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低價股被狂炒作?

雲中雁462


本輪在5G、特高壓、高鐵軌交等帶領下的"新基建"主題行情很可能引領春季行情。一方面,市場對於普遍擔憂的商譽減值問題已經有了相當充分的預期消化,而考慮業績公佈時點、春節時間以及當前指數位置,加倉也很可能在春節前完成,另一方面,從催化來看,近期對於基建補短領域的項目批覆超出市場預期,5G產業鏈也正式進入了兌現階段,春季行情很可能在"新基建"主題行情的帶領下提前開展。


而對於低價股的炒作可能是中途休息無熱點的無奈之舉,券商板塊在帶領指數走出大陽之後短期內需要的是一個修整,而前期5G板塊、文化傳媒板塊、創投板塊、新能源板塊、航天板塊等都似乎被遊資玩了一個遍,那麼在短期需要回調的情況下也許只能選一個所謂的低價股進行炒作!其實也是一個無奈之舉,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個低價股行情持續不了多久,一旦短期調整結束,大概率還是會回到主場熱點板塊之中。畢竟這些板塊才是有題材,有業績,有故事的!


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還是那句話,輕指數,重個股,持有超跌績優股不要亂動,千萬不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低價股容易被炒作非常符合中國國情了。

主力要炒作的對象,必須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業績差,每股收益常年在幾毛到幾分錢之間的。

流通盤小,最好在5億以下為最佳。

股價長期陰跌。

有突發性利空更容易收集籌碼。

有沒有炒作題材無所謂,因為後期拉高了隨時可以蹭熱點,或者乾脆自己炮製一個概念出來。

另外說下a股喜歡炒作低價股的一個深層次原因。證券市場三大基本功能是資金融通,價格發現,資源配置。要實現這三大基本功能有個前提,就是投資股市的投資者賺到錢,形成賺錢效應,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股市。而股市賺錢有2個渠道:股價短時間有幅度變化,投資者通過價差獲取收益,稱為投機。上市公司通過經營獲利,採取分紅的方式回報投資者,稱為投資。

但a股市場的發展只有30多年,法制遠遠未跟上,跟國外股市發展了400多年實在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投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會看到收益,但a股還有很多的新股要上市,要吸引新的投資者進股市,怎麼辦?只有不斷地炒作股價了,這個收益來的快。

投機之風盛行對股市長遠來講,弊大於利的,但目前a股就是這樣的情形,存在即合理。意思是說,只要是存在的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不管你覺得它是不是有多離譜。

股市裡績優股大多數都被各大基金,機構長期握在手裡,籌碼不會輕易拋出來,要想收集籌碼,只有低價垃圾股一條路了。



上善若水ccj


準確的說,低價股+小市值容易被狂炒作。

中國石油7.6元左右,但是流通市值1.2萬億,要把中國石油炒的翻10倍可需要12萬億的資金!所以能被狂炒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股票多半是小市值的股票,很多流通市值三五億的比較好炒,主力資金有一兩個億就就控制了一多半的盤面。拉昇性價比和容易程度遠遠大於大盤股。

其次就是利用心理學了,普通股民很多買股票像買菜一樣,心理上就覺得1元的股票比100元的股票便宜好多,哪怕100元的股票業績比1元的股票業績好1000倍。 而且從人的心理認知偏差看,1元漲到10元比較容易,100元漲到1000元要難的多,而且前者容易麻木,比如1元漲到1.5元感覺像沒啥變化,100元漲到120元感覺漲了好多, 可實際上算收益是看漲幅的,前者漲幅是50%,後者漲幅只有20%! 1元漲到3元可能心理還覺得挺便宜,漲到7元可能都覺得便宜,股價還是各位數。 但是100元股票漲到150元又漲到230元 你可能就不敢買了。 前者從1元漲到7元漲了6倍,後者從100元變為230元漲了1.3倍。

最後一點就是低價股普通小散戶更容易參與,我們都知道中國股市買股票是按“手”買,最少買一手,一手股票即100股。 1元的股票買1手只需要100元, 100元的股票買1手可需要10000元。 前者操作只需要100元的整數倍買賣,後者操作要10000元的整數倍買賣,前者准入門檻要容易的多、即更容易聚集散戶的人氣。

綜上,低價小盤股更容易被狂炒。


鑫財經


歷史上每一波牛市的領頭羊,在牛市初期都是低價股。從漲幅空間來看,低價股爆發性也更好。拿本輪始於春節過後的大級別反彈行情來說,漲幅居前的除了券商股、白酒股、科技股之外,還有低價股。實際上,低價股+小市值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場投機炒作。那麼,低價股為何會如此受到市場的追棒呢?

