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那是溝通方面出了問題。今天,我介紹大家四個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請各位家長不妨試試。


技巧一: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中國的家長們太喜歡做主包辦,勞心勞力的結果卻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還要收到埋怨。家長們往往忽視了一點,他們自以為是的替孩子考慮,實質上是一種對孩子選擇權利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最直接的表現。 無論是在指導學生選擇興趣愛好也好,選擇報考的高中也好,家長一定要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當我發現他們能尊重我時,我也是會講理的”)。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技巧二:要承認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跟孩子們學——這是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樹立的意識,而且絕不僅僅是體現在“兒子,你教我學學電腦”,“女兒,這DVD怎麼看”這樣簡單的“討教”上,而是要求我們成年人在與孩子們人格平等的前提下真正承認孩子們的優勢與長處。

承認在社會疾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某些不適應甚至是落伍;承認我們在教育孩子不犯錯、少犯錯的同時我們也在不自覺的犯著錯誤。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虛心一點,只會更加贏得孩子們的信任。現在的孩子接收新鮮事物的速度太快,能力太強。我在當教師時經常和學生說:我不過是在英語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上比你們先學了一步,多經歷了一些。你們以後一定會超過我的,也一定要超過我,只有超過了我才是進步。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技巧三: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原則的溝通手段。反觀現在的家庭溝通方式,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其一,家長與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確。說的直白一點,很多家長“屈尊”與孩子交朋友、平等對話的目的,還是要教訓孩子,還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複製、粘貼到孩子的腦海裡。家長與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響、教育,而是要理解、傾聽。其二,固化思維限制了與孩子正確的交流。細節決定成敗,同樣細節決定溝通效果。溝通是一個細緻的不能更細緻的教育行為,要細到每一段話,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每一個字。

拜託各位家長,當你要向孩子明確表達讚許或警告的時候,甚至需要注意您每個字的音調。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非常棒的例子,一期電視節目中,主持人請嘉賓作為母親“對兒子說點什麼”,嘉賓說:“兒子,不要生活在媽媽的陰影裡,我希望你更出色,希望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主持人馬上糾正道:您應該說‘兒子,你真棒,在媽媽心裡你是最優秀的,我相信你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寥寥幾字之差,所表達的期許是有多大的不同啊,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又會有多深刻、多深遠啊!嘉賓的話是居高臨下的希望,主持人的話卻是朋友式的讚美;前者是一種指導,後者是一種鼓勵;兒子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會自愧不如,繼續生活在媽媽的陰影裡,而主持人的那一番話如果是媽媽說的,會給兒子一種激勵,增強他走出媽媽陰影的自信。

家長們切記,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要記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賦,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強烈。傾聽是為了瞭解孩子的需求,那麼在有效傾聽後,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長的方案,家長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餘地。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技巧四:多誇誇孩子,賞識是教育的一部分。

家長們要充分認識到,賞識教育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家長自身。孩子能否做出值得賞識的事,需要家長以正確的價值觀加以引導;同時孩子正確的行為能否第一時間得到最及時的賞識,更需要家長的發現和肯定。

賞識教育更不能僅僅持續一時,而要長期堅持,行程規律,有慣性。否則會讓孩子產生疑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把孩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或者長期被老師和家長忽視的優點、優勢挖掘出來並加以肯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十分有好處。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正處於青春期或即將步入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們,對於和孩子的有效溝通,要重視但不要畏難,心中堅定地相信我的孩子是優秀的,現實中積極落實溝通四則技巧,相信孩子與您一定無話不談。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