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憲宗朱見深為什麼要為他的叔叔朱祁鈺平反?

甲乙丙丁戊


明憲宗朱見深其實對待其叔叔朱祁鈺的感情是相當複雜的。在給朱祁鈺平反這件事情上,他前後態度的變化非常能說明問題。

朱見深坎坷而必然的儲君之位。


在大明朝,不單單明英宗朱祁鎮是個神奇的存在,從皇帝到囚徒,先被瓦剌囚禁,再被自己弟弟囚禁,最後又變成了皇帝。他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同樣是神奇的存在,他先是衣食無憂的儲君(那會他叫朱見濬),然後自己爹放著好好的皇帝不當,去當囚徒了,自己的儲君之位也就被廢了,景泰3年(1452年),朱見深被廢為沂王。結果景泰8年(1457年),他親爹復辟了,他也再次被立為儲君。但事實上,即便他親爹不復闢,他也極有可能再次被立為儲君,因為他唯一的堂弟朱見濟死了,他成為了法統上唯一的合法繼承人。

朱見深繼位之初複雜且不可測的時局。

經過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這一來一回的折騰。皇權在大明朝中期,忽然被削弱。軍隊勾結內侍與文官集團之間的相互勾結、內鬥,視皇帝為傀儡,已成常態。


朱見深剛即位,就發生了都指揮使門達結納東宮內侍王綸,密謀由翰林侍讀學士錢溥取代李賢(首輔,門達的政敵)輔政之事。這件事情做得可謂極其惡劣,這本質上就是軍隊在朱祁鎮身上嚐了太多甜頭,現在想轉手像控制朱祁鎮一樣控制朱見深,這裡文官集團的李賢是他最大的障礙。

結果文官集團代表李賢勝出,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而王綸被斬,錢溥被貶,門達因他罪併發,“論斬繫獄,沒其資鉅萬”。

這就是《明史》裡,講到朱見深恍若明君的這一段。因為這段時期,朱見深和文官集團可謂是緊密合作、利益一致的“蜜月期”。

在這個階段,為景泰帝朱祁鈺平反,恢復于謙名譽,有利於掃除明英宗時期的一系列弊政,打掉明英宗時期的一些利益集團,實現新朝文官集團的利益。

但是給朱祁鈺平反對朱見深意義本質不大,但對於文官集團意義非凡。


明英宗朱祁鎮廢朱祁鈺皇帝尊號,那是為了自己的合法性。但是對於朱見深而言,恢復不恢復朱祁鈺皇帝尊號,對自己來說,都影響不了自己的合法性,更何況朱祁鈺可是真廢過朱見深儲君之位的,一點恨意沒有,不符合人性。

所以,成化3年(1467年)文官集團先拋出一個湖北荊門州的小訓導,給朝廷上書列舉了景泰的功績,希望朝廷給景泰帝平反,引起了輿論一片譁然。朱見深見招拆招,表態說,雖然自己並不介意景泰帝的過失,但這個事情不是臣子們應該說的。第一回合,就此打住。

於是文官集團祭出了第二次試探,成化6年(1470年),御史們上書求改景泰帝諡號,認為景泰的諡號”戾”不符合實際情況,引起輿論的升級。朱見深看事態升級了,但是他仍然不置可否。

成化11年(1475年),當輿論平息,朱見深意識到時機成熟了,他開始變被動為主動。於是突然主動提出給景泰帝恢復皇帝尊號,要求重新評價諡號。此舉措“以德報怨”,一下子為朱見深爭取了非常大的民心。

然而這個被文官集團視為最大功績的事件,極有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導火索。


從成化13年開始,文官集團終於發現這個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明君”,開始變得非常不合作,不但重用西廠,任用權監,還違反正常用人程序,私任官吏,開設“皇莊”,驕奢淫逸,與民爭利。逐漸開始成為了《明史》裡的“一代昏君”。


炒米視角


朱見深為叔叔景泰帝朱祁玉平反,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景泰帝朱祁玉做事有原則、有底線,也有親情,做人做事可圈可點。對朱見深而言,朱祁玉有兩點做得太過分,令朱見深耿耿於懷:一是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二是軟禁父皇朱祁鎮。但是,朱祁玉點到為止,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一沒有殺害朱祁鎮、朱見深父子。我們都明白,天無二日 ,民無二皇,歷史上的廢帝、廢太子都沒有好下場,李世民為了當皇帝,殺兄殺弟,順便也將十個侄子一併解決,斬草除根。而朱祁玉雖然貪戀皇權,但人性未滅,一念之仁,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奪門之變。二是該給的待遇都給了朱祁鎮父子。朱祁玉把朱見深的生母由妃子晉升為貴妃,朱祁鎮的小日子過得不錯,也生了三個兒子,也安排了專人照顧朱見深的生活。三是朱祁鎮所有的兒子都封了王,並且朱祁玉自己一個兒子也沒有。