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低價股有以下幾大優點:第一,低價股+小市值股票,容易被機構選中瘋狂炒作,因為機構投資者只要幾個億或十幾個億就能控制這隻股票。你要是去買大盤藍籌股,幾個億或十幾個億扔進去,也基本不起任何作用。而低價股+小市值股票,方便機構控盤。而熊市末期,人心煥散,而機構正好藉著炒作低價股。來聚攏市場人氣。

第二,低價股,價格一般是指5元以下的股票,價格之所以低,可能是由於業績不佳、成長性不好等原因,往往上面既沒有多少歷史套牢盤,也很少有其他機構入駐,在這種情況下,低價股被機構拉昇輕而易舉。而如果拉昇大市值的績優股,除了需要大量資金外,上面還有天量歷史套牢盤,向上拉昇股價並非易事。

第三,低價股+小市值股票,通常不被外界所關注,更被監管層所忽視,這樣就方便機構投資者控盤。像我們常聽說的私募一哥徐翔,他旗下的私募基金就專門投資低價股+小市值股票,私募基金往往只要幾個億的資金,就能輕易做莊。先在低價股進行佈局,然後放出利好消息,隨後開始拉昇股價,散戶看到股價上漲,就一起跟著追漲,莊家一路拉昇,至股市頂部區域,結果是莊家退出,散戶又被套在了山崗上。

而對於普通股民來說,他們也喜歡買低價股,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方面,股民們認為,5元錢的股票漲到10元錢很容易,但是100元的股票要漲到200元是很艱難的。如果買入低價股,遇到了大牛市,就算股價漲到了30元,也翻了6倍。而100元的高價股,要想漲到600元,恐怕遠遠比前者的難度要大許多。

另一方面,低價股更適合普通散戶參與,本來價格就很低,同樣的錢買低價股可以買很多。如果散戶拿10萬元入市炒股,股市規定最少買一手,一手股票是100股。如果是5元股價的低價股,股民可以買到200手,而如果是50元股價的高價股,10萬元只能買到20手股票。前者准入門檻容易的多,也容易集聚散戶的人氣。

無是從機構投資者,還是莊家的角度來看,低價股不管是否值得投資,但是其因價格低、市值小,容易受到市場的追棒,特別是熊市轉牛市時,低價股往往成為領漲先鋒。不過低價股由於投機炒作氛圍濃郁,導致股價上漲得快,跌起來也很快。投資者若是跟在機構後面炒低價股,很容易在瘋狂過後被割了韭菜。所以,低價股漲得也快,跌得也猛,不是一般投資者所能玩的。


不執著財經


低價股在A股市場上一般是定義為股價在5元/股以下的股票,從歷史規律來看,低價股素來在A股市場比較受歡迎,容易炒作,尤其是疊加了一定熱點題材的低價股更是容易成為大牛股。

典型的如近期興起的5G概念龍頭東方通信、券商股炒作漲幅居前的方正證券、國海證券無不是從5元以下爆發起來的,至於為何低價股容易被爆炒?這主要還是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在一個題材興起的時候,如果該題材股同時是低價特徵的股票就具備了熱點題材+低價雙重題材,更容易在同一概念炒作中脫穎而出。

第二,低價股炒作起來,更容易脫手。A股市場群體還是散戶為主,而散戶一大特徵就是資金量少,每人幾千到幾萬的投資額不等,但是群體大,對於主力資金來說,炒作一家企業的股票必然要考慮爆炒後脫手的便利性,在這方面,低價股的優勢比較明顯,再怎麼爆炒,低價股一口氣翻2-3倍也不過是10來塊錢,在很多散戶眼裡的“價格效應”還是可以接受、可以追高埋單的。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低價股未來就不要再過多的關注了,更多的還是要關注價值股。2015年以前,每次牛市低價股都會被熱炒一番。雖然今年行情沒有整體好的表現,但在1-6月份的時候,低價股也是有著不錯的反應。

為什麼低價股被狂炒作?金老師的觀點,以後就別看低價股了,沒有太大的意義。在A股市場逐漸成熟的道路上,低價股會成為“過去時”,一去不復返。可能很多讀者反對金老師的觀點,認為金老師說的有問題,低價股在任何時代都是有意義的,並且有炒作的點。

金老師不否認低價股在每次牛市時確有炒作的情況,甚至還有3倍、5倍的翻倍機會。但要說未來,低價股被炒作的概率將會很低。為什麼低價股被炒作呢?

