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藥靈山睡美人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奇石成林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白石堆玉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相傳的南王洗甲池

清康熙《嵩明州志》等文獻記述,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武侯南征時,曾在秀崧山(第七次)擒獲南中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並在嵩明城南盟誓修好。

明代嵩明梁王造反,朱元璋派使臣吳雲到嵩,被梁王斬殺,禮葬於小藥靈山“梭沙坡”處。

清末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登臨後,神遊三國古戰場,抒發了南國烽火狼煙止於此的感慨,留下“瑤玲一山奠南服”的感慨。

相傳,在小藥靈山,曾有高僧百齋師傅參禪悟道的何有庵,有得道古蹟淌米洞,並著有聲律鴻篇《韻略易通》傳世。

一個人,一座山,如果改名換姓兩次以上,即使非常有名,人們卻不一定能認準,它的真面目。

如果問嵩明的山,哪一座第一?那就是藥靈山。

徐霞客遊嵩明時,曾經兩次看到藥靈山,高聳雲間,自成一脈,青雲直上,直插霄漢。

在徐霞客眼中,藥靈山是嵩明乃至滇中,最好的山。

藥靈山位於雲南嵩明壩子,小街鎮東北部。古稱秀嵩山,後叫瑤玲山,又稱南山。

藥靈山因“秀崧晴靄”盛景, 為嵩明八景之一。山系分為大藥靈和小藥靈。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從藥靈山東邊看,如瑤峰睡美人,橫貫南北;從正北面看,入彌勒佛盤頭而座,栩栩如生;從西面看,大藥靈如銅鈴倒掩,當地有“藥靈山上一戴帽,傾盆大雨馬上到”的民間諺語,是嵩明人看雲識天氣的陰晴變化表。

昔日藥靈山最高點有三角架,是飛機航行的座標。爬上三角架,萬里晴空極目遠眺,昆明、嵩明、尋甸、馬龍和宜良的山水,清晰可見。

現存三塊平地,相傳為三國時南王孟獲練兵場,有洗甲池古蹟。

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座奇峰禪寺。

正殿供奉玄天祖師等神像,存有清代碑文。

每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六,香火鼎盛。

廟門有聯,曰:天宇雖寬不潤無根之物,佛門寬廣難渡不善之人。

山是石頭山。白石成林,在傳說的南王洗甲池分佈諸多。

奇石天然生成,如金蟾納福,山門迎客。似鳳凰伏地,形如飛天之騎。又如無稽崖之醜石,千姿百態。靈峰古寺後面的奇石,如瑪雅堆,白石堆玉。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草是靈丹草。山上靈丹仙草眾多,明代滇南神醫蘭茂弄,就經常扁舟劃過嘉麗澤古海,經常到此山雲間採藥。

直到現在,山上依然中草藥眾多,有“一屁股座下去就有三顆藥”的說法,其中草藥之多佔嵩明中草藥類60%以上。

藥靈山缺水,山上多為灌木叢,沒有參天大樹。儘管說“山大無柴燒”,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是靈丹仙草。

蘭茂先生到藥靈山採藥,懸壺濟世,其嘗味著述寫成的《滇南本草》,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142年。

瑤玲山如銅鈴倒掩,在歷史的雲煙中沉寂了千古傳奇。

然而,直衝霄漢的藥靈山,以奇石之堆,靈草之藥,依然訴說著它獨特的魅力。

藥靈山:山是石頭山,草是靈丹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