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張維為:中國人為什麼一出國就愛國?5年後,我又對比了上海和紐約、巴黎、倫敦……

張維為:中國人為什麼一出國就愛國?5年後,我又對比了上海和紐約、巴黎、倫敦……

張維為:中國人為什麼一出國就愛國?5年後,我又對比了上海和紐約、巴黎、倫敦……

庫叔曾刊發過張維為的演講《中國人為何一出國就愛國?》,5年後的現在,張維為又對此話題進行了更微觀的詮釋。


今天,庫叔分享這篇新文章,以饗讀者。


文後,庫叔也附上了5年前的演講,供庫友們參考。

演講者 | 張維為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ID:guanchacn)摘編自東方衛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原文首發於2019年1月16日,標題為《張維為:有人讓我勸中國人不要移民,當時我這樣說》,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張維為:

2014年,我有一個演講被做成了視頻,標題叫“中國人,你要自信”,影響比較大,到今天網上的點擊量有數億了。

我當時講了一個故事,一次,我在上海一個大學裡做演講。講完之後互動,有人提了個問題,說張老師啊,你的演講給人感覺好像中國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但是現在很多人要移民,你能不能勸他們不要移民,留在中國。下面一些聽眾也笑了,覺得這是很刁鑽的問題。我說你這個問題問的好,而且問對人了,我認識的海外華人移民太多了,我說我不做這樣的傻事情,我鼓勵他移民。

我做過小小的研究,中國人出國之後,一出國,就愛國,這個概率最保守的估計70%。

如果你想移民紐約,我給你支個招,因為我對紐約非常熟悉,可能不亞於上海。你可以從上海的浦東機場或者虹橋機場出發,然後降到紐約任何一個機場,現在跟上海聯繫比較多的是紐瓦克機場,你先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從第一世界的飛機場到第三世界的飛機場。

美國的基礎設施絕大部分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的,怎麼和中國比?我還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但是一個真的故事。如果你有膽量的話,你嘗試一下,看看你敢不敢在紐瓦克這個鎮住一夜,嘗試一下你晚上敢不敢出去,我住過,確實是很害怕。我有個朋友在紐瓦克醫學院做過博士後,我問他的,你這醫學院到底質量怎麼樣?他說不錯的。我說你哪個專業最好?他說槍傷科。

你只要對美國這個國家有點常識性的瞭解,就知道,這個國家是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如果你不幸地墜入美國的第三世界,那對不起,你的命運很可能是非常悽慘的。

如果你像我們很多留學生那樣通過自己努力進入美國的第二世界,成為一箇中產階級,你可以問問他們,過去二十多年,你的實際收入有沒有增加,你買了房子,你的房子有沒有增值,你對未來在美國的退休生活有沒有信心。

我不是說美國什麼都不好,美國有些方面是不錯的但許多公知今天還來虛構一個無比美好的美國忽悠國人,那是要笑掉大牙的。當時公知忽悠中國社會太厲害了,所以這個視頻某種意義上起到了增加民族自信,平視美國的作用,我們既要看到美國的長處,也要看到他的短處。

如果今天還要讓我再做一個類似主題的演講,我可能會說,一出國,就愛國,這個比例應該比5年前更高了,至少80%,因為我們許多90後、95後都加入了出國看一看的大軍。

90後、95後大概是中國最自信的一代,他們沒有貧窮中國的記憶。他們還是手機的一代,他們一出國,會發現,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個國家做到了:一部手機全部搞定。

他們今天抵達美國,會發現美國是個“五沒有”的國家,沒有高鐵,沒有微信、沒有支付寶、沒有共享單車、沒有安全感,而這一切在中國都是標配了,背後就是中國全方位的迅速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

這使我想起了4年前,上海一個研究機構請我做一個講座,他們正在做一個上海國際大都市文化建設的長期規劃,知道我走過世界100多個國家,想聽聽我的意見。我很樂意,然後我就說,能不能讓我看一些其他學者的這方面已經做的研究,我看了兩份材料。但看了之後我總的感覺是,我們可能過分謙虛了,因為我看到的研究材料,都是說我們跟紐約的差距有多少,跟倫敦差距有多少,跟巴黎差距有多少。我自己在這三個國際大都市都生活過,感覺不完全是這樣的。

