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秋節在農村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和風俗?

棒奔霸


中秋佳節月更圓,家家戶戶慶團圓,月餅供果拜天地,風調雨順五穀豐,天地有情人平安,普天同慶歡樂多。



中秋佳節在我們農村也比較隆重,也有很多習俗,中午每家每戶都要殺鴨子,相傳古時胡人入侵中原,倭寇無惡不作,人人恨之入骨,密密商討反抗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殺韃子,意為殺鴨子,這一風俗流傳至今,不忘血恥,不管再忙,再窮都要記念這一習俗,家家戶戶磨刀殺鴨子,這一天鴨子價格猛抬高,不問多貴都要買一隻回家記念這一習俗的由來。


八月中秋家家戶戶都要做上形狀不同大餅,有芝麻,韭菜,白糖等大餅,還要到街上買一些菱角,藕,水果等,家裡地裡挖一些長生果就是花生。

中秋月圓晚上七八點鐘外面門前放上桌子,桌上擺上供果,月餅,糖餅,藕,菱角,花生,點上香煙,準備好鞭炮,這叫祭月亮,拜天地,白天太陽出,晚上月亮現,風調雨順功不可沒,農民重情重義,望老天保佑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中秋佳節,也是團圓的節日,一家人和和美美,吃月餅賞月,慶祝一年豐收成果,和國慶相差幾天,普天同慶歡樂多,家富國強民心安。網圖。


有緣人153832681


中秋節快到了,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習俗,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吃月餅。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特有風俗習慣,我們當地都有購買月餅,沒有自家制作月餅習俗,月餅一般在吃過晚餐後,邊賞月,邊品嚐月餅。中秋節饋贈禮品,大多也是月餅,我家每年都收到三四盒月餅。



二、品美食。

我們當地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中秋節到晚上才過,因此,晚餐相對豐盛一點,中秋是閤家團圓的節日,中秋節,必須回家過,當然,遠離家鄉,去外地打工的人,是沒有辦法回家的。中午,一般是女兒女婿回孃家送禮的時間,下午送禮不禮貌,岳父岳母會不高興的,中餐也比較豐盛,要招待女兒女婿,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中秋節喝的大多是啤酒。


三、賞月、賞燈,點孔明燈。

中秋節在農村有點孔明燈的習俗。吃過晚餐,開始拜月、賞月,一家人在野外點孔明燈,祈願祈福。另外,在集鎮上有燈會,有些地方舉行大型燈展,吃過晚餐,人們還可以去賞燈。

另外,南方還有舞火龍,燒竹塔等風俗習慣。中秋、國慶長假,許多在城市打工子女也回到鄉下,過中秋節,農村中秋節很熱鬧!


長江三農


在我的老家魯西北農村一帶,中秋節很多時候都會遇上“過大秋”,收玉米、摘棉花忙得很。吃吃月餅、放點兒鞭炮也就算過了,但是還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去請未過門的媳婦來家裡過中秋節。

中秋自古就是團圓的日子,農村人也講究。中秋節了,媳婦雖然未過門,但是以後都是自家人,所以得請過來一起過節。要是誰家媳婦叫不來,那可是很沒面兒的事兒呢。


這“叫媳婦”可是很鄭重的事兒呢,早些年一般都是請媒人和家裡的姐姐妹妹或是嫂子去請,後來慢慢地人們也開放起來,讓男孩子自己去請。一般在十四那天就去叫了,十五這天,村裡人就在地裡幹活時有的討論了,誰家媳婦來了,誰家媳婦沒來……

叫了媳婦來,那就是貴客,不管地裡多忙,都在家好好照顧著。一家人吃飯放個鞭炮也很開心。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和春節,元宵節一樣,我們的中秋節也是傳統的節日,當然也有相關的一些傳統的習俗,眾所周知的是,我們在過中秋節的時候是要陪著家人一起吃月餅,象徵著團團圓圓,古往今來,也有很多墨客騷人譜詩賀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說明古往今來就有望月思鄉的情懷,而有些地方也不簡簡單單的只存在於吃月餅這樣的形式。


燒瓦塔

中秋節得到重視,是在唐朝時候開始興起,在宋朝的時候,一般也發展到了頂峰,福清燒瓦塔是中秋節的一個重要的習俗,這在南方的一些地區廣為流傳,尤其在廣東,福建地區,就是在野外將瓦片堆積成塔,然後在月圓之夜將瓦燒紅再在上面加上煤油,頓時火光四起,瓦片也被燒得通紅。

其他習俗

其他的習俗當然也有很多,基本上都是陶冶情操,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當中,已經有很少人可以堅持自己的本性,去做一次認認真真的體會情懷的事情了,在以前中秋的時候,人們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一般都是在月下吟詩,李白就有斗酒詩百篇,影下成雙人等等。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中秋節,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和春節一樣是一年當中比較重要的節日,我聊聊我們民族怎麼過中秋節,還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


記得從小老一輩就常對我們說,在這個世上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首先要感謝上天,其次要感謝太陽和月亮,然後要感謝老祖宗和父母。所以,每到中秋節,我們首先必須獻“祭月亮”。


還不到節日,母親就早已備好了“祭品”,就是農家地裡的農產品:新鮮的板栗、花生、毛豆和水果,再就是自家打的月餅。然後把所有的“祭品”放入一個竹製的大簸箕內,抬到房頂上,等到月亮升起來了,就由家裡的長者“叫魂”。


先敬奉天地,再敬奉月亮,然後敬奉老祖宗,祈求上天、月亮和祖宗賜給並護佑人們安康幸福,一年風調雨順,家庭和順,最後一家人才可以享用。這時候,老人就會給孩子講天狗吃月亮和嫦娥仙子的故事,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再就是中秋節的飲食有講究。首先是打月餅,我們農家人喜歡用自種的小麥或者蕎麥磨成麵粉做月餅皮。內餡除了用芝麻、花生、核桃仁、瓜子仁加紅糖、豬油做主料外,還會加入火腿、鴨蛋或者食用玫瑰、桂花、茉莉等鮮花做餡,味道香甜,酥而不膩。


其次就是鴨子、新米、稻花魚必吃,因為鴨子是栽秧時買來養著專門過中秋節吃,而稻花魚則是秧苗成活時放入田裡和稻穀共生的。


中秋節吃鴨子代表“壓舊”,即把過去的踏踏實實吃在肚裡;新米則代表“新的開始”,吃了新米身體有力氣,生活有希望;稻花魚則代表“年年有餘”。

雖然各地的中秋節習俗各不相同,但都是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熱愛,你說是嗎?我是花腰妹,歡迎關注和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