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狂賺37億!卻只聞達利笑,誰理客戶哭,達利淨利潤再超康統之和

文|安可

又逢年報季,當各家紛紛亮出辛苦一年的業績後,自然也就有人歡喜有人憂了。常言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今看來,這樣的比較真是在很多層面都存在。

2018年,統一淨利潤10.3億元,康師傅淨利潤24.63億元,可後來者達利公司淨利潤高達37億元比統一和康師傅加起來還多。單從這個角度來說,快速成長起來的達利或要成為食品界的新巨頭了。

只是,巨頭表面的光鮮亮麗,並不能掩蓋其在渠道佈局方面的隱憂。當然,達利對此也並非視而不見,從年報可知,達利已對渠道“動刀”了

1、賺錢“高手”

近日,達利食品公佈了其2018年的業績。數據顯示,去年,達利營業收入208.64億元,同比增長5.4%,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

37.17億元,同比增長8.3%。

康師傅和統一的賺錢能力也是業內少有的,可遇到達利,也只能甘拜下風。根據二者之前披露的年報,康師傅和統一去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4.63億10.3億,而達利的淨利潤比兩者之和還多出2.53億

事實上,達利增長速度之快也令業界咋舌,它用業績證明,它才是“最賺錢的食品公司”。2012年至今,達利用了六年時間,將營業收入從此前的108億做到了208.64億,利潤從之前的7億,增長到了37.17億元,著實應該點贊。

除了賺錢能力,多數人對達利的瞭解並不“真實”。比如,產品

好吃點、可比克、和其正涼茶和樂虎功能飲料等都是達利的產品,可因為它們並不都叫“達利”,所以,當有人知道上述產品都出自達利後,甚至感慨,“原來,達利有這麼多產品……”

因為達利的產品線之廣,才被稱為

“食品界的騰訊”、“中國雀巢”

狂賺37億!卻只聞達利笑,誰理客戶哭,達利淨利潤再超康統之和

如今的達利,全國的銷售網點已經突破9萬個了,經銷商更是超過6000個。在208億元的營業收入中,食品板塊的銷售收益由2017年的99.72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104.22億元,同比增長4.5%;數據顯示,在食品板塊,糕點類、薯類膨化類食品及餅乾銷售收入較2017年分別增長2.3%、12.4%和1.8%,“貢獻最多”。

飲料板塊貢獻了91.55億元,同比增長6.5%。

彼時的2007年,達利切入飲料產業以來,創造了不少消費者熟悉的的產品,當前擁有樂虎、豆本豆、和其正等。年報顯示,2018年,達利旗下的功能飲料、植物蛋白和含乳飲料(包括豆本豆)銷售額增長明顯,分別增長15.1%、27.0%。年報顯示,涼茶市場整體增長乏力,涼茶及其他飲料則分別下滑6.3%和23.1%至23.61億元、9.31億元。

大抵與貢獻值相關,在外界看來,達利似乎也更看重功能飲料——樂虎。

狂賺37億!卻只聞達利笑,誰理客戶哭,達利淨利潤再超康統之和

一個與之有關的“理由”是:來自歐睿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功能飲料市場銷售規模約600億元人民幣,佔軟飲料10%,是增長最快的軟飲料子品類。在過去三年間,樂虎實現年複合增長率15%,2018年,達利對樂虎進行了強勢的品牌建設,包括贊助2018年CFGP方程式大獎賽、2018年騰訊TGA大獎賽、2018年斯坦科維奇盃洲際籃球賽以及2018年國際足球俱樂部超級盃等。

2019年,達利集團還對樂虎的品牌形象進行了全面升級,進一步強化了其專業功能飲料的屬性,同時還將推出500毫升的新規格,大力拓展重度用戶市場。樂虎還成了2019年FIBA籃球世界盃贊助商和官方指定功能飲料。

事實上,樂虎也是紅牛的“模仿者”,但從2017年開始,達利改變了。

2、渠道“之傷”

