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蘇俄“廟街事件”:入侵的日軍被殺光,事後日本的做法更讓人鄙視

蘇俄“廟街事件”:入侵的日軍被殺光,事後日本的做法更讓人鄙視

特里亞皮岑生於189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沙俄陸軍的高級准尉,曾兩次獲得聖喬治十字勳章。

1918年的春天,因為《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的簽訂,特里亞皮岑得以復員並回到蘇俄國內。

他先是加入了赤衛隊,隨後在1918年6月至10月參加了對薩馬拉叛亂的鎮壓。

1918年的秋天,為了抵抗協約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特里亞皮岑奉命來到了西伯利亞地區的東部戰線。從此,在俄國內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活躍於西伯利亞和遠東一帶。

而在同年的早些時候,作為干涉軍行動的一部分,日本軍隊已經侵佔了廟街。

蘇俄“廟街事件”:入侵的日軍被殺光,事後日本的做法更讓人鄙視

1920年1月,特里亞皮岑率領四千人包圍了廟街,此時城內由日本陸軍第14師團的350名士兵駐守,另外還有約450名日本軍事化平民。

2月24日,因為寡不敵眾且孤立無援,日軍指揮官下令掛出白旗投降,特里亞皮岑的軍隊開進城內。

特里亞皮岑照例在廟街城內搜捕並處決白匪的支持者;日軍卻不知死活地對此表示反對。這讓特里亞皮岑大為惱火,日軍問題必須被解決。

3月10日,特里亞皮岑向日軍發出最後通牒,要他們趕快繳槍投降——但特里亞皮岑事先早就料到日軍不會順從,所以做好了戰鬥準備。

3月12日,自作聰明的日軍向特里亞皮岑發動突襲,結果毫無懸念地被暴打,在傷亡多人之後全部投降。期間曾有中國軍艦助俄攻日。

日本干涉軍一貫的狡詐殘忍,特里亞皮岑對此無比痛恨。他實行軍事化管理,對日軍和鎮裡的日本軍事化平民進行了整肅,殺了約有700人,剩下122人。為了節約彈藥,他下令用刺刀將日本人刺傷,再把他們推進黑龍江的冰窟窿裡——相對於日軍野獸般的燒殺淫掠,這種做法反倒顯得仁慈一些了。

到了5月底,日本干涉軍的援兵迫近。特里亞皮岑把城內剩餘的日本人全部殺光,然後撤離了廟街。

蘇俄“廟街事件”:入侵的日軍被殺光,事後日本的做法更讓人鄙視

事後,日本政府不顧日軍武裝入侵蘇俄的事實,竟然恬不知恥地向莫斯科提出抗議,還要求賠償;而蘇俄政府迫於內戰壓力巨大,暫時不想讓日本再借機生事,便逮捕並處決了特里亞皮岑。

但是,貪婪的日本人對此處理結果根本就不滿意,遂佔據庫頁島北部耍賴不走。直至1925年蘇日建交後,日本才心有不甘地退出庫頁島。

此即所謂“廟街事件”;而俄羅斯稱之為“尼古拉耶夫斯克事件”。日本人卻是叫做“尼港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