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對撩:梨花春雨掩重門

今日主題:春怨

今天這篇“對撩”文字,可以說是對這兩天北方天氣的一次“怨恨”。你說,這老天爺,皮不皮,熱得好端端的又開始冷起來了,反覆無常的天氣把那些早早就開放了的花朵都給騙了,剛穿上“薄紗”又要“晚來天欲雪”,大風揚塵也不時颳起,紅花綠葉都像上當受騙一樣寂寞。

朱淑真《減字木蘭花·春怨》: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對撩:梨花春雨掩重門

劉方平《春怨》一詩在此時讀來非常“應景”,一句“寂寞空庭春欲晚”,讓人在面對一熱一冷的春天時無可奈何,內心突然生出一種寂寞之感: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春怨多是婦人之怨,男人變成“怨婦”,似乎是一個物種的悲哀。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很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和人生,在理想跟現實之間靈動地“戴著鐐銬跳舞”,很少有人發出怨恨之言。其實,你想啊,抱怨又有什麼意義?

但也難保有人忍不住要抱怨,從天氣環境,吃喝拉撒,一路抱怨到全世界,讓人“回味”無窮。抱怨的“好處”,除了讓心裡變得敞亮一點,似乎再沒什麼值得肯定的了。

對撩:梨花春雨掩重門

“怨”,其實也很無力,它能讓人心更加敞亮,但有時反倒使之更加黑暗。怨氣沖天,怨恨世界,對這個世界來說,幾乎毫無意義。今天怨過了,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絕不會因為某個人抱怨過太熱,太陽從此就不再升起,也不會因為有人抱怨過太冷,“倒春寒”就從此不再光顧人間。

唐人戴叔倫的《春怨》,其中一句“梨花春雨掩重門”,給人的畫面感印象極深,因此在這裡舶來作為這篇“撩”文的題目:

金鴨香消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欲知別後相思意,回看羅衣積淚痕。

不好的天氣很快就會過去,好天氣馬上又會來到,正如人生的逆境轉眼過去,終將進入順境。

宋人朱敦儒也有一首《春怨》,跟戴叔倫的那首有些“異曲同工”的意味,同樣舶來一賞:

梨花雨送海棠風,不借胭脂作小紅。幾日無人吹玉笛,鴛鴦飛入館娃宮。

讓我們的春心蕩漾起來,抓住春天的裙角,安心待在“寂寞空庭”之中,靜看“梨花雨”、靜看“海棠風”吧!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怨春不如惜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