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加工稻米後的米糠、碎米、稻殼去哪了?合理利用,能變廢為寶

一般拿稻穀去加工廠碾米是不收取費用的,只要留下稻穀加工後米糠、碎米、稻殼即可。稻穀經加工後產生約20%的稻殼、15%的碎米和10%的米糠等副產物,這些副產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澱粉、膳食纖維等。在我們生活中,常把碎米、米糠當飼料,稻殼用於釀酒或當做燃料,若僅僅用這些副產物作飼料或當燃料等用途,頗有些浪費資源。隨著農業發展,如何綜合利用成為了關注的焦點。下面筆者與大家聊聊這些副產物的利用。

加工稻米後的米糠、碎米、稻殼去哪了?合理利用,能變廢為寶

一、米糠的利用

近兩年來,糧油企業在積極推動米糠油產業的發展,且在《糧油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提出要“積極發展米糠油”,到2020年將“米糠等副產物利用率達到50%以上”。

米糠主要由種皮、小碎米和米胚組成,主要成分有膳食纖維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還含有植酸、礦物質、維生素、谷維醇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通便、降低膽固醇、抗癌護膚等保健功能。因此,有以下幾種用途:

加工稻米後的米糠、碎米、稻殼去哪了?合理利用,能變廢為寶

1、經提取工藝獲得米糠油、植酸、膳食纖維等產品,可用於加工食品油、化妝品、醫藥用品等。

2、將米糠水解液中添加礦物質、低聚糖等營養補充劑,經發酵可以獲得高濃度的γ-氨基丁酸。

3、以米糠為原料開發功能性食品,目前主要有米糠麵包、米糠麵條、米糠營養素等。

4、作優質的飼料原料,可用於家禽飼養,也可作為飼料添加劑。作飼料建議儘量選用脫脂米糠,按一定比例(一般不超過15%)。

在國內大部分米糠均用於作飼料,僅少量由於加工米糠油,這與發達國家(日本的米糠綜合利用率接近 100%)在利用上有很大差距。

二、碎米的利用

碎米是碾米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其成分與整粒米完全相同,只不過不好賣。大多數碎米用作飼料或釀酒,附加值不高,但近年開發了一些新型營養產品,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加工稻米後的米糠、碎米、稻殼去哪了?合理利用,能變廢為寶

1、米茶

米茶是湖北、湖南等地的特色產品,將大米或碎米經焙炒、煮制加工後製作的米制品,食用時用清水煮製成一種金黃色或棕色的清湯飲品,是民間夏季防暑降溫的佳品,既可代替米飯,又具有茶的功效。

2、蒸粉

蒸肉粉是粉蒸肉的重要輔料,主要以碎米為原料,經淘洗、蒸煮晾乾或烘炒、磨粉、拌料、過篩、包裝製作而成,使用時與五花肉、蔬菜、水果等拌勻後蒸制而成。

3、米乳飲料

米乳飲料富含大米蛋白或氨基酸、肽類,是以碎米、糙米或米糠等為主要原料,經酶解或發酵後製得的穀物型蛋白飲料。

4、米制品專用粉

米制品專用粉是以大米或節碎米等為主要原料,經粉碎、復配、混合等工序加工成的,適於製作湯圓、米線、米發糕等米制品的專用粉。專用粉通常需採用糯米、早秈米等具有一定特性的特殊水稻品種為原料米。

三、稻殼的利用

穀殼是礱谷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穀殼含豐富的木質素、戊聚糖和二 氧化硅等成分,可以作為能源、建築材料,製作安全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作為釀造白酒的輔料等,但經濟效益不顯著,深加工利用率較低。主要有以下幾種利用:

加工稻米後的米糠、碎米、稻殼去哪了?合理利用,能變廢為寶

1、加工成稻殼板材或稻殼砧板。比如稻殼砧板,就是將稻殼研磨成顆粒物,加入纖維素、澱粉等天然原料,通過高溫、高壓一體成型製成。

2、是釀造白酒的優良填充劑,主要是能起到酒醅澱粉濃度的調節,稻殼具有彈性,起到疏鬆作用,減少蒸餾事故的發生。

3、從稻殼灰中提取的二氧化硅,用於製造輪胎膠料的補強劑。

4、大棚蔬菜、草莓栽培中,在糞肥中加入稻殼,能有效提高土壤透氣性,改良土壤結構;或冬天在地裡鋪一層稻殼,有效降溼、增加地溫,翻到土裡,能疏鬆土壤等作用。

總結,從當前發展來看,以下幾種綜合方式較好:一是米糠製備米糠油,餅粕製作飼料,穀殼、碎米作為白酒的輔料,穀殼做鍋爐能源,燃燒殘餘物製成過濾材料、建築材料或提取二氧化硅。二是碎米為原料,生產蒸米制品專用粉。三是以碎米、米糠為原料生產富含γ-氨基丁酸、蛋白質等營養素的營養製品。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訂閱“水稻小課堂知識”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