第二,景泰帝朱祁玉有功於國,在士大夫集團和民間都有非常正面的評價;並且,朱見深親身經歷過朱祁玉力挽狂瀾,領導了北京保衛戰,打敗蒙古軍隊,救回父皇。給朱祁玉評反,對朱見深有好處:提高了朱見深的威望,收買了人心。再朱祁玉沒兒子,評反了則沒什麼壞處。

第三,景泰帝朱祁玉是朱見深唯一的親叔叔,由於朱祁玉沒兒子,儘管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但朱見深做回太子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朱祁鎮和朱祁玉兩兄弟小時感情很深,朱祁鎮對朱祁玉一直照顧有加。由於皇權,兄弟反目;但朱見深在做了十一年皇帝之後,權力之爭的烽煙早已遠去,親情猶上心頭,叔叔沒兒子,孤苦伶仃;尤其是朱祁玉的老婆汪皇后,過去對朱見深母子照顧有加,並且,由於堅決反對廢太子,被打入冷宮。

第四,朱見深是一個厚道人,知恩圖報,有情有義。朱見深對基本的是非曲直還是有一定的判斷力;尤其是朱見深對萬貞兒,有情有義。萬貞兒長得不怎麼樣,並且比朱見深大十九歲,但朱見深對她寵愛有加,有始有終。可見,朱見深的心底善良,恩怨分明。





江曉01


明英宗一生造孽太深,明憲宗繼位後,要給他老爸“擦屁股”。


明英宗這個人,一輩子都是糊里糊塗,恩怨不分,敵友不辨,是非不明。給明憲宗留下了一個“巨坑”。

首先、他是土木堡之敗的真正罪魁禍首。

1449年,英宗率數十萬大軍出征瓦剌,慘敗於土木堡。此戰,20萬明軍戰死7萬,傷者約10餘萬,衣甲兵器輜重盡失,幾乎是全軍覆沒。


按照傳統史學觀點,均認為此戰大敗的元兇是朱祁鎮寵幸的宦官王振,是因為他犯下了各種匪夷所思的低級錯誤,才導致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但是眾所周知,明代宦官僅僅只是皇帝意志的代言人,王振也不例外,他本身並沒有足以左右英宗的權柄。因此土木堡之戰的真正罪魁禍首,實際上就是明英宗。而王振的罪責,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他的進退失措、指揮不當背鍋罷了。

比如說,明朝大軍先取道紫荊關回京,欲經蔚州,而後行走四十里,又改道東行,向宣府行進,如此詭異行軍路線的決策者,難道是王振嗎?他只能提建議罷了,最後拍板的人只能是明英宗自己。



至於說土木堡之變帶給明朝的影響,那都不用多說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文武中樞幾乎被一掃而空,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四朝的所有成果也幾乎被一掃而空。如果不是明代宗、于謙君臣的通力合作,大明王朝估計都活不到276歲。(最讓人痛心的就是老將英國公張輔,堂堂平越名將竟然為明英宗的昏庸殉了國)

其次、英宗復辟之後,弊政不斷,給憲宗遺留了很多禍患。

如果說土木堡之變前,明英宗的種種弊政還可以推給王振,那麼復辟之後,沒有背鍋俠王振了,英宗的所作所為,就只能怪在他自己的頭上了。

那麼,英宗復辟之後,他幹了哪些遺禍後世的錯事呢?小事咱都不論了,就說六件影響比較大的事。

①:大規模清洗朝堂,迫害有功之臣。比如於謙、王文被斬於市;總兵範廣被凌遲;內閣輔臣陳循、江淵、俞士悅被髮配流放;蕭鎡、商輅、王直、殷謙罷職。這些人都是大明的棟樑之才,英宗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為明代宗效力,就把他們給一併清洗掉了。


②:平反王振,建廟祭葬招魂。這個不多評價了,明英宗到死都認為王振是忠臣。

③:重用奸臣。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因為在“奪門之變”有功,英宗便對他們全部委以重任。

很可笑的是,英宗重用的這些人,最後都被他幹掉了。比如太監曹吉祥與其侄曹欽更公然在京師舉兵造反,被英宗殺掉;石亨與其侄子驕縱不法,圖謀變亂,被英宗殺掉;而徐有貞因為跟石亨有仇,被英宗流放。也就是說,英宗用的這批“功臣”,其實一個好玩意都沒有。

