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老表”

是江西人的代名詞

有著勤勞善良

好客純樸

自封保守等特性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圩鎮是贛南鄉村物質交易、精神文化交流中心。攝於1994年贛縣大湖江老俵趕圩

“老表”一詞廣泛稱呼於江西,是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間的互稱,也有同省、同地老鄉的意思。“老表”這個詞發源於贛南客家地區。早在明清之時,部分贛南客家人前往粵東,幾代人後又返回贛南,就是這部分從粵東返鄉的客家人,在返回贛南後稱贛南的鄉親為“老表”。而尊稱“老表”在贛南客家地區甚為普遍,極具代表性。生活在贛南的客家人其祖先基本是北方的漢族移民。他們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風民俗仍繼承著中原漢民族農耕文化的傳統。

我作為生長在贛南的客家老表,對贛南老表充滿深厚的感情,二十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遊走贛南客家鄉村,致力於還原贛南老表的生活風貌,從祭祖拜神、尊儒尚學、種田養豬、鄉渡趕圩、婚喪添丁等,對贛南老表的日常生活常態和文化特徵進行了大量的記錄拍攝,力求通過圖像留下贛南客家老表的人文影像。

經歷過二十幾年的贛南老表本土紀實攝影實踐,使我懂得了攝影家離開了生活孕育的滋潤,創作源泉必會枯竭,只有根植本土,迴歸生活,拍攝自己感知深厚的本土人文精神,攝影作品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鄉村兒童從小自學騎車。拍攝於1995龍南縣楊村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贛南鄉村兒童用因地制宜的方式玩耍。拍攝於1995年龍南縣東昇圍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鄉村兒童上學路途遙遠,自帶午飯去上學。攝於2004贛縣大埠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自行車一直是贛南老俵生活的主要工縣。拍攝於2004年贛縣茅店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鄉渡不僅是交通更是農貿交易的場所。攝於2004年大田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鄉渡是贛南農村主要交通方式,逢圩時渡船延水路各村渡口接送人。於2007年已漸消失。拍攝於2005年贛縣桃江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鄉渡是贛南鄉村主要交通,每逢圩節渡船繁忙。拍攝於2001年贛縣茅店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逄圩是民間藝人最好的宣傳時節。拍攝於1999年信豐縣鐵石口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贛南採荼戲在農村廣為流傳,深得老俵喜愛。拍攝於2010年贛縣雙江廟會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廟會拜神觀戲是贛南老俵的精神慰藉。拍攝於1998年于都縣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春節團拜會是客家老俵年初一集聚的日子,各家帶著好吃年貨聚祠堂相會拜年。拍攝於1995年龍南縣田心圍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贛南各地”添丁炮” 規模大小方式各異,延續著贛南客家添男丁的農耕文化血脈。拍攝於1995年龍南縣武當田心圍。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隨著時代發展,農村客家婚俗也夾雜著一點現代元素,現代婚紗與傳統服飾相交。2011年拍攝於龍南縣楊村婚嫁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每逢春節年初二是贛南老俵嫂挑著年果回孃家的日子。拍攝於1991年龍南縣楊村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贛南老俵嫂吃苦耐勞,做飯種地,背孩趕圩樣樣能幹。拍攝於2004年南康縣唐口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獨龍車一直是贛南鄉村運貨工具。攝於2004年茅店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土葬是贛南偏僻農村的主要習俗。2010年拍攝於南康縣土葬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2000年間鄉村仍有少量獨龍車用於逢圩交易。拍攝於2000年大埠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在贛南鄉村理髮師走村串的挨戶理髮。拍攝於2007年尋烏縣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火籠是贛南鄉村過冬最好的取暖用具,自古沿用至今。拍攝於全南縣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斗笠是.贛南鄉村沿用最久的防雨用具,易於勞作,各家必備。拍攝於1991年龍南縣老俵嫂趕圩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圩鎮茶館是老俵哥們聚集地,喝茶是相互間最好的溝通方式。攝於2002年贛縣長洛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人工牛犁田在贛南鄉村沿用至今。拍攝於1999年安遠縣鵝公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隨著時代發展贛南老俵的精神生活有些許改變,音響進入鄉村。拍攝於2002年安遠縣

江西記憶 --贛南“老表”

山外永遠是贛南老俵嚮往的地方。拍攝於1999年龍南武當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