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科學家要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物?

波恩哥


這個很好理解的,舉個通俗的例子:人體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能夠編碼,計算機也能進行0101二進制編碼,但是為啥你我不把計算機當成人呢?母代通過繁殖可以將脫氧核糖核酸攜帶的編碼信息拷貝給親代,我們拿個優盤同樣可以將信息從一個計算機拷貝到另一個計算機,但是你為啥不把這臺計算機當做另一個計算機的兒子呢?

原因是這樣的:在人類的認知中,碳基生物才“算”生物,當然人類並不否認存在生物。

地球之奇妙,無奇不有,但是地球上無論是高等動物如人類還是低等動物如螻蟻,無一例外的均是碳基生物(如有反例,歡迎留言或者私我)。雖然理論上來說除了碳基生物,其它的還可能存在硅機生物(當然這不能被當人石頭人也是人的理論依據),鐵基生物,甚至大膽想象還存在中子生物、質子生物、等離子體生物等,但是這些還目前不能被人類稱之為外星人。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人類認識新事物的過程一般就是在已有知識機構的基礎上做一些合理的假設,這是人類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對外星人的假設也是如此。

雖然之前也有各種見過外星人的定義,但是其實如果你查詢百度百科,外星人甚至無一個標準的概念,簡單可以理解為和人類具有相似功能的居住於地球之外空間或者天體的一類或者多類人。人類就在目前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認為外星人和我們一樣需要氧氣、需要水。

人類認識新事物的過程一般就是在已有知識機構的基礎上做一些合理的假設,這是人類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對外星人的假設也是如此,所以比照地球人類的生存環境來尋找外星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的鑰匙丟了,你應該去哪裡找呢?當然是去你最近去過的地方找,比如說你家裡,或者你的單位,或者打電話給你的朋友,是不是落在他們那兒了。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有個人跳出來,說:“你能排除你的鑰匙是被隱身的外星人拿走、現在已經在其他星球嗎?”嚴格意義上說,你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是你真的會去外星球尋找你掉的鑰匙嗎?當然不會。

我說這個例子的意思就是,在我們的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都是以符合自己認知的信息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導。

簡單來說:我們先做更有可能正確的事情,然後再做可能性較低的事情。

外星生物確實不一定生活在跟地球差不多生存條件的星球上,因為外形生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甚至於他們是不是碳基的都不一定,所以當然不可以用地球上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生存環境。

然而,我們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星球搜索一遍,但是我們知道一點,如果一顆星球跟地球環境差不多,有水、有氧氣,那麼這顆星球很大概率會有生命。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去找樣的星球,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道路上會更加有效率一些。

另外說一點兒實際的:你以為尋找外星人全是興趣使然?其實我們尋找外星人還有一個目的是希望找到一個地球的備份版本。

我們找外星人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好奇心,我們希望知道宇宙裡還有沒有跟我們一樣的智慧生命存在。但是好奇心只是部分原因,另外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我們希望知道,如果我們現在生存的星球完蛋了,我們還有沒有一個備選的方案。

那這個時候,當然要以人類自己的標準來找這樣的星球了。如果真的有硅基生命在某個星球上可以靠吃石頭存活,那麼這樣的星球對我們來說,也只是一個可以交流、但是跟我們的生存沒有太大關係的星球。

所以說,我們需要找一顆環境跟地球類似、可以供養人類的地球二號——這個想法很實際。比如說之前發現的所謂的開普勒186f行星,就是一顆跟地球差不多的星球,這顆星球的發現,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不僅讓我們對宇宙間存在其他生命有了更多的信心,也無形之中增加了人類的安全感。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生命會不會完全與地球不一樣?或者會不會有另一種形式的生命?科學家做過很多的研究,我簡單的說說。

就生命的定義而言,他首先要有新陳代謝,其次這個新陳代謝要有穩定的模式繼承下來,什麼意思呢,就是他要有一個能量的基礎,不然就沒有辦法活動,活動是需要能量的,第二他能夠穩定的遺傳下去。在地球上,符合這個定義的就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結合體,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蛋白質提供遺傳。我們說所見到的生命都是如此。而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環境就是要有遊離的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翻譯過來就是要有二氧化碳水和氮氣。

