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作者 | 格隆匯 特斯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的商業模式相當簡單易懂,賬期和現金流穩定,所以大部分時間只需要考慮一個問題:估值是高是低。另外鐵塔還有一個額外風險——股權結構,文章會具體分析。

2019H1 中國鐵塔營業收入379.80億元,同比增長7.5%。EBITDA達278.15億,上半年歸母淨利潤人民幣25.48億元,同比增長 110.6%;經營活動現金流人民幣207.98億元,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118.92億元。

細拆來看,中國鐵塔的業務種類如下: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2019H1營收分佈情況如下: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2019H1公司淨利潤增長較多,但無太多實際意義,公司的營收增速和現金流的變化比利潤要穩定的多。這期EBITDA利潤率變化較大主要是會計準則調整,按同口徑EBITDA利潤率是58%,同比增長5.3%。對於這種類公用事業公司來說,可以說表現不錯。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現在塔類業務還是絕對的核心板塊,所以還是主要看塔類業務邏輯。塔類業務商業模式本質是商業地產:鐵塔負責給運營商提供基站場地和運營維護,再簡單點說就是”提供杆塔+通電+維護”,至於誰到塔上掛東西都和他們無關,掛東西通了電就要收費,本質上就是包租公模式。

從國外的幾大電塔運營商(美國電塔,SBA通信,冠城國際)來看,一般鐵塔公司都是高負債率、高毛利、高經營性現金流入比率,同時現金流穩定,長期盈利能力很強,時間週期拉長了看都是大牛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這個行業商業模式的核心邏輯是:

1)運營商租約5-15年,業務長期可持續;

2)客戶現金流穩健,徵信一流;

3)基於以上兩個因素獲得低成本的融資;

4)不同電信運營商複用後持續提高毛利率和ROE;

5)初始投資成本很高,但一旦完成投資運營維護成本很低,後續運營毛利很高。

鐵塔滿足以上所有的特點,同時相對而言中國鐵塔的負債率也比較低,競爭力強(央企牌照),同時三大運營商賬期固定,公司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維持在60天左右,沒有任何壞賬風險。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的客戶主要就是三大運營商,所以其業務體量上限直接受限於三大運營商的資產開支情況,其業績也難大幅上漲或者大幅下跌,是一個極其穩定的REITS。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考慮到公司的股權結構要求和本身偏公共事業的性質,之後高分紅比率應該是標配。

1

鐵塔公司模式分析

鐵塔公司資本投入大,門檻高,容易產生規模效應。考慮到全美大大小小鐵塔公司超過100家,行業集中度CR3合計在80%左右,它們無法壟斷市場,更沒有剝奪運營商自己選擇站址和建設鐵塔的權力,長期走勢的確是相當優秀。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另外槓塔業務邊際效益明顯,共享比例提升將大幅提升公司利潤水平。因為每座通信鐵塔可以搭載 4-6 套通信設備,通過額外的加固,可以增加鐵塔搭載能力。而公司在現有站址上 增加新租戶,額外新增的成本較低,同時能大幅提升單塔收入。因此隨著單站址租戶數的提升,公司的利潤水平也將大幅提升。

對於中國鐵塔來說,其模式的收入主要來自租戶的租金,使用一個簡化的總量模型來計算:

總收入S=公司總站址數NT*單塔租戶數量NU*單塔單租戶平均租金R

而因為建設模式的特點,相對應的總成本與站址數量的相關性也很大。想要獲取更多的總收入,直觀來看主要有3種思路:擴大公司總的站址數,在相同的站址上增加新租戶,提高租戶的平均資金。

考慮增加收入的第1和第2個關鍵點,站址的擴大覆蓋需要資本支出,特別是地面宏站的建立,修建時間長,回本週期慢。鑑於此原因,中國鐵塔在修建站址的同時,更偏向於在相同的站址上增加新租戶,同時在成本端減緩新建塔增速,轉向直接改造現有的現有站址,更多使用“社會塔”,降低資本開資,即在收入端和成本端都實行公司提出的“共享”商業模式,而且事實上5G的站址數量只靠自建,推行的成本和速度都很難達到運營商的要求。

