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西安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啦!假期帶家人去玉山鎮看熱鬧吧

西安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啦!假期帶家人去玉山鎮看熱鬧吧

西安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啦!假期帶家人去玉山鎮看熱鬧吧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秋高氣爽,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之情。9月22日,西安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藍田縣玉山鎮玉山酒莊拉開大幕,近期慶祝活動將持續到10月中旬,有一些活動還將一直持續到年底,以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參與其中,享受節日的快樂。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盛大的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藍田縣會場。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自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全國性節日,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盛大節日。今年9月23日,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我市按照“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主題,涉農十個區縣、三個開發區和市農林委、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市旅發委等部門共在全市組織開展了112項豐富多彩的系列慶祝活動,在全市範圍內積極營造敬農、愛農、助農的濃厚氛圍,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9月22日的玉山鎮,鑼鼓喧天、鮮花盛開、人聲鼎沸,在歡聲笑語中參加慶祝活動的各界代表和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參與和見證農民自己的節日。具有地域特色、歌頌“三農”、民俗文化等內容的慶豐收文藝節目,引來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和歡笑聲;通過金秋擂臺賽評選出的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5大類58種優秀農產品展,充分展現了我市現代農業的豐碩成果;磨豆漿、捏泥人、吹糖人、編草鞋等特色農耕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式絕活,也吸引了大量群眾駐足觀賞;跑旱船、走竹馬、扭秧歌等形式多樣的農村傳統文藝表演,更是讓鄉親們津津樂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剪紙、泥塑、布貼、秦兵馬俑仿製品、銅車馬仿製品、瓷器、五毒馬甲背心、唐三彩、柳編和秦繡品等民間工藝品和紀念品,讓遊客們大飽眼福,收穫滿滿。

在慶祝活動上,我市還根據西安農耕實際,組織了80餘名職業農民開展蔬菜競賽包裝、電商創意、果樹嫁接、手工藝插花、核桃破殼五大農事項目職業農民技能大賽;還邀請來了農業、果業、畜牧等方面的專家諮詢技術團隊,熱情細心地為農民解答各類種植、養殖問題。“農民們現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從來沒有今天這麼高的地位,不僅有了自己的節日,還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這麼好的服務,現在真的很幸福。”藍田縣玉山鎮前程村56歲的野西強感慨地說。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遠道而來的農民在觀看文藝表演。

編草鞋的工具已有100多年曆史

“老手藝”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馬家打草鞋、藍田傳統剪紙、苦蕎麵餄餎手工技藝、神仙粉製作技藝、戲曲盔帽手工技藝、刺繡、編織……9月22日,在西安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上,來自藍田縣的多位民間傳統手工藝人現場向遊客們展示了各自的“絕活”,這些來自於生活中的老手藝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編草鞋的工具是爺爺傳給父親的”

“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老手藝,從我爺爺那輩開始到現在至少有百年曆史了。”9月22日上午,在非遺項目展區,來自藍田縣焦岱鎮鮑旗寨村的馬新玲一邊麻利地編織著草鞋,一邊向參觀的群眾講解草鞋的來歷。她說,自己現在用的編草鞋的工具是爺爺傳給父親的,十幾年前父親手把手地把這門技藝傳給了她,現在年近九旬的父親有時候還能親自給她指導一下。

“雖然現在已經不用穿草鞋了,但不能把這個老手藝丟了,這是文化的一種傳承。”馬新玲介紹說,草鞋在中國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了,蘊藏著祖先的奮鬥足跡和進化歷程。藍田山根峪口生長的葛藤、葦草、龍鬚等都是編制草鞋的原材料,當地人喜歡穿,這門製作手藝也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雖然自己也快60歲了,但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門手藝,喜歡上她的作品。

用剪紙歡迎大家“星期天到藍田”