④:處置流民不當,激起重大民變,導致後來百萬荊襄流民造反。

⑤:輕信蒙古“換道入貢”的謊言,導致蒙古打著入貢名義順利進佔河套平原,然後蒙古人就賴著不走了。朱祁鎮惹出大禍,無力驅逐,於是這一水草豐美的國土,從此淪喪於蒙虜。

⑥:容縱建州女真壯大,養虎為患,差點遺禍後世。

復辟之後的明英宗,在位僅僅八年就把皇帝當成這個樣子,給他兒子明憲宗留下了這麼多禍患,也真是難為他了。



既然老爸如此昏聵,明憲宗繼位後,自然要給老爸“擦屁股”了。

首先,憲宗以雷霆掃穴之勢滅了女真,將建州女真的崛起推遲了一百年。

其二,憲宗花大力氣平定了荊襄流民。

其三,憲宗為英宗統治後期受迫害的賢臣一致平反。比如於謙被平反昭雪,赦免其親族並加恩;商輅被召回,任命為內閣首輔。

其四,憲宗在商輅的力主之下,追復叔叔朱祁鈺以帝號,以帝皇之禮重修其陵寢。

通過憲宗的這些努力,因英宗後期種種弊政導致的社會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士大夫階層的惶恐不安之心也得到了安撫。

至於說憲宗為什麼要給叔叔朱祁鈺平反,原因很簡單——明代宗於社稷有功,且平反明代宗對憲宗的皇位法統沒有威脅。


明英宗造孽,導致大明江山差點玩完。如果不是明代宗臨朝聽政,粉碎了瓦剌軍對北京的入侵,大明江山還有沒有,明憲宗這個皇位還能不能繼承,都很難說。所以說,明代宗對大明江山有功。既然憲宗已經為于謙等人平反,那麼明代宗也應該平反。

並且,給叔叔朱祁鈺恢復皇帝身份對於明憲宗來說,也沒有沒有任何影響,沒有人會說他這個皇位不合法(代宗無子,憲宗是唯一的繼承人)。相反,他的此舉還可以收買民心和士大夫之心。士大夫和老百姓都會誇讚明憲宗是一個了不起的好皇帝,這樣他的統治才能夠更加穩定。

當然了,明憲宗也不能直接給叔叔平反,這樣會打他老爸的臉。所以,憲宗就說這是英宗臨終前的遺願,希望他們辦好,他只是秉承老爸的遺願。有這樣的好兒子,英宗上輩子也是積了德。


Mer86


歷史上最喜歡翻案的皇帝當屬乾隆了,崇禎說袁崇煥投敵叛國,他說袁崇煥是明朝忠臣,是自己老祖宗搞得反間計;太爺爺順治說多爾袞意欲謀逆,他說多爾袞忠勇無雙;爺爺康熙說鰲拜擅權,他說鰲拜勞苦功高;老爹雍正說張廷玉應配享太廟,他卻命張廷玉歸還所有皇家賞賜,回家等死,最後不得已才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雍正朝受重用的李衛,乾隆早年間也認可李衛的功績,上了年紀就改口說李衛任性驕縱,並非純臣,幸虧李衛死的早,不然也有夠受的了。


乾隆翻案有撥亂反正,也有他胡攪蠻纏,可是明憲宗朱見深為叔叔朱祁鈺翻案絕對是彌補過錯,為其父朱祁鎮犯下的過錯贖罪,且他做的還遠遠不夠。

為什麼縱橫對他們之間的是非如此篤定?就讓我們回到明朝,看看他們父子兄弟之間有著怎樣的恩怨是非。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年僅九歲朱祁鎮繼位,老爹給留的輔政大臣他不喜歡,唯獨對看著自己長大的太監王振言聽計從,這個王振也是個不簡單的人物,他寒窗苦讀多年混了個學官,因想要出人頭地,便決定捨棄妻女,自己切了一刀,入宮當了太監,因為文化水平高(因為其他太監基本都是文盲,只有這位仁兄有家有業有文化主動閹割)成了太子伴讀,朱祁鎮繼位後,他憑藉皇帝的寵信打壓內閣,獨掌大權,魚肉百官,可謂是風光無限。

可他並不滿足於此,想當年入宮他是揹負著巨大心理壓力和輿論壓力的,所以他一直渴望建功立業、衣錦還鄉,機會終於來了,明朝的老對頭蒙古在邊境的傾銷貿易賠了本,開始發兵威逼明朝邊境,不同於朝臣們的驚慌,王振非常興奮的鼓動明英宗親征,不是因為愛國,純粹是王振自己想跟著耍耍威風。

出人意料的是,明英宗竟然力排眾議,真的御駕親征了,皇帝親征聽著很威武,可是不是誰都行,明英宗就不行。

二十二歲的明英宗帶著王振以及許多大明精英們,率領明朝全部精銳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大同挺進,蒙古人本就擅長打游擊,見這陣勢馬上避其鋒芒,收拾了明朝在陽和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一路舟車勞頓沒有收穫又聽聞蒙古隊伍強悍的王振心裡打鼓了,下令班師,如果真的就此收兵不會有任何問題,蒙古人不清楚二十萬大軍的底細是不敢貿然行動的。

