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理論大講堂|對數字脫貧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精神

理論大講堂|對數字脫貧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精神

理論大講堂|對數字脫貧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精神

一方面,“通過‘巧算’收入賬”“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實現假脫貧”,另一方面“發展產業依靠拍腦袋決策”“扶貧項目和貧困戶產業需求嚴重脫節”……近日,《人民日報》列舉了一系列脫貧攻堅領域的“坑點”,將“數字脫貧”作為當下脫貧攻堅的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點出,引起大家警醒。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其實質就是讓老百姓能夠擺脫貧困,奔上小康生活。然而,面對繁重的扶貧任務和日益臨近的目標日期,許多地方把目光放到了“數字脫貧”這樣的紙面文章上,不僅大大違背了扶貧初心,也助長了形式脫貧的歪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面對“兩真三實”的工作要求和當下數字扶貧領域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對數字脫貧還當有“一竿子插到底”精神。

貧困情況掌握要“一竿子到底”。 曾有一位扶貧幹部在日記裡寫道:“這個被扶貧辦列為消號村的村,貧困程度還如此之深。一旦消號,這個村的群眾怎麼辦?”事實上,一面是一些領導幹部為圖政績不顧實情“亂脫貧”,一面是居民通過“巧算”刻意隱瞞自家收入,數字脫離實情的背後都是情況掌握的不徹底、不清晰。扶貧攻堅,我們既不能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也不能讓“佔便宜者”繼續得利,這就需要幹部們用“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做實入戶調查,既不做隔岸觀火的“漠視者”,也不做不求甚解的“碌碌者”,用“同群眾一起算賬,要群眾買賬”的行動將情況掌握工作做實。

項目需求調研要“一竿子插到底”。有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地方去年讓養雞、今年讓養羊、明年讓種藥材,扶貧產業走馬燈似的換;有的地方選擇產業盲目跟風,產業規劃脫離當地實際,搞“一刀切”,甚至強迫命令;還有的地方不尊重貧困群眾意願,不考慮市場風險,包辦代替。凡此種種都是不同群眾意願相符,不和現實需求對接的“拍腦袋”決策,而出現這種情況和領導幹部整天浮在上面、不願實地調研,憑主觀臆斷決策、靠“想當然”上項目有直接聯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領導幹部在選擇扶貧項目要有“植根”意識,要根據資源條件、市場需求以及群眾意願來選擇定製項目,如此才能杜絕項目“飄在雲端”的尷尬,提升貧困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扶貧成果落實要“一竿子插到底”。李克強總理曾指出,要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事實上,數字扶貧的背後還是扶貧成效沒有落實到老百姓身上,沒有落腳“過上好日子”的目標上。針對這一現狀,我們不僅要做到壓實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生動局面,讓扶貧壓力直達一線,成果轉化直達百姓;也要通過扶貧成效的不斷展現,扶貧成果的直抵人心,讓群眾真心實意跟著黨和政府幹,不斷激發“扶貧”“扶志”的內生動力。

扶貧是民生工程,它既不是地方政府炫耀的成績單,也不是升官發財的“起跳石”,更不是浮於表面的“應付帳”,只有當成使命和責任去完成“一竿子插到底”的落實,才能聚焦困難,給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肖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