“從8歲我就跟著姨母學習剪紙,現在也有50多年了,特別是逢年過節時,都是免費為鄉親們剪。”藍田縣厚鎮61歲的王肖寧是剪紙第五代傳承人,在她的展臺前,同樣圍了不少參觀的群眾,大家都排隊等著領她剪好的作品。王肖寧介紹說,在藍田鄉村,人們把剪紙叫“花花”,剪窗花叫“鉸花”“刻花”“剪花”,在當地百姓眼裡,“花花”就是五顏六色的、最好看的、最美好的東西,廣泛用於年俗、婚俗、喪俗等節俗、禮俗中。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豐收節上還舉行了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一位女孩正在學習剪紙。

一邊介紹剪紙,一邊剪刀舞動,沒過多久,一幅“星期天到藍田”的大幅作品在她的手中完成,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輪廓複雜,一剪一動中體現了創作者的深厚功底。王肖寧說,這幅剪紙送給本屆農民豐收節,希望大家都能來藍田參觀遊玩。此次參展,王肖寧還帶來了自己的一個學徒。

來自於生活中的“老手藝”充滿了魅力

作為西安城隍廟“福星白戲裝盔帽作坊”的傳承人,藍田縣湯峪鎮肖家坡村的肖建武學藝四十多個春秋,其間曾為三意社、陝西省京劇團、西安豫劇團及西安周邊多個區縣劇團或社火局製作各種類型的戲劇盔帽。此次展出,他帶來了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盔帽,一頂頂製作精良,讓人讚不絕口。

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藍田茂盛扯麵製作技藝、藍田縣華胥鎮的王亞蘭刺繡、藍關街辦胡家巷村的呂養芹編織、藍田姜國興泥塑……在當日的展出現場,除了這些傳統的手工技藝,還有磨豆漿、捏麵人、造紙、吹糖人、製作五穀畫等觀眾參與性強的互動項目,無不讓參觀者贊聲連連。市民穆先生對記者表示,這些來自於生活中的“老手藝”經久不衰、充滿了智慧和魅力,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歷史,傳承技藝。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一位市民在會場附近的坡地花海用手機拍照。

夾球跑 擔扁擔 螃蟹跑

金秋農民趣味運動會嗨翻天

“快跑!加油!”伴隨著一陣陣高昂的加油聲和歡呼聲,9月22日,我市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農民趣味運動會在玉山鎮健身廣場舉行,200多名農民參賽選手你追我趕、勇爭第一,讓比賽現場“嗨翻了天”,也讓觀眾過足了癮。

首個比賽項目是“顆粒歸倉”,兩隊選手各有四人,在25米距離上往返接力跑,用時最短者獲勝。在比賽中,有的選手因體力不支而踉踉蹌蹌,有的選手因腳底打滑不慎摔倒,有的選手一鼓作氣直奔終點,不管怎樣,都絲毫不影響觀眾們的參與熱情和吶喊助威,現場爆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在擔扁擔比賽中,兩隊選手挑著兩個空筐,奔向25米開外的玉米堆,在裝滿了玉米後,再往返跑回起點,下一位選手繼續接力跑。據悉,本次比賽共設置了顆粒歸倉、夾球跑、擔扁擔、螃蟹跑等趣味運動項目,每個項目都與農民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吸引了來自藍田縣6個鎮10個行政村共200餘名農民運動參加。

三里鎮新莊村的村支書張綏魚既是領隊,也是這次比賽的運動員。談起這次的趣味運動會他蹺起了大拇指:“這個活動辦得很好,大家來了都很開心,參賽的積極性很高,希望這種活動能夠多多舉辦。這是咱農民自己的節日,農民節讓咱有地方展現咱們農民豐收的喜悅。”不僅是農民朋友感興趣,趣味運動會還吸引了很多遊客參與其中。劉光華是一名退休職工,在擔扁擔的項目結束後,他也躍躍欲試,擔起了扁擔跑了起來。他說,這次農民豐收節的活動很豐富,也反映了農民豐收的喜悅心情。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一幫“老弟兄” 為瞧熱鬧

