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書戀六年,他毀婚約娶病妻,結婚一月剩他一人,餘生再娶已無愛情

他是民國時期著名詩人,一代革命志士;他是無產階級文學的拓荒者,老一輩革命家胡耀邦、陶鑄等人都是看他的書才走上的革命道路;他自號“俠生”,勵志“ 將來一定做個俠客殺盡貪官汙吏”;他是“太陽社”的創始人之一,中國革命文學的開山祖——蔣光慈。

綜觀蔣光慈的革命事業,雖算不上順風順水,但也勉強稱得上是事業有成,他的詩集《新夢》發表後,劇作家錢杏村就曾對此評價道:“中國最先的一部革命詩集”。但事業有成的他,情場就不得意了,三次婚姻三任妻子三段情,情路一片坎坷。

書戀六年,他毀婚約娶病妻,結婚一月剩他一人,餘生再娶已無愛情

圖 | 蔣光慈

迫於權勢訂婚

說起蔣光慈的第一段婚姻,兩人都可以說是情不願意不合。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王書英,兩人打小就認識,王書英比蔣光慈大三歲,俗話說得好,女大三,抱金磚,就算蔣光慈不想抱這“金磚”,王家也想自願給。王書英的父親可是大財主,他瞧著蔣光慈才貌雙全,就覺得他日後必定前途光明,自家女兒非此才子不可。於是乎,王書英的父親就主動去蔣家給他們倆定了一樁親,蔣家不同意也不成,他那背景地位,豈能拒婚?

可對蔣光慈來說,他對王書英只有一種哥哥對妹妹的情感,雖說王書英比他大,但他自幼就把她當親妹妹。而且,在蔣光慈心裡,他未來伴侶絕對不可能是王書英這種傳統女子,就算不是個傾國傾城的才女,起碼也得是個滿懷革命信念的人,再不濟,也得是一個能與他共赴革命前線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樁定親,蔣光慈讀書的時候就沒怎麼回過家,為了躲避婚約,他寧願逃離家鄉。

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蔣光慈後來遇到了一生摯愛宋若瑜,在商討成婚時被丈母孃給反對了,其中反對理由之一就是他這樁陳年婚約,他不處理好,就別想著能娶宋若瑜。比起王書英,宋若瑜漂亮時尚,思想先進,心懷革命信念,兩人共同話題很多。為了能儘快娶到宋若瑜,蔣光慈直接回鄉回絕了與王書英的婚事,雖是未婚妻,但還沒有過門就不算蔣家兒媳。蔣家只好把王書英當成了蔣家女兒,蔣光慈也把她當成親妹妹,將她另嫁給了本鄉的其他人家,順帶還賠了許多嫁妝,蔣光慈也以哥哥身份送了500銀元給王書英作陪嫁。其實這樣的結局,對於舊女性王書英來說,也算是找到了一個歸宿,非要跟著蔣光慈,強扭的瓜也不會甜。

書戀六年,他毀婚約娶病妻,結婚一月剩他一人,餘生再娶已無愛情

一生摯愛宋若瑜

蔣光慈的第二任結婚對象是宋若瑜,這也是他的一生摯愛。宋若瑜於1903年5月27日出生在河南汝縣的一個小農村,自幼家境貧寒,小小年紀就隨父母四處流浪,本來兄弟姐妹九人,淪落到最後也只剩下她這顆“獨苗”。父母為讓宋若瑜能出人頭地,更是在她身上投入了不少錢,可以說是辛苦拉扯她長大讀書。宋若瑜也未曾給父母丟臉,1919年,宋若瑜參加以省立二中學生曹靖華為核心的青年學會,成為該會的唯一女性,該會會刊即是《青年》。

《青年》是蔣光慈和宋若瑜出人頭地的一個平臺,也是兩人初相識結緣的一個橋樑。蔣光慈在同學的介紹下了解到青年學會,並積極為《青年》寫稿,順勢就成為了該會外省籍的會員。宋若瑜身為學會成員,也有幸拜讀了蔣光慈發表在《青年》的文章,這一讀吧,她的心就淪陷在蔣光慈的文字下了。1920年初夏,宋若瑜主動向蔣光慈發出了第一封信,兩人開始了漫漫六年的書信交往,那一年,蔣光慈19歲,宋若瑜17歲。