可是王振卻提出自己的故鄉蔚縣就在附近,想邀請皇帝去他家坐一坐,朱祁鎮也很樂意為王先生裝門面,欣然同意了,於是大軍掉頭去蔚縣,其實這麼走也沒啥問題,順路就從紫荊關回京城了,可是走了五十里,隊伍卻接到命令掉頭原路返回,因為王先生說怕大軍踩壞莊稼,明英宗誇他體諒民情,便下令掉頭從來時的居庸關回京城,本來京城已經很近了,回去了就安全了,可是王振和明英宗生動的演繹了不作死就不會死,蒙古人在後面已經看清楚這支軍隊就是廢物,於是果斷髮起攻擊,又是全軍覆沒,王振被明軍將領樊忠斬殺,明英宗被俘。

朱祁鈺臨危受命,扛起了大明的萬里江山

土木堡之戰,明軍慘敗,皇帝被俘,明朝上下人心惶惶,南遷派(逃跑派)蠢蠢欲動,那情景像極了北宋的靖康之難,總之當時的明朝一片滅國之相,這時候于謙站了出來,平地一聲吼“建議南遷者,該殺”,在爭取了太后的同意後,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擁立成王朱祁鈺為皇帝,以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說白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就是讓朱祁鈺代哥哥做皇帝,完事了還要還給朱祁鎮一脈。

古代新皇帝登基都會象徵的推辭兩三遍,在眾人的懇求下才能登基,但朱祁鈺是真心不想幹,因為當時明朝已無強兵悍將,外面瓦剌一直在叫囂,這個皇位就是燙手的山芋,明英宗的遭遇已經擺在那了,最後朱祁鈺確實被趕鴨子上架,無奈當上了代理皇帝,他重用於謙,調用各地藩王進京勤王,調集糧食,清除王振餘黨平息眾怒。

瓦剌本以為手握明英宗這張王牌,便可以無限的索取大明的財產,可是多次談判一分錢沒見著,談判不成就開戰,瓦剌屯兵京城外,企圖用明英宗去叫開緊閉的城門,兵不血刃的進入明朝都城,這次也未能如願;

這徹底激怒了瓦剌,對明朝宣戰,城外是瓦剌五六萬的精兵,城內是二十萬于謙從各地徵來的備用兵,看上去明朝佔據優勢,可惜這二十萬部分是備用兵,許多還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甚至是老幼病殘,這已經是明王朝能籌到的全部兵力,用於謙的話說“二十萬方可一戰”,事實上這一戰打得確實很勉強,于謙衣不解甲的指揮戰鬥,最艱難是朱祁鈺站在了城門上鼓舞軍心,不管怎樣,明朝奇蹟般的獲勝了。

英宗歸來,奪門之變拉開帷幕

瓦剌最後都沒想明白自己怎麼會輸了,不過他們想到了一個讓明王朝從內部瓦解的損招,把明英宗還給明朝,讓他們內鬥去吧。

明英宗歸來,明朝的朝堂之上又炸鍋了,有人主張還位於英宗,有人主張由朱祁鈺執政,以後傳位於英宗之子,代理皇帝朱祁鈺肯定是不想還政,你闖的禍,我冒著生命危險幹替班,你回來我就讓位,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再者享受到了皇帝的滋味誰也不願意下崗,要不古代皇帝都喜歡尋求長生不老之術呢,於是朱祁鈺將太上皇朱祁鎮圈進在南宮,不久後廢了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他這個獨子只當了兩年太子就一命嗚呼了。

此後朱祁鈺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有意思的是囚居的朱祁鎮在大將石亨、宦官曹吉祥、高幹子弟張軏以及坐冷板凳的徐有貞的幫助下,復辟了,過程簡單的離譜,沒有刀光血影,就是逃出南宮的宮門以及打開大內的宮門,南宮門是蠻力推倒的,大內的宮門是守門人給開的,之後就是宣告群臣明英宗復辟了,於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幕出現了,朝堂上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

功過是非,說與後人聽

當時的朱祁鈺已經纏綿病榻,聽到哥哥復辟的消息沒有震驚及恐懼,而是釋然了,在生命的最後,將皇位還給兄長也是最好的安排,一個月後朱祁鈺去世,死因成謎。

明英宗重掌朝政後,殺了功臣于謙等人,下旨痛斥朱祁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廢黜其皇帝封號,賜其惡諡“戾”,史稱"郕戾王",這也是朱祁鈺未能入明帝陵的原因。

明憲宗登基後,朝中出現了為朱祁鈺鳴不平的聲音,稱其臨危受命、保國平亂、擊退外敵、治國有方,如不是他,英宗也無法安然歸來,大明江山能否保住尚未可知,有功之人怎能落得如此下場?

朱見深雖然因為叔叔廢黜其太子之位,童年不幸,但還算講道理,也認同叔叔對明朝作出的功績,下旨恢復其帝號,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按照帝陵規格修建陵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明朝的祖制,皇帝的諡號是十七個字,而朱見深只給了朱祁鈺五個字,而且沒有廟號,也就意味著他不能享受後世的香火與祭拜,只能說明憲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認叔叔的功績,可能心中對叔叔廢太子之事還是介懷的吧!