科學家們曾經嘗試過用硅元素代替碳元素,發現根本就行不通,因為根本就找不到遊離的含有硅的分子,比如二氧化碳是氣體,可以到處遊離,但是二氧化硅是固體,也就是水晶石,根本就遊離不了,同樣,科學家們也試圖尋找其它元素代替氮元素也以失敗告終,最後只能認為碳水化合物和氮元素才是生命的基礎。

科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並不是尋找水,而是尋找碳水化合物,在宇宙中並不缺乏碳和氧,比如火星上就有濃重的二氧化碳,但是卻沒有氫元素,形成不了碳水化合物,金星也是如此。而要想觀測到是不是有氫元素,觀測水分子的光譜是最方便的,因為氫元素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容易形成干擾。


觀上靈雲


一、碳基生命:

因為地球生命的基本單元氨基酸、核苷酸是以碳元素做骨架變化而來的。先是一節碳鏈一節碳鏈地接長,演變成為蛋白質和核酸;然後演化出原始的單細胞,又演化出蟲、魚、鳥、獸、猴子、猩猩、直至人類。這三四十億年的生命交響樂,它的主旋律是碳的化學演變。可以說,沒有碳,就沒有地球生命。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屬於碳基生命。但是,地球上的碳原子(元素)少得可憐。人體是碳基生命體,可是人類不幸地出現在一顆硅基星球上生存,生命短暫,轉瞬即逝。這對於人類的星際探索及生命科學和養生延壽是一個致命挑戰!

二,硅基生命

那麼,有沒有屬於硅基的生命?如果有,那麼他們的壽命將會很長!可以是碳基生命的千百倍!

中華民族祖先之一~啟,他即是有廣泛記錄的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開創者。而啟的母親更具傳奇,她的名字叫塗山氏,她生下啟的時候其實她已經還原成石頭人了,她就是硅基生命體。

除了啟,中華先祖之一~黃帝的出生也和硅基生命有關,黃帝是沒有人類父親的,他的母親是和流星石頭生下他的。而流星石頭很大的可能就是硅基生命。

大家熟悉的孫悟空也和石頭有關係,可能硅碳雙基生命;賈寶玉和石頭關係也大!很多人不知道紅樓夢原稱石頭記!寶玉即來自硅基寶玉,

實實在在的硅基生命。不過,寶玉應該是回到他自已的星球去了。所以,大家不會有賈寶玉的更多消息了。

三,光基生命!

可能存在的生命最高級別——光基生命!我下面用我收藏的實物來論證吧!

(實物圖1~9),它的表現更象是具有黑洞特徵(時空隧道特徵),可吞噬或拋出光線及各種不明光子,但是每一次的視覺結果即有區別又具有相似性:粒子可以不同,但同一種粒子的出現會具糾纏性。

特別是第9圖,來自黑洞遺核(時空隧道遺核)的光子象不象“象形字”?

可惜人類世界並不存在這些字。

是未知粒子?還是光生命體的聯繫文字?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說明:實圖展示均是同一物體的同一面!











創始元靈星光有約


這種問題是眾說紛紜的,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在此我只是說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也歡迎各位愛好者們能夠不吝指教。

首先,說尋找外星生物必須有和地球同樣的條件,這句話本來就不是十分準確。這兒我們說的地球同樣的條件主要是指陽光、適宜的溫度、液態水、氧氣等。但目前我們在海底高溫高壓的熱泉附近、在暗無天日的洞穴深處等,都找到了生命的存在。甚至某些微生物只能在濃硫酸中生存!這些生命的生存環境都缺失了我們理解的生命要素的一個甚至多個,但它們都活的好好的。因此,這句話本來就有點小偏差。




其次,科學家們之所以把尋找外星生命的目標重點放在類似地球的星球上面,主要是因為環境比較類似的話,更容易產生我們能夠理解的生命形式,甚至類似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因為我們地球上絕大部分我們能夠理解的,看得到摸得著的生命都必須要這些條件才能生存繁衍,因此主觀意識就說外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話其星球也需要達到這些條件。

