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很多年以來,有一個問題曾讓上海的主政者感覺到很“受傷”:上海為什麼出不了馬雲?

這個問題是2008年俞正聲提出來的,那時候他剛到上海做市委書記。那一年年初的上海兩會上,俞正聲和政協委員討論時說,有一天我見到了阿里巴巴的老闆馬雲,他跟我說,阿里巴巴一開始是在上海,後來回到了杭州,“為什麼像馬雲這樣的人,在我們這兒沒有成長?可能我們多少還有一點問題。”

自此之後的很多年,談及狂飆突進的互聯網企業,上海成了一個“悲情城市”,錯過了這個,錯過了那個,拿得出手的企業紛紛被收購,企業家紛紛轉型。

上海缺少互聯網基因?絕對不。10年之後,馬雲把阿里巴巴交給了一個上海人,張勇。當互聯網走過江湖氣息濃重冒險階段,上海人以特有的氣質,以其精明的性格、強大的執行力,正在塑造著中國的互聯網。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01

上海沒有出馬雲,但上海有張勇


張勇接班阿里巴巴後,人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上海的3個互聯網大佬,都是1991年上大學的。

那年的夏天,18歲的張勇、陳天橋、江南春,分別從復興、洋涇、北郊中學畢業,考入財大、復旦和華師大。那時的他們肯定想不到,自己日後將成為商業帝國的領袖,更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生活方式。

那個時候的人們,離了解全球化、信息經濟這些概念還有好一段時間,甚至中國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都處在不確定性之中。但這一年上大學的張勇、陳天橋和江南春,通過政治試卷上的考題,能夠感受到時代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1992年春節,鄧小平在南方發表講話,說轉告北京,誰不改革誰下臺。當年秋天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是20世紀中共最偉大的創舉之一,中國的民營經濟在這裡發端。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到激勵紛紛辭職下海創辦企業,被稱為“92派”。

那個時候的互聯網大佬們,大都還在學校裡。張勇在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證券專門化專業,陳天橋在復旦大學經濟系,而江南春在華東師範大學讀中文系。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盛大網絡董事會主席、CEO陳天橋

如大家所知,這三個91級的文科生,後來成為上海互聯網的代表人物。陳天橋創立盛大,江南春創立分眾,而張勇,走的是職業經理人的路,現在他開始執掌阿里巴巴。

俞正聲也許會感到欣慰,上海沒有出馬雲,但上海出了張勇。

張勇1972年出生在上海,百分百的“魔都製造”。大學畢業後,他在會計事務所工作了多年,2005年在盛大為陳天橋工作過兩年。2007年,在俞正聲書記發出上海為什麼出不了馬雲之前,他做出了此生最重要的決定,去了阿里巴巴。“一般上海人不太願意離開上海,但我還是去了杭州。”

兩年之後的2009,阿里巴巴開始人事改革,創始人紛紛辭任,集團管理開始向職業經理人制度轉型。阿里原CEO衛哲、COO李旭暉、李琪、CTO吳炯均為職業經理人。然而,次年發生欺詐性“中國供應商”事件,阿里在重用職業經理人這件事上也踩了急剎車,除了張勇,阿里的職業經理人高管都先後出局。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雖然曾長期幹著職業經理人的活,但張勇如今也是阿里巴巴創始合夥人。與職業經理人不同,阿里的合夥人需要承擔企業風險,在阿里巴巴的雙重股權結構下,合夥人也擁有董事提名權和獎金分配權。張勇雙重身份令其不像普通的職業經理人,與純粹的合夥人相比,則更具職業化精神,遵守規則,服從命令、強調執行與過程。在保障公司高效運作的同時,過程和結果更加可控。

阿里2014年9月赴美IPO時,招股書中首次提到集團將實行合夥人制度,進一步淡化“創始人”概念,對於該制度,阿里方面的解釋是“確保公司的文化傳承”。而選擇張勇繼承馬雲的“衣缽”,意味著他是最能"確保公司的文化傳承"的人。

馬雲稱讚張勇說:“張勇是阿里合夥人機制下人才培育體系湧現的傑出商業領袖,把接力火炬交給他和他的團隊,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最正確決定。”此前,馬雲曾經公開表示:“阿里不需要職業經理人,誰要把自己當職業經理人,我一定會幹掉他。”

02

互聯網需要刻苦而創新的陸奇

另一個上海籍職業經理人陸奇在今年也讓整個互聯網圈震動,他就像是《琅琊榜》裡的江左梅郎,得知可得天下。最終,陸奇出任投資機構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並擔任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長。


陸奇生於上海,並且一直深愛著這座城市。1980年至1988年,他在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度過,獲得碩士學位。當時的他常穿一件淺灰色拉鍊夾克衫,帶一副淺黃色的賽璐璐眼鏡,最愛讀的兩本書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和《匹克威克外傳》。

