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以及振興家鄉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鄉村黨組織就是農民的主心骨,鄉村組織振興了,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的持續增收才有堅強的保障。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8月初,東北網記者先後深入綏化市慶安縣同樂鎮同發村、綏稜縣上集鎮諾敏河村、海倫市前進鎮東興村、明水縣永久鄉和肇東市黎明鎮民主村進行採訪。看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看“領頭羊”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頭羊效應。

東北網9月4日訊(記者 陳顯春) 8月17日,綏化市明水縣永久鄉第三屆“五好家庭”活動評選如期進行。明水縣委常委、永久鄉黨委書記王國棟在動員講話中鼓勵永久鄉貧困戶激發內生動力、倡導文明新鄉風、傳承優秀文化發展,傳承講文明、樹新風、盡孝道、學感恩,爭當新時代的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孝心兒媳、脫貧致富典型,轉變等、靠、要貧困思想,鼓勵廣大群眾要為實現鄉村振興盡份力。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百姓大舞臺。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早在8月10日,記者在永久鄉採訪王國棟時,他就領著記者來到堆放五好家庭獎品的庫房裡。評選及獎勵的目的是引領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家庭美德、弘揚良好家風,發揮家庭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家庭文明新風尚的重要作用。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村路兩側綠化。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從2017年開始,永久鄉就開始印製掛曆,內容為“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十星級文明戶”、“孝順兒媳”等典型。王國棟拿著一本掛曆說:“有的群眾看到了掛曆上印的全是身邊人時,就找到村幹部問,為啥沒有他家。”此舉樹立了群眾的榮辱觀,誰家上掛曆了,戶與戶、屯與屯、村與村比,同時大大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家庭和諧了,社會才會和諧。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王國棟向記者介紹掛曆宣傳的內容。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6年前,王國棟從明水縣委組織部調到永久鄉出任黨委書記,組織部門出身的他,在抓黨建方面是行家裡手。王國棟說:“鄉村基層黨組織是落實國家政策最後一公里,基層黨組織強不強至關重要,加強黨的建設,發展集體經濟,鄉級村級班子要加強,人最主要,要有幹正事的幹部。”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永久鄉第三屆五好家庭評選現場。明水宣傳部供圖

在永久鄉服務中心社區一角,放置了一臺高音頻廣播播放器,王國棟稱它為黨建之聲:“高音頻廣播系無線傳輸,輻射半徑50公里,永久鄉14個村、52個自然屯能同步接到廣播信息,這是基層黨組織的宣傳陣地,平時除了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也會播放一些用工信息和各類通知等。”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永久鄉苗木基地。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說到宣傳陣地,令王國棟自豪的是鄉里建設的群眾大舞臺,寬敞的大廳裡100多個軟席座位,LED顯示屏、立體聲音響一應俱全。農閒時,各村群眾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好戲連臺。王國棟說:“得讓群眾有事做有地方活動,要不一閒下來,就有不良的愛好滋生。”

其實黨建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好群眾,帶領群眾過好日子。永久鄉黨委一邊抓黨建一邊抓經濟建設、環境建設振興鄉村。在兩年時間裡,王國棟對全鄉資產資源情況進行了清理,摸清家底後,經黨委研究決定,各村機動地一年一包;利用村荒地荒坡植樹造林17萬棵,其中3萬棵為經濟林;花卉種植也是永久鄉大力發展的產業之一。永久鄉振興苗木花卉培育基地位於永樂村西王胖溝屯,基地裡栽種刺玫、醉蝶花、福祿考等花卉190多萬株,三年後,將有52萬多元的收入。


「看組織建設 助鄉村振興」幹部“幹正事兒” 帶領村民走好振興路

永久鄉永久村委會綠化。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永久鄉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蹄疾步穩,14個村、52個屯屯屯有綠樹、有花草,各個村比著幹,比誰幹得更好。王國棟說,如果一個幹部把崗位當做自己家對待,就沒有抓不好的事,工作不是給領導乾的,是給自己乾的,成績體現的是你的價值。讓能幹事、敢擔當、有作為的幹部,在基層組織發揮帶頭作用,鄉村振興沒有好的帶頭人不行。

永久鄉風清氣正,開會沒有不關手機的,落實鄉里任務,三天都有動靜。前不久的汛期,永久鄉接到護堤任務,300人的隊伍被安排到最險要地段,30個救生衣300人怎麼分配。鄉幹部不穿,村幹部不穿,給群眾穿。

綏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兩新"組織黨工委書記楊國寧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村必先抓鄉”。我們把打造服務型鄉鎮政府作為農村黨建工作的重頭戲,在全省率先推進“強鄉擴權”改革。一是依法依需放權。採取還權、委託、授權、派駐等方式,依法賦予鄉鎮人事管理權、財政支配權、社會管理權、執法監管權,共向18個試點鎮下放事權423項。二是有序有效接權。試點鎮綜合設置黨群工作辦、行政管理辦和公共服務中心、經濟發展中心,所需人員按現有編制調配,確保權有機構承接,事有人員承辦。三是務實高效用權。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鄉鎮拓展,從“少跑一次”開始,再到“最多跑一次”,力爭“一次都不跑”,優化設置便民服務窗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全市試點鎮設立便民服務中心18個、村級服務站116個、屯組代辦點263個。身份證、新生兒落戶、土地使用證等20多個事項不出鄉鎮即可辦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