從長安打的到藍田

年齡最大者86歲

最小的也70歲了

人老心不老,只為瞧熱鬧。9月22日,在我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上,7位來自長安區五臺街道留村的一幫“老弟兄”組團來到豐收節活動現場,感受豐收節的喜慶,他們中年齡最長者已經86歲了,年齡最小的也已經70歲了。看著精神頭十足的老人,許多群眾豎起了大拇指。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豐收節上舉辦攝影展

“我們幾天前就計劃好了要來現場看看熱鬧,每人出資50元租了一臺車,一大早就高高興興地來到玉山鎮了。”當日上午10點多,在趕往主會場的一個坡道處,兩位老人正在樹蔭下乘涼,看著年齡比較大,記者就走過去跟他們攀談了起來。86歲的老人劉繼運說,這次到農民豐收節上來看熱鬧,不算司機他們一共來了7個人,除了他最年長之外,還有一位85歲的,其他也都是七老八十的人,最小的也都70歲了。71歲的劉養權說,看熱鬧的人太多了,其他幾位老兄弟都走散了,但他始終陪著這位老哥哥。劉繼運說,作為一位農民,看到了這些年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現在農民又有了豐收節,確實很高興,不管怎樣,只要身體還行,就要過好每一天,也希望未來農民更富,國家更強。

山上搭舞臺,看大戲,真帶勁!

村民攜家帶口趕來觀看“慶豐收文藝匯演”

“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出舞臺大戲,以前咋也沒想到,感謝國家為我們設立的這個農民豐收節,感謝政府為我們送來了這麼好的演出。”9月22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西安主會場舉行慶豐收文藝匯演,精彩紛呈的節目展現了農業豐收、農民開懷的喜悅場景,讓老百姓在歡樂中體驗到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著名建築師馬清運演唱英文歌曲,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記者謝偉攝

“帶我回家吧,鄉村的路;我所有的思念,都縈繞著她。” 藍田功勳農民獲得者、著名建築設計師馬清運先生演唱的一首鄉村音樂《COUNTRY ROAD》(譯為《鄉村路帶我回家》),彷彿讓鄉親們在歌聲中感受到了那份對鄉愁的呼喚,那份遊子反哺家鄉建設、支持家鄉發展的濃濃鄉情;藍田文藝工作者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選取當地貧困戶勵志故事精心創作的快板《脫貧攻堅》,生動形象、妙語連珠,充分展現了脫貧攻堅行動所取得的成效;

《歡慶豐收》《十二把鐮刀》《剪紙姑娘》等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秋季農業豐收的場景,極富地域特色;節奏清晰多變,身著傳統華麗服飾的俄羅斯歡慶豐收舞更是將演出推向高潮,舞者腳下動作靈活,場面活躍熱烈,舞姿優美,步調矯健,節奏歡快。演出內容中西結合,觀眾們的喝彩聲陣陣。

“山上搭舞臺,看大戲,真帶勁!”藍田縣曳湖鎮的村民李紅利攜家帶口趕來看熱鬧。老李說,早起全家開著車就來了,從家到玉山主會場,不算近,開車也得40分鐘。“首個農民慶祝豐收的節日,咱一定要來主會場瞧瞧湊個熱鬧,讓家裡人一起高興高興。”

市農林委一位負責人說,舉辦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全力營造敬農、愛農、助農,關注“三農”的良好社會氛圍,也能更加直觀地展現西安市農業農村工作發展成果,展示新時代農民精神風貌。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慶豐收文藝節目匯演,節目以歌頌“三農”、傳承文化為主題,演出者以農民為主,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內容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農民是舞臺的主角,讓大家在參與中體驗到“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西安市各個區縣都在豐收節上設立攤位。

種植果樹遇難題

技術專家現場“把脈會診”

“我們村大都種的是桃樹和葡萄,看到獼猴桃種植效益也不錯,不知道咱那地能種獼猴桃嗎?”閻良區新華路街道繩張村村民張北年說,“家裡種了十多畝果林,效益也還可以。村上人最近都在討論能不能也嘗試種個獼猴桃,我代表大家來諮詢一下。”

