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侯耀文為什麼要收郭德綱為徒?

想了半天了也想不出來


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的經過,郭德綱曾經在一次演出的時候講過,在這個作品中郭德綱講了侯耀文先生的一些趣事,並且談到了收他為徒弟的整個經過,這個過程確實很有意思。

有一天晚上郭德綱正在演出,結束的時間很晚,然後接到侯耀文先生的一個電話,“我想收個徒弟,你願意認我當師父嗎?”郭德綱心裡肯定一萬個同意,所以拜師這件事就在電話裡一句話敲定了。

侯耀文先生收郭德綱為徒弟確實遇到了同行們的壓力,但是侯耀文先生看到了郭德綱的相聲才華和相聲實力,他雖然是主流相聲演員,但是身為侯派相聲的代表人物,他肯定不希望相聲這行亡了,所以看到郭德綱的時候,想著幫他一把。

郭德綱2004年下半年才開始聲名鵲起,而拜師也是在下半年,所以拜師侯耀文先生對郭德綱的大紅大紫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很可惜的是,2007年侯耀文先生就去世了,問題的關鍵是隻有短短的三年多師徒關係,為什麼郭德綱提到侯耀文的時候總是心裡滿滿的都是尊敬和感激呢?

俗話說窮在深山無人問,2004年拜師侯耀文之後,郭德綱的知名度大增,這個時候和同行之間的矛盾也開始逐漸激化。“護短”的侯耀文親自出馬給郭德綱擋了很多的“子彈”,而且很多同行們衝著侯耀文的面子,對郭德綱也不想撕破臉。

侯耀文先生生前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為什麼收郭德綱為徒的問題,侯耀文先生的觀點是希望郭德綱融入到相聲這個大家庭中,萬一有一天沒有飯轍了,可以到師兄弟家裡起碼會給口飯吃。不過看到後來郭德綱和同行們之間的關係,不知道侯耀文先生作何感想。

因此,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這是惜才愛才,抱著對相聲行業負責的態度,這也是侯耀文先生贏得觀眾們支持的原因,也是直到今天郭德綱都滿懷感激的原因。

(德雲江湖,相聲愛好者社群)


相聲江湖


郭德綱與主流相聲界關係緊張,是從2005年底他成名之後開始的,而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2004年,當時郭德綱在業內已經有一點點名氣,但離大紅大紫還要等一段時間。因此,侯耀文收郭德綱倒沒有遭受多麼大的壓力。

不過有人倒是對此有些想法,比如師勝傑。師勝傑是侯耀文父親侯寶林的徒弟,與侯耀文關係非常好。他見過郭德綱說相聲,能看出此人的能耐,因此他就怕侯耀文收這樣的徒弟回頭壓不住。結果一語成讖,三年之後侯耀文因病英年早逝,身後事也弄得沸沸揚揚。

而且,就算是有一定壓力,比如來自相聲圈的壓力,以及侯耀文自身能耐的壓力,但侯耀文是一個不怕壓力的人,他有志向把鐵路文工團說唱團打造成中國最有實力的相聲隊伍,因此才打破門戶之見收郭德綱為徒,並計劃把他招進文工團。

前段時間我拜訪一位鐵路文工團的退休老職工,也是相聲界的老前輩,其中問過他關於侯耀文收郭德綱的問題。

他當面跟侯耀文說過,說他收郭德綱屬於一石四鳥。

第一,郭德綱在社會有影響了,侯耀文你看出這苗頭兒來了。咱不管他後來怎麼變,當時我跟耀文說,一個是團裡需要這樣的人才,當時我們面臨退休,我們退了團裡怎麼辦,沒有支撐。那會兒如果真的實現了,到現在不正是團裡挑著乾的人嗎?

