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發現無錫|無錫園林史上的兩次“重創”


發現無錫|無錫園林史上的兩次“重創”


寄暢園

春三四月好遊園。春天的無錫,作為國家級的園林城市,也是風情萬種。

就中國的園林史而言,無錫園林屬於著稱於世的“江南園林”範疇,素來有著深厚的人文積澱。無錫“有確切文字記載並有遺蹟可辨的造園史約在1500年前”,從春秋戰國吳王闔閭馬山建造避暑宮到范蠡西施歸隱之地仙蠡墩,從宋司徒右長史湛挺隱居惠山建歷山草堂到無錫縣令敬澄開鑿惠山泉……浩浩歷史長空,造就了無錫這座國家級園林城市的萬種風情。

兩次“重創”皆人為


上世紀初,無錫漸受歐風影響,公園也應運而生。無錫市民熟知的那些園林風景,非城中公園、錫惠公園、梅園、蠡園和黿頭渚莫屬,它們曾是無錫人逢年過節必遊的休閒之地。


發現無錫|無錫園林史上的兩次“重創”


上世紀20年代的黿頭渚萬浪橋

各大公園的創設歷史自然不必再多說。20世紀30年代,無錫公園的遊樂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又以菊展、蘭展、梅展、書畫展、燈展和球賽居多。但無錫的園林風景在抗戰期間遭遇重創,蠡園被日軍駐紮,梅園被土匪霸佔,寄暢園被用作種菜養雞,城中公園更是髒物狼藉、牆壁洞圪。直到解放後,公園被政府接收,梅園、蠡園、黿頭渚等私園相繼獻贈國家,在政府不斷的整修和恢復完善之下,這些風景園林才煥發出新生。


無錫的動物園最早出現在哪裡?如果你的回答是錫惠公園,那麼就錯了。許多中年人應該還有印象,城中公園曾經有個小動物園,它建於解放後,雖然小,但可以說是無錫第一個動物園。每至節假日,住在鄉下的父母或長輩會帶著孩子到崇安寺白相,順便到公園的小動物園看看動物,也成了孩子們最起勁的事情。

錫山動物園1954年建成後,逐漸取代了城中公園的小動物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1966年錫山動物園河馬展、1978年的黑猩猩展,更是轟動錫城,到公園看稀奇的遊人真要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了。


發現無錫|無錫園林史上的兩次“重創”


上世紀30年代的錫山南坡

而錫山公園首次開放夜公園,就是在動物園建成後的1956年,雜技、木偶、電影都是其中吸引人的遊樂項目。現如今,每至大年夜,錫城多處公園都會有燃放禮花的慣例。其實早在1957年的國慶節,錫山公園便在錫山頂燃放煙火以示慶祝。

但“文革”期間,無錫的園林風景再次遭到衝擊,寺院佛像、碑刻、匾聯、湖石被砸毀無數。1965年,在不準養花擺花的號令下,全市機關、廠企的數萬盆盆花被如數收繳,唯剩下單一的一串紅點綴公園成為一片“紅海洋”。1966年,在“園林革命化”的口號下,公園園名全部依照政治標準另取,錫惠公園、城中公園、梅園、蠡園和黿頭渚分別改名為人民公園、勞動公園、大寨公園、紅旗公園和東風公園。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得以恢復原名。

歷史的輪迴中,無錫的園林風景在經歷過再次的恢復性發展後,才得以再次重生。

對於老百姓來說,園林景區最重要之處在於時時能遊,並且遊得起。放眼全國,如今景區的門票都算不上便宜,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於是,人們特別上了年紀的人總會不自覺地懷念起公園幾分毛把錢門票,甚至是免票的時代。

公園門票的變遷



發現無錫|無錫園林史上的兩次“重創”


上世紀20年代公花園涵碧橋

就無錫早期的公園來說,無論是公商性質的還是私人園林,皆是免費入園。眾所周知,無錫首個公園便是現在地處城中最繁華地區的“公花園”,從其1905年創辦之初直至今天,仍然是一個對市民免費開放的公園。而公羅管理經費的不足,則通過以房養租、加收吃茶養園費來解決。在民國時期,這種“吃茶養園費”的加價竟然是廣泛徵詢茶客的意見後決定的。由此可見,現今的“聽證制度”並非新鮮事物,早已有之。


民國時期,梅園、黿頭渚、蠡園、錦園、漁莊這些由無錫地界上有名的士紳創辦的私人園林,亦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這其中有個小故事在今天看來,倒也耐人尋味。1930年,由王禹卿創辦的蠡園以“限制赤膊赤足者,入園有礙觀瞻”為由,向遊客收取15個銅板的門票,但這種理由隨即便遭到社會輿論的嚴厲批評。在批評中,這些赤膊赤足的貧民被稱為園主“芳鄰”,“怎可以15個銅元難倒他們?”最終,此事只得作罷,繼續免費供客遊玩。

無錫公園開收門票,是在解放後,當然,那時的門票價格也是極其低廉的。


1953年10月1日,錫山公園建成開放,開始收取3分錢的門票。雖然收門票,但錫山公園內2萬盆規模的大型菊展還是吸引了眾多遊客。隨即,梅園、黿頭渚、蠡園這些私人園林相繼被園林部門接管後,經政府批准,這些公園開始實行收取門票制度,撕角入園。每個公園的票價並未厚此薄彼,皆為3分,亦有4個公園的聯票出售,而且這個票價都是包含公園內所有展演活動的票價。其中錫山公園內1955年建成的動物園,另收2分錢的門票。

3分、5分的公園票價,一直維持到了“文革”結束。“文革”大串聯時期,那個乘火車、吃飯都不付錢的時期,公園仍能保持收取門票的狀態,不能不說是個奇蹟。不過,“文革”時期的一些公園展覽門票也帶上了“文革”紅海洋的烙印,大紅底子的門票正面印著“毛主席的路線勝利萬歲!”標語,反面則印著毛主席的七律。


發現無錫|無錫園林史上的兩次“重創”


上世紀20年代的梅園小羅浮

“文革”後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錫惠公園、梅園、黿頭渚的門票漲至5分,別小看小漲的2分錢,漲幅卻達到了40%。不過,出於計劃經濟和短缺經濟時代職工低工資低收入的人性化考慮,蠡園的票價在3分的價位上一直維持到了1971年。

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無錫園林景區這種一貫制的低價位門票格局也被徹底打破,門票票價也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長以及對國家對園林景區保護意識的加強而出現上漲。門票本身的外觀也由此前單一有價證券,向彰顯地方特色的藝術性收藏門票轉變,並先後出現了月票、季票以及園林“一卡通”。蠡園還實行起淡旺季的機動票價。

當然,現在的公園門票比以前是貴了不少,但最近幾年,無錫雨後春筍般建成的大規模溼地公園,卻讓市民有了更多的免費親近自然的選擇。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