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脫貧攻堅】關嶺小盤江村:培育香菇採收忙

【脫貧攻堅】關嶺小盤江村:培育香菇採收忙

【脫貧攻堅】關嶺小盤江村:培育香菇採收忙

仲春之期,在其他地方或有春涼之感時,小盤江村已是豔陽高照,宛如夏季。“入春以後,小盤江村的氣溫就逐步升高,到盛夏時溫度將近40度。” 說起該村的高氣溫,村支書龐國鵬說到。

小盤江村位於關嶺自治縣崗烏鎮,全村共有319戶1369人,其中貧困戶171戶767人,屬於一類貧困村。長期以來,低海拔、長日照、高溫度讓該村的產業發展充滿侷限性,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助推脫貧攻堅,一直都是村支兩委所思考的問題。

2018年4月,小盤江村依託縣、鎮政府,成功引進貴州閩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該公司抱團發展食用菌產業,讓這小小香菇紮根北盤江河畔。

“與閩古農業公司的合作讓我們村的產業發展有了更多可行性,不僅為村合作社帶來了產業紅利,還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務工崗位。”龐國鵬向記者介紹到,村支兩委利用專項扶貧資金250萬元發展食用菌產業,其中150萬元用於產業基礎建設,建設2100平方米的生產大棚及4300平方米的種植大棚,100萬元用於購買菌棒原材料及發放務工工資,公司負責技術管理和市場銷售。“購買菌棒原材料和工人務工工資的費用先由我們墊付,公司產生利潤後償還這部分資金。同時,村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公司保證每生產一個菌棒,合作社就有0.7元的分紅。這樣的合作模式,極大地保障了產業發展的穩定性,食用菌大棚的實體產業永遠屬於村裡,還能保證每年都有定額分紅及大量務工需求。”

在龐國鵬的帶領下,記者走進食用菌基地,大棚裡適中的溫度能讓香菇很好的生長,幾乎每個菌棒上都長出細小的香菇,再過兩天,又到了採收時期。“從當年10月生產開始,12月進入出菇階段,將一直持續到次年6月份,平均每5天長菇一次。要想培育優質香菇,就要注重滅菌、接種、採菇三個階段,要想獲得最大的收益就要詳細掌握採菇的時間,一旦香菇長開後,就不值錢了。”在大棚裡,該公司負責人饒振輝身著工作服,仔細地查看著每一個棚裡的香菇生長情況。

饒振輝是福建人,在貴州從事食用菌產業10餘年,具有豐富的技術經驗與穩定的銷售市場。他告訴記者:“如今在貴州貨源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食用菌市場,為此我們來到關嶺小盤江村,與村裡抱團發展,在帶動當地收入的同時,也能為脫貧攻堅事業添磚加瓦。”據他介紹,食用菌基地有9個大棚,其中4個正在生產菌棒,5個已經進入採收階段,年產量能達到10萬斤優質香菇。每斤一級菇批發價為5元,片菇的批發價為0.8元至3元。

“在這裡務工離家近,能夠照顧孩子學習,每個月有2000餘元的收入,老闆人很好,中午都是在他家裡吃飯。”村民趙明豔一邊為菌棒注水,保證其溼度,一邊向記者介紹工作情況。

據瞭解,2018年該公司提供3000餘人次的務工崗位,發放務工工資27萬元;生產菌棒20萬根,村合作社獲得收益14萬元,村支兩委拿出5萬元進行全村覆蓋分紅,每戶貧困戶分紅240元,每戶一般戶贈送價值50元的大米一包,其餘9萬元作為產業發展資金。“今年也將保底生產20萬個菌棒,保障村合作社與群眾的收入收益。”饒振輝說道。

往期回顧

圍觀

【今日關注】曾永濤到鎮寧簡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堅決打好打贏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戰 為鎮寧如期實現脫貧摘帽作出貢獻

熱門

【安順要聞】平壩區舞蹈家協會成立

精選

【旅遊文化】平壩:萬畝櫻花帶動周邊旅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