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國義馬市概況

義馬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崤函古道,北仰韶峰,南眺洛伊。距省會鄭州183公里,介於古都洛陽與新興工業城市三門峽市之間。總面積112平方公里,人口15.3萬(2011年),共有漢、滿、蒙古、維吾爾、布依、壯、彝等14個民族。其非農業人口12萬,農業人口3.3萬。義馬市198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市,由洛陽地區管轄,1986年撤消洛陽地區,劃歸三門峽市管轄,現轄千秋、常村兩鎮及千秋路、泰山路、朝陽路、常村路、新義街五個辦事處。

義馬市地處連接東部發達地區和西部資源區的結合部,是沿黃河經濟帶和豫晉陝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隴海鐵路、310國道和鄭州至西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路網密佈,鎮村相連,縱橫交錯,通衢八方。

義馬鍾靈毓秀,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境內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有北魏時期的鴻慶寺石窟、項羽坑殺20萬秦卒的楚坑。慈福行宮和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古文化遺址8處。近年考古發現的義馬銀杏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化石,距今己1.8億年,該化石圖案已被確定為第六屆國際古植物會議的會徽。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

義馬市隋以前屬新安縣轄區,縣城治所在中心市區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帶。新安始置縣於秦,歷漢、晉、南北朝、隋各代。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隋大業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劃入澠池縣所轄,澠池縣治所遂移駐新安故城。大業十二年(616年)澠池縣移治大塢城,後新安故城為新安驛。明清時期,澠池全縣編為30裡,後併為25裡。義馬市所屬村莊,分屬東一里(石河、禮召、馬嶺、裴村一帶)、東二里(付村、石門、茂嶺一帶)、東三里(千秋、三十里鋪、河口、梁溝、二仙窪一帶)和南二里(義馬、常村、程村、霍村、石佛、方溝一帶)。

民國時期

民國初年沿襲清制。

民國20年(1931年)辦理自治,劃澠池全縣為6個區,義馬市區各村鎮分屬於第三區(區政府設篤忠)、第四區(區政府設仁村)。

民國25年(1936年)改區設鄉鎮,澠池縣原三、四區合併為新二區(區署設常村),轄有義馬市大部分地區。

民國31年(1942年)廢區設署,澠池全縣劃為11個鄉鎮,義馬市區各村分屬常村鄉和千秋鎮。

建國以後

1956年,撤區並鄉,義馬屬澠池縣千秋鎮,一部分地區(石佛一帶)屬洪陽中心鄉。

1958年,實現公社化。

1963年,成立千秋人民公社,同年12月,劃出義馬、常村、三十里鋪三個大隊成立義馬鎮。

1968年,千秋公社與義馬鎮合併為義馬公社。

1970年7月,成立義馬礦區,轄有原義馬公社的石佛、馬莊、南河、常村、河口、苗元、程村、灣子、霍村、義馬、千秋、禮召、二十鋪、馬嶺、裴村、郭莊、付村、石門、梁溝、三十里鋪等20個大隊,分設千秋公社、常村公社和義馬鎮。

中國義馬市概況

義馬地圖

1981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在義馬礦區設立義馬市,由洛陽行署代管,下設兩個鄉(常村鄉、千秋鄉)和四個辦事處(新義街、朝陽路、常村路、千秋路)。

1986年,洛陽行署撤銷,義馬市歸三門峽市管轄。

1982年,經上級批准在千秋鄉裴村、馬嶺建新市區。東起千秋煤礦生活區,西至本市西部邊界,北至鄭(州)、洛(陽)、三(門峽)高壓輸電網,南至千秋煤礦壓煤線,總佔地面積9026平方公里。白龍澗水自北向南穿市區而過,澗水以東為行政區,澗水以西為工業區。

1995年千秋鄉撤鄉建鎮。

1996年常村鄉撤鄉建鎮。

1998年設立泰山路街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義馬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跨北緯34°42′-34°46′,東經111°50′47″-111°50′49,東距省會鄭州183公里,西距三門峽市65公里。市區南、西、北、東北順次與澠池縣的小坡頭、張大池、杜村溝、塔尼、張溝、崔門、坻塢、煤窯溝、段村、發科嶺、徐莊、義昌、堡後、胡坑、吳莊、陳莊等村相接,東南一角與新安縣的鐵門和宜陽縣的鹽鎮等村為鄰。市區東起黃楝坡,西至塔尼東小河,長14公里,南起新區辦事處南大嶺,北至平頂山,寬9公里,總面積1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義馬市位居豫西淺山丘陵區,境內起伏不平,溝壑縱橫。隨著山脈河流走向,地形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屬秦嶺餘脈崤山延伸地帶。市區南北有東西走向的兩條山脈,北部為韶山支脈的雁眉山、南屏山,穿市區北部邊境而過,最高處海拔739米;向南呈緩坡形降低,淺山丘陵區岩層外露,多為荒山,坡地耕種區土地比較瘠薄。南部土地肥美,自澗河谷地向南陡然升高,為自澠池縣峨眉山入境的南郊山脈,自西向東依次為蒿梨山、仙崖、香山、飛鳳山、鍾靈山。由於長期採礦,地面多有塌陷,呈明顯的人工地貌特徵。