書戀六年,他毀婚約娶病妻,結婚一月剩他一人,餘生再娶已無愛情

蔣光慈和宋若瑜書信來往僅一年,兩人就開始交往了,但都沒有見過面,交往前也沒有互換過照片,光靠紙上字眼,就確定了戀愛關係,後隨著戀愛的日子越來越長,再加上宋若瑜因為對婚姻存有恐懼之心,就單方面斷了與蔣光慈的聯繫,蔣光慈不甘放棄這段戀情,好說歹說才把宋若瑜給勸回正軌,勸著勸著也把結婚事項給商量進去了,商量著商量著,順帶把照片也給要了,繼而連見面的事都給定下了,在蔣光慈的“巧舌”勸服下,宋若瑜赴京專門見他。

從剛開始交往到後來的現實見面,過程都是極其順利的,可偏偏半路殺出了一個程咬金——宋若瑜的母親,她老人家不同意這樁婚事,她覺得蔣光慈是個不靠譜的人,明明還有婚約在身,又不解決,而且兩人還是因書信才結的緣,這戀情不太可靠,再說了,兩人才第一次見面就開始談婚論嫁,這趕鴨子上架的行為不可取。

因此,宋母直接將宋若瑜帶回老家,讓蔣光慈處理完自個的事再來談這婚事。宋若瑜本來就有病在身,當初因生活清貧,學業繁忙,她就染上了肺病。現在和蔣光慈不僅異地相隔,戀情又被阻,加之謠言四起她只能離鄉赴南京求學,種種壓力壓在宋若瑜身上,她身體更是吃不消,最後舊病復發。蔣光慈瞭解到宋若瑜一病不起後,趕緊前往去探視,還極力勸說宋若瑜退學去上海,由他照顧,宋母看蔣光慈這一片誠心,也就被他打動了,這才同意了兩人的婚事。

然而,婚後不過僅僅一個月,宋若瑜便與世長辭,於1926年11月6日逝世,年僅23歲,蔣光慈的第二段婚姻因此結束。

書戀六年,他毀婚約娶病妻,結婚一月剩他一人,餘生再娶已無愛情

心繫摯愛迎娶她人

宋若瑜逝世後兩年,蔣光慈也被診斷染上了肺結核,這真是順應了他當初對宋母所說的話——“夫妻本是一體,能“同病”也是一種幸福”。

而且宋若瑜過世後,蔣光慈心中仍舊牽掛著她,但他自己也確實耐不住一個人生活的寂寞,他也想有個伴侶能陪著他,照顧他。於是,在1930年,蔣光慈經戲劇家田漢介紹,他和小他近10歲的南國劇社演員吳似鴻相識,並且很快與她同居。

吳似鴻這個人,出身貧寒,性格直率,為人矜持,容貌雖比不上宋若瑜,但也算是小家碧玉之人,而且她也是一個思想先進的新時代女性,曾擔任過紹興女師自治會會長和紹興婦女協進會會長。當時蔣光慈娶她只是奔著有個人照顧而已,兩人婚姻生活簡單和睦。對於蔣光慈來說,他只是把對宋若瑜的懷念轉移到了吳似鴻身上而已,他們兩人的生活完全就是一個“相敬如賓”,吳似鴻曾對蔣光慈說:“我要讀書!”,蔣光慈就直白告訴她:“不會妨礙你讀書。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寫我的小說,你讀你的書,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

可對吳似鴻來說,她對這位學者,是發自內心的愛慕,也正是因為她愛蔣光慈,所以對於蔣光慈保留宋若瑜衣飾等遺物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但日子久了之後,這種容忍態度就變成了矛盾的導火線,晚年時期,這兩人矛盾四起。

1931年4月,蔣光慈肺病日漸嚴重,甚至還被查出患有腸結核,兩種病在當時那條件下,都是一種絕症。1931年7月,蔣光慈熬不住病痛,在吳似鴻的勸說下,終於借錢住院。可接受治療僅僅一個多月,他就逝世了,於1931年8月31日凌晨,蔣光慈這位革命文學家悄然離世,享年僅30歲。

書戀六年,他毀婚約娶病妻,結婚一月剩他一人,餘生再娶已無愛情

綜合蔣光慈的三段戀情,他最愛也只愛宋若瑜,在宋若瑜逝世後幾年間,他一直都在思念她,他先是把兩人書信來往的那幾十封信一字不易印成《紀念碑》出版發行,後又在宋若瑜的二週年忌日那天,發佈他的著作《牯嶺遺恨》,其中有一句話便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雲霧迷朦的廬山高峰,有一座靜寂的孤墳, 那裡永遠地躺著我的她——我的不幸的早死的愛人。”由此可見,蔣光慈對宋若瑜的情,不僅真摯而且難得!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