上海很多地方其實已經比人家做得好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更加實事求是一點呢?這樣你可以更客觀地看待你的競爭對手,看到人家的長處,也看到我們的長處,所以我就提了個建議,我說能不能以我個人為例,我在國外長期生活,最懷念上海什麼?這些懷念的東西可能就是上海的比較優勢。這個比較優勢非常重要。

我覺得你一個城市文化建設規劃,實際上首先要考慮這個地方、地區人民本身的文化偏好。畢竟我們城市的未來首先是要讓本地的百姓,讓中國的百姓感到高興和幸福。所以我進行了一些橫向比較,這裡我可以與大家分享一部分。

當然,這裡我只用上海作為一個例子給大家提供一種思路,大家也可以用成都,用南京,用自己的家鄉,來進行對比。我只是提供一種思路,就是用中國人的眼光和視角來看這個世界,特別是看西方世界,從而獲得更多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先談硬件,上海全面領先紐約、巴黎、倫敦。機場、碼頭、地鐵、高鐵,商業設施等都是如此。

在軟件的關鍵指標方面,上海全面超越紐約,與巴黎倫敦也有的一比。上海的家庭淨資產中位水平、人均壽命、嬰兒死亡率等都比紐約好,其中人均壽命比紐約高四歲。這些指標與巴黎和倫敦比,多數也不相上下,社會治安比他們都好。然後我又比較了其他幾個方面,幾乎都涉及一個國家的文化偏好。

首先是餐飲文化。我說一出國,就愛國,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人的味蕾實在是太發達、太豐富了,多數國人到國外一下就感覺到這個差異,國外的吃怎麼能和中國比,落後至少一千年吧。我們這麼多留學生一出國,就開始懷念自己大學的食堂,本來在國內念大學的時候他對食堂說三道四,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出國之後在想“哇,什麼時候能夠這樣吃一頓”。

我把中國稱為文明型國家,或者叫百國之和的國家,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光是主要菜系就有八個,其他地方菜系更是數不勝數。我在歐洲長期生活過,歐洲最好的菜系是法國菜系,但中國八大菜系中拿出任何一個菜系,可能都比它豐富多彩。因為法國菜是法蘭西民族一個民族的菜系,而中國是個“百國之和”的國家,它的菜系都是歷史上許多菜系混合而來,這種豐富性、多樣性、精彩性,一般文化沒有的。

跨國城市比較有一個指標是人均餐館的數目,人均餐館數目越多,這個城市的餐飲指數就越高。但我說光這樣比是不行的,應該加入中國人的文化偏好,比方說,不能光是比較餐館的數目,還要比類型,因為中國人不習慣天天吃熱狗、漢堡、麥當勞,中國食不厭精者比較多,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所以要比較餐館種類的豐富性,這個維度對於中國人來說,太重要了。

另外,中國人親朋好友聚餐,喜歡有個單間,在中國,餐館設單間是普遍的做法,稍微好一點的餐館都有單間,但國外設單間的餐館非常之少,大家都坐在大堂裡就餐,大概中國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說,如果我們比較城市的餐飲水平,把餐餚的豐富性和餐館的單間數也放進去,餐飲指數就能夠反映中國人的文化偏好了,也更加實事求是了。

換言之,我只是用餐飲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進行任何比較,在標準設計上,要儘可能考慮一個民族的文化偏好才有意義。我們自己制定城市規劃的時候,更要全面反映一個地方的文化偏好,要以人民喜歡不喜歡,滿意不滿意為標準。

二是家庭文化,中國人為家庭所做的付出遠遠超過西方人。

我幾年前曾參加過一個座談會,討論中國電影如何走出去。當時有一個從事電影國際傳播工作的官員說,中國電影走不出去,為什麼?因為老外想看的中國電影就是功夫片、武打片,其他片子他沒有興趣,我說不可能啊!我記得二十年前我在紐約就看過一個電影,叫《喜福會》。

它講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三個母親跟她們的女兒講自己年輕時候的往事,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往事,女兒聽得入神,然後每天都講這個故事,電影內容就這樣展開了。我邊上的美國老太太看了以後流淚,她說這種場景在美國早就見不到了。背後就是西方社會,特別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它的社會結構,如果用中國人的標準看,已經屬於社會解體的結構。