“這獼猴桃種植,最重要的是要有適宜的土壤,閻良區土地大都偏鹼性,而獼猴桃喜酸性土壤。這也是閻良沒有推廣獼猴桃種植的原因,如果有強烈的種植意願,建議進行土壤測試,摸準是否適宜,再行種植比較科學。”市果業中心果樹栽培高級農藝師史雙院這樣解答。

“家裡的葡萄還想提升下品質,嫁接苗還有啥注意事項?”張北年接著問。“葡萄品質提升,主要是提升它的抗性。通過嫁接可以綜合母株和接穗的雙重優勢,提升葡萄抗性。在品種選擇上,可以選用秦嶺山區野生葡萄苗,增加葡萄的抗寒、抗病能力。”史雙院說。

張北年的疑惑得到解答,他說,“農民豐收節增加了技術諮詢環節,讓我和專家面對面交流,及時化解種植中遇到的問題,真方便。”

“諮詢活動為專家和農民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能為廣大農民朋友做好答疑解惑的服務,我們心裡也很高興。”在技術諮詢現場,專家座位前農民排隊等待“把脈會診”、解疑釋惑,頗受追捧。據瞭解,現場20餘位技術諮詢專家分別來自市果業中心和市農技中心,諮詢範圍涵蓋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在答疑解惑的同時,還附送各類種植技巧、注意事項宣傳冊,讓農民朋友提高生產經營技術,來年再獲豐收。

文/記者 趙輝 見習記者 郭旭 圖/記者 謝偉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豐收節上展示的各種改良蔬菜

“舌尖上的藍田”突顯地域特色

看看誰是最強勺勺客

勺勺客,一勺走天下。藍田自古出名廚,關中方言中的“勺勺客”就是對廚師尤其是藍田廚師的稱謂。9月22日,在藍田縣玉山酒莊花海,十幾位藍田“勺勺客”,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最強勺勺客”稱號,為觀眾獻上一場饕餮盛宴。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勺勺客”在現場展示民間傳統的手扯麵 記者 李福民 攝

油潑扯麵、石烹丸子、孟城四小碗……藍田縣茂盛酒店展出的“王維輞川風情宴”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紛紛拿出手機拍下這頗具藍田山水風情的精美菜餚。

“勺勺客”是關中方言對廚師尤其是藍田廚師的特殊稱謂,大廚師亦指掌勺人,故而民間俗稱勺勺客。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藍田作為廚師之鄉已具規模,“勺勺客”足跡遍及全國。當時西安流傳一句口頭禪:“要找藍田鄉黨,大小衙門廚房”,可見當時藍田廚師之多。

本次“最強勺勺客”大比拼分兩大環節,一為創新特色宴席,二是現場廚藝比拼。由6位專業評委和數名大眾評委組成,從工作人員著裝、操作規範以及色、香、味、形、皿、營養搭配等方面進行打分,現場投票選出“最強勺勺客”,前三名菜品還可參加主會場特色農產品、民間藝術品展示。

“我們的參賽菜品體現藍田民俗特色,特選藍田本地特色食材,注重營養與菜色搭配,以陝菜和藍田當地小吃為主,展現藍田縣當地的飲食和民俗文化。”來自旭隆賓館的藍田“勺勺客”吳剛告訴記者。

一張八仙桌,擺著木梳背子、燒肉肘子、八寶甜飯等九大碗特色菜,組成了“藍田九大碗”。“九大碗民俗”興於唐,盛於明清。相傳唐代詩人王維在藍田輞川隱居時,將宮廷一帶的招待形式傳入藍田,是藍田民間在紅白喜事中專用的待客席面,也是藍田席面菜的代表菜式,已有千年歷史。

