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已經準備出院了卻轉進了ICU

前階段有一個老奶奶讓我們心有餘悸。這事得從她出院那一天說起,她是由於手腳麻木住到我們科,經過一星期的治療,情況有所好轉,醫生開了醫囑:今日出院。

管床護士小芸也仔仔細細地給她和家人做了出院宣教,一併表示可以接受。小芸給老奶奶輸上液,並叮囑她:咱慢慢輸,輸完液,拔掉針就可以回家了。老奶奶開心地點點頭,說:知道了,你們這些護士對我都挺好,可喜歡你們了。小芸笑著和她告別去忙別的事了。

已經準備出院了卻轉進了ICU

過了十幾分鍾,老奶奶的電鈴響起來,小芸來到她的病房,老奶奶說自己胸悶的厲害,喘氣都困難,還咳出了粉色的痰液……小芸一看這輸液的滴數,知道大事不妙——墨菲式滴管裡的水滴已經匯聚成流,試問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能耐受這樣快的滴數嗎?簡直是奪命絕招啊!小芸趕緊關掉了液體,立即報告醫生,其他同事一起幫忙對老奶奶進行下一步搶救:吸氧、監護、抽血、端坐位、壓脈帶四肢輪扎、利尿強心等等……小芸詢問到:這是誰調的輸液滴數?在旁邊的家人說:我們為了早點回家能吃午飯,就把輸液開關調到最大了。荒謬至極的所作所為讓小芸後怕,後來為了老奶奶的安全起見醫生建議轉科去ICU觀察。

在病房上班的我們有遇見這些膽兒賊肥的家屬不?有句俗語說:不知者無罪。但醫院裡的“不知者”可多的去了,因此,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這些不知者變成知者,甚至是一起保護患者安全的小衛士呢?

已經準備出院了卻轉進了ICU

1.良好的護患溝通是護患合作的基礎,也是安全完成輸液工作的前提。

老年人由於本身血管條件差,在輸液過程中尤其是返針這一動作往往會降低護患間的信任度。因此,我們在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溝通,注意語速、語調、說話的音調及口吻,如:輸液過程中請您配合我們,不要隨意擺動輸液側肢體。否則返針的幾率高,會增加病人的痛苦。讓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加強輸液過程中的巡視,勢在必行。

主動下病房關注病人的需求,培養護士主動巡視病房的意識,方便第一時間發現病情變化。做好巡視和訪視工作,掌握病人輸液安全知識的瞭解情況,對不足者進行充分講解,肯定每一次參與正確的醫療行為。指導病人積極參與安全用藥的自我監測過程。比如輸液滴數的不正確,用藥後的副作用等等。

3.全體護士共同參與管理安全輸液,達到共贏。

科室制定輸液宣教的規範內容,培養全科護士的責任心,宣教時要細化講解,不能籠統地一句帶過。在科室建立每小時輸液巡視單,每組護士按照巡視單規定的時間點去巡視輸液病人完成後並簽字,每個時間段都確保有人到點執行,下班後執行單回收,並由護士長做最後的把關核實。

已經準備出院了卻轉進了ICU

4.多形式的輸液安全宣教多管齊下。

為了保障輸液安全,必須建立多渠道的宣教形式。

1)科室宣教屏幕錄製安全輸液的語音滾動採取播放的宣教方式,讓病人耳濡目染。

2)每個病房的上牆資料就安全輸液採取圖片文字相結合的宣教形式,增加病人感官上的刺激,輔助宣教。

3)入院宣教時做好輸液操作的知情告知。入院宣教的內容包括了許多條條框框,在給病人的紙質宣教單上逐一打鉤,特別強調在醫院安全輸液的重要性,幫助病人理解。

在醫院奮鬥的我們何時何地都把病人安全擺在第一位,因此輸液安全人人有責,護士小姐姐小哥哥們,你們怎麼看?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