直到大明朝亡了,南明弘光政權才給了朱祁鈺明代宗的廟號,將諡號增到了十七個字,算是給朱祁鈺一個交代了。


史論縱橫


朱見深原名朱見濬,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算是明朝歷史上比較悲劇的太子。明英宗親征被俘以後,按道理說應該由他這個太子即位為皇帝。但是明朝大臣卻擁立朱見深的叔叔朱祁鈺為皇帝。朱祁鈺登基之後,朱見深的位置就非常尷尬了。最後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也被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代替。

好在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登基稱帝,朱見深也得以第二次當太子。明英宗重新為帝以後,把朱祁鈺廢黜為郕王。朱祁鈺去世以後,明英宗給了他一個惡諡號“戾”。明英宗只以親王之禮安葬了朱祁鈺,也不讓朱祁鈺進入皇陵。明英宗的做法等於不承認朱祁鈺當過皇帝。明英宗除了清算朱祁鈺以外,還把朱祁鈺的親信大臣一併剷除。

明英宗去世以後,朱見深繼位為帝,史上稱之為明憲宗。按道理說明憲宗應該和自己父親一樣痛恨朱祁鈺才對。畢竟當年朱祁鈺把自己從太子的位子上擼了下來,而且自己還因此落下了口吃的毛病。但是明憲宗的表現遠遠比自己的父親要好。

明憲宗即位之後不久,就給於謙等人平反,赦免了于謙的後人。這是明憲宗改正明英宗錯誤的第一步。成化十一年,明憲宗給明代宗朱祁鈺平反,下詔恢復了朱祁鈺的帝號,為朱祁鈺定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而且按照皇帝的規格重新修繕朱祁鈺的陵墓。但是明憲宗並沒有給朱祁鈺定廟號。雖然沒有給朱祁鈺定廟號,但畢竟承認了朱祁鈺皇帝的身份。有人不僅要問為什麼明憲宗要這麼做?他應該恨朱祁鈺才對。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明憲宗會為朱祁鈺平反。

1、明憲宗品質不錯。雖然朱祁鈺做過對不起明憲宗之事,不過明憲宗很理解朱祁鈺的行為動機。明憲宗不是一個睚眥之仇必報之人,他是一個非常重情重義之人。雖然我之前說過,他和萬貴妃的姐弟戀更讓人關心。但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明憲宗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他沒有因為萬貴妃的年齡和姿色就嫌棄她,而是無論怎樣都對她一往情深。正是由於他重情重義,所以才會恢復朱祁鈺的帝號。

2、朱祁鈺的功績。無論明英宗怎麼誣陷、貶低朱祁鈺,他始終無法抹殺朱祁鈺挽救大明的功績。如果沒有朱祁鈺打敗瓦剌軍,明英宗不可能重回大明,明朝也不可能繼續延續。明憲宗非常清楚自己這位叔叔的功勞,他也無法抹殺這位叔叔的功勞。明朝後代皇帝和史書也無法跳過朱祁鈺這段歷史,所以他需要給朱祁鈺一個名號。

3、朱祁鈺的仁慈。雖然朱祁鈺廢掉了明憲宗的太子之位,他並沒有殺掉朱見深以除後患。朱祁鈺沒有迫害明英宗,沒有迫害明英宗的後代,也沒有迫害明英宗的心腹大臣。也就是說朱祁鈺廢掉太子,只是走程序。朱祁鈺整體上還對得起明英宗及其家屬,最起碼他這點比明英宗做得好很多。正是由於朱祁鈺並沒有加害的意思,所以朱見深才能活到重當太子之日。

4、朱祁鈺沒有威脅。到了成化年間,明英宗一支已經徹底掌握了政權,而朱祁鈺一支則基本消失。本來朱祁鈺就只有一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早就已經去世。也就是說不會再有人重新擁立朱祁鈺的後人。加上這一時期之前傾向於朱祁鈺的大臣也死的死、老的老、剩下一部分也都全部效忠明憲宗。所以明憲宗沒有必要再抓住老黃曆不放,他給朱祁鈺平反只是給了死人一個虛名號,而自己卻得到了切切實實的真利益。

5、大臣和百姓的推動。到了成化年間,不斷有大臣提起朱祁鈺的功勞,也有不少百姓懷念朱祁鈺的功勞。當然他們只是出於懷念,並沒有想回到景泰年間的意思。為了順應大臣之意,順應天下民心,明憲宗為朱祁鈺平反。

且不問明憲宗是不是明君賢主,就這件事來說,他做得非常漂亮。通過為朱祁鈺平反,明憲宗也得到了當時大臣和老百姓的稱讚,也得到了後世史書和後人的稱讚。無論何人講到明憲宗,為朱祁鈺平反這件事都不得不提。《明史》也對明憲宗的這一行為大加讚賞,贊曰:“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歡迎各位小夥伴閱讀、收藏、關注!