首先看收入端,在同一個站址上增加一個額外租戶僅需要對站址進行簡單改造,改造的資本支出遠低於自建站址,所以共享站址是中國鐵塔的重要盈利模式。2015到2019H1,中國鐵塔的站均租戶數由1.28提升至1.58,而且未來還有提升空間。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再看成本端,共享模式與中國鐵塔的運營戰略有極大關係,從站址的新建及改造中便能看出中國鐵塔近三年的運營狀況。2015-2017年,現有站址的改造從25.17萬個增加至35.70萬個,2018年第一季度改造數量也比去年同比增長11.6%。反觀建設及交付新站址數目,2015-2017年,先增後減,2018年一季度,同比下滑近50%。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實際上我們可以按不同情況的來計算公司單站址的理論收入,租戶每年總價包含每年基準價格、每年場地費包乾價格及每年電力引入費,同時考慮相關共享折扣。以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的定價案例來計算,基準價格為34455元,場地包乾和電力引入費用合計13205元。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我們可以考慮各種情況下的公司的理論單塔租金收入情況: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但是實際上半年度的數據來看,每站址平均年收入現在和上面的理論計算相差甚遠,還有提升空間。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再考慮增加收入的第3個關鍵點,即提高單塔租戶平均租金,這裡主要是指公司的長期的定價和溢價能力,但是中國鐵塔股權結構決定了這個路徑走不太通。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按現有的國際鐵塔巨頭的收費模式,鐵塔合約期內的租金是按每年通貨膨脹進行調整的,但是國內暫時很難做到,因為運營商近幾年“提速降費”成本壓力也很大。

事實上去年公司上市時,鐵塔和三大運營商簽訂《補充協議》,將塔類產品的基淮價格共享折扣分別由兩家共享優惠20%、三家共享優惠30%,調整為兩家共享優惠30%、三家共享優惠40%,錨定租戶額外享受5%共享優惠不變,議補充協議的期限為5年。同時自建地面塔的折舊年限由10年延長至20年。這個補充協議實際上是給了運營商減輕了成本壓力的,使用新的計算方式,公司2017年的收入從687億下降至646億。所以實際來看提高站址的共享率才是最可行的方式。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這也是中國鐵塔的一個潛在風險點,中國鐵塔定價權在大三股東手上,但是從股權激勵的情況來看,這次調整收入規則之後,定價規則短期之內應該不會再有大調整。

2

估值與投資機會

鐵塔公司的折舊費很高,過高的非現金支出造成賬面利潤較低,不適合用PE估值。以美國同業公司的2019年8月6日的估值數據為例,PE(TTM)從65.3到213.7波動很大。從實際的業務模式來看,公司使用PB、PCF和EV/EBITDA估值可能更適合些。PB估值一般也要考慮到公司ROE,但是中國鐵塔的淨利潤率還不穩定,對於ROE可能影響較大,所以暫時使用PCF和EV/EBITDA估值方法。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可以看到三家美國鐵塔公司PCF近兩年穩定在21左右,EV/EBITDA倍數在23倍左右。參考PEG的概念,使用PCF估值時參考預計的現金流量增速。以美國鐵塔為例,美國鐵塔2012年-2018年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速均值維持在17%左右,和自身的平均21倍的PCF維持了較穩定比率關係;EV/EBITDA也同樣如此。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亞洲市場鐵塔公司估值較低,以Bharti Infratel為例,83.40億美元市值,2018A-2020E的EV/EBITDA分別為8.7,9.5,9.0,市盈率分別為23.3/23.4/21,估值水平整體比美國低一半以上,按亞洲估值標準來看,平均EV/EBITDA平均在10.5左右。

通過模型測算,2019H1經營性現金流為207.98億,預計全年420億,EBITDA為278.15億元,全年預計為458億。


中國鐵塔:股東既客戶的商業模式,機會和風險在哪裡?


預計公司全年經營性現金流增速在7-8%之間,EBITDA增速接下兩年維持在8-10%,以10.5的中樞EV/EBITDA來算,減去淨負債1551億,加上現金27億+預期半年度現金流入210億,預計2019底企業價值為3891億港元,預期EPS為2.21,比現價高13%。

因為鐵塔業績極其穩定,難有大的跌幅,但上漲空間則需要看港股整體市場和科技板塊的表現,預計相對於整個5G板塊,並不會有超額收益。對於追求穩定性的資金可以考慮,但對業績波動性和資金體量沒有要求的投資者,可以優先考慮其他5G板塊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