最後,我們人類對生物的研究究竟到了哪一步,誰也說不準。誰又能知道外星生物的存在形式是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呢?地球生物基本離不了碳元素,碳元素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理論上講,碳的位置有可能能夠被硅甚至鍺、錫、鉛所取代,誰知道外星球有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生命存在形式?或者乾脆是一種新的組成方法,和地球生物截然不同?也許未來人類真的探索了一顆星球,生命就站在眼前,自己都會視而不見的。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和地球條件類似的外星球應該更容易找到我們所能理解的生命,但絕不是必需的條件。


張家小智兒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類就是在地球這樣的環境中出現的,而在其他星球的環境中都沒有發現外星生命,所以從這點來看,人類的生存條件更有可能出現生命。很多人總是對地球環境不以為然,總是說其他不同環境的星球也可以孕育出生命,雖然理論上是如此,但實際中並沒有發現,一個例子也找不到。而地球就是個擁有生命的現成例子,為什麼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不著重關注地球這樣的星球呢?

如果生命真的能夠隨隨便便地出現,我們早就在太陽系中的其他地方發現外星生命了。但事實上,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都是看起來毫無生機,不像地球這樣生命欣欣向榮。儘管木衛二和土衛六的環境也有可能存在生命,但那裡的生命可能都是類似於地球上的嗜極微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生命都無法在那樣的環境中生存。

要知道,在地球這樣的環境中,演化出了大量的物種。既然地球的環境可以孕育生命,那麼,去尋找類似地球的環境就更有可能發現生命。這就好比在水邊更容易找到荷花,而去沙漠中尋找肯定是無功而返。

由於太陽系中沒有第二顆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所以天文學家著重關注那些位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這些行星與其主恆星的距離比較合適,如果它們的環境類似於地球,那些行星上就更有可能出現生命。對於這樣的星球,人類很有可能也可以居住,未來進行星際移民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人類對這樣的星球比較感興趣。


火星一號


天體表面比重高了,多種複雜運動力難以影響到無機物內向有機物轉化,有機物向生命物質轉化,火星,月球就是這樣。比重低了,對生命存在後的反影響力大,起著阻礙生命進化後的存在,金星就是這樣。天體起源於中心體最近的引力處,然後遵循遠離中心體的規律運轉。地球起源於近日點,現在的水星軌道內則,屬慧星式星體,總是拖著長長的尾巴,隨著演化時間的推移,軌跡趨向於園,尾巴也消失了。當地球軌道移至1.17億公里處,天空出現大氣層,地面絕大部分被水覆蓋,這時地表比重才最適合於生命的存在和進化。生命所需要的成份是慢長時間的演變過程,有時適應條件多,形成生命的過程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當星體表面處於靜止狀態時,是不能形成生命的,依此,生命是由多種複雜的影響力決定的,是影響力存在後形成的生命體,是影響力的變化後支持生命進化。天上有風雲突變,電閃雷鳴,地上有火山爆發地震災害,水中兇勇澎湃,波浪滔天,正是這些複雜運動形式存在後,才是生命出現的根本原因。多種複雜的運動力,才是生命體形狀選擇的決定者,生命最適合運動的體形就出現了,最適生命體就是宇宙生命體的共同特性。影響力決定著體形的千姿百態,是生命出現後的客觀規律,不能是想象,是什麼怪模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宇宙生命是由力影響後產生的,力具有共性,得生命體形狀也具有共性。星體表面比重不高不低,稱為生命宜居帶,太陽系的宜居帶在1.17億公里軌道處至1.8億公里軌道處之間,金星將步入生命宜居帶,地球將遠離宜居帶。進入宜居帶將形成生命,遠離宜居帶,生命自然滅絕。


蘭天1969飛碟製造專家


關於這個問題,我感覺提的好。科學家如果按照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環境到太空或者宇宙其它星球找生物,應該屬於太狹隘不科學的,因為地球的萬米海溝這樣的環境都有生物存在,別的星球上不符合地表條件的怎麼會就一定沒有生物存在?我們不能忘了這樣一句至理名言《適者生存》,零下幾百度或者零上幾百度都有可能有生物,沒有氧氣的地方也可能有靠甲烷生存的生物,沒有水的地方也可能有靠甲烷作為維持生命的水,總之,在浩瀚的宇宙,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好多可以學都認為蘑菇屬於菌類,極易發生腐敗。可是,我這裡偏偏就有一塊蘑菇化石,而且是實體化石,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塊石頭上竟然有十八朵姿態各異,活靈活現的十八朵蘑菇化石。