依稀說史


明憲宗朱見深的父親是是明英宗朱祁鎮,他的父親朱祁鎮和叔叔朱祁鈺為了爭奪皇位展開過激烈的鬥爭,最終父親朱祁鎮獲勝,這才有了朱見深的皇位。那麼從父親那裡接過皇位之後,朱見深為什麼要給這個曾經的對手朱祁鈺平反呢?原因其實也簡單,就是朱見深的人生境界已經超越了個人恩怨,達到了以客觀事實作為判斷標準的地步。也可以說是超越小我,追求大我。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朱見深看到了景泰帝朱祁鈺是個做事有原則、有底線,也念及親情的人。朱祁鈺對朱見深和朱祁鎮做過兩件不好的事,一是在朱祁鎮回朝後將其軟禁起來達八年之久,二是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但是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沒有謀害他們的性命。縱觀中國歷史,廢帝廢太子一般都沒有好下場,為了爭奪大位骨肉相殘甚至斬盡殺絕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及其全家之後才當上大唐皇帝。更加值得稱道的是,朱祁鈺不僅沒有殺他們父子,反而給他們應有的王室待遇。朱祁鎮在被軟禁期間還生了三個兒子,朱見深的生母也晉升為貴妃,朱見深本人也配有專人照顧。所以,應該說景泰帝對於朱見深一家還是很夠意思的。



第二,朱祁鈺是有大功於朝廷的。瓦剌也先兵臨城下,眼看國破家亡,宋朝亡國的一幕即將再次上演。好在朱祁鈺穩住了陣腳,大力支持于謙調兵遣將,保住了北京城,為大明朝續命達200年之久,此乃不世之功。

第三,給景泰帝朱祁鈺平反不會給朱見深帶來不利影響。首先給景泰帝平反,能夠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有助於提高自己在百官和百姓心中的正面形象。其次,由於朱祁鈺沒有子嗣,所以即使給朱祁鈺平反,我不會對自己的皇位造成任何威脅。



第四,從個人性格上來說,朱見深是一個比較厚道的人,有情有義。在他的心裡,愛大於恨,所以他對外界沒走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恨,更多的是平和。就拿萬妃來說,萬妃從小照顧朱見深。雖然比朱見深大十幾歲,但朱見深卻深深的依戀萬妃。


哈達博士


因為原因眾多!

第一,當年朱祁鎮奪門,對弟弟有深深地愧疚,但是復位後的形式不允許他平反,而且他去給弟弟平反也不合適,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是父親臨終授意憲宗給叔叔平反的。要知道兄弟兩個關係一向很好,至少土木堡之變之前關係一直不錯,並彼此信任的,土木堡之變,突發情況下弟弟繼位。後來做哥哥的奪門,心裡肯定也是同情弟弟的,畢竟親弟弟也是英年早逝!說實話弟弟的一生也挺可憐的!



第二,景帝於國而言也是有功績的,並非一無是處,作為後世之君為其平反理所當然,並且可以為自己爭取好的名聲!這樣為以後憲宗利用太監集團打壓文官集團並從文官集團手中奪權立威!



第三,憲宗天生性格善良也是一方面,憲宗比較坎坷,自己太子之位被廢,幸虧有萬貞兒不離左右日夜呵護保全他,對他的性格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第四,景帝在位之時,並沒有殺哥哥,雖然廢了哥哥的太子,但始終沒有加害的意思,正是他這樣做,給自己留了後路,後來哥哥在南宮生的孩子,他也給他們封了王,沒有虧待哥哥一家!


古樓殘卷


朱祁鈺做皇帝,不是他自己鑽營,篡位得來,而是在國家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力挽狂瀾。

所以說,他不是一個野心家,是國家環境發生了變化,不得已被推上皇位。


我們知道,明英宗時,發生了土木之變,明廷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虜,敵軍都打到了首都,當時的情況是極為嚴峻的。

是朱祁鈺和于謙等人捨命一搏,才換來了國家的安定,避免了滅國的命運。

朱祁鈺於江山社稷有功。

對朱見深來說呢?朱祁鈺已經算是個不錯的叔叔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朱見深都仍然是太子。就算被廢了,也還是沂王。

從始至終,朱祁鈺就沒有想過殺他,歷來對付有威脅的人,做皇帝的人沒有幾個會心慈手軟。


秦二世登基,他的兄弟們幾乎被殺盡,秦始皇兒子可不少,足有三十多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殺光;朱棣靖難之役,哥哥朱標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活下來,當然,朱允炆是下落不明,而朱允炆的兒子,直接被囚禁到五十多歲,如同傻子一般。

朱祁鈺也軟禁了明英宗,這極有可能是保命的做法,他也沒有對哥哥下毒手。

做過皇帝的人,不管你有沒有野心,你就是再退下來,新皇都不可能不防範,父子之間都沒有親情可講,更不說兄弟了。

他就是想歸還皇位,都不可能了,這不是重新成為郕王那麼簡單,這一退,就有可能丟掉自己和兒子的性命。

我們看他廢除朱見深,未嘗也沒有考慮到將來可能遭到朱見深的清算的原因,自己到時候死了,那麼兒子朱見濟呢?