“勺勺客”王建利是比賽廚師中唯一陝西省非遺技藝傳承人,在創新特色宴席比賽環節,他帶來了改良創新後,更加適合現代人口味的“藍田九大碗”。他介紹,取材有講究,要選當地出產的冷水大米,雜豆、紅薯、豆腐、蘿蔔、白菜、黃花、山木耳、五花肉等食材進行製作。這些簡單的食材經廚師們煎、炒、炸、燉、蒸等工藝製作成營養均衡、湯水豐盛、葷素相宜的“藍田九大碗”民俗風情宴。

對於藍田人來說,這不僅僅是菜品,更代表著體面,排場和規矩,蘊含著深厚的民俗文化。

現場參賽的“勺勺客”均帶來了既具特色又極富新意的宴席,這些菜餚也是色香味一應俱全。那麼,專業評委們是根據什麼來打分呢?

國家一級評委、陝西省烹飪餐飲協會常務副會長杜西峰介紹,比賽的菜品還需體現藍田和陝西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要以本地特色的食材為主,按照烹飪的色、香、味、形、皿、營養、衛生和整個宴席的結構搭配等要素進行評判。

現場投票選出前三名的菜品“最強勺勺客”,將帶著他們的菜品參加主會場特色農產品、民間藝術品展示。

記者 趙輝 見習記者 郭旭

在技能大賽賽場爭當能人

農民在活動中樂享屬於自己的節日

技能是無數人騰飛的翅膀。西安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中職業農民技能大賽賽場上,蔬菜包裝、電商創意展示、果樹嫁接、以及手工藝插花項目拼得如火如荼,參賽選手你追我趕、毫不示弱,爭當能人。

首先上場的是蔬菜包裝項目組,這是一場拼手速,拼準確度的表演。高陵區職業農民代表李亞寧毫無懸念贏得了比賽。只見他形神鎮定自若,手裡的塑料膜完美貼附在蔬菜之上,不僅速度第一,完成後的平整度和裝箱次序也是相當整齊。

包裝個蔬菜還要比賽?李亞寧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做果蔬食品包裝的。蔬菜新鮮上市,就要縮短採摘、運輸環節所佔的時間,平日在包裝間裡,工友們也相互比拼。除了速度,擺放的整齊與否也決定了貨品運輸時的安全性,一層層擺放穩妥了,放高也不會散落,也能節省一定時間。

“今天是自己的節日,在這樣的舞臺上展示自己,也是對平日工作的肯定。”李亞寧說。

電商一詞,幾乎村村都在提,村村都想搭上車。在電商創意展示項目,又一位“大俠”脫穎而出,這一環節僅憑好口才和好創意就能奪魁。他叫劉大威,在白鹿原從事櫻桃電子商務工作,是米優農業專業合作社選送的參賽代表。

“我認為,農民是一份令人感到自豪的職業。”話音一出,在場的農民朋友掌聲陣陣。劉大威接著說,作為職業農民,我深知職業一詞之含義,專心於電子商務領域。讓合作社與農戶握手,依託網絡銷售平臺,與知名快遞公司合作,確保鮮果發售的新鮮度,讓大櫻桃在一線城市一天就能到,較遠的地區隔天送達。

“作為電商我們要保證好生產端,把最優質的產品呈現給客戶,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樹立品牌知名度與公信力。”劉大威告訴記者,作為職業農民通過一年培訓,充分學習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樹立陽光心態以及農業技能等方面培訓,掌握這些技能,插上飛翔的翅膀。

這次職業農民技能大賽參賽選手達到88人,現場參與職業農民200人。共設置5個單元,包括蔬菜包裝項目、電商創意展示項目、果樹嫁接展示項目、手工藝插花項目、以及核桃破殼項目。職業農民自願報名,經過區縣預賽,最終涉農8個區縣組隊參賽。比賽融合趣味性、操作性、技術性為一體,既有傳統技能,又有新業態;過程中還穿插職業農民才藝展示,既有鄉土氣息的民歌、快板,又有文藝風格的美聲、詩歌朗誦;既體現職業農民嶄新風貌,更讓農民在活動中樂享屬於自己的節日。

記者 閆珅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晚報微報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西晚影像

西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啦!假期带家人去玉山镇看热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