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從農民到畫家,她用了20年

從農民到畫家,她用了20年

沒有男畫家,也沒有女畫家,只有好畫家。

——陳丹青

從農民到畫家

畫畫之前,她在山東菏澤鉅野縣幹了十幾年的農活,從沒有摸過畫筆。她回憶起自己剛開始畫畫的日子:“當時,的確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可我覺得,咱們農民為什麼不能有另一種活法呢?”

从农民到画家,她用了20年

藝術家徐鳳秋

她叫徐鳳秋,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菏澤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魯西書畫院院長(山東省文化廳批准設立),山東菏澤牡丹畫院副院長,中國婦女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山東婦女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菏澤市第十九屆人大代表,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百名創業之星,工筆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艱辛的蛻變之路

上世紀90年代,徐鳳秋的丈夫為賺錢養家遠赴上海工作,但微薄的工資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1994年,迫於生計,有著瓷磚繪畫功底的徐鳳秋便進了當時縣城一家韓資公司學繪畫。那時兒子才6歲,正需要家長陪伴,而婆婆也認為徐鳳秋應該安安分分地在家種地、照顧孩子。頂著壓力,徐鳳秋毅然堅決地邁出了家門。

从农民到画家,她用了20年

徐鳳秋《一鷺高升》2018年 1036×657cm

在那家公司學習期間,兒子一直是徐鳳秋最大的牽掛。每週回家一次,那一兩天的時間便是母子最幸福的時刻。有一次,孩子整整跟了兩個莊,有六七里路遠。”回想起那段“棄子”學藝的經歷,徐鳳秋的眼中流下了淚水。

从农民到画家,她用了20年

徐鳳秋《觀音圖》2018年 67.9×137.2cm

一年之後,徐鳳秋學有所成留在了公司工作,並且一個月還能拿到150元的工資。100元給婆婆,50元留著自己當伙食費,這就是徐鳳秋那段時間最大的幸福。從此,她的藝術之路便再也沒有停止。

藝術之花結出碩果

通過艱辛求學,她的作品,注重傳統功力與寫意繪畫相結合,強化形神兼備,意態、意趣的追求,逐漸形成獨特的清新恬雅、意趣雋永之風,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徐鳳秋的工筆水月觀音嫻靜婉約,生動傳神,倚坐於枝蔓之端,十分獨特,筆法流程細膩,形神兼備。《祥荷》中的荷花,設色清新雅緻,雖然取景藕塘一隅,但卻給大家帶來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作品《一鷺高升》,筆法造型極為準確,擺脫了前人繁細的表現手法,刪繁就簡,形神兼備。

从农民到画家,她用了20年

徐鳳秋 《祥荷》2018年 65.7×66.5cm

《神采奕奕》圖,恰逢中國女性節日,畫家筆下的雉雞色彩豔麗,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雉雞紋樣是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的神鳥,一對生機勃勃的雉雞徜徉與芭蕉葉下,也寓意,生活安康、事業風順。

从农民到画家,她用了20年

徐鳳秋 《神采奕奕》2018年 69.6×122.5cm

同樣迎合節日氛圍的一件作品《佳偶圖》,天鵝的優雅生而有之,荷塘蓮藕之中成雙成對,彼此珍惜,整幅作品就如同優雅的女人,具有極致的高貴,讓你在陽光下,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慢慢地回味。

从农民到画家,她用了20年

徐鳳秋 《佳偶圖》 2014年 65.4×130.5cm

三月女神節,

雅昌交藝特別推出了

女性藝術家徐鳳秋的作品專場

以致敬所有女性朋友。

想看到更多徐鳳秋的作品?

長按識別二維碼,《藝術格調 現在就要》!

注:鑑證備案專場是由雅昌藝術網和中國版權協會藝術品版權工作委員共同發起,為收藏者提供“護身符”。來源清晰交易有保障,在原作者直接配合下,鎖定原創作品,避免贗品擾亂市場,並防止藏品在收藏、展覽、運輸過程的糾紛,並可記錄其交易記錄,為以後重新進入交易市場進行特徵對比認證。

別忘了

藝術原作等你來尋

近期熱文鏈接

逛古玩圈多為老人,這市場還有指望嗎

文物流失海外最嚴重的時期,並非民國

海外迴流已是常態,民藏信心快動搖了

元青花之謎,專家也在以訛傳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