我們不能說朱祁鈺完全沒有私心,但是他沒有對兄弟和侄子下毒手,這是很難得的。

明英宗復辟,明代宗就死了,雖然重病,但是難以擺脫被謀害的嫌疑。

朱見深登基之後,對叔叔的遭遇應該也有同情的成分,而且他也需要籠絡人心。

反正平不平反的,都是死後的一個虛名,給了還能顯得自己寬宏大量,何樂而不為呢?


浮沉於史


明宣宗朱瞻基共有兩個兒子,即英宗朱祁鎮和代宗朱祁鈺,原本應該兄友弟恭的兩人卻因為土木堡之變而走向決裂,在英宗復位成功後,更是不念兄弟之情,對弟弟進行了瘋狂的報復。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有名的昏君,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起兵50萬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大軍的包圍,英宗被瓦剌俘虜。消息傳到京師,舉朝震動,人心惶惶,為免主少國疑,當時還是郕王的朱祁鈺,在孫太后及大臣于謙的支持下,即位稱帝,次年改元景泰,英宗被遙尊為太上皇。

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起用於謙等正直之臣,組織北京保衛戰擊退了瓦剌人的進攻,保住了京師,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他對政治、 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得明朝由亂治得清明,堪稱英明之主。但是,他對英宗南歸後的態度,也顯示出了他對帝位的過分執著,這也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一年後,英宗被瓦剌人釋放南還,一朝兩帝不可並尊,為了帝王能傳之後代,朱祁鈺開始打起英宗的主意,太上皇朱祁鎮很快就被幽禁於南宮,這一關就是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爆發了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當時重病不能下床的景泰帝不得不接受事實。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將他軟禁在西苑。不久朱祁鈺去世,英宗上惡諡號曰戾,搗毀景泰帝所建之帝陵,僅以王禮將他安葬於西山(即景泰陵)。同時,英宗還殺害兵部尚書于謙,對景泰朝臣進行了瘋狂的清算和迫害。



朱祁鈺受命於危難之時,挽大廈將傾之際,對大明王朝有再造之功。但是他對帝位太過執念,不能恪守前約,不僅幽禁太上皇朱祁鎮,還廢掉侄兒朱見深,把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立為太子。兄弟二人圍繞帝位問題產生了巨大不可調和的裂痕,因此當英宗復位成功之後,壓抑了八年的情緒開始爆發,不僅對景泰帝執政時期“年穀屢豐”“元元樂業”的政績加以抹黑,還對景泰朝的文官武將進行了瘋狂的清算打壓,這既是一場政治災難,更是一起悲劇。

直到十八年後的成化十一年(1475年),才由英宗的兒子憲宗朱見深為皇叔朱祁鈺恢復名譽,洗冤昭雪,為他上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同年十二月在奉天門舉行了隆重的加諡儀式,同時,也為以于謙為首的景泰朝臣工一一進行了平反,此舉無疑是大得人心,也讓憲宗聲譽隆望愈高。

憲宗皇帝朱見深為什麼要在十八年後為皇叔平反,筆者以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景泰帝天性仁慈,朱見深並未受到傷害

景泰帝朱祁鈺心懷私心,他不僅幽禁哥哥,還廢掉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為此還廢黜了力勸他不要這麼做的汪皇后,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立為太子。雖如此,景泰帝也並沒有對侄兒朱見深進行傷害,甚至在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夭折後,景泰帝都沒有動了害死侄兒的念頭,景泰帝天性仁慈,憲宗感激於他當年的不殺之恩。

二:恢復景泰帝名譽,不會對憲宗皇位構成任何威脅

朱祁鈺只有一個兒子朱見濟,被立為太子後很快就夭折了,直到他死,都沒能生出個一子半兒,景泰帝一脈已經絕後。憲宗為皇叔恢復名譽,不會對他的皇位構成任何威脅,相反的,還是順應民意,做了一件天下人拍手叫好的大事,無疑能讓他的民望聲譽都得到提升。

三:順應民意,贏得美譽

成化年間,天順時期的血腥早已湮沒無聞,憲宗是個有為之主,廣開言路,各方紛紛上疏,請求為景泰帝和朝臣平反,憲宗順應民意,肯定了皇叔的功績,對於謙等冤死的忠臣也一併恢復名譽,此舉大快人心,讓憲宗贏得空前美譽。