1、價格便宜。投資者心理中,有一個低價心理,而正因為這個心理的存在,低價股每一次在股市有行情,特別是牛市的時候呈現著普漲的狀態。這種心理,就好比買商品是一個道理,同樣功能的商品,一定是價格更低的銷售情況更好,因為是同樣的功能。當然了,相同的功能,價格不一,卻是因為品質不一。股票,也是這個道理,投資者進入股市主要的目的是投資,期望通過有翻倍行情,所以低價股給投資者這種概念最為強烈,同都是股票,肯定更多的投資者選擇價格更低的股票。

2、以往牛市行情,低價股都有很好的表現。這種概念像是深入每一位投資者心中一般,只要股市有行情,投資者普遍會選擇低價股,炒作低價股。

那麼,為什麼金老師認為未來低價股被狂炒作的概率低呢?原來股市上市公司數量只有幾百家、一千多家,呈現著資金多股票少的局面。所以,很少有投資者會對比選擇,就算是一家低價股業績超爛,股價也會被炒上天。但是,現在呢?如今股市上市公司數量達3700家,還怎麼炒?

就算是低價股被炒作,也一定不是所有的低價股被炒作,也會出現分化。而真正炒出來的低價股,未來可能就不會再是低價股,而是成長質優股。所以,低價股在之前的年份確實有被炒作的情況,原因也很凸顯。但是,要說以後,投資者注重價值投資更為合適。


厚金說


並不是所有的低價股都被炒作,而是低位股被炒作。有一些股票在啟動前,主力莊家會使用打壓吸籌的方式,在低位的時候長期吸收籌碼。而等到籌碼吸收了一定程度就會啟動向上突破。

低價股則不同,因為低價不代表著低估值。上市公司的股票是由上市公司的總股份進行分割之後形成的。如果同樣的上市公司被分割成10億份,而另外一個分割為20億份,其實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

而上市公司的股份被過分分割之後,就會出現低價股。當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一元,則會觸發退市,這兩年也有好幾個這樣的上市公司被退市,如:中弘股份等。

所以我們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不能,光看股價便宜就選擇買入,股價能從高位跌到低位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隨著註冊制的推行,很多垃圾股都會被邊緣化,逐漸退出市場,這個時候貪便宜買入,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投資。

低位股的投資則不同,低位股首先從股價上來說是存在錯殺的,很多個股走到低位是由於資金面或者是短期利空的影響。

但是資金面和短期利空都是能夠逐漸解決的,當這些困難解決之後股價就會迎來修復,而這些修復行情是主力特別喜歡做的。

每當年底的時候,很多st股都會有所表現,就是因為一些上市公司會使用一些方法來保住上市公司的殼,因為每個上市公司的殼都是有一定價值的,A股上市公司是可以進行重組賣殼的,所以這段時間有一些st股會有所表現。

綜合來說,無論什麼投資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可以是基本面,可以是技術面,也可以是消息面。多項技術結合才能夠提高勝率,獲得穩健的收益,單純的看股價操作,實在不明智。


關注點贊,腰纏萬貫,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盤手梁勇


一、經過長達3年多最高跌幅超50%之後,A股開始進入熊市尾聲,市場先以修復性反彈為主,既然是反彈行情,市場永遠是朝著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那麼目前阻力最小的方向在哪?對!就是長期超跌的低價股,這些個股由於跌幅巨大、且持續時間較長,距離上方套牢籌碼密集區較遠,主力運作起來就不用過於忌憚上方套牢,而且低價股在熊市中往往大幅下跌,預期又很差,已經壞到不能再壞了,跌到不能再跌了,物極必反!這時候會有先知先覺資金,進場抄底;同時這部分股票也方便主力更好的吸籌,因為參與者都普遍不看好,所以說股市是反人性的!

