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丨瀋陽人的告別與迴歸丨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長白島。攝影/艾麗

-風物君語-

瀋陽人擁有的

是一座金屬質感的城市

冰冷

堅硬

卻從不拒絕光和熱

包括瀋陽人在內,東北人在如今的社交網絡上幾乎被完全妖魔化。似乎在人們眼裡,東北人全都素質差,全都從事“輕工業喊麥,重工業燒烤”。投資不過山海關的一片唱衰之中,東北已淪落到“地域鄙視鏈”的末環。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東北,GDP佔到全國七成以上。如今,沈飛等國有大型企業,如東芝、華晨寶馬等等外資工廠也都選址在瀋陽。瀋陽依然是中國工業無法忽視的重要力量。攝影/遊懷遠

中國人樂見戲劇化。每每有地域黑的視頻流出,口音首先被揪住不放。聽音辨人的惡趣味中,甚至誕生了隱晦卻又直白的代號:瑞典人。“一聽就知道是瑞典人”。進一步,還有“瑞典銀”,聽起來很重金屬,常常換來一陣會心一笑的默契。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一些影視劇和網絡文化的流行,客觀上也造成了人們對東北的刻板印象。其實東北人的形象和其他地區一樣,豐富而多面,這些文化符號不過其中的一部分罷了。圖源自東北鄉村喜劇《鄉村愛情》

唯一樂不出來的是東北人。“不是所有東北人都是這樣的”,但辯白是無力的,東北人在社交網絡上已經被打倒了,且將被踏上一萬隻腳。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渾河南岸。攝影/張雲鵬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中山廣場。攝影/黃浩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渾河兩岸。攝影/黃浩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中街。攝影/袁帥

清初以來,瀋陽一直是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是東北諸多城市中的執牛耳者,也在變革中受波及最重。舊規則的坍圮,讓這個領頭者無所適從。身處漩渦之中的瀋陽人,實在引人注目,也讓人意識到,其實

這是個因多次換血而變得複雜的群體。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三好橋。攝影/張博文

1

瀋陽人,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群體

跟大多數中國城市一樣,如果我們向前追溯瀋陽的歷史,會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沉澱悠久而深厚,可考的歷史遠及舊石器時代。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東陵公園。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陵號福陵,因其位於瀋陽以東,故俗稱東陵。攝影/孫福星

不過,瀋陽在數千年間,鮮有對全國產生足夠影響的時刻,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就是努爾哈赤。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遼寧省瀋陽市努爾哈赤汗王宮遺蹟旁邊,依努爾哈赤畫像創作的浮飾圖。圖/視覺中國

從十三副遺甲,數十名部從到坐擁天下,努爾哈赤,或者說後金(清朝)的創業史足夠勵志。年輕的努爾哈赤隱忍,也老謀深算,一面嚮明朝表現出莫大的順從,一面蠶食著女真諸部。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故宮。隨著重工業時代過去,湛藍的天空時常光顧瀋陽。圖/視覺中國

從赫圖阿拉到界凡、到薩爾滸、再到遼陽,他習慣性地遷移著指揮中樞。女真人都是狩獵好手,深知想要捕獲獵物,必須足夠接近它,不至打草驚蛇,能猛然一擊,又不會遭到反噬。當努爾哈赤進至瀋陽時,眼中獵物的輪廓已經無比清晰——中原。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七星山。攝影/艾麗

瀋陽轄境內有遼河、渾河為首的十餘條大小河流,地形平坦。加之地處遼中,向西遙控蒙古諸部,向東威脅遼東、朝鮮。背靠廣闊的東北平原,憑藉良好的機動性,八旗兵進退自如,這讓明廷對自己絲毫未能察覺努爾哈赤的野心而懊悔不已。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渾河全景。渾河古稱瀋水,依照古代“山南水北為陽”的慣例,瀋陽的名字就取自“瀋水之北”之意。攝影/黃浩

