肉或結腸癌的幾率:

●攝入脂肪含量少,富含蔬菜、水果和纖維的膳食

●減輕體重(如果您超重的話)

●不吸菸

●限制飲酒量


健康幾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式化,有結腸息肉的人群越來越大。結腸息肉按組織學特徵可分為炎性、腺瘤性、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四大類。其中腺瘤性息肉多數為癌前病變,其癌變率10%-20%。結腸息肉早期通常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且多數生長相對緩慢,所以很容易被忽視。但有時發現結腸息肉,醫生並無安排立即切除,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結腸息肉的發病原因

結腸息肉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年齡、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等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結腸息肉的發病率會增高。生活習慣方面,如果飲食中長期含纖維素少,而脂肪、紅肉攝入過多,或長年吸菸、酗酒者,結腸息肉甚至結腸癌的發病率會大大增加。遺傳因素與結腸息肉有著密切關係,如果患者直系親屬中有結腸息肉或直腸癌病史,那麼他患結腸息肉的幾率比其他人顯著增加。

在醫院做結腸鏡發現息肉為何不當時切除?

下面來回答問題。目前結腸鏡檢查是發現結腸息肉最好的方法,通常情況下醫生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結腸息肉,都會先馬上切除再送病理檢查。

但有些情況可能會暫緩切除,首先可能是息肉偏大,如果息肉直徑>50px且無蒂者,腺瘤息肉的可能性較大,還有一定的癌變可能性,這時如果盲目直接切除,切除後的潰瘍可深達肌層甚至漿膜下層,極易引起大出血及腸穿孔等併發症,所以需要先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再決定下一步切除方案。

如果病理結果提示為單純性息肉,則可以根據情況仍選擇在腸鏡下切除息肉,如果病理結果提示有癌變,則需要進行手術切除,這時手術就不僅僅是切除息肉了,可能需要進行腸管根治切除。另外一種情況,息肉的數量少且體積較小,醫生在取病理組織時就已經處理了,所以無需再去切除。

但無論如何,腸鏡檢查是篩查腸癌的最好方法。因目前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對於50歲以上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有腸息肉、腸癌家族史,炎症性腸病的患者,則需要進一步密切隨訪,進行初次腸鏡檢查的年齡提前到4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