我以2014年的數據為例,美國的家庭結構中,傳統家庭只佔整個家庭總數的19%,所謂傳統家庭是父母+孩子。其他80%左右叫非傳統家庭,包括不結婚同居的,沒有孩子的,同性戀的,還有大孩子生小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家庭,有研究認為這種大孩子生小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家庭,缺少父愛,是美國犯罪率高的一個原因。而在中國,傳統家庭還是主流。我們把中國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拍成好的影視作品可以打動好多老外。

三是市井文化,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

中國人想把每天平平常常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在上海叫弄堂文化,北京叫衚衕文化,

下棋的,打牌的,泡茶的,練太極拳的,早鍛鍊,晚上跳廣場舞的等等,這種生機勃勃的市井生活,你在國外是看不到的。比方說,你就把中國的廣場舞拍攝出來,一定會觸動、感動很多老外,我碰到多少老外看到我們婦女跳廣場舞就激動啊,說五十來歲,已經退休了,在國外你得幹到六七十歲啊。

很多婦女在家中還掌握著財權,對不對?“大媽”這個詞現在已經進入英文的金融詞彙了。為什麼呢?就是前兩年華爾街認為黃金要跌,中國大媽說不會,她們認為黃金要漲,一起買黃金,黃金就漲了,大媽這個詞就進入國際金融詞彙。背後實際上是中國的婦女解放程度,世界上少有的。

四是商業文化。

上海的商業便利大概是世界最發達的,市區步行5分鐘就有24小時的便利店,現在還有淘寶京東等網購。中國今天每天的快遞包裹超過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快遞包裹的總和。這是一場線上線下的消費革命。

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歐洲多數商店週末要麼關門,要麼縮短營業時間,中國人覺得很不習慣,中國人覺得商店就應該開,每天都開,至少開到晚上10點鐘。網購更是希望明天就送達,這個在全世界都是奢侈,在歐洲送貨是論周算的,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三個星期。週末不送,節假日不送,而且費用很貴。

如果你要加快速度,還要增加費用,一般是加倍。中國多少剁手黨每天都要下單,可能一週下的單比老外一年下的都多。你碰到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你可以以年為單位來問他們,你去年網購了幾次,他會告訴你,3次,5次,多數可能不超過10次。這樣的問題在中國怎麼能以年為單位來問,以周為單位可能還可以,對剁手黨,要以天甚至小時為單位來問他們的。

五是與網購有關的一個大背景,就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

在移動互聯網方面,中國領先全球,不是一般的領先,是甩人家幾條街呢。一個手機全部搞定,訂機票酒店也好,聊天也好,玩遊戲也好,公司的業務也好,付款也好,各種各樣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非常方便。這麼多功能都整合在微信平臺上,世界上其他國家還做不到。

中國今天的手機支付已經是美國的70倍。90後一出國就愛國,與手機文化有關。一出國,你在中國可以享受到的手機便利大大減少。一位臺灣朋友習慣了大陸的手機便利,說回到臺灣好像回到了原始社會。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其實也與中國文化有關,這個題目以後可以專門做一個講座。今天可以簡單說一下。一個是中國人本來就有很強的圈子文化,我講這個概念沒有貶義,而是客觀的,中國人可以隨時隨地拉一個群,拉幾個群,西方文化會認為你拉群,要徵得他的同意,否則就屬於侵犯他個人的隱私權。中國文化在這一類問題上開放的多。

另外就是中國人的文字。中國的文字比其他國家的文字更為凝練、更為緊湊,小小的手機頻幕,中文能夠處理的信息要遠遠多於西方文字。

最後,我還要提一下紅色文化。

這個也非常重要,因為我老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仗打出來的,所以紅色文化是很重要的文化傳統。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一位臺灣資深學者,他研究國共關係,研究為什麼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他跟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搞清楚了,國共最大的差別是你們共產黨有紅歌。他說我們沒有,他說國民黨的歌都是軟不拉嘰的,國民黨黨歌也不提神,“中華民國”國歌也是軟不拉嘰的,他說跟你們的《義勇軍進行曲》沒法比。

张维为:中国人为什么一出国就爱国?5年后,我又对比了上海和纽约、巴黎、伦敦……

現代社會里,精神低迷的人比較多,我在國外教書的時候,有的外國學生會告訴我,他有時要靠吃藥來提升精神。我心裡想,這樣的人要是安排到中國,和大家一起唱唱紅歌,也許就治好了。喜歡唱紅歌的人不大會精神低迷,那些歌曲曾激勵過整個民族去抗爭。紅歌背後是一個民族的陽剛之氣。