再遲鈍的人,也能嗅到空氣中瀰漫的緊張氣息。瀋陽人口的大洗牌開始了。數以萬計的民眾逃往關內,與此同時,後金的軍隊強遷遼西的百姓,開墾瀋陽以及遼河以東因戰亂而長期荒置的土地。屢次入關侵擾所擄直隸、山東、山西各省的百姓,也被安置在遼東地區。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回想歷史,清軍的鐵騎也曾在這樣的雪地裡奔馳。圖/視覺中國

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苦心經營,建立“穆克敦”,漢譯“天眷盛京”瀋陽從此成為東北的中心。但它看起來更像一座巨大的莊園,裡面住滿了八旗貴族和他們的僕人。敕令與武力下形成的聚居,骨子裡就缺乏了一種自為性。自發意識的缺位,可以說是瀋陽揮之不去的夢魘。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關外寒冷的冬季,使得衣物的防寒性極為重要,帶護耳的棉、皮帽子就是禦寒必備。最早的東北人,就是在這種苦寒的環境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圖/視覺中國

隨著清軍入關,盛京的居民們浩浩蕩蕩地搬進了北京的紫禁城。留下一座盛京城,光榮而寂寥。滿族文化對於瀋陽人來說,是渲染而非勾勒,比如瀋陽人外化的性格,看似觸手可及,其實我們已難覓其蹤影。

2

闖出一個新瀋陽

滿族文化在瀋陽的冰消雪融不難理解。有清一代,關外作為“龍興之地”,在絕大多數時間內被視為禁臠。有限的幾次開關移民,以及民間未曾斷絕的闖關東,都難以逾越盛京城的高牆。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故宮雪景。攝影/袁帥

康熙年間,整個盛京城的居民總數甚至只有5500餘人。除了偶爾皇帝的巡行駐蹕,這裡的景象與陪都的地位大相徑庭。清朝的制度規定,滿漢不可雜居。等到關內移民的湧入,被束之高閣的滿文化,自然逃不脫被稀釋溶解的命運。如今在瀋陽尋找滿文化遺存,倒不如偶遇日韓文化來得容易。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西塔韓國城,歷史上這裡就是朝鮮半島移民的聚居區,街邊全部是韓國商場百貨和美食。

瀋陽的人口構成,隨著清政府的日益衰頹而再次迎來洗牌時刻。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世界文化遺產-瀋陽北陵清昭陵皇家園林建築。昭陵為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是瀋陽清帝陵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偉的一座。圖/視覺中國

1860年營口開埠,東北對於列強,就像是嘴邊的肥肉。甲午戰爭完敗,東北局勢危如累卵。20世紀初爆發的日俄戰爭竟然以東北為戰場。目睹列強對“祖宗之地”上下其手,清政府對移民東北的態度越來越堅決。及至光緒朝,就連盛京圍場都已重新丈量,劃分給無地農戶。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故宮的銅鎏金輔首。圖/視覺中國

長期的封禁,已經讓東北出現了真空的局面,大量土地拋荒,財政入不敷出。鬆弛的防備也讓封禁政策有名無實。相較於中原的戰亂頻仍,災荒連發,關外已經等同於希望。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作為較早修建鐵路的地區之一,闖關東的移民中有不少人是通過鐵路前往東北的。圖為電視劇《闖關東》劇照。圖/新浪娛樂

闖關東,一場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移,正式開始了。瀋陽,是他們一路上最重要的一站。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棋盤山下的關東影視城。2008年建成後,許多以民國瀋陽為背景的電視劇大多會在此取景。攝影/孫福星

正在萌芽的瀋陽工業成為這些外來客的謀生之所。

取之不盡的山珍野味也養活了不少人。然而更多的人依舊投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這讓他們感到熟悉,並且踏實。黑土地倒是陌生的,它肥沃得讓人喜出望外,這讓背井離鄉也顯得不那麼痛苦了。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郊區。攝影/周旺