第二個目的,你郭德綱再能折騰,你是我侯耀文的徒弟,我得壓著你點兒,我能說你能管你,你不聽就算大逆不道。

第三個目的,能給團裡掙錢,我們團裡得兩條腿走路,國家給那點兒錢不夠。

第四個目的,對侯耀文個人來說,徒弟火了,也能抬他的腕兒,另外經濟上也能孝敬你點兒,否則你那房也不會該那麼多賬。

後來,于謙的手續辦進鐵路文工團,工作人員到天津調郭德綱,發現他沒檔案,所以就沒有調成。在這位前輩看來,那時候郭德綱本人也並不願意進團。

不管怎麼說,由於侯耀文的出面,郭德綱有了一個正式的而且屬於正宗正派的相聲門戶。從這一點上說,他應該永遠感謝這個魄力十足的師父。



鄭捕頭


為什麼收郭德綱為徒?在最娛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耀文惜才,二是團結同行,三是為父還債。


一、關於惜才:

侯耀文生前曾收過20多個徒弟,在他任團長的鐵路文工團說唱團中就有不少演員是他徒弟,比如相聲名家賈繼光之子賈倫,高英培之子高玉慶,老演員郭振清的孫子郭曉小,大兵的前搭檔奇志,喜歡認乾爹的陳寒柏及唯一的女弟子單聯麗等。連曾經是歌手的常寬都曾拜他為師,可謂收徒不拘一格,目的是推廣相聲這門藝術。



但這些弟子中有市場號召力能接班扛起振興相聲大旗的卻沒有!直到遇到“天賦異稟”郭德綱。 當年天津相聲名家馬志明曾這樣評論郭德綱,他是“30歲的年齡,60歲的手藝”。業務沒得說,無論是傳統段子還是現代題材,水平遠超同輩甚至老一輩知名藝術家。

二是團結同行打造實力團隊:

馬季先生生前說,在國內的相聲專業團體中,誰的實力最強?侯耀文的鐵路文工團!

而侯耀文身為相聲界的領軍人物,不僅能上臺說而且會創作懂管理,在任團長期間想方設法吸納各地優秀的相聲演員,敞開胸懷接納熱愛相聲的人,包括備受爭議的郭德綱,當時收郭德綱為徒時,反對聲很大,卻依然收他為徒,並把他調入鐵路文工團。



三是為父親侯寶林“還債”:

曾有一說後來相聲不景氣與其父侯寶林的當年相聲改革有一定關係,相比侯寶林所改造後的高雅相聲,如今觀眾更喜聞樂見的是郭德綱的作品。

侯耀文看重郭德綱與主流相聲演員的不同,堅信他可以給相聲界帶來改變,也曾借鑑過他的經驗,比如以往的演出都是演員演什麼觀眾看什麼,後來鐵路文工團吸收了郭德綱返場的做法,每一次表演也安排反場,藉此檢驗演員的受歡迎程度,業務好不好市場見。



當年,侯耀文是在郭德綱最困難的時候收他為徒,目的是讓他“師出有名”,以便能在相聲界立足。

如今侯耀文去世多年,郭德綱成了最具號召力的名家,侯耀文若地下有知一定會倍感欣慰,對於相聲界的今天,若侯寶林先生地下有知,又會作何敢想?


最毒莫若


侯耀文,對相聲事業發揚傳承 盡心盡力。但還是日落西山,力不從心,大勢所趨。但此時郭德綱的出現,讓侯先生眼前一亮,此人膽識魄力,為人處世,專業才華,都十分出眾。侯先生愛才,郭德綱有意,都懷揣著對相聲事業的無限熱愛,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侯先生,力排眾議,收老郭為徒。從此以後,老郭出師有名,事業蒸蒸日上。師徒二人拜師收徒之事傳為了一段佳話。



大個說事


要說起現在中國相聲界誰最火,相信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會說是郭德綱。



然而,郭德綱在2005年成名之前,生活十分艱難,不但要想辦法養活整個德雲社,還要躲避債主,不得不說心酸啊,此外在郭德綱北漂期間,拜師經歷也是一波三折,要知道現在的相聲界很講究師承,不是正兒八經的相聲傳承,很難在相聲界站穩腳跟。


因此,郭德綱在自己北漂發展不順利時想找一個人拜師改變現狀,最開始找的是李金斗,但是李金斗以郭德綱是楊志剛徒弟為由拒絕了他。



而之後,郭德綱參加了2004年北京電視臺舉辦的全國相聲大賽。在這個比賽中,作為大賽評委的侯耀文看到郭德綱的表演感覺這個小夥子不僅表演很到位,而且整個人的颱風收放自如,感覺他是個可造之材,遂生了愛才之意。



大賽比賽結束,侯耀文更是專門去茶館聽了一次郭德綱的相聲,作為侯耀文搭檔的相聲大師也推薦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侯耀文在經歷幾個月的考察後認為郭德綱不錯,就收了他做徒弟。