憲宗朱見深在歷史上雖以與萬貞兒的忘年戀而著名,事實上,他的能力要遠比他那昏庸荒唐的父皇英宗強。憲宗為皇叔平反,恢復名譽,堪稱仁君之行,《明史》對他也是不禁溢美之詞,贊曰:“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大國布衣


朱祁鈺在土木堡之戰後,頂著空前壓力登基稱帝,重用於謙等人拼死抵抗瓦剌的進攻,這才打贏北京保衛戰,避免了明朝國都南遷,延續了大明國運。

可以說朱祁鈺稱帝期間取的一系列功績足以在眾多古代皇帝中排個前列了,但是在其死後,卻被他的哥哥廢除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並且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不準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可憐朱祁鈺死後都不能瞑目,好在明憲宗朱見深對他這位叔叔還算仁至義盡,不僅給他恢復了帝號和諡號,還給他重新裝修了陵寢,好歹死後住的舒服點。

那麼明英宗下令撤銷朱祁鈺的帝號,為什麼繼位沒幾年的明憲宗就敢違抗先皇旨意為朱祁鈺平反呢。

朱祁鈺取的功績有目共睹,歷史終究會還他一個公道

說起朱祁鈺來,這可能是僅有的不想當卻又被趕鴨子上架的皇帝吧。因為出身晚再加上又不是嫡子,朱祁鈺早早就被封為郕王,所以他也沒想著做皇帝。

可突然有一天他那皇帝哥哥不知怎地腦子抽抽了,要學祖爺爺和先皇一樣御駕親征,征討瓦剌,因為太子朱見深年紀還小,朱祁鈺不得不出任監國替皇帝管幾天國家。

可沒過幾天,驚天噩耗傳來,明朝大軍全軍覆滅,皇帝被抓,眼瞅著“靖康之恥”就要再次上演消息傳來整個京城都亂套了,主戰的、求和的,遷都的各種聲音每天充斥著朝堂之上,終於以于謙為首的主戰派佔了上風。奏請孫太后提議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祁鈺為皇帝,即刻登基,以防主少國疑。



這本就是臨危受命,幹不好還要受連累,揹負罵名,朱祁鈺本來不想幹,但架不住眾大臣軟磨硬泡,最終匆匆上任。朱祁鈺上任後,重用賢臣、整頓軍務、組織北京保衛戰,最終在軍民一心,上下團結下,北京轉危為安,瓦剌也因為內部矛盾實力大降。

取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朱祁鈺也能長長舒口氣了,就憑這一點,百年之後他也可以挺直腰板面見祖宗,後世百姓也會多是讚美之詞。

當然了,朱祁鈺不光只有這一點功績,在他在位的八年間,朱祁鈺廣開言路,招賢納士,將朱祁鎮時期的一些閹黨宦官清理了個,一時間吏治為之一新。

朱祁鈺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削減宮廷開支,大力發展經濟,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明朝便挽回了頹勢,國勢蒸蒸日上,朝鮮、越南、泰國、琉球等國紛紛來朝稱臣納貢。

雖然,朱祁鈺臨危受命,不被認可為正統皇帝,但是他在位期間對明朝的貢獻要遠遠大於明英宗朱祁鎮。他取得的功績也不是說取消就取消的,天下的百姓會記的,歷史會記的。

朱見深不計前嫌,為自己叔叔平反

雖說朱祁鈺有大功績,遲早有一天扣在他頭上的惡名會摘除,但在明憲宗時期,這是幹不幹還得朱憲宗說了算。

1.朱憲宗本來太子當的好好的,結果因為出了土木堡之戰事件,老子被抓,皇帝也變成了叔叔朱祁鈺,太子之位也被剝奪,還因此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但是登基後的朱見深並沒有遷怒於朱祁鈺,並且他還是非常肯定朱祁鈺在位時取的的成績,而且,如果沒有朱祁鈺的力挽狂瀾,朱見深能不能當皇帝還兩說,這一點朱見深心裡非常清楚。

2.雖說古代皇帝萬人之上,但是國家大事並不能全由自己做主,往往朝中大臣的意見也非常重要。



朱見深雖然當了皇帝,但治理國家還得依靠大臣,自從朱見深登基沒幾年,朝中大臣就不斷進言希望為朱祁鈺、于謙等人平反,都說朱祁鈺臨危受命,保住了大明國都,並且在位期間功勞甚多。成化皇帝也不是不明事理的皇帝,於是採納了建議恢復了朱祁鈺的帝號等。

3.在如今我們看來,朱見深能為朱祁鈺平反,都誇朱見深是個好皇帝,有沒有一種可能朱見深早就預料到如果他為叔叔平反會被後人讚揚呢,大侃覺得朱見深非常聰明,既滿足了大臣的請願,還給自己留下了美名。



正如《明史》記載的:“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綜上所述,朱見深給朱祁鈺平反真的是一步好棋,既籠絡了朝中老臣,鞏固了自己的皇位;還給自己身後留下了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