當然,陌生的還有漫長肅殺的冬天。對於居住在這裡的人,特別是那些新移民來說,冬天不必勞動,反而更顯得乏味無趣。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之中開展更為有限的娛樂活動,比如二人轉,這種通常只需兩人演唱的地方戲曲,在自家屋裡就能上演,它出現在東北並非偶然。

3

工業奠定了瀋陽近百年的基調

瀋陽人這個群體,在民國走向了又一次轉變的關口。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日據時期的奉天城(今瀋陽)南門。圖/視覺中國

轟轟烈烈的闖關東,在此時為瀋陽帶來的已不再是靠天吃飯的農業人口。他們有新的用武之地。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張氏帥府。圖/視覺中國

1918年,張作霖就任東三省巡閱使兼奉天督軍。精明算計與魯直豪爽在他的身上完美結合,在他完全掌控東三省之後,每年都要花費巨資從關內招攬移民。據粗略估計,每年遼寧省都要有20萬左右的移民。他們中的很多人,被安排進入奉天軍械廠、奉天紗紡廠等大型工廠,成為瀋陽工業的一分子。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圖/視覺中國

張氏父子在位期間,一直是中國政治天平上最重的一顆砝碼,他們的態度時刻決定著時局的走向。東北龐雜的工業體系給足了他們施加影響的底氣。這背後,是瀋陽人在內的東北人付出的血汗。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康平溼地。圖/視覺中國

清末中東鐵路的修建,民國一系列廠礦的興辦,瀋陽人經歷了相對長時間的工業社會薰陶。他們發現,雖然充滿風險,但做工人掙錢快,收入高,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田。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瀋陽金融中心。瀋陽作為東北的經濟中心,也是東北金融業最早萌芽的城市。民國時期眾多的工廠與礦場,也為瀋陽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如今,對坐落於東北亞經濟圈中部的瀋陽來說,金融業的作用愈加重要。攝影/黃浩

他們之於瀋陽,好比齒輪之於機器,接受規則,精準地完成分內工作。這讓瀋陽人較其他中國人早地納入現代社會範疇內,直到現在,遼寧省都是城市化率最高的省份之一。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市府恆隆廣場是目前瀋陽市已建成的最高建築。圖/匯圖網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位於瀋河區的小南天主教堂是建國前瀋陽市的最高建築。該教堂始建於1878年,後於義和團運動中焚燬,1912年法國傳教士利用庚子賠款在原址重建。攝影/黃浩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八卦街。攝影/黃浩

但是,齒輪的不幸在於,它並非不可替代。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圖/視覺中國

工人們日復一日地忙碌在流水線之上,重複著簡單而機械的工作,但是這份工作並不保險。傷病,甚至工頭隨便一個藉口,都足以奪走一個家庭的生計。你很難說這些人對生活有什麼期望,他們只求按時按量拿到工資。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圖/視覺中國

他們也缺少把生活過得精細的習慣,粗放與豪爽一直與瀋陽人的性格聯結在一起。瀋陽人容易滿足,從戰亂與災荒中僥倖脫身的人都是這樣。

可惜,當年他們不得不拋棄的故土,成為了新一次逃離的目的地。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每年九月十八日,瀋陽市都會鳴響防空警報,提醒人們勿忘國恥。圖為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圖/視覺中國

日本人發動奉天事變,東北軍未做過多抵抗便失掉了東三省。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因不願做亡國之奴而再次踏上流浪之路。瀋陽人又一次開始換血。殘忍如日寇者,到處抓捕無辜民眾,填補廠礦出現的勞力空缺,這些“瀋陽人”遭受的是非人的待遇,是工具,也是奴隸。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圖/視覺中國

4

以廠為家與從頭再來

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雖歷經波折,但足夠讓瀋陽的工業實實在在地取得發展。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鐵西區曾經是瀋陽市工廠最集中的工業區,也是受到“下崗潮”衝擊最嚴重的地方。今天的鐵西區已經變成住宅商業區,保存下來的工業遺蹟也大多改建為文化旅遊景點。圖為瀋陽鐵西1905文化創意產業園。