用戶106723512672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個人認為就是因為通過人類對自身認識程度的對比來推測外星人生存的環境的,因為現在的情況之下,人類只是發現地球上有生命,而地球上這些生命所需要的生存條件是如何的,缺少其中一項,動植物都不能存活,至少說明在這種條件之下,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存活,以此為依據,來推測宇宙其他生命體要是和我們相似,則生存條件也就可能相似,所以只有這種相似的環境下,才有可能出現生命。這就和我們知道魚生活在水裡,如果我們要尋找魚的話,那就必須看著有河流湖泊這種有水存在的地方才可能有魚,如果是沙漠,我們就能知道不具備魚的生存條件,所以肯定不會有魚在沙漠裡生存一樣,對於我們尋找外星生物也是一個道理。

其實,人類的思維也是如此,都是從已知來推測未知,也會由相似性來總結其他經驗一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也是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來的,現在人類的一部分科學突破,其實都是從各種動植物身上“學”來的呢,荷葉上那層不沾水的物質,我們可以研究成分,可以用來用在雨衣雨傘上面,對於題目這個問題,就像在山中找蘑菇,有經驗的人就知道哪種蘑菇長在哪種樹幹上,如果確定其他樹上肯定不會生長這種蘑菇,那麼要找這種蘑菇,就必須先找這種樹,因為這種樹是蘑菇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只有條件先滿足,即找到這種樹,才有可能找到蘑菇,當然,找到樹不一定能找到蘑菇,但是有蘑菇的話,則一定是長在這種樹上的。

就如我上面的這種舉例,探測外星人是一個道理,畢竟我們知道地球的這些環境是可以生存動植物的,目前而言,其他的環境還不能生存,所以我們也只能推測要有生命體,必須要有相似的環境條件,當然在有條件的星球去尋找總比沒有條件的星球概率大的多吧,希望我的距離能讓你理解這個問題,當然,這些也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權威觀點,僅作為你的參考之用。


地質知識科普中心


人類科技文明發展速度是超指數級。人類科技發展就是從二百四十年前開始的。在1946年發明了半導體電子元器件後,科技發展又更加速發展。1995年後,計算機技術開始飛速發展,整個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更是快兩個數量級。2004年後,人類進入到量子信息技術時代,科技發展速度又快了至少兩個數量級。目前人類重大技術突破是在宇航動力系統,和人類自身的超級化生物工程上。而這兩方面在未來二十年左右就有非常大的進展。到那時,人類一隻腳已然跨到了二型(級)文明時代,基本上已可走向宇宙獲得永生(存)宇宙了。

也就是說,人類發展到二級文明,大致只需幾千年時間。二級文明的智慧生物已然有能力在銀河系中“行走”了。那麼,如果有外星人到地球,可能他們比我們先發展了一萬年左右。而目前人類從沒發現外星人。正如費米悖論給出的質疑,宇宙中人類可能就是第一代高等智慧生物。

從人類自身的發展經歷和科學研究實踐看,碳基生物是最“有機”、“溫暖”的,最有可能先發展出生物的情感和智慧的。許多人提出硅基生物、氮基生物(這個可與碳基生物有一比)、鍺基生物、磷基生物,這種在三、四族元素基礎上構建,或編碼的生物,有可能,但在其它族元素,和原子序數大過鍺元素編碼生物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最先存在的,那就是最有理的存在!對不起,如果有超過人類文明一萬年的高等智慧生物存在宇宙中,那他們早已來到地球,而且,不會遮遮掩掩、“陰謀詭計”地躲著我們,他們一定會以友善的態度與人類交流,沒有狗屁“黑森林”!所以說,地球人類很可能是宇宙中最高等生物,尋找外星文明,當然要以人類生存條件做參照,這是非常自然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