據說,侯耀文當時收郭德綱為徒時受到主流相聲界很多人的排斥和非議,但是侯耀文先生力排眾議,堅決收郭德綱為徒,並說:“三十出頭的郭德綱,他會的傳統相聲,要比我們多的多,我們的相聲隊伍應該擴大,應該團結,要給孩子一碗飯吃”,之後侯耀文力排眾議收郭德綱為徒,這也是侯耀文目光遠大之處啊,他看到了相聲界不和諧的一幕,也看到了郭德綱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人。


可見侯耀文先生對郭德綱的看重。



可以說,正因為侯耀文先生的幫助,郭德綱才能抵住主流相聲界的排斥,迅速在相聲界站住自己的腳跟。


而郭德綱也並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在侯耀文先生去世之後不但幫他女兒爭奪遺產,更是在侯耀文先生出殯之日率領德雲社弟子幾百號人浩浩蕩蕩為師父送上最後一程,葬禮上郭德綱于謙等人更是在侯耀文現實墓前痛苦流涕,這一場景讓人看了著實感人。



此外,郭德綱更是在多個場合說過侯耀文先生是他這輩子最尊敬的一個人。


如今,侯耀文先生一去世11載,在師傅離開的11年期間,郭德綱儼然成為中國相聲第一人,這樣的成就毫無疑問和侯耀文先生的提攜和保護是分不開的,不過也正因為侯耀文先生收了郭德綱為徒,才令聽相聲成為現在深受人們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對此,你們認同嗎?


拾憶物語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侯耀文先生是侯寶林的兒子,相聲這個圈子是非常講究規矩和輩分的,名師教出來的徒弟肯定更容易被歷史所記載,04年10月份,郭德綱正式拜師侯耀文,而郭德綱真正爆紅也是在04年,當年的情況,三四百人的劇場已經容納七八百人了!臺上臺下已經人滿為患,票販子也營運而生,而且票販子也組織關注自覺排隊買票。有一次,因為電視臺三點拍攝春節的節目,散場不及時大家不走,五點是北京相聲大會開始演出,因為疏散工作做得不好,導致非常擁擠。場面實在混亂,這時也是郭德綱出來說話:“今天是我們組織工作的失誤,導致出現這種混亂的場面,我負責任的說一句話,不管怎樣,一定讓大家都能聽上相聲!請大家先讓開疏散通道。”大家都想聽相聲,座位不夠只能搬各種椅子,後來還是有六七十個觀眾沒有地方做,乾脆把桌椅拜倒了臺上,圍在演員身旁聽相聲。當時的相聲名家李立山先生也在,便建議媒體拍下這個場面。並且說道:“相聲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場面了,觀眾能夠坐到臺上和演員近到這種程度表演相聲給大夥聽,對於相聲真的一大幸事啊!”

大家也都知道,包括馬季先生等很多老一輩相聲名家,都是力挺郭德綱的。侯耀文先生在收郭德綱為徒的時候,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是侯耀文先生力排眾議,直接給郭德綱打了個電話,說:“我收你了,你願意拜我嗎?”簡單直接,就這樣把郭德綱收為了徒弟。同時,引保代分別是常貴田、石富寬、師勝傑先生,這幾位可都是相聲界的名角兒,相聲名家對這位民間草根藝人的重視。相聲能紅火,收徒弟,我覺得不僅僅是給郭德綱一個名師徒弟的身份,也是英雄相惜的情義。郭德綱讓相聲從新回到大眾的視野,完成了侯耀文等名家一生的夙願,可以說侯耀文心理也是非常感激的。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侯耀文為什麼要收郭德綱,我個人覺得侯耀文更多的還是從個人勢力角度出發的。很多人都會說侯耀文收郭德綱主要原因是愛才,我不否認有這方面原因,但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