如果說新中國“重工業優先”的方針是一把火,那麼瀋陽就是坐在火爐上的一壺水,滾燙,沸騰,時時用嘯叫宣示自己的存在。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紀錄片《鐵西區三部曲》劇照,該片多次獲得國際殊榮。該片導演王兵談論這部作品時曾說:“曾經有一群人,為了創造一個新的世界而付出了一切,他們最終失敗了。”這大概也是瀋陽一代人生活的縮影。

這一代瀋陽人,心中大多有一個他們熱愛的象徵物:廠子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煙囪充斥著這個城市。攝影/周旺

當時,以廠為家並不是一句口號,廠子包辦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國家計劃之於瀋陽,如臂使指,瀋陽人迅速體制化,瀋陽人身上僅存的主動意識一點點消磨殆盡。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長白島。攝影/艾麗

沉浸於創造新世界的澎湃中,他們並不認為缺乏主動性是問題。穿一樣的制服,拿一樣的工資,住一樣的房子,趨同不是單調,而是一種洗禮,象徵著投身偉大事業。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統一規劃的住宅區。這種風格的住宅樓被稱為赫魯曉夫樓。由於其建造快速、成本低廉的特點,成為計劃經濟時代,大工廠、大單位建造職工住宅區的首選。圖/視覺中國

他們穿上和父親一樣的工作服,踏入小時候一進入就被呵斥“別亂跑”的廠房,準備在三十年後變成父母現在的模樣。父母都說這是最好的出路,他們也這麼認為。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最後的老茶館。東北的陽光斜射時,總是格外的強烈和晃眼。圖/視覺中國

這一代人從小到大,很少離開熟悉的生活圈。長時間生活於熟人社會之中,加上中國傳統的宗族制度對這片土地的影響微乎其微,瀋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格外親密。

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吃燒烤,是瀋陽市井生活最常見的側影。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昭陵神橋冰場。冰上運動是瀋陽冬天備受歡迎的戶外運動之一,就連學校的體育課都會在冬天教授滑冰。圖/視覺中國

工業時代的安穩之中,瀋陽人自己的性格慢慢成形:豪爽,仗義,懶惰,易於滿足,富有集體榮譽感。

劇本的走向,我們都知道,一場變革隨後開始了,悄無聲息,又如疾風驟雨。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過去工廠熱鬧的場景,如今大多不會再有,只剩下“遺忘”二字。 攝影/周旺

1986年8月3日,瀋陽人創造了又一項第一,一項並不光彩的第一:瀋陽防爆器械廠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破產的國有企業。一時間輿論大譁,原來“大鍋飯”也是可以打破的。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在瀋陽大大小小的巷子裡、老住宅區、工廠旁,有很多這樣被遺棄的物品。 攝影/周旺

這種近乎被剝奪一切的打擊過於沉重,以至於瀋陽至今仍顯得上氣不接下氣。這種情況在東北俯首皆是。遍及各地的工廠,像是扼住未來喉嚨的一雙大手,讓許多人放棄了掙扎。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近郊被遺棄的遊樂場。在城市中心住宅地帶,能見到多處被廢棄的樓,無人看管,更無人修建。攝影/艾麗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從“闖關東”開始,從零開始就是東北人始終面臨的課題。他們無比樂觀。只要有曙光,就有一群人的奮不顧身。有這麼一代人,他們認為雙手可以創造一切,因為這種信念真的讓他們成功過。圖為電影《鋼的琴》劇照。

但是,白山黑水之間依然散落著希望的身影,就像電影《鋼的琴》中,下崗後的父親,只是想送給女兒一架鋼琴。他成功了,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可是,或許因為那種落魄的苦澀過於沉重,他最後又允許女兒離開了自己。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惠工廣場俯視圖。攝影/黃浩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夾著進退兩難的人。對此,瀋陽人應該不會感到陌生。

