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A股“入富”倒計時 外資加速佈局顯露三大新動向

繼全球第一大指數編制公司MSCI把部分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後,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將在北京時間9月27日凌晨正式宣佈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富時羅素納入A股的概率極大。根據目前富時羅素國際指數約1.5萬億美元的規模,理論上有望給A股帶來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今日本報分別從9月份以來的北上資金、海外機構調研以及QFII持倉等方面深入分析海外資金的最新投資動向,以供投資者參考。

北上資金月內淨流入逾130億元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9月份以來,滬股通資金淨流入80.11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50.78億元,北上資金期間合計淨流入資金達到130.89億元。

從滬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來看,9月份以來,共有51只個股現身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25只活躍股期間處於淨買入狀態,合計淨買入71.92億元。其中,五糧液(14.16億元)、海螺水泥(10.16億元)、分眾傳媒(9.20億元)、貴州茅臺(7.13億元)、中國國旅(6.49億元)、中國石化(4.11億元)、三一重工(3.86億元)、濰柴動力(3.64億元)、大華股份(2.14億元)、洋河股份(1.78億元)、蘇寧易購(1.13億元)和伊利股份(1.02億元)等12只個股期間北上資金合計淨買入額居前,均在1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5只個股分佈在13類申萬一級行業中,食品飲料(6只)、汽車(4只)、電子(3只)等行業均有3只及以上個股實現北上資金淨買入。可以看到,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大消費行業龍頭標的依然是北上資金重點佈局的領域。

在上述25只獲得北上資金淨買入的個股中,有15只個股9月份以來股價累計實現上漲,佔比六成。其中,招商蛇口(10.44%)、瀘州老窖(9.79%)、洋河股份(8.21%)、上汽集團(7.31%)、五糧液(7.3%)、保利地產(7.08%)、中國國旅(6.55%)、濰柴動力(6.25%)、貴州茅臺(6.19%)、蘇寧易購(5.82%)和比亞迪(5.74%)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5%,盡顯強勢。

據悉,繼全球第一大指數編制公司MSCI把部分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後,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也將在北京時間9月27日凌晨正式宣佈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如果中國A股納入該指數體系,可望帶來更多增量海外資金,將進一步加快A股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步伐,同時A股追求價值股、藍籌股的風格將進一步強化。在此背景下,月內北上資金佈局的標的或迎“金秋行情”,值得期待。

15家公司均受逾5家海外機構調研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9月份以來,合計有316家上市公司受到了機構(包括基金、券商、陽光私募、險資、海外機構)調研,其中,海外機構合計調研57家上市公司,顯示出海外機構調研熱情持續上升。

具體來看,月內,有15家公司均受到5家及以上海外機構扎堆調研,美的集團、信維通信、洋河股份、華東醫藥、欣旺達等5家公司月內累計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家數均超10家,分別達到58家、35家、22家、12家、11家,索菲亞、鵬輝能源、格林美、老闆電器、樂普醫療、贏合科技、華工科技、三花智控、閏土股份和好萊客等10家公司期間也累計接待了5家及以上機構集體調研。此外,包括深天馬A、石基信息、海康威視、埃斯頓、當升科技、華宇軟件、精測電子等在內的42家公司也被機構關注,顯示出海外機構調研熱情持續上升。

良好的業績表現或是海外機構對上述個股頻繁調研的重要動力。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7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到25家,佔比逾九成。其中,帝歐家居(750%)、珠江啤酒(100%)、晶盛機電(100%)、涪陵榨菜(75%)、精測電子(74.38%)、閏土股份(72.69%)、格林美(60%)、埃斯頓(60%)、樂普醫療(57%)和欣旺達(55%)等公司均預計2018年三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達到50%以上,顯示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行業分佈方面,月內被海外機構調研的57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13家)、食品飲料(6家)、電氣設備(6家)等三行業,這三大行業內機構調研公司家數總計25家,佔比逾四成。

除海外機構積極調研以外,券商也將重新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並給出相應評級。而在上述57只個股中,有50只個股在近期被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金風科技(32家)、五糧液(29家)、華東醫藥(27家)、洋河股份(27家)、當升科技(24家)、索菲亞(22家)、美的集團(19家)、老闆電器(19家)、康弘藥業(16家)、好萊客(16家)、濰柴動力(16家)、衛寧健康(16家)和立訊精密(16家)等13家公司近期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超15家,值得關注。

QFII連續5個季度持有108只個股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截至二季度末,有260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QFII身影,其中,QFII連續5個季度持有108只個股,投資風格偏向業績成長性較好的績優品種。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4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三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25家,佔比73.53%。其中,洛陽鉬業、國瓷材料、可立克等3家公司預計2018年三季報淨利潤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顯示出較強的成長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報業績實現同比增長的個股中,有19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不足30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和投資價值。

二級市場方面,上述個股中,有62只個股9月份以來累計實現上漲,其中,長城汽車(12.94%)、重慶啤酒(12.40%)、理邦儀器(12.13%)、青島海爾(11.48%)、海天味業(11.39%)、海大集團(10.65%)和老闆電器(10.64%)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10%。

從行業屬性來看,QFII的長期持股搭準了市場脈搏,上述108只連續5個季度持倉的個股主要扎堆在醫藥生物、食品飲料、交通運輸等三大行業,涉及個股數量分別為11只、9只、9只。其中,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等行業均為市場普遍認可的大消費“白馬牧場”,確定性投資依然是QFII的主攻方向。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分析人士指出,該政策將有效推動消費升級,促進消費增長,對經濟和股市都形成利好刺激。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促消費的政策,對於提高居民的消費意願、消費能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支持。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消費板塊可能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其中白酒無疑是消費板塊中年業績增長較穩定、較受投資者認可的行業。過去兩年白酒業表現突出,累計超額收益較大。經過了前段時間的調整,白酒板塊在估值上已經有了較大的投資吸引力。很多白酒股跌幅達到30%到40%,估值回到了合理的區域,具備了抄底的價值,很多抄底資金也在逐步地佈局白酒板塊。現在臨近國慶節,而到第四季度又將迎來元旦和春節,在節日期間消費者對白酒的需求量會比較大,所以食品飲料板塊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此外,作為外資代表的QFII資金長期持倉的品種也有望成為未來A股“入富”增量資金的佈局重點。

A股“入富”倒计时 外资加速布局显露三大新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