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化古城城隍廟

《寧化城隍廟記》

[明]佚名

寧化,古守禦千戶所,隸山西都司也。隋煬帝立汾陽宮避暑。宋嘉佑六年(1061年),立寧化縣❷,隸嵐州❸。金皇統元年(1141年),立州事,隸嵐州。元至元三年(1266年),省州事為寧化巡檢司❹,隸管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亦立巡檢司,山西都指揮常守道領軍來鎮,將寧化城改建。洪武五年(1372年),千戶唐成繼工修築,城樓完備。洪武十一年(1378年),革去巡檢,為寧化守禦千戶所❻,而隸山西都司。由是,城已定矣,城隍廟建焉。——(弘)治十七年(1504年)閏四月日立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化古城汾河水

【註釋】

❶此文作於1504年,敘述了寧化的歷史沿革,點名修城隍廟的緣由。城隍廟:城隍原意為城牆和護城河。城隍廟祭祀供奉著道教中的城隍神。❷寧化縣:宋置寧化軍,因不轄縣,所以等於縣。金改寧化軍為寧化州,元廢。治所在今寧武縣南寧化村。宋制,路以下一級,為州、府、軍、監,直屬朝廷。州、府、軍、監為同級行政單位,不轄縣的軍、監等於縣。縣的長官,宋初稱“判縣事”,後改為“知縣”或“縣令”。其職權在於主管一縣的民政、司法、財政,縣駐有軍隊則兼兵馬都監或監押。❸嵐州:宋制,嵐州治所在宜芳,即今嵐縣。轄宜芳(嵐縣)、合河(今興縣)、樓煩(婁煩縣)。❹巡檢司:巡檢司始於五代,盛於兩宋,金及西夏也有類似設置。巡檢司主要為州縣所屬捕盜官。在元代官署中,巡檢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種。❺管州:元制,即今靜樂,不領縣。❻千戶所:金代始置,為軍事機構,元代相沿。元朝於各路設千戶所,置千戶為長官,隸屬於萬戶,下領百戶。明朝沿置為千戶所長官,屬正五品。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化古城街景

【品評】

在寧武縣城南70公里處有一個村子叫寧化村,背山臨水,地勢險要,風光秀美,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宋在此置寧化縣,金改寧化州,元廢。因宋制,州、府、軍、監為同級行政單位,本地人習慣稱之為寧化府。此府與太原市區明代寧化王朱濟煥之府第(亦稱寧化府)不同。古城建於宋代,周長約2.5公里,城牆高10.33米。後歷代均有修葺。城牆現存大部分完整。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化古城城牆

寧化古城,城牆綿延可見,城隍廟雖然年久失修,但仍矗立在原地。湍急的汾河水一如既往地從古城下面奔騰而過,不同之處是曾經可以載來此避暑的隋煬帝的龍舟,而現在則水深剛至膝蓋。佇立於汾河岸邊,凝視古老城池,少數民族獫狁、燕京戎、林胡、樓煩人在此活動的身影依稀可見;金戈鐵馬、腥風血雨的喊殺聲猶在耳邊。現在古城已經塵埃落定,褪去歷史的身影,還原為一個寧靜、祥和、富足的小村子。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化古城遠景

寧武縣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稱“深度挖掘寧化古城、寧武關、長城資源,整合提升邊塞文化、軍事文化、紅色文化,推動文化利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是寧武縣政府2019年重點工作之一。看來,寧化古城又要舊貌換新顏了,未來的寧化古城一定是集文化與旅遊為一體,多姿多彩,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寧武故事——寧化府之由來

寧化古城驢友

(參考書目:董常保注、 [清]魏元樞、周景柱編篆《寧武府志注》、張紀仲《山西曆史政區地理》)

注評:郭茂榮

配圖:來源網絡

2019.9.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