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3歲之前的寶寶,還無法完全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感到不舒服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只能靠“哭”。新手爸媽聽到寶寶的哭聲往往會手足無措,甚至煩躁發怒,其實哭聲是寶寶最直接的表達“語言”,聰明的父母都應該學會聆聽並讀懂寶寶的哭聲,以便快速合理的應對。我們先通過幾張圖片來看看寶寶常見的一些哭聲吧~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委屈的哭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要抱抱哭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被嚇哭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生氣的哭

小寶寶可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可能是通過哭在撒嬌求抱抱,也可能是心裡委屈到不能控制,還有可能真的是哪裡不舒服…新手爸媽平時一定要多留意觀察哦。今天,達媽就為大家“翻譯”一些嬰兒常見的哭聲,以及鑑別、處理的方法吧~

飢餓

表現:一般發生在餵奶前,聲音洪亮、短促、有規律,間歇時有覓食動作。

應對:抱起後寶寶的頭會立即偏向媽媽乳房,餵奶後哭聲立即停止。

吃的過飽

表現:發生在餵奶後,兩腿屈曲亂蹬,有溢奶或是吐奶的現象。

應對:保持上身抬高姿勢,避免寶寶溢奶而嗆到,豎抱拍嗝20-30分鐘,調整餵奶量和餵奶時間間隔。

吃奶過急或乳汁過少

表現:寶寶喝奶時,反覆避開奶頭並邊吃邊哭。

應對:母乳過急時,用拇指、食指將乳房捏住,可使乳汁流得慢一點;乳汁過少時,及時催乳或請教醫生。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要求愛撫

表現:哭聲小,哭哭停停

應對:把寶寶抱起,用語言或是玩具逗他。

口渴

表現:餵奶後仍哭聲不止

應對:喂水後哭聲停止(母乳寶寶6個月之前不需要額外喂水哦)

尿不溼上的尿或臭臭不舒服

表現:哭聲先短後長,兩聲之間間隔較長,抽泣時短促有力。

應對:換了乾淨的尿不溼後哭聲即止。

突然的聲音刺激

表現:突然劇烈哭泣,先長後短。

應對:將寶寶抱在懷裡,耳部貼於媽媽左側胸膛聽聽心跳聲,輕輕愛撫晃動寶寶。

聰明的父母,必須要讀懂寶寶哭鬧的原因

陣發性腹痛

表現:多發生在寶寶出生後1-2周,傍晚發作,重者產生陣發而規律的劇哭,持續數分鐘。

應對:取俯臥位,輕輕按摩寶寶背部即可緩解。

外科急腹症

表現:哭聲突發而出,節奏先長後短,常伴有嘔吐、便血等症狀。

顱腦疾病

表現:尖叫、啼哭、伴有噴射性嘔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