1.相聲界有三大門,侯氏相聲,常氏相聲,馬氏相聲

侯氏相聲是由侯寶林一手打造,侯寶林在世的時候在北京至全國可以說侯氏相聲在相聲圈裡是絕對的霸主。

常氏相聲雖然也紮根北京但因為小蘑菇過早的去世造成了群龍無首,所以即便常氏雖人員眾多,但是無法和侯寶林並駕齊驅,常氏最後無奈只能憑藉曾經的政治資源進入軍隊。

馬氏相聲主要的勢力範圍在天津,並且馬三立老先生不喜歡派系爭鬥,所以一直是醉心相聲沒有大肆招收門徒擴張勢力。

侯耀文就是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都說侯寶林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說相聲,但我想說如果侯耀文當初沒有進入相聲圈,我想他今天的成就還很難說,所以我先說侯耀文說相聲是一個必然。

時間來到了2000年,侯氏相聲雖然還是相聲界的巨擘,但相聲已經走入沒落,並且當時的相聲界的大佬兒是馬季,雖然他也師承侯寶林,但解放後已經不講究拜師,而馬季也只承認是侯寶林的學生,徒弟這個概念在那一代人的心裡是被摒棄的。

以馬季為代表的新中國相聲人,在雖然已經沒落的相聲界耕耘著,馬季的徒子徒孫在相聲界重要的關口都手握重權,把持著這個已經沒落的相聲圈,而侯家卻在這樣的相聲江湖中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話語權。

侯耀文對此情況是十分惱火的,雖然不是侯氏相聲傳人,但他的責任感不允許侯氏相聲被埋沒,更看不慣當時相聲圈的虛假與當時所謂相聲人的不思進取。

這個時候郭德綱適時的出現了,他就好比孫猴子,讓當時姜昆為代表的主流相聲界一片譁然,即羨慕郭德綱的表演效果,又嫉妒郭德綱的相聲技藝,所以當郭德綱2000年左右開始走紅,天津北京的主流相聲界就開始了針對郭德綱的一系列行動,目的就是從輿論上,從經濟上等多方面扳倒郭德綱。

侯耀文發現了郭德綱,他愛惜郭德綱的人才,更加覺得郭德綱門下徒弟眾多,只要好好扶持郭德綱必定是侯耀文在相聲界的一大助力,幫助他恢復侯門相聲榮光。所以侯耀文才力排眾議收郭德綱為徒,不遺餘力的提攜郭德綱,但可惜,侯耀文先生故去的太早了,他沒有看到今天德雲社的盛世景色,但我想侯耀文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會很欣慰,他的徒弟終於以另外一種形式幫助他完成了相聲復興的夢,侯門必定被所有人再次膜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爭鬥,相聲圈更是爭鬥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爭名逐利是人的本性,更是相聲圈裡這些江湖人的本色。我們不去懷疑他們對相聲的熱愛但不要過分吹捧,人別和人性作鬥爭。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謝謝

如果您覺得老牛說的還有幾分道理,請留下你的拇指和關注,如果您有不同意見也請您留下評論,老牛會虛心接受,拜謝了


螞蟻小人物0宋老牛


侯耀文先生曾這樣評價郭德綱““30歲的時候,就有了60歲的功底,他想不紅都難!”候先生是愛才、惜才的,就如馬季先生說的“相聲界,多少年才出一郭德綱,這是多好的事”

侯先生早就知道北京城出了個郭德綱,他也深知在相聲門裡,如果沒有師承,特別是深處迥域的郭德綱,哪怕是你再有本事、能耐也難以應對“口誅筆伐”的同行們!


所以一個人不管你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有天賦,如果沒有貴人扶持,那也白搭。就如老郭說的“在我們相聲這一門裡,需要的是三分天賦,六分堅持,一分的貴人扶持”對於郭德綱而言,他的貴人就是侯耀文先生!

要說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先生,消息一出,相聲界可就炸開了鍋,郭德綱的同行們如熱鍋上的螞蟻――火燒火燎🔥自此侯先生的家門口人庭若市,“諫言”的人絡繹不絕,可以說各懷鬼胎!但是侯先生還是力排眾議,堅持收郭德綱為徒!

於是侯先生在2004年正式收郭德綱為徒,這使得郭德綱正式在北京城站穩腳跟,為日後大紅大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說郭德綱能拜師侯耀文先生,還得感謝一個人,那就是老郭的搭檔――于謙,但過程就不再囉嗦了!

侯先生是愛這個徒弟――郭德綱的,據老郭回憶,在拜老恩師侯耀文先生的短短几年裡,可謂是受益匪淺!“有人曾勸侯耀文先生,你徒弟(郭德綱)一天到晚到處得罪人,你也不管管”候先生一句話就讓勸話者啞口無言“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他勢必要嫉惡如仇”



侯耀文先生的決定是正確的,是他這位伯樂,才讓“千里馬”郭德綱在說相聲這條道路上走的不再那麼艱難!謝謝您!

