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連朋友圈都懶得發了,即使發也要斟酌好久,比如說:要不要發?適不適合發?編輯的信息改了又改,刪了又寫,最終發送過幾分鐘後還是選擇了清空。
似乎我們有太多想分享的快樂、憂愁、吐槽甚至是迷茫,有太多想傾訴的慾望,最終選擇了沉默和冷卻。
01 我們連朋友圈都不自由了
成年人的朋友圈都小心翼翼的,害怕發的太多私事被無事生非的人窺探,不願意被別人多維度短時間的去了解。
因為我們沒辦法分清,真實的自己遇到帶上面具的朋友圈,會擦出怎樣的愛恨情仇。發點悲觀的或者喪的心情,便成為負能量;發點樂觀的,又變成了雞湯,這年頭沒有太多人愛這一口;發點心情說說,又顯得有點矯情;發點心裡想說的話,又不知道前邊是坑還是禍,這麼麻煩的圈層關係,索性沉默。
更是見多了3天可見,1個月可見的朋友圈,似乎朋友圈已經變成了各種秀生活、秀美食、秀身材與廣告的發源地。
於是一刀切就關閉了朋友圈,懶得展示自己的快樂與悲傷,更懶得去看別人的快樂與悲傷。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我也沒時間去懂你。
02 成年人的朋友圈
聽了太多雞湯:你應該這樣做,不要那樣做,這樣會顯得情商高,這樣別人就會喜歡你。
如果社交關係如此麻煩,倒不如痛快一點,閉嘴不行嗎?
畢竟誰也不想因為一句不該說的話,而讓對方惱怒甚至暴躁;
誰也不想因為認知的不同,令關係尷尬;
甚至不想因為一句話、一句牢騷而引來吃瓜群眾的圍觀,更沒時間、心情和精力去猜猜猜。
仔細想想朋友圈本來是個簡單的產物,卻變成了社交場。
前些年發個朋友圈真是純粹,只有我們真正有連接,我們的關係經過認證,我們才會互粉,才算得上是朋友。
而如今,朋友圈裡躺的都是一些很少聯繫、甚至從不聯繫的陌生人,除了有事找你,我們彼此都不會向對方展示全部,又無法粗暴的割捨這段交際。
03 最難的關係不是維持,而是懂得
世上最難的不是做事,也不是交流,而是友善的、不漏痕跡的溝通。
比如:明明很生氣,還要裝著很平靜的樣子,畢竟我們得保持風度與涵養,畢竟清楚有時候得學會裝傻;
比如:社會就是個大染缸,別人只關心能你做什麼,有什麼價值,而不會關心你心情好不好,幹活累不累,太多人都只是要一個結果,從來都不會設身處地為你想過程累不累?是否太難,太累?
會眉開眼笑的人很多,會左右逢源的人也很多,然後真正走心的人卻很少,懂你的人更是寥寥。
我有時候也會迷茫:朋友圈按說也有近800人,可是卻找不到一個可以隨時說話的人。那個不用加濾鏡就能侃侃而談的人,這樣的朋友真的好難。
成年人特別奇怪,也很悲傷,一邊標榜自己勇敢,一邊又渴望內心的脆弱能被看見。或者我們想要的只是能被看見的感覺,而不是如水的君子之交。
所以說我們對於朋友圈的幸福感,並不在於多少人點贊,而是有多少人能看見,然後懂得。
如果朋友圈沒有這樣的人,那麼我會選擇一直關閉朋友圈,不看不念,不悲不喜,然後一個人鮮衣怒馬,活在當下。
閱讀更多 愛讀書的百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