我自己研究中國發展模式,有人問我這個中國模式能不能照搬,我說很難,也沒有必要,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仗打出來的,我們有獨立的國防體系,獨立的科技體系,獨立的政治體系,我們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可以對美國說NO的國家。這個非常重要。

走遍全世界,我接觸過各種文化,也尊重各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認為不同文化之間應該互相借鑑,互相學習。但中國人有幾個文化特質與其他民族是明顯不一樣的。

一是中國人的勤勞。

到哪裡中國人就是最勤勞的,我們為什麼現代化發展進程這麼快,中國人比人家勤勞。只有中國有這麼勤勞的農民工,這麼勤勞的快遞小哥,換一個國家,你給他錢,他都不幹的。

二是向上。

不管到哪裡,中國人總想著改變自己的命運,很多民族沒有這個特質,中國的崛起也離不開中國人的這種特質。

三是總體的平和。

我老講這個話,比方說今天晚上突然停電了,紐約也停電了,巴黎也停電了,上海也停電了,沒有任何警察干預,治安情況一定是上海最好,紐約最差,巴黎其次,這就是文化。中國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國家,可能都不用加之一。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在美國你可以吃完飯散散步?怎麼個散步法?飯後散步在美國多數城市都是奢侈。比方說,紐約市除了一些重兵保護的旅遊區,比如時代廣場等,其他地方你是不能隨便散步的。

巴黎是個好城市,但現在治安非常差,當地華人說現在就兩種華人,一種是被搶劫過的,一種是將要被搶劫的。

紐約市長2018年10月說過,過去25年紐約第一次實現了連續一個長週末從週五到週日沒有槍擊案,到第四天又有了。這種安全感,不僅僅有我們人民警察的功勞,不僅僅是高科技的功勞,而是文化上,我們這個民族崇尚和平,不崇尚暴力。

在中國,你可以開車開到任何一個村莊,你感覺是安全的,你可以和當地老百姓交流,你可以買當地土特產,這在全世界幾乎都是奢侈。安全與和平像空氣一樣,你生活在中間感覺不出來,但一旦出國,你就開始感覺到了,良好的秩序,社會的安寧是多麼一種奢侈。總之,你在這個世界上走的地方越多,你就會越熱愛這個國家,享受這個國家的文化。好,今天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拓展閱讀

張維為:中國人為何一出國就愛國?

文 | 張維為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ID:guanchacn),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我們一些公共知識分子把美國吹得天花亂墜,忽悠中國老百姓。但只要對美國真實狀況稍微瞭解一點的人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由“三個世界”組成的國家。如果你不幸地墜入美國的第三世界,那你的命運恐怕比在許多非洲國家好不了多少:吸毒、搶劫、街頭火併等可能與你須臾不離,你的最大感受恐怕是失望和恐懼。

如果你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像不少中國留學生那樣,進入了美國的普通中產階級,但從過去20來年的情況看,情形也不妙,你不妨問一下自己:這些年來,你的實際收入增加了嗎?你擁有的資產增值了嗎?你對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有信心嗎?恐怕給否定回答的將不是少數,說不定你還會像許多美國人一樣,質疑“美國夢”風光不再的原因,甚至同情“佔領華爾街”運動。當然,如果你通過自己的努力,闖進了美國的第一世界,我也祝賀你,不過這種成功的概率比你在中國成功的概率可能要低很多。

其實,過去30來年,世界已經發生了鉅變:假如你生活在中國,你的財富可能已經增加三五倍了;假如你移民去了美國,你的收入可能走了下坡路,你的財富也可能因為趕上了金融危機而縮水四分之一,今天要衣錦還鄉都不容易了。錯過了中國迅速崛起的偉大時代和機遇,又趕上了西方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至今都是許多海外華人的心頭之痛,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呀!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在以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勢頭和規模崛起,多數人的財富在迅速增長,當然這個過程也帶來了許多問題,而美國確實在走下坡路,過去的 20來年裡,多數人的財富沒有增加,而是減少。美國是否可能扭轉其總體的頹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是否能夠推動實質性的改革。世界在鉅變,中國進步快,美國退步也快,一進一退,雙方的差距就縮小了,不少領域雙方的情況已開始逆轉。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的提高,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趕上,甚至超越西方。