在這裡,作為鐵桿“鋼絲”的我祝郭老師及德雲社的相聲紅紅火火🔥一路“郭德綱~郭德綱~郭德綱”順風!


德雲店小二


侯耀文收郭德綱頂住的壓力,比侯寶林收吳兆南的壓力還大。當年侯寶林作為相聲改良的領頭人,首先就是要破除過去的收徒儀式,但臺灣相聲第一人吳兆南先生仰慕侯寶林先生,執意要拜他為師。但侯寶林先生礙於自己身份,也不敢貿然答應,最後兩人在香港一家飯店會面,簡單舉行了拜師儀式。當時吳兆南已經58歲高齡,在臺灣說了二十幾年相聲,才終於在相聲譜系有了一個名字。

而侯耀文收郭德綱,面對的是從曲協到鐵路文工團,從同輩到徒弟,包括胞兄侯耀華都極力反對,就連郭德綱本人都不敢相信,這壓力得有多大。


侯寶林第一次跟郭德綱私下會面,是在廣州的一臺晚會上,侯耀文先生在演出前跟郭德綱一行人有個短暫的聊天,侯耀文先生誇了郭德綱幾句,然後讓他晚上去賓館房間單獨聊聊。

郭德綱當時以為侯三爺就跟他客氣客氣,自己這種身份,哪敢舔著臉往他房間裡面鑽。結果演完後跟于謙他們去吃晚飯,回到賓館劉季告訴他侯耀文在等他。郭德綱才急忙跑進侯先生房間,兩個人聊了一下,侯先生當時就問了一下是否願意去鐵路文工團工作,郭德綱當然滿口應允。


之後就是兩人在央視合作的《戲曲接龍》,當時郭德綱緊張的要命,侯耀文先生一直讓他放鬆,可一向懟天懟地的老郭還是有點拘謹,但最後還是演完了節目。後來這段沒有播出,但網路上有視頻可以看。

2004年6月8日,郭德綱和荊林野一起擺了侯耀文為師,而侯耀文在現場說的那段話,就是他收郭德綱的理由:

我希望相聲隊伍壯大,因為我們的這支隊伍太弱小,我希望我們的隊伍團結,因為我們的隊伍太分散。所以我希望能夠有新的血液、新的空氣、新的人才,能夠進入到我們隊伍當中來。相聲隊伍,現在看來,並不十分樂觀,因為大家現在所熟悉的,天天能看到的相聲演員,已經都在四十多歲以上了,三十多歲的、二十多歲的,有出息的,像個樣兒的,將來能成角兒的,真的是很難找……就郭德綱而言,三十歲出頭,他會的傳統相聲可能會比我們一些現在的同志多得多,他的先天條件可能會比我們現在聲名之下的一些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的條件還要好得多。所以,我希望有一個新人,我希望有一個將來對相聲事業有用的人才,能夠進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不光是因為今天我收了他,他作為我的徒弟。他就是拜給李耀文、拜給趙耀文,我都高興。拜誰,我都覺得是我們相聲隊伍、我們相聲界的一個值得慶幸的事情……

總結一句話就是,侯耀文先生愛相聲,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夠在這個行業得到施展,而不是到處碰壁被人欺負。一個行業不怕不出人才,最怕的是明明有人才,卻只能被埋沒最後碌碌無為。

後來馬志明也對此做過評價:侯耀文慧眼識人。


這對師徒可以說是彼此扶持,而且相互欣賞吧,而且兩人性格上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侯耀文在世的時候,對郭德綱護得不像話,汪洋事件藏秘排油事件,侯先生都是不遺餘力的幫著郭德綱。這點郭德綱跟師傅完全一樣,護犢子沒有底限,看看李鶴彪張雲雷岳雲鵬孟鶴堂燒餅這些,哪個不是郭德綱擋槍擋炮,只要你是我孩子,犯什麼錯師傅都給你頂。