5

瀋陽人的又一次出走

經歷過“改革陣痛”的一代人,熱心於孩子的前途,希望他們有一份安穩的工作,衣食無憂,順便能讓自己在親戚朋友面前“抬得起頭”。

瀋陽有超高的計劃生育率,80、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殷切的期望,越壓越重。大環境的凋敝,以及小環境的步步緊逼,促成了瀋陽人的又一次出走。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方圓大廈位於瀋陽北站周邊商圈內,這座大廈曾多次獲得建築設計獎項,也曾多次入選“最醜建築”榜單,極富爭議。攝影/遊懷遠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有人離開,也有人到來。根據今年的統計數據,瀋陽是東北唯一人口增長的省會城市。對遼寧省內其他城市的年輕人來說,瀋陽依然富有吸引力。圖為瀋陽北站,全國六大鐵路交通樞紐站之一。圖/視覺中國

背井離鄉永遠是中國文化中最沉重的話題之一。但是很多年輕的瀋陽人選擇走上這條道路。

他們不願意過上父母安排的生活,或者說,他們對大集體並無嚮往。父母對於穩定的迷信,更像是難以逾越的代溝。其實雙方都是基於自己經驗得出的最優解,只不過閱歷不同讓分歧顯得格外劇烈。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南湖公園,圖中最左邊的建築彩電塔是瀋陽的標誌性建築。到了夏季,彩電塔下方還有夜市,是瀋陽市民休閒聚會的好去處。攝影/黃浩

衣食無憂在很多年輕人看來並不是人生的終極,他們希望實現價值,做一些“不務正業”的事。朝不保夕的焦慮,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理解為躍升的空間。證明自己的渴望,遠遠超過對生活質量優劣的考慮。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市區。圖/視覺中國

瀋陽作為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並非沒有足夠的舞臺。只是過於單一、且尚在轉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它沒有那麼多的角色可供選擇。年輕人的離開,以及低迷的生育率,使得瀋陽的老齡化率高達24%。這對一個定位為區域中心的大城市來說,很難稱得上是好消息。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中國的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電子產品最集中的地方,在瀋陽,這個地方叫做三好街。三好街是沈城人流最大的區域之一。知名藝術學府魯迅美術學院及瀋陽音樂學院亦坐落於此街。攝影/黃浩

闖,一直是瀋陽人基因的一部分。從闖關東,到創造新中國工業無數個第一,瀋陽人充滿了開拓精神。但這種闖勁並不是自發的,一旦失去外部引導或刺激,萎靡雜沓而至。他們像是被分進一個班裡的、志趣不同的學生,強制力的消失必然導致懈怠與鬆散。

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瀋陽人的今天來自與舊世界的一刀兩斷。移民關外,大興工業,皆如是。現在又到了抉擇的時刻,恐怕那時刻早就來了,卻被視若無物。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瀋陽K11購物藝術中心。攝影/黃浩

瀋陽未失掉繁華本色,只是這種繁華看起來灰濛濛的。離開瀋陽的年輕人依舊愛著故鄉,為它的悲歡而欣戚,因為那裡有記憶和家人,還有雞架和老雪

瀋陽人僅僅需要一個契機,讓他們把希望得體地帶回家鄉。

清軍入關、闖關東、工業化……那些塑造瀋陽人的要素

▲ 清晨的瀋陽中街。圖/視覺中國

-END-

文丨伊森

圖編 | 袁千禧

參考文獻

【1】葛劍雄《中國移民史》

【2】李孝聰《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3】範立君《“闖關東”與東北民間社會風俗的嬗變》

【4】田雨《清末奉天開放禁地與移民生存狀態研究》

【5】姜曄《民國時期東北移民與東北地區的開發》

【6】張傑《試論清前期的東北封禁》

【7】魏明《張作霖經濟活動評述》

【8】張濤等《瀋陽通史》

【9】政協瀋陽市委員會《瀋陽文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