臨近畢業,一個風雨大作的週日,陸奇待在大學宿舍。同一時間,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圖靈獎獲得者埃德蒙·克拉克(EdmundClarke)站在復旦講課,但因為大雨,聽眾卻寥寥無幾。陸奇被同學拉去臨時湊數救急,他偶然間的一次提問令克拉克印象深刻。在看過陸奇的研究論文之後,後者決定向他提供赴美攻讀博士的獎學金。

畢業之後,他供職於IBM、雅虎、微軟、百度等企業。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作為一個勤奮的職業經理人,陸奇通常凌晨3點起床查收郵件,晨跑四英里,然後到達辦公室,如此開始一天的工作。他也經常把會議時間定在晚上九點,以此持續不斷地向身邊人暗示:我們必須按互聯網的節奏工作。

作為一個主動性的管理者,陸奇不習慣於亦步亦趨在具體的業務後面,他總是能跨前一步,去規劃自己的行走路徑——每個月,陸奇都會列一個“要見的人”的清單,去一趟硅谷,就拜會形形色色的創業者、投資人,如此才覺得安心。

“你身邊如果有非常偉大的人,將會非常受用。”他說。“你得到工作,並不是因為你的知識,而是因為你認識的人。”早在微軟工作的時候,為了適應當下的轉型節奏,陸奇除了一個長長的閱讀清單之外,辦公室還有滿抽屜的硬件設備。只要有機會他就會試試新玩意。

刻苦而創新,這樣的人,天然適合當下的互聯網。

03

上海人的時代到來了?

說起上海互聯網行業,人們總是帶著遺憾的口吻。

上海也曾經位列互聯網第一梯隊:先有高調而燒錢的億唐;然後是中國的電商先驅易趣;世紀初,榕樹下文學網站曾是國內最大的內容輸出平臺;論遊戲吸金利器,80後男生誰沒買過九城和盛大的點卡?但是,十幾年過去了,除了查餐館(大眾點評)和叫外賣(餓了嗎),上海本土互聯網公司的服務一直沒有形成氣候。

確實是這樣,在更多由冒險精神驅動的互聯網上半場,上海錯失了很多。

提及上海互聯網領域始終難以出現偉大的公司,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顯然是深惡痛絕的。在內部培訓的一次講話中。他提到“上海人太安逸了,一直出不了偉大公司”。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上海自開埠以來,就成為航運、金融和製造業的中心,並在後來的幾十年中逐步形成了“坐商經濟模式”,“低賣高沽”成為一種慣性思維和商業手段。這就造成了買辦(職業經理人)文化成為上海商業底色的主流價值觀。某種程度上,它帶有布爾喬亞式的精緻和些許做作,也因此,少了革命家的熱血沸騰和敢作敢為。

今天,情況卻有了改觀。一些新的上海人,擺脫了“十里洋場,坐地興市”的買辦思維模式,越發緊密地走在了時代的潮頭。昔日的職業經理人,正在被賦予更多的身份內涵和管理職責。

我們姑且稱之為“互聯網下半場的人事新安排。”

張勇、陸奇拉開了互聯網下半場人事選擇的大幕。

例數一下我們身邊的互聯網企業,不難發現,許多的高管層面上都有上海人的身影。上海人的見多識廣和善於“鑽營”每每能令他們脫穎而出。

很多人都知道,盒馬鮮生的第一家門店,開在上海,不過,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盒馬鮮生的創始人兼CEO侯毅就是上海人。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1973年,張穎出生在上海。 2008年成立經緯中國至今,作為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帶領的經緯中國聚焦中國新經濟領域,投資的公司包括:滴滴出行、陌陌、鏈家地產、餓了麼、上海愷英.瓜子二手車、 獵豹移動 、ofo小黃車、 找鋼網、 猿題庫、 暴風影音、 富途證券、樂信、博納影業 、寶寶樹、理邦儀器、獵聘、世紀互聯、科銳國際、VIPKID、健友藥業、PINTEC品鈦、36氪等項目。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張穎

衛哲,1970年生於上海。1993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進入上海萬國證券公司。歷任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普華永道”(PWC)高級經理,東方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2006年11月正式加盟阿里巴巴,並出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阿里巴巴企業(B2B)電子商務總裁。2016年4月11日,以獨立董事的身份正式加盟卓爾集團,並出任薪酬委員會主席。

互聯網下半場,是上海人的時代?


這樣的人還很多。

雖然發展困難,但對於中國互聯網行業而言,許多上海籍的職業經理人都吸收了海派文化“兼容幷蓄”“螺絲孔裡做道場”的精明傳統。下半場往往意味著戰術層面的調整,而適應環境的變化,適時地調整節奏,正是他們的長項。

對他們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