另外更加重要的,侯耀文跟老郭一樣,是偏傳統風格的。馬季姜昆這一類電視相聲風格,其實跟侯先生有點隔閡,怹比較擅長表演的,是比較輕鬆自由,不那麼揹負沉重主題,不去刻意歌頌時代的節目。所以怹跟郭德綱看對了眼,也有這個原因在裡面。無論怎樣,侯先生的願望就是讓相聲行業變得更好,有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被髮掘,或者吸引到這裡面來,壯大這個隊伍,現在相聲市場確實繁榮了,相信侯先生在天之靈也會很欣慰。


鹹魚茶館


郭德綱拜師侯耀文,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了,網上有很多討論,說什麼的都有,動輒又扯到什麼楊志剛,還有拜李金斗遭拒絕之類的故事。其實都是一知半解瞎傳。

關於拜師,有很多相關人員的訪談和文字,稍微下點功夫,就不至於答的那麼亂七八糟。

郭德綱1995年第三次進北京以後,成為北漂一族,給文化公司打雜,跟草臺班子劇團下鄉唱戲,做編劇,也到茶館說書說相聲,幹過很多營生。後來是受到一個官方劇團的邀請,也就是于謙當時的劇團,請郭德綱進這個團演出。其實這個團也不怎麼樣,演出一直也是輾轉京城周邊各縣,演出費也只有幾十塊,但是給郭德綱開出了一個很有誘惑的條件,那就是可以把他們夫妻的戶口調進團裡,在北京落戶。這對當時的郭德綱來說是個硬指標。而且有一個“條件”,要求郭德綱拜師李金斗。因為李金斗是這個劇團的元老,讓郭德綱拜師李金斗是為了傳承劇團“血脈”。這看似一個“要求”,但對郭德綱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最後,團裡把另外一個演員夫妻調進團裡落了戶,再也沒人跟郭德綱提這個事兒了。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關於拜師李金斗的事,後來郭德綱碰到李金斗還問過,李金斗表示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兒。

所以關於郭德綱“上杆子”要拜李金斗被嚴詞拒絕、還有提著禮物去李金斗家裡被趕出來之類的傳言都是瞎說。事實是有人利用拜師李金斗這個事說事,結果把雙方都給哐了。這是雙方當事人都證實了的。

郭德綱進這個劇團鬧了個不了了之,但唯一的好處是結識了于謙這個好搭檔。兩人合作非常愉快,成了好朋友。後來談到拜師的事,因為于謙是石富寬徒弟,又是科班出身,在當時圈內比郭德綱人脈眼界都廣的多。于謙就建議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但當時那麼一說,也沒有具體行動。

不久之後,侯耀文帶領的鐵路文工團到廣州演出,邀請了郭德綱和于謙,這才有了見面結識的機會。這次演出,雙方只是見了面,並沒有什麼交集,用郭德綱的話說:“演出結束後,侯先生扶著我的肩膀,但一句話都沒說,可我知道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

回到北京不久以後,侯耀文又打電話來邀請郭德綱一起錄製電視臺的相聲節目。這次演出,是侯耀文提攜郭德綱的一次重要節點,很多同行見證了侯耀文合作郭德綱的這一幕。之後兩人關係越來越近,侯耀文外出演出時經常帶上郭德綱,兩個人性情相投,經常又說又唱。感情進一步加深。

在一次訪談中,于謙說過,最終郭德綱拜師侯耀文,還是侯耀文打電話給於謙,讓他問下郭德綱的意思,如果要收他為徒,郭德綱願不願意。就這樣,最終侯耀文先生力排眾議,收下了郭德綱這位徒弟。至於中間有多少人作難,侯耀文收徒郭德綱的視頻網上隨處可見,侯先生的那番講話大家也都聽過就不再囉嗦了。說白了,真難,侯耀文先生是真給力。

所以說,侯耀文先生收郭德綱為徒,完全是出於愛才,出於對相聲藝術和相聲人才的熱愛,希望郭德綱這樣的人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將相聲藝術更好的傳承下去。侯耀文先生在收郭德綱為徒以後,兩人經常一起探討藝術,合作演出。而且非常關心德雲社的發展,和搭檔石富寬一起,到德雲社現場指導。郭德綱和師父侯耀文無話不談,經常徹夜暢聊,郭德綱曾說,師父跟他說過很多真實的故事,這些事都不能說出來,也許這也是我們有些人理解不了郭德綱對待相聲界的態度之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