水文地質

地層內斷裂構造發育,但含水性不強。含水中層中第三系泥灰岩含水層呈不連續分佈,以角度不整合接觸方式,覆蓋於下伏地層之上。溶洞溶隙相對發育,富水性中等,厚0~50.8米,第四系沙卵、礫石層孔隙潛水性為弱到中等,其餘含水層均富水性較弱。義馬市水文地質為簡單到中等類型。屬新安水文地質單元,岩層富水笥微弱,地下水資源比較貧乏。

氣候環境

義馬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252.4小時,歷年日照率平均值為51%,太陽總輻射量為每平方釐米118.61千卡。年平均氣溫12.4℃,歷年最熱3個月,平均氣溫:6月24.4℃,7月25.5℃,8月24.1℃。歷年最冷3個月,平均氣溫:12月-0.2℃,1月-2.1℃,2月-0.4℃。秋冬季多西北風,春夏季多東南風,年平均風速3.3米/秒,瞬時極大風速為20米/秒(西北風)。

大風是義馬氣象災害之一。統計的801次大風中,有631次風力有8級以上(17米/秒),佔79%。風力一般可達9~10級,最大可達11級,這種陣風雖較少,持續時間較短,但危害很大。冬季風力大,時間長,亂跑表土,導致麥苗死亡;春季主要危害果樹和小麥;夏季大風常伴大雨和暴雨,嚴重危害秋作物。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動物中,家畜家禽有牛、馬、騾、驢、豬、羊、狗、兔、雞、鴨、鵝、蜂等;野生動物有草兔、黃鼬、狐狸、田鼠、魚、鱉、蛇、蟹等。

鳥類主要有喜鵲、烏鴉、麻雀、黃鶯、鴿等。

還有貓頭鷹、青蛙等農作物害蟲的天敵動物。

礦產資源

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79億噸,約佔河南省煤炭總儲量的40%。

植物資源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紅薯、穀子、豆類等十多種。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菸草、西瓜、甜瓜等。蔬菜以蘿蔔、白菜、蔥、韭菜、大蒜、菠菜為主。其次為馬鈴薯、茄子、蕃茄、辣椒、芹菜、黃瓜、南瓜、四季豆等近百種。

主要用材樹有刺槐、泡桐、楊、柳、椿、柏、榆、楝等百餘種。經濟樹種有柿子、蘋果樹、桃樹、棗樹、核桃樹、紅果樹、葡萄樹等十種。

野生藥物有柴胡、黃芩、血參、桔梗、生地、地丁、茜草、何首烏、杏仁、桃仁、半夏、杜仲等10多種。人工栽培藥物有丹皮、芍藥、蘇子等10多種。

義馬古植物群:60年代初,義馬北露天煤礦開採以後,所挖的煤矸石塊上,有明顯的樹葉狀分佈,形象非常逼真。

人口民族

總人口為16.68萬人,全部實現城市化戶籍管理。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納西族、錫伯族、畲族等。

經濟

綜述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16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12億元,增長20.3%。

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 80億元,比上年增長18.5%;人均生產總值達56000元,比上年增長18.8%,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第5位、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第50位。

財政收入完成6.05億元,比上年增長49.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4億元,比上年增長35.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億元,比上年增長2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000元,比上年增長16.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5600元,比上年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4億元,比上年增長23.7%;人均居民儲蓄存款達21865元,比上年增長29.5%。

第一產業

義馬市農業區域面積較小,農村人口相對較少,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城郊型農業發展,在保持糧食產量穩定並略有增長的前提下,調整農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非糧作物的種植業和畜禽類的養殖業。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豐富城市人民的生活品供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集中連片,形成規模的原則,在近郊農村的常村、霍村、千秋、狂口等村重點發展蔬菜,並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在耕地較少的裴村、三十里鋪、南河等村發展食用菌;在丘陵區的梁溝、石門、石佛、馬莊等村發展菸葉;在土地面積較廣的苗元、二十里鋪、付村、郭莊、常村、河口、禮召等村發展養豬、養雞、養小尾寒羊和特種動物養殖。進一步形成蔬菜基地、養殖基地、食用菌基地和菸葉基地,使農業產業化成為全市農民收入的主要增長點,農業經濟得到全面發展。2000年,農業總產值5 115萬元,糧食總產量10 456噸。全市20個行政村,已有裴村、義馬、馬嶺、霍村、常村、三十里鋪先後步入小康村行列。

