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要評價二戰中最經典的城防戰,毫無疑問當屬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座位於伏爾加河畔的工業城市,阻擋住了素來攻勢凌厲的德國侵略軍,並給後者以巨大的殺傷——一百五十萬軸心國軍人的傷亡讓德軍元氣大傷,此役也成為了納粹德國由盛而衰的拐點。

而在近一千五百年前,中國的中原地帶,爆發了一場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同樣慘烈的城市攻堅戰,這場戰役的結局和影響也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相似——進攻方來勢洶洶勢在必得、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最終帶著慘重的傷亡打敗而還。

這就是北朝時代著名的玉璧之戰。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山西稷山玉璧城遺址 紀念石碑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山西稷山玉璧城遺址


玉璧,位於今天山西省西南部,就坐落在南北朝時期進兵、運糧的重要通道上。在北魏分裂以後,東魏高歡勢力如果要進兵西魏,玉璧便首當其衝。

高歡在出徵前,其手下大將曹魏祖也勸阻他道:“今八月西方王,以死氣逆生氣,為客不利,主人則可。兵果行,傷大將軍”直言開打就得死掉大將軍(真就直言不諱)。

當時鄴城外總有黃色和黑色的螞蟻相互爭鬥,黃色被占卜者認為是東魏勢力(東魏軍穿著黃色戰袍、而西魏則是黑色),就在高歡出征前,黃色螞蟻都被鬥死了。雖然這些都難免有著迷信色彩,但也反應了東魏上下並不看好這場戰役。不過期冀在有生之年能夠統一北方的高歡沒有在意,執意發動這場規模浩大的攻堅戰。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北魏(386年—534年)


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十月,東魏實際掌權人高歡,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由晉陽出發,兵鋒直指玉璧,旨在攻佔玉璧後、以此為跳板爭奪關中平原。

高歡執意出兵是有事實依據的:因為此前不久,他率領東魏部隊取得了邙山大捷,西魏宇文泰部隊損失殆盡,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阻止能夠與東魏大軍抗衡的援軍——也就是說,玉璧就是甕中之鱉,這便是高歡底氣所在。

鎮守玉璧的是西魏大將韋孝寬——此公足智多謀,一直被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每逢局勢變亂、總讓他來穩定情勢。歷仕三朝直到北周末期、楊堅專政時代,也備受重用。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


戰爭伊始,高歡命令士兵在城池南邊築起土丘,希望居高臨下、趁虛而入。韋孝寬命令部隊將城內的兩座高樓用木頭連接起來,晝夜巡視不讓東魏軍有可乘之機。上天不行、那就下地,東魏又在城南挖地道,韋孝寬便令部下在城南挖掘塹壕並派人堅守,像打地鼠一般抓住從地道跑出來的攻城士兵殺掉;又在地道口點燃柴火鼓風,“敵人有在地道內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火氣一衝,鹹即灼爛”,地道里的東魏軍火燒煙嗆損失慘重,便放棄了地道戰。

高歡又趕製了加強版攻城車,“車之所及,莫不摧毀,雖有排楯,莫之能抗”,韋孝寬選擇以柔克剛“乃縫布為縵,隨其所向則張設之。布懸於空中,其車竟不能壞”,尖銳的攻城器械沒法突破巨大的縵布,東魏軍便將長杆上點燃火炬來燒縵布、同時焚燒守軍的城樓。韋孝寬便令部下製作更長的鋒利鐵鉤,來鉤斷長杆頂端的燃燒部分。

高歡無奈,便祭出了最終的殺器——毀地基、陷城牆。這是攻城方一貫愛用的手段,只不過對城池損毀非常嚴重。這種手法通常用來對付大型城池,因為大城池防禦面寬廣、一旦城池多出塌陷,有限兵力無法及時擋住漏洞,便會給攻城方很大的突破空間——但玉璧是個小城。

高歡命令部下“於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為四路,於其中各施樑柱。作訖,以油灌柱,放火燒之,柱折,城並崩壞”。但城牆一塌陷,韋孝寬便立馬在缺口堵上木製柵欄,結合地勢與城內高樓繼續阻擊。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南北朝發展示意表


兩位工程師的對決到此基本結束,接下來就開始了心理戰和口水戰。

高歡派遣部下前去問韋孝寬:“未聞救兵,何不降也?”

