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今天是9月18日

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

時光流逝

雖然已經過去了87年

但我們註定無法忘記


每年的這一天

淒厲的防空警報都會劃破寧靜的長空

提醒著我們

87年前的今天

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

“九一八事變”

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

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如今,放眼望去

在廣袤無垠的華夏大地上

到處是鋼筋水泥鑄就的摩登都市

但我們不能忘

很多年前

這裡曾傷痕累累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九一八”國恥到底有多恥?

如果你查一查"九一八事變中日兵力對比”,我相信,反饋回的數字會令你萬分驚訝。

1931年9月18日當天,駐瀋陽的中國軍隊有步兵、裝甲兵、軍校學員、警戒部隊共計1.2萬人,裝備有坦克、裝甲車、各型火炮和歐洲進口的先進輕武器,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支空軍也駐紮瀋陽,擁有各型飛機265架。無論從什麼方面去評判,這都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武裝力量。

而發動事變的日軍有多少呢?據載,當日進攻北大營的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擁有兵力600餘人,普遍僅裝備有步槍、機槍等輕武器。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以600人去進攻20倍兵力於己的大城市,可能成功麼?就算是那時參與事變日本軍人也承認:這幾乎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豪賭”。

然而,6個小時後,擁有8000餘駐防兵力的北大營陷落。

8個小時後,整個瀋陽城陷落。

“豪賭者”最終付出的全部代價是,僅僅傷亡24人。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為什麼八年抗戰要改為十四年?


1.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的起點,改“八年抗戰”為“十四年抗戰”,全面反映歷史,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這6年間中日戰事從未停止過

1931年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東北三省。

1932年初

日本又在上海自導自演了“一·二八”事變。這是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發生的最大一次中日軍隊交戰,此戰使中日戰火從東北內陸燃燒到了長江以南濱海地區,進一步擴張了日本侵吞整個中國的野心。東北淪陷和淞滬抗戰後,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華北廣大地區。

1933年元旦

日軍開始向山海關進攻。中國守軍還擊,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此後,山海關淪陷,日軍開始把軍事侵略的矛頭指向華北,並加緊部署進攻熱河。當年5月,國民政府與日軍簽訂《塘沽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和熱河,並把冀東22縣置於日偽勢力範圍之內。華北門戶洞開。

1934-1935年

日本製造張北、察東和河北事件,進而蠶食華北、分離內蒙,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和偽“蒙古軍政府”,並妄圖進一步侵吞華北地區,陰謀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

1936年

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

1937年

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並且不斷擴大增設在平津地區的駐屯軍,準備隨時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當年7月7日爆發“七七事變”,震驚了全中國。

2.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的起點,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3.這些年來, “十四年抗戰”的觀點已經成為普遍認可的科學結論。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就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4.之所以重申時間脈絡,是為了銘記、承認並尊重那些“九一八事變”以後,不甘心作“亡國奴”而奮起反抗的不屈的中國人民。從“九一八事變”至1933年,總數超過30萬的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鬥,“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

5.歷史認知是一個過程,尤其在起止時間上的綿延需要被不斷研究確認。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它從來都不孤立存在,始終與後代學人的解釋捆綁在一起,隨著學者研究的深入,不斷修正,接近事實。

可以說,“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關東軍在長春大肆掠奪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

勿忘國恥,我們不可忘卻的警示

86年雖已過去,但“九一八”仍是中國人民心口的一道傷疤,在這個和平年代向人們發出不可忘卻的警示。

每年9月18日,全國許多城市會拉響防空警報。對中國人來說,這一天就是國恥日。警報聲中,忙於生活的人們,藉以回望民族的沉重歷史,可以在深切思考之中獲得啟示與力量。

因為我們無法忘記對狼子野心者退讓帶來的慘痛後果。1931年,本為中國發展後盾的東北大地,反成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榨取全中國的基地。而至今,日本政府仍冥頑不靈地為戰爭罪犯招魂,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屢見不鮮。我們銘記這段國恥,也絕不會再對軍國主義勢力姑息沉默。

因為我們無法忘記當年自棄山河的奇恥大辱。山河破碎,大敵當前卻接到“不抵抗”命令,以致日軍以兩萬兵力擊潰20萬東北軍,東北全境迅速淪陷。這樣的恥辱延續多年,直至全面抗戰爆發,才迎來歷史轉折。正因如此,今天我們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獨立與完整的民族底線,對任何有意侵犯我們主權、分裂我們國家的行為,堅決回擊,毫不含糊。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知恥不是為了再續仇恨,而是為了保持清醒。我們回望那一天,歷史告訴我們,近代中國之所以被反覆欺凌侵略,是因為國家分裂、積貧積弱。

何為積貧積弱?衡量富與貧的,不僅在於物質,也在於精神;判斷強與弱的,不僅有體格,還有內心。想想日俄戰爭中圍觀槍殺同胞的大清順民,曾經的中國人,作為獨立有尊嚴的人遠未覺醒,面對壓迫和屠戮逆來順受,更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徹底喪失了民族自信。

而今,我們的民族精神不可再沉淪,歷史已經告訴過我們,一旦沉淪了,我們的人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命運。唯有內心強大的個體,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贖;唯有內心強大的民族,才能支撐起自己國家的未來。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這是一個大國應有的品格力量,是一個民族邁向復興的應有之義。

今天,“九一八”,在穿越時空的警報下,我們要銘記歷史,更要時刻警醒。

銘記“九一八”:不忘記憶才能捍衛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