近年來,達利似乎拋棄了模仿跟隨戰略,推出“原創產品”豆本豆,並不斷加大投入,以鞏固自己的業界地位。

該舉動也被業界解讀為:渴望在植物蛋白領域“分一杯羹”,也許,達利也是看準了植物蛋白領域的巨大機會。

但是,以“模仿”著稱的達利似乎沒有想到,創新的代價是巨大的。

狂賺37億!卻只聞達利笑,誰理客戶哭,達利淨利潤再超康統之和

近日,植物蛋白領域的龍頭企業養元飲品也發佈了年報。數據顯示,養元飲品去年全年營業收入

81.44億元,同比增長5.2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是26.78億元,同比增長15.92%。憑藉大單品核桃乳,養元飲品牢牢地坐穩了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品類老大的地位。

事實上,植物蛋白飲品是近幾年的熱點。除了達利,伊利、九陽和北大荒等品牌也把目光投向了植物蛋白飲品。不巧的是,雖然植物蛋白很受寵,但資本市場似乎並不待見行業內的公司,養元飲品上市之後第19個交易日就跌破了發行價,承德露露業績連年下滑。而且,植物蛋白飲品的行業集中度差,地域性卻很明顯。

一個相關的佐證是,2015年,打破地域限制的養元飲品,其市場佔有率也僅有8%左右。近幾年,養元飲品也在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產品線,以抵禦單一產品(六個核桃)帶來的風險。

與養元單一的產品線相比,達利堅持多品牌、多品類的發展戰略由來已久,而且成效顯著。在達利的成名史中,“模仿”曾成為他的標籤,照著紅罐王老吉,推出了和其正;照著樂事薯片,推出了可比克……還被行業戲稱“一直在模仿,一直在超越”。

狂賺37億!卻只聞達利笑,誰理客戶哭,達利淨利潤再超康統之和

模仿策略給達利帶來了成功,質量不錯的產品,低於同類產品的價格,讓達利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對了。

2017年推出的豆本豆,算得上是達利的“原創作品”。但其上市以來,就風波不斷。

彼時,豆本豆以多種口味和包裝構建產品矩陣,其對家庭消費市場的品牌定位與同類產品形成了清晰地差異化,在即飲純豆奶品類中已經建立了先發優勢。豆本豆還邀請了孫儷代言,“娘娘”憑藉多部火遍大街小巷的影視劇作品,成功充當了豆本豆的流量擔當。

不過,新產品想火,從來都不容易。

雖然,豆本豆在2017年為達利貢獻了10億元的業績,但一併帶來的,還有來自經銷商的埋怨和行業質疑。當然,有業內人認為,達利的渠道危機遲早都會發生。原因是,“達利一直忽視對終端渠道的培養”。

不過,達利或許並不這麼認為。它起初對豆本豆的“壓庫”,顯然說明了其對自身經銷渠道的自信,但也高估了市場對品牌的認可度。豆本豆上市不久,便被媒體曝光稱,“達利的貨賣不出去,大量積壓,經銷商怨聲載道”。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2018年的年報中,達利一再提及對終端渠道的重視。年報稱,去年上半年,公司調整了豆本豆經銷商的隊伍,引進了大批有相當產業經驗的新經銷商,優化了渠道庫存管理。

有關此,食品君也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為了豆本豆,達利甚至花心思去找更適合代理此款產品的經銷商,以避免壞消息再度發生。

事實上,在植物蛋白飲品方面,達利仍在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四季度,達利還推出了唯甄系列豆奶和短保麵包品牌美焙辰,美焙辰定位家庭消費的早餐場景,和短保麵包美焙辰聯動操作,進一步培育即飲包裝。

按年報所述,達利意在搶佔早餐市場份額,而豆本豆、短保麵包等都是是達利向早餐領域進軍的產物。為此目的,達利的遍佈全國的經銷渠道是優勢,但若不能平衡經銷商的利益,渠道優勢也會變成劣勢。

如果現實真如達利年報所描述的那般,真正重視終端渠道,優化渠道庫存管理。在早餐市場,達利或真能“分一杯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