我在西方生活了20多年,去過無數次美國,走訪了所有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在國人的印象中,西方成了“發達國家”的同義詞,但我在西方國家走得越多,我就越感到西方國家內部差異巨大,“發達國家不發達”的情況比比皆是,發達國家內部的“第三世界化”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在《中國震撼》一書中,我曾引用過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 2008年訪問上海、北京、大連後的感嘆:“相比之下,紐約更像第三世界”,這種感受是真實的。美國所有的大城市內部都有龐大的第三世界街區,外人一般不敢涉足。法國大中城市的城郊接合部、馬賽市的大片城區、意大利從那不勒斯開始的南部多數地方等等,都給人一種第三世界的感覺。最近幾年,美國自然災害比往年多,由於基礎設施嚴重失修,許多地方出現“逢災必停電”的狀況,成百上千萬戶的居民深受其害。美國前能源部長比爾·理查德森(Bill Richardson)驚呼“美國的電力系統還停留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水平,近十年來鮮有進步,各地電網各自為政導致了效率低下、抗災能力差”,他說“中國是美國學習的榜樣”,希望美國能像中國一樣大規模地投資改造自己的各種基礎設施。

西方世界的“第三世界化”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法國 2003年一場熱浪襲來就導致 1萬多老人非正常死亡每個新年之夜法國都有上千輛汽車被無業人員燒燬首都巴黎的治安也每況愈下,這些年當地華人甚至說:“巴黎只有兩種華人:一種是已經被搶過的,一種是將要被搶的”;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南部,美國政府的救災毫無章法,新奧爾良市頃刻成了犯罪和死亡之都意大利南部最大城市那不勒斯多年來垃圾滿城,臭氣熏天,政客們連如何處理城市垃圾都達不成共識。意大利一位前領導人曾親口對我說:“我向中國總理建議過,由中國公司出資來收購意大利航空公司和羅馬機場,讓中國人來管。”我自己也對希臘學者說過,希臘政府的治理水準確實不高,如果從中國派個團隊,可以治理得更好。

今天國內一些人還天天在貶低自己的國家,開口閉口西方如何,對於真正瞭解西方的人,著實有點貽笑大方。其實西方也好,中國也好,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今天的中國人對西方既不要仰視,也不要俯視,而是要平視,唯有平視才能把自己和對方都看得比較清楚、比較準確,才不會被別人隨便忽悠。

國內流傳了一種說法:西方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國是“好髒好亂好熱鬧”,其實這隻說對了一半,因為多數中國人的確害怕寂寞,喜歡熱鬧,所以即使有“好山好水”,時間長了也寂寞難耐。但這個說法只是看到了西方“好山好水”的一面,沒有看到西方“好髒好亂”的一面。我講的西方內部的“第三世界化”,其主要特徵就是髒、亂、差,還要加上吸毒氾濫與各種犯罪情況頻發。同樣,中國確實有“好髒好亂”的一面,但中國壯麗秀美的大好河山還在,“好山好水”的地方也非常之多。儘管中國也像西方歷史上一樣,為自己的工業化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但中國模式總體上的糾錯能力比西方模式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可能引領世界的新能源革命,最終實現“天人合一”的可持續發展。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由過去解決溫飽的“雪中送炭”階段進入了全面實現小康的“錦上添花”階段。通過不斷努力,中國“好髒好亂好熱鬧”一定會轉變為“好山好水好精彩”,古人說的由“亂”到“治”也包含了這層道理。

還是回到移民的話題吧。隨著中國的崛起,移民問題將越來越去政治化,變成錢鍾書所說的“圍城”現象,即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換一種方式生活早已是全球化後的一種普遍現象,不必做過多的政治解讀。此外,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任何一個謠言都可能忽悠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人,一個“去伊拉克可以發財”的謠言,大概可以讓 10萬人上當,一個“去阿富汗可以發財”的謠言,大概可以再忽悠 10萬人。這些年,中國“公知”編撰的美麗動聽的美國故事早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難怪很多移民美國的國人竟然以為美國擁有“優厚的社會福利”,對美國的資金監管、稅收、遺產繼承等均毫不知情,直到移民美國後才恍然大悟,但悔之晚矣。