韋孝寬回答也很直白:“我城池嚴固,兵食有餘,攻者自勞,守者常逸,豈有旬朔之間,已須救援?適憂爾眾有不反之危。孝寬關西男子,必不為降將軍也。”言簡意賅:我城池堅固、吃的也夠、以逸待勞,反倒是擔心你們很多人沒法活著回去,怎麼會投降呢。

沒多久高歡又派人告訴城裡的守軍:“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邑萬戶,賞帛萬匹。”韋孝寬便轉身告訴城外攻城部隊:“若有斬高歡者,一依此賞”。

高歡氣得怒不可遏,便抓住韋孝寬的侄子韋遷,喊道“若不早降、便行大戮”,韋孝寬不管不顧,城內人心更加堅定。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西魏(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


就這樣,一場勢力懸殊的攻守戰一直打到了當年十一月,苦戰六十天的東魏士卒一直取勝無望。攻城戰死的部隊甚多,高歡令“死者七萬人,聚為一冢”。當時“有星墜於神武(指高歡)營,眾驢並鳴,士皆讋懼”。在相信天象的古代,流行墜于軍營、驢馬哀鳴均示意將損上將,而這個上將毫無疑問就是指高歡,因此軍心開始浮動,恰好此時高歡也得了疾病(估計是氣出來的),便在當年十一月庚子日連夜撤兵班師。

這場規模浩大的攻城戰就此結束,東魏不僅在戰役上取得了“完敗”,在戰略上也由盛轉衰。

這與當時東魏的政治軍事結構有關。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東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


東魏高歡與西魏宇文泰雖然都是軍事奇才,但東魏高歡勢力形成更早、軍事實力更為強大,因此戰爭中一直處於攻勢地位。西魏則一邊推行府兵制、一邊發展生產,以防守換取時間,越拖越對西魏有利。這也是為什麼高歡執意進攻西魏的原因之一。但玉璧之戰讓原本處於優勢軍事地位的東魏變成了軍事劣勢,此消彼長更不可避免。

政治上,雙方的優劣對比更為明顯。高歡是個鮮卑化的漢人、而宇文泰則是漢化的鮮卑人,中原廣大的豪族塢堡主以及士子階級自然更親近宇文家族,源源不斷的人才流入也使得宇文氏的經濟發展更為迅速、府兵制能夠順利推行。宇文氏與其重要部將、盟友通過不斷的通婚和親,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利益集團——關隴豪族,他們掌握了全國絕對的軍事力量,強幹弱枝之下國家極為穩定。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南北朝時期重騎兵


反觀高歡,其部下不乏驍勇善戰之勇士猛將,但缺乏能夠推行改革、團結各派勢力的謀臣集團,他自帶的鮮卑屬性也讓他難以獲得中原人才。而鮮卑化、胡化的結果,就是部落意識濃厚而家國觀念淡薄、主僕意識濃厚而君臣意識淡薄,內部的凝聚力也遠遜於宇文氏。

戰爭畢竟是經濟與政治的延續,只有政治上團結、經濟上高效的勢力才能笑到最後。

高歡深知箇中利害,才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這次大敗班師回晉陽,他趕緊徵召世子高澄以及一批重臣託付後事,並令太原公高洋鎮守鄴城。


改變東魏和西魏格局的城市攻堅戰,慘烈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上圖_ 南北朝時期


病榻前,他和世子一一介紹自己的部下武將,並告訴他哪些人能用、哪些人要防,說到大將侯景時,嘆息道:“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顧我能養,豈為汝駕御也!”要他細心防範——高歡的疑慮是非常正確的,這個羯族將領顯然只服狠,他以驚人的破壞力做到了“史書留名”,並且先後與南北朝四國開國皇帝(蕭衍、陳霸先、高澄、宇文泰)都有交手,算是破壞者中的名人了。

一個多月後,悲憤交加的高歡在晉陽去世,年五十二歲。他的老對手、北周奠基人宇文泰則比他多活了十年,而這十年西魏猛烈擴張,成為了最具統一實力的政權,西強東弱之勢已不可阻擋。

參考資料:《北史 韋孝寬傳》《北齊書 帝紀第二神武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