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知否》中的“有辱斯文”是什麼梗?

莫失161292735


《知否》中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出場的次數雖然少,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還挺深。“有辱斯文”就是一位讓人痛恨的配角的口頭禪。這個人就是明蘭在宥陽老家的表姐,淑蘭的前夫孫秀才。每次想起這個角色,很多朋友就免不了要心疼一下淑蘭。淑蘭和孫秀才的婚姻,就是一場“有辱斯文”的鬧劇。

有辱斯文這個詞, 本來是指有學問有教養的讀書人做出一些沒有涵養的舉動。(比如秀才罵街之類的)。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對讀書人的侮辱行為。顯然在劇中,字面意思用的更多些。孫秀才家曾經窮的要死要活,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一家人全靠孫家母親漿洗縫補過活。少年時的孫秀才也算爭氣,十二三歲上就中了秀才,成了有功名的讀書人,社會地位瞬間提高。這才入了商業大戶盛家的眼,被盛家長房看中,將明蘭的堂姐淑蘭許配給了孫秀才為妻。

能在寒門中努力讀書考中秀才,證明孫秀才的智商還是不低的。盛家覺得女兒跟著他,日後孫秀才中舉人,考進士,未來可期,自家也能擺脫商賈的身份。於是陪嫁了大量嫁妝,就是希望小兩口能過上好日子。可誰知事與願違,婚後的孫秀才成了個軟飯硬吃的無用男。靠著淑蘭的嫁妝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還飽暖思淫慾,娶了一屋子的小妾,不把淑蘭這個正妻放在眼裡。淑蘭的婆母更是仗著自家兒子是個秀才,誰也瞧不起,對淑蘭這個媳婦百般羞辱,來到淑蘭孃家也不把自己當外人,幾次三番鬧出事端,讓大家都下不了臺。

孫秀才沉迷女色多年,早已不知讀書為何物,漸漸的語言功能也匱乏了,說不出長篇大論來,只一味的記得自己的身份是個有功名的。每次一碰到別人對他稍有不恭敬,或者他自認為折辱讀書人的行為,就要說上一句有辱斯文。於是這個梗就在明蘭的宥陽之行裡成為了一個魔咒般的存在。

孫秀才整天說別人有辱斯文,其實最對不起斯文二字的就是他自己。樁樁件件沒有哪個符合正人君子的行事作風。且不說他不求上進,花著淑蘭的嫁妝還要拉著母親一起作威作福。淑蘭弟弟的婚禮上還要借酒挑事,哪裡還有讀書人的傲骨清高?最讓人不能容忍的是,孫秀才拿著媳婦孃家的錢去娶小老婆,還跟青樓裡的姑娘廝混,一直混到了家中,最後要和離時依然要口出惡言傷害淑蘭,真不知他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淑蘭在孫秀才的折磨和婆母的羞辱中,艱難的熬過了三年的婚姻生活,險些送了性命,讓人十分心疼。好在有個強大的孃家撐腰,加上明蘭的機智助攻,終於讓淑蘭脫離了苦海。離開孫秀才的淑蘭再次嫁人,過上了安穩的日子,也是苦盡甘來了。至於孫秀才,就讓他念著“有辱斯文”,守著親媽過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