中國人口基數大,移民的比例迄今為止仍然非常之小。以我自己的觀察,即使今天由於種種原因而移民歐美的所謂中產階層人士,絕大多數都把自己的根留在國內,包括自己的企業和資產等,因為他們也瞭解至少今後的二三十年內,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機會最多的國家。每年流入中國的資金也遠遠超過流出的資金,我們的外匯儲備已經從 2009年的2萬億美元一躍到2014年6月的3.99萬億美元,遠遠領先世界外匯儲備第二大國日本的1.28萬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的32%)。 "留學人員回國已成潮流。2012年當年留學回國人員已達27.29萬人,同比增長46.56%,佔當年出國留學人數的70%左右,形成了“史上最大的回國潮”。2013年,回國的留學人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5.35萬人,比2012年又增加了29.53%,也就是8.06萬人,相比之下,當年的出國留學人數僅增長3.58%。專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將迎來回國人數比出國人數多的歷史拐點,中國將從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迴流國。有些人擔心貪官移民,其實我們也不用過分擔心。隨著中國進一步的崛起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加,貪官遲早要被通緝遣返回來,

賴昌星都被遣返了,其他貪官還能持續在逃多久?

從中長期的戰略視角來看,適度規模的移民其實對中國的利遠遠大於弊。世界上最具有移民傾向的肯定不是中國人,而可能是盎格魯 –撒克遜人,也就是英、美的主要族群,過去三個世紀中他們移民到了全世界,按人口比例,他們一定是移民最勤的族群。但回頭一看,效果不錯,英國的影響力隨其移民和語言也擴散到全世界,使英國至今享受著遠超其國力的國際影響力。一些老喜歡把中國移民問題政治化的人,不妨思考一下另外一個問題:臺灣地區已經“民主化”20多年了,臺灣的人口是2300萬,比上海還少,但一般估計,至少有150萬臺灣同胞在大陸工作、生活或學習,如果一定要從意識形態解釋的話,這不就是“用腳投票”嗎?

我們還可以比較一下中國大陸過去 30多年如此大規模的留學生現象。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改革開放30年來,到2013年為止,留學生人數加在一起共305.86萬人,其中72.83%學成後回國發展。假設中國移民的人數能達到留學生一樣的人數,那也才300來萬人,即使再增加兩倍,也就是900多萬,少於我們一個蘇州市的人口。這些人以後回來也好,長期待在海外也好,保留中國籍也好,加入外國籍也好,對中國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國的利益已經覆蓋全球。如果有一批人願意克服重重困難,在海外安營紮寨,並最終加入到推動中外關係的事業中來,海內外華人一起推動整個中華民族在世界範圍內的崛起,這才是真正蔚為壯觀的前景。

我在《中國觸動》一書中曾提及,有媒體問我,你是不是認為中國已經比歐美好了,我說,我沒有說過歐美比中國好,也沒有說過中國比歐美好,因為這樣的比較太籠統、太簡單。如果你看重的是官方匯率計算出來的人均GDP,那麼非洲的赤道幾內亞都比中國好,但它首都一半居民連自來水都沒有。如果你像大部分國人一樣,認為只有擁有房產才有幸福感,那麼中國比瑞士要好得多,瑞士住房自有率只有中國的一半。如果你喜歡社會治安好的地方,那中國比美國好無數倍。如果你喜歡吃西餐,那麼法國更好。如果僅從有品質的生活角度來說,一個有一定財富積累的中國人生活在上海或者海南應該比生活在紐約或倫敦自在和舒服得多。對於一個仍在奮鬥的年輕人,中國能夠提供的發展機遇也遠遠多於西方。

突然一想,國內極端自由派的最後一張王牌,不就是他們想象中的無比美好的西方世界嗎?當這張王牌也失靈的時候,他們還剩下什麼東西來幫著美國忽悠中國呢?而這種王牌的日益失靈已是一個趨勢。中國崛起的廣度和力度及其所提供的大量發展機遇,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從未見過,一個人能夠親歷、參與和見證這個充滿奇蹟的時代當屬真正的幸運者。

如有人要放棄這種幸運而移民,把自己國內的位子讓給別人,還極有可能培養出更多的愛國熱誠,那豈不是太好了嗎?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機械工業出版社為庫叔提供7本《本質》贈予熱心讀者。一本書濃縮40年的商業智慧,助您探求中國商業的本質,把握決勝下一個四十年的心法!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第1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张维为:中国人为什么一出国就爱国?5年后,我又对比了上海和纽约、巴黎、伦敦……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編務:謝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