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以前一人的工資就能養活全家,現在夫妻二人加在一起七八千的工資,生活還比較緊張,對此你怎麼看?

遺落在凡間的天使


我出生在50年代的農村,自然災害不說。我72年高中畢業的時候,5分錢的團費還是別的同學幫著墊的,只有過年的時候買幾斤肉。和同學玩耍掉到學校的地道里摔傷了腳,只有找村上的老太太幫著捏一下,入伍到縣上體檢透視才見上了說得神乎其神的X光機。86年到西安一所省級醫院學習,全省才個把臺CT機。現在是什麼樣大家都知道了。不是說過去不好,社會都是發展起來的。但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過去日子緊,緊的是青黃不接,溫飽問題。現在也感到生活緊張,是在較高生活水平上的緊張。感到錢花不完,生活富的流油是少數人。


手機用戶10295731831


從前一個人工資真的可以養活全家。


小時候老爸的工資是五十九塊九毛九,這個工資應該在那個年代屬於比較高的工資了,我們一家四口全都靠老爸一個人工資生活。

那時的日子過的簡單,但卻很快樂。冰棍只要幾分錢,肉好像是一塊多一公斤,住房都是單位分配的,水和電幾乎不要錢。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我們工資水平也提高了,現在夫妻兩口子兩個人工資加起來大都有七八千,甚至還有不少家庭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可依然是錢到用時方恨少。

生活不是簡單的算數題,每個人都在追逐更美好的生活。

從前的筒子樓、成排的平房在我們生活中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樓房,那些年我們要用肉票才能買的來的肉被餐桌上的雞鴨魚牛羊海鮮代替,二八槓自行車被小汽車代替了。

不得不說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加大了我們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從前簡單的快樂成為了過去。

在不斷追求中,有時會感覺到很累,在不經意間還會想起小時候那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


一抹繁華123


這個怎麼比較呢?咱不是城裡人,就不比較城裡,那咱們通過生活幾個方面來比較吧!

先說吃穿:

改革開放前農村能夠吃飽就不錯了,因為養的小孩多,對吧!就算養六個小孩吧!六個小孩加大人,大家能吃飽是非常稀奇的事情!

現在,假如你也有六個小孩,一個月七八千可以買多少糧食了?三四千斤沒有問題吧?兩個月的工資夠一年吃了吧!每週還能吃一次豬肉!

穿的,那時候的衣服,一般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一直穿到沒法洗了,還可以做鞋子!一個月工資給家裡製衣服差不多了!還不用老大老二換著穿!

然後說說出行吧

那時候出門只能靠走路!自行車在農村盛行也是八十年代後的事情!現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有汽車了,家裡窮的買個三輪車沒有問題吧,或者一個小孩配備一輛自行車也沒有問題!花四五千塊錢,足夠了吧!

是不是一年下來還能存個幾萬塊錢呢?當然,這是理論值,實際上一年到頭也就兩萬左右!因為其它地方會有支出,比如學費,醫療等等!

即便如此,現在養五六個孩子,夫妻七八千一個月也比以前好很多,很多!

為何現在養一個孩子比養六個還費勁兒呢?一個是精養,一個是餓不死就行的放養!成本都不是一個檔次!





房產老男孩


8o年代中期我兩口都在同一小工廠當普通工人,計件工作,兩人正常勤奮工作月就8O多塊,供一個二歲小孩,住房是公房,當時一般偏好點家庭該有的都有,沒吃糠野萊哈,直到孩子上幼兒園讀小學都過得去呀,沒有一分外債,還略有小存應急錢。現在能嗎?說啥都要憑良心!


白頭翁3534


我四十六歲,當時父母工資差不多六十左右,三個孩子,也是每月工資下來先買糧油,基本一個星期吃一次炒肉絲,其他時間素菜,有一次父親工資遲發,媽媽只有一元多菜錢,於是拿了十斤米,在糧油店門口,賣了(那時候米差不多1毛1左右一斤。)。然後三元不到的菜錢,吃了一個星期,終於等到父親郵寄的工資才接上。


雲且留步qh


房子、房子、房子!

我的工資也不多,每月除了房貸、停車、加油、水電燃、物業、孩子的學費等等吧……基本上就乾淨了,這裡面房和車是大頭。

我的工資並不多,但是如果我有一套不需要還貸的房子,我的壓力會小很多~更別說那些還在存首付的同志們了。

若干年前的時候,一來房子是沒有壓力的,沒有商品房啊,二來物資匱乏,一切都要憑票購買,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啊,所以基本生活保障肯定是有的啊。

我覺得這就是關鍵原因。

過去是有錢沒處花,房子不用買

現在……還有花不出去的錢?


貴州春黔社洪方舟


一個人的生活條件不是錢的多少來決定的,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四十年以前的收入為100元,現在如果增加到3000元,那麼你的生活可能根本就沒有改善,因為社會的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只根據貨幣收入來定貧富,那麼美國會有窮人嗎?其實美國窮人的日子比我國的不會好過多少。以前我國的脫貧只說貨幣收入不低於多少美元,現在則是“兩不愁,三保障”,兩者能相提並論嗎?香港的窮人住在狹小的空間裡,但他們的貨幣收入比大陸農村的貧困戶要多得多,他們真的很富裕嗎?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但仍然是有限制條件的。如果收入一般,而需要撫養的子女很多,或者還要負擔老人的生活和治病,日子不可能好過多少。如果因病沒有工作,靠低保生活,又要承擔鉅額醫療費,那麼日子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改善。如果收入不高,又要想買房,並因此揹負沉重的債務,那日子肯定會難過。如果收入一般,又要去學社會上的時興的新花樣,不管是投資也好,早教也好,如果背上一筆可觀的債務,日子就難過了。

所以我認為,日子好過難過還要看自己怎麼過。


血色舞臺


以前也就是七、八十年代,一家四、五口人,掙四、五十塊錢能養活一家人。那時的豬肉、牛羊肉才六、七角錢,大條帶魚才三角多。要說多富裕也不是,但是能夠吃飽穿暖,人們生活愉快,人人樂觀積極向上,沒有壓力,尤其物價一直平穩。現在,國家強大了,一家收六、七千反而不夠花了。因為錢已經貶值了。現在通貨澎漲、物價暴漲確實不夠花。


田園106341609


不要這樣昧著良心說話!以前,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一家人,生活條件是什麼樣的?沒有餓死而已。有的人家,沒有辦法,用細糧(白麵、大米。那是定量有比例)換取一點三倍到一點五倍的粗糧(玉米麵),為的是吃飽,幾乎沒有肉,才多數是大白菜之類的菜,甚至於是賣菜的老鄉丟棄的菜,更有的人十幾年沒有見過魚。穿的衣服,僅僅是保暖、遮體。現在的人怎麼生活的?如果現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吃喝用一樣,一個人的工資照樣可以養活一家子人!


zhangwanhe


六七十年代,工人的工資平均約40元,養個四五口人家沒問題,但是生活質量低下。

人均供應約28-30市斤糧,每人17.3市尺布票,肉票,菜票,等生活必需品都要票證,那個時代的工人只是吃飽不餓的水平。

那個時代的農民,勞動一年所得,也就是工人一個月的收入,而且佔全國90%以上的人口都是農民,有多數農民勞動一年,連全家口糧都買不會來,倒欠生產隊的錢。所以廣大的農民生活艱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你的問題建立在吃飽或者捱餓的生活質量上,來養一家人作為基礎。

而今生活豐富多彩,錦衣玉食,住高樓,高鐵,高速,私家車,與過去有著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