二、低價股行情往往是反映了風險偏好的修復,很多時候是市場回暖的重要徵兆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是會驚人地相似。”這句話在資本市場中人盡皆知,從歷史上看2005年8月,2008年11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8月等A股階段性底部區域,都出現了低價股(0-5元)的階段性行情。低價股表現與未來6個月上證綜指表現有正相關性;歷史數據看,低價股指數每上漲10%,意味著未來6個月上證綜指有望錄得7.09%的漲幅。

從歷史上看,低價股大規模出現的情況一共有4次,分別是2005年8月(926只,佔比全A71.2%),2008年11月(966只,佔比全A61.5%),2012年12月(560只,佔比全A22.8%)和2013年7月(503只,佔比全A20.52%);10月18日,兩市5元以下(不包含5元)個股數量1130只,11月19日數據降至772只。

進一步,當指數經歷大幅調整進入縮量震盪狀態時,就歷史規律性,當低價股和績差股實現顯著而且持續的超額收益時,往往預示著市場產生趨勢性機會。但回顧歷史,績差股行情結束後,對大小盤風格沒有明顯的強化效應。

歷史上每一波牛市的領頭羊,在牛市初期都是低價股,從漲幅空間角度來說,低價股爆發性更好。近期低價股表現活躍,其往往是A股市場回暖的領先指標,但其自身行情未必具有中期持續性。衡量個股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於股價的高低,低價不一定就有價值,在階段性底部區間的低價股超跌反彈僅僅是對於過度悲觀預期的修復,並不具有持續性。一旦完成預期修復後,低價股的表現並不顯著優於中高價股。

對於交易而已,你需要的是差價,不是股價。

我是跑贏大盤的王者,歡迎大家熱評,如果對您的交易有幫助,認可我的回答,點贊並關注是最大的支持!


跑贏大盤的王者


股市裡面存在兩類投資者,一類是在投資,看好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做長期的價值投資,比如茅臺、格力這一類公司。另一類也是大多數散戶在做的,就是投機,想短期內通過買入賣出來獲利,比如近期退市的中弘。所以,就是因為我們的證券市場建立時間短,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不夠理性,大多數是在做投機,認為股價已經很低了,大概率會觸底反彈,漲上去啊。所以你會經常聽到炒低價股。

為什麼去炒作低價股往往是不太理性的選擇呢?其實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就是你想清楚為什麼股價低?股價是市場上所有投資者對這個公司未來預期的集中反映,買股票是買未來,不是買過去也不是買現在。所以股價低就是大多數投資者都不看好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那投資者是如何形成預期的呢?是通過歷史已有信息,也就是基本面來分析得出的。進一步,股價低是因為這個公司的基本面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比如疫苗事件中的長生生物。股價越低,基本面越差,風險越大。基本面這麼差,除非是有逆天操作,逆風翻盤,才會改善基本面,讓股價上揚。

還是一句話,高風險高收益,炒低價股前先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怎麼樣。


阿信的小薔薇


股票野生交易者,遨遊股海十載,以自身經歷和經驗解析股市疑難!

應該糾正一下題主的低價股這個概念,因為被狂炒的不單純是股價低的個股,而是那些有殼資源或者題材、概念、深跌且具有投資價值的個股。

自上證指數創出2449新低以來,便探底反彈。市場資金成交量放大,賺錢效應顯現。聰明的資金四處尋找買入標的,於是一些有題材又真正具有價值就入了其法眼,並且這些股還便宜,買入成本很低。於是市場出現了一輪又一輪的炒作,先是殼資源,然後是創投概念,再是5G,再到後來的特高壓、新能源等。而這些被炒作的標的中,不乏價格低廉的股票。

恆立實業從2.42元拉昇到10.53元。群興玩具從2.85元拉昇到9.22元。東方通信更是因5G概念從3.7元暴漲到16.98元,風範股份也從2.78元拉昇到7.55元。這些低價股都因為題材和概念,股價不到一個月連翻幾番。

這些低價股為什麼會被瘋狂炒作?簡單說是具備炒作的題材,其次該股的質地不差,最後是受到了市場資金的追捧,於是便形成了瘋狂的炒作。尤其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個股,比如東方通信,是5G通信題材概念股,符合國家產業發展邏輯並加持政策利好。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這一政策利好促推了市場炒作情緒,各方資金扎堆湧入東方通信,將股價推高几倍。

需要說明的是,市場炒作的低價股並不單純是因為股價低的緣故。目前大盤行情低迷的情況下,低價股滿地都是,隨處可見。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網紅”,是因為“網紅”具有成名的資本。不是每一個低價股都能被狂炒,因為被炒的低價股有被炒的理由。

因而股民朋友不要因為股價低而去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