畜牧產業化發展迅速。近幾年義馬市相關部門通過育龍頭、建基地、樹品牌、推科技,不斷推進畜牧產業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了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義馬市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由原來的義華養殖公司1家,發展到2001年的義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基地、義馬市畜牧養殖培育中心、順達牧業公司4家;以龍頭企業為依託,農戶變散養為圈養,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同時通過大力調整畜牧業結構,在穩定發展豬、雞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2006年,全市畜牧業產值已佔農業總產值的42%,畜牧業已成為義馬市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全年肉類總產量1935噸,同比增長10.3%,

第二產業

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原為義馬礦務局,現有職工5萬餘人,截至2012年底資產總額590多億元,礦區地跨河南、青海、新疆、山西、內蒙古等五省(區),擁有生產礦井16座,原煤產能3400多萬噸,所產焦煤、貧瘦煤、無煙煤和洗精煤廣泛應用於發電、造氣、工業鍋爐、煉焦和建材等行業,產品廣銷國內20多個省區,同時還涉足製造、發電、水泥、氧化鋁、煤化工等領域。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最具影響力企業、河南省省管企業先進企業黨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中國節能減排功勳企業、中國安全文化典範企業等,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位列2012中國企業500強第283位。

煤氣化

義馬煤氣化廠是河南省煤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龍頭企業。1985年,國家計委批准立項,1997年開工建設,設計日生產淨煤氣120萬標準立方米,一期工程可解決鄭州、洛陽、義馬等城市約60萬戶居民生活用氣和部分工業用氣。年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3.05萬噸,煤塵1.86萬噸,減少城鎮爐灰18.58萬噸,節約鐵路運力1 078萬噸千米,就地轉化義馬煤炭90萬噸。副產品有甲醇、粗酚、純焦油、液氨、液氮、輕油、硫磺、液氧、液氬等。年產值4億元。下設10個生產車間和1箇中心控制室。2000年共開車15次,累計生產煤氣513萬標方。義馬煤炭地下氣化試驗:1998年6月,在河南省煤管局統一領導下,由義煤集團公司、河南煤研所和中煤裝備公司共同進行煤炭地下氣化試驗,試驗場地設在義煤集團北露天礦坑下。7月11日點燃煤氣火炬,火焰高達6米。9月10日,試驗結束,宣告試驗成功。試驗主要目的是原煤層直接生產煤氣技術。2000年先後試生產出合格煤氣和甲醇。

火力發電

義馬市火電廠屬國家重點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淹沒區新安縣狂口村移民項目之一,燃用煤矸石節能型小型電廠。1996年動工興建,1997年第一臺機組正式投產,1998年第二臺機組併網發電。一期工程裝機容量2×2.5萬千瓦,設計年發電6千小時,3億千瓦時。2000年進行二次擴建,擴建規模為1×2.5萬千瓦鉻渣綜合治理環保供熱機組,發電廠成為融電力、化學、建材、冶煉為一體的集體型企業。義馬市13.5萬千瓦煤矸石節能發電廠2000年獲國家計委批准立項,開始規劃徵地等前期工程建設。義馬坑口電廠由小到大,逐步向規模化發展。

鉻鹽化工

河南省振興化工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義馬市振興化工廠,

中國義馬市概況

煤城夜景

1997年更名為此,是三門峽市26個重點項目之一,國家石化局定點廠家,設計年生產能力1.3萬噸。已形成紅礬鈉、鉻酸酐、氧化鉻綠、硫化鹼等系列產品為主的大型企業,綜合規模居全國同行業第3位。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主要用於製革、印染、電子、航空、造紙、醫藥、橡膠等10多種行業。產品覆蓋全國10多個省市和地區。2000年,與中科院合作投建萬噸紅礬鉀清水生產線。

製藥業

興邦藥業集團前身為義馬市制藥廠,是調整地方產業結構而創辦的現代化中藥製藥企業。1997年獲河南省計委批准立項,並開始建廠,1999年6月竣工,10月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DMP認證中心驗收認證,2000年6月開始試生產。主導產品為國家三類新藥痔瘻舒丸,輔助產品為國家級四類新藥冠心丹參膠囊、中風回春膠囊、夜寧口服液以及產婦安顆粒、更年安膠囊、羚羊感冒膠囊等數十個品種。2000年被三門峽市消費者協會授予"產品信得過單位"、三門峽市衛生先進單位、義馬市水資源